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24部分

贞观帝师-第524部分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摇了摇头,笑道:“我也是方才醒来,你我已然在此间睡了两日了。君买兄,万军之中生擒高句丽王高建武,真有你的!击败高句丽,对于陛下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而生擒高建武,更是可居首功。哈哈哈哈,君买兄,我且先提前恭喜你了,这一此回去,凭此功绩,只怕一下便快追上老苏了。”

    “我只有几分蛮力,哪里能同苏将军相提并论。”席君买摇了摇头:“陛下信任我,敢让我这么个小将来做先锋,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做,唯愿不负圣恩而已。”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不负圣恩!”外面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夏鸿升一听,熟悉的不得了,不是李老二又能有谁。

    果然,就见李世民已然笑着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李靖,李勣和李道宗,还有提拉这几只烧鸡的齐勇。

    “朕闻齐勇去给你们拿吃食,料想你们是醒了,故而特来看看朕的两位功臣!”李世民笑眯眯的坐下走了过来,伸手将连忙挣扎着要起身下床行礼的席君买又押回了卧榻上面,说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你一身伤口,朕数了数,大大小小刀伤箭伤的竟有数十处之多!可知爱卿悍不畏死了。可惜,朕还是晚了一步,未能得见爱卿万马军中生擒高建武之英姿!”

    “末将得陛下信重,不敢有负圣恩!”席君买被李世民这么亲切的口吻一说,顿时激动不已,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神情,看得夏鸿升在旁边直想笑。

    “此番卿得立不世之功,朕必有所报。且好生养伤,待回兵长安,朕必不叫爱卿及众将士的血白流!”李世民很是郑重其事的对席君买说道。

    席君买更加激动,也不顾身上的伤口了,一下子翻身下来,单膝跪在了地上,向李世民行礼谢恩。

    李世民连忙又将他扶起按回了床上,回头指了指齐勇,说道:“平壤已为大唐所据,你们二人这些时日只怕是受了颇多苦。连日鏖战,吃些好的。朕又吩咐了去熬些粥膳,过会儿便端来,且先喝了粥膳,再吃这些个油嘴的东西。”

    不得不说,李世民真是会做人。

    他这番平易近人,细致体贴,不论是真情实意,还是拉拢人心,亦或是二者都有吧,总归能让人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能让人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用的,有价值的。李世民他能够让人在他这里感受到自我价值感,怪不得如此多的能人志士都忠诚的追随于他。

    说罢了席君买,李世民又转头过来,看着夏鸿升,笑道:“贤婿啊贤婿,真是一次次的叫朕刮目相看!哈哈哈哈,这回能如此顺利的拿下平壤城,贤婿亦是功不可没,只待回去之后,一并封赏了。呵呵,朕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要给贤婿。”

    “多谢岳父大人!”夏鸿升行礼道。

    却见李世民笑呵呵的掏出来两封书信,一边递给夏鸿升,一边说道:“前几日朕大破安市城,适逢幽州押送后勤之物抵达,给你捎来了书信两封。一封是承乾写给你的,一封是朕的闺女写给你的。”

    夏鸿升顿时大为惊喜,立刻一行礼,几乎是夺的从李世民手中拿过两封书信来,叫李世民哭笑不得,笑骂了一句无礼。

    夏鸿升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连忙走到旁边将李丽质的书信拆开。

    抽出信纸,几张纸上面的字迹却是不同。

    夏鸿升能认得出来,有几张是李丽质的笔迹,有几张是幽姬的,有几张的徐惠的,还有几张是月仙的。

    看着那些熟悉的字迹,还未及详看里面内容,便已然湿了双目了。

    夏鸿升细细将书信一页页,一字字的看完。念及字里行间的深情,不由得长叹一声,然后走到帐中案几前,铺开纸张,提笔写就:“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好长短句!”

    刚放下笔头,就听见旁边一声赞叹,夏鸿升手一抖,我去,咋还偷看人给自家媳妇们写回信呢!要不要脸?!

