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颠覆三国记 >

第283部分

颠覆三国记-第283部分

小说: 颠覆三国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陵城内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相见,自然又是一番热烈的寒暄。从开始至接风宴结束,话题始终集中在进川这件事上。

    黄顺算是半个自己人,他们说起话来,也没多少顾忌。黄顺仔细的倾听,不断的发问,只一个酒宴结束,就把事情前后弄了个七七八八。

    首先有动作的是汉中的张鲁。本来张鲁厉兵秣马,严阵以待西凉曹军的进犯。结果斥候传回来一个消息,却让张鲁有了别的想法。

    曹c率领大军进入西凉,本来确实想要直下汉中的。可是,阳平关的坚固险峻,让曹c迟迟不能下决心大举进攻。

    很快,河西四郡因为彼此之间争夺地盘,打的不可开交。当然,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王珣出其不意抢夺凉州城造成的后续一系列影响。

    曹c马上敏锐的从中发现:这是进入河西,拿下河套的好机会。

    于是,两条路摆在眼前:一条是按既有方略,攻打汉中,威*西川,压缩刘备、孙权的伸展空间,把刘备和孙权压在荆州一隅。另一条就是趁虚而入,深入河西。

    虽然河西地界,在曹c的战略版图中,远没有汉中重要。但汉中张鲁不是吃素的,贸然开战,曹c并无十分获胜把握。但进军河西,却是手拿把攥,没有丝毫难度。

    曹c借鉴荆州之战的教训,深怕一旦阳平关久攻不下,师老兵疲,张鲁和刘璋唇亡齿寒,结成抗曹同盟,联兵对付自己。所以,决定暂缓进攻汉中,改为经略河西。

    河西走廊,张鲁不算陌生,当张鲁得知曹c大军向河西纵深处挺进时,张鲁便做出判断:曹军一时半会,绝难从中抽身而退。

    张鲁的判断,完全有其道理:河西地面上聚居的都是些什么人?那可不是守着土地耕种为生的汉人,而是游牧为主,四处为家的胡人、羯人、羌人。

    别看他们人数较之曹c大军不多,但胜在进退灵活,曹军进,他们便退,然后伺机深入曹军身后,断曹军的补给。

    他们的士兵,每人都有不下三匹战马,真打起仗来,丝毫不吝惜马力,奔走如风,几千人的队伍,日行四五百里,稀松平常的事。

    曹c大军到达一处,要想站稳,就只有就地筑城防守,才能有效的应对这些胡人的s扰。但筑城哪是一时半会就能成就的?

    从这个角度看,张鲁据此得出曹军一时半会不会撤出河西的判断,完全正确。

    张鲁的兵马此时都已经调动起来,大军在握,什么事也不干,再度解散,退回原地去,张鲁感觉有些太过浪费。好不容易把人聚到一起,那就怎么也得寻个对手打一架。

    抢出阳平关,攻打曹c的城池,张鲁还真没那个胆量,于是,西川的刘璋,就成了张鲁选择的对手。

    反正张鲁跟刘璋的关系,一直就很僵,边界上小大小闹一直就没停过。只是两边