    却听李道宗笑道:“夏侯果真不负个风流情多,这首长短句,端的是一腔深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世民也走了过来,低头看了看,声音有些戚然:“一年多了,也该快些回去了。”

    说罢,忽而话锋一转,那一瞬的儿女情长瞬间收起,又化作了那一代雄主,沉声道:“平壤既破,高句丽朝廷已灭。从此之后,世间唯有我大唐辽东道,而不再有高句丽。道宗,你巩固平壤之城防,懋功,你则着手处置高句丽各地之残军,主动投诚的,善待之,若再有负隅顽抗的……自行处置!”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20章 谁来留任

    高句丽,这个历史上让中原的王朝吃过大亏的国家,终于灭亡了。

    夏鸿升看着眼前的皇宫废墟,心中感叹道。

    前面一步之外,李世民默然伫立在已成一片废墟的高句丽皇宫,那残存的高台之上,放眼望着平壤城。

    他脸色肃穆而沉静,不知再想些什么。

    只是一身戎装,被风卷起身后长长的披风,颇有一番“我站在,凛冽风中,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的意味。

    想了想,又觉得这一句里面气魄吞天却又流露着悲壮,显得有些悲情了些。而应颇有一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般的波澜壮阔,又自信无匹的情绪。

    夏鸿升兀自有着自己的思索,一时间脑海中穿越时空,想起来原本的历史,与如今的现实。便更加觉得感慨万千。

    原本的历史上,隋唐两朝征伐高句丽之战,素来多有“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的非议,甚至于“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的骂名。

    然而果真如此么?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当时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经历了四代帝王,甚至中间有过朝代更迭的天下大乱,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也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

    隋实际上间接亡于征高句丽之役。而唐朝的天下是由太宗世民打下来的,作为一代明君,深知隋亡的原因。太宗继位后,接受隋灭的教训,行事处处小心谨慎,终生未犯大错,天下出现少有的治平景象。可唯独在征高句丽一事上,英明的唐太宗却和暴君杨广如出一辙。

    连性格有些怯弱的高宗,唯独也在征伐高句丽这件事情上面无比强硬,誓要灭掉高句丽。

    其实通过这一路的征战,夏鸿升已经知道答案了。

    大唐周边,除了那些如今已经可以撇去不提了的西域小国之外,林邑,倭国,是被大唐纳入了领土的两个。而高句丽同这两个国家全然不同。

    高句丽得益于中原王朝,已然是一个封建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了。但从这一点上,就远远超过倭国,林邑,甚至于已经被大唐所灭的突厥了。

    高句丽的政体,阶级性,种种规制,与中原王朝基本一致。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非常先进了。

    在大唐周围的国家中,唯有高句丽,同大唐有相同的先进行。也意味着,他将是大唐最大的威胁。

    突厥已经强大起来了,故而大唐才不得不先着手将突厥灭掉。否则,高句丽才应该是大唐最先要灭掉的国家。倘若任由高句丽一步步蚕食北方的土地,扩大他的国度,那么成长起来的高句丽,将绝不亚于中原的王朝。一个规制、文化、阶级性都与中原王朝一样的国家,如果有了同中原王朝不相上下的土地和人口,那么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该会有多大!

    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对于隋唐,犹如前三世纪迦太基对于罗马,十七世纪满清对于明朝,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兴盛,必除高句丽不可。

    所幸啊!

    夏鸿升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的吐了出去。

    这一个缓缓的吸气又吐气,也被李世民听见了去。

    “贤婿何以长叹息?”李世民也不回头,只是问道。

    “小婿心中幸甚。”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高句丽没了,大唐的卧榻之侧,总算没有谁再能造成威胁。只须经营辽东之时,往被派驻人马,占据库页之地,东边的海岸线,便全在大唐的掌控之内了。”

    库页,就是后来的库页岛。此时也称窟说,而因受黑水靺鞨控制,而黑水靺鞨将其称作库页,故而大唐也常称作库页。

    “贤婿是说流鬼国?”李世民回头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流鬼国所在之处,乃一天然海港,且纵是寒冬亦不会上冻。周围更有如辽东般之肥沃的黑土地无数,值得为大唐所据。”

    李世民点了点头,顿了顿,又问道:“辽东经营,不比倭国、林邑。倭国、林邑都蛮夷不通教化,而高句丽、百济之地,其民受我中原教化颇多,反而恐不易于同化。高句丽既灭,料想百济也撑不了几时。届时朕离开辽东,贤婿以为,孰可担当经略辽东之重任?”

    “这……”夏鸿升没想到李世民会问他让谁留在辽东经营的问题,故而一愣。

    稍微思索一下,却又一时间也无合适人选。

    战争是为了征服。可战争,又不仅仅是征服。

    战争的目的,也绝对不是打胜了就好。

    稳定局势,巩固成果,安抚民心,重塑秩序……太多后续的事情了,及至于据有其土,同化其人,使之成一国之民,有一族之心,这是相当复杂且困难的一件事情。

    战争胜利是一回事,征服这个地方是一回事,拥有这片土地,又是一回事。

    在高句丽而言,对于在倭国,在林邑,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导致战后对于高句丽的同化,难度要比倭国和林邑高的多。

    倭国和林邑,都是十分落后的国家。这种落后体现在攻伐倭国的时候,倭国尚是奴隶制的国家,林邑尚不如倭国。因而那里的百姓,本就已经对本国的统治者从心中有抵触和抗拒,也有不敢表露的反抗和痛恨,并无多少国家的概念。而大唐只须给予这些寻常百姓一些大唐百姓本就有的,微薄的权利与地位,便足以令他们感恩戴德,足以收取他们的民心了。

    而高句丽不一样。

    高句丽已经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中百姓的地位,同大唐百姓在大唐的地位,几乎无二。

    因而也便多了些国家的概念和民族的归属感。

    大唐想要真这里收取民心,所需的努力要比在倭国和林邑要多得多。

    而这样一种状况,该由谁来主持大局,才能有效的为大唐经略辽东,也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21章 人选

    李世民突然提出来的问题,教夏鸿升愣了一下。

    能够为大唐经略高句丽的人,必定得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他不仅能怀柔,还要能铁血,不仅懂民生,还要察军事,能接得住软的,能抗得住硬的,要对大唐有绝对的忠诚,又要机变心思,万般手段。

    这般人物,大唐朝中也有不少。可经略辽东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说不得这一留任,几十年便都在这儿了。朝中那些有这等本事的人,都还要在朝廷的各个方面做骨干撑着大唐,若是外放到辽东几十年,着实可惜。

    而年轻一些的人中,有这等本事的人,却也真个不多。

    马周有这等本事,但他已经是皇帝内定要留给李承乾的人,不会外放到辽东这么久。

    苏定方,也可堪担任这个职位,席君买,或许也可以。但是若教这二人留在辽东几十年,只怕大唐就要少两个名将了。他们还是留在军中,为大唐四处征讨,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更好。

    至于其他人,年轻的太年轻,没这般能耐了。

    还有夏鸿升自己——啊呸,本公子的娇妻们还等着本公子回去团聚呢!

    这一时间心念电转,李世民也不催促,只是看着夏鸿升思索的神情,不说话等着他开口。

    原本的历史上,唐高宗李治平灭高句丽之后,在平壤设了安东都护府,主事的是屌炸天的名将薛仁贵。不过,眼下薛仁贵估摸着才二十来岁,还没崭露头角呢。

    夏鸿升正犯愁间,突然,脑中似有一道灵光划过,猛然想起来,原本的历史上,薛仁贵他不是一个人!

    和薛仁贵一起留守平壤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刘仁轨!

    哎呀,夏鸿升一拍脑袋,怎么将他给忘记了!

    见夏鸿升突然一拍脑袋,李世民便知夏鸿升有了主见,于是笑问道:“贤婿可是想到人选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答曰:“回岳父大人话,小婿还真是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或可堪此重任。”

    “哦?”李世民很是感兴趣的问道:“却是何人?”

    夏鸿升答道:“岳父大人可还既得,当初要准备征伐高句丽的时候,小婿向陛下推举过的一个人?小婿推举他之时,曾言其有过人之能,是个能出将入相的人才!”

    李世民稍加思索,便回忆起来,说道:“贤婿说得是那刘仁轨?!”

    “不错!”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小婿说的正是此人。为朝廷经略辽东之地,此责甚大。然小婿以为,刘仁轨此人,足以堪任。”

    “刘仁轨……”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说道:“朕既得当初贤婿举荐他的时候,他是咸阳县丞,经贤婿举荐之后,朕让他去了军校,跟着马周做事。现下……”

    “岳父大人,刘仁轨现下正在水师军中。”夏鸿升说道:“他同苏将军一道领军校另一部分学员军随水师作战听用。”

    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刘仁轨,此人虽然刚毅正值,但经略固守辽东之地,却并非是只有刚直就可以胜任的。刘仁轨此人,并无其他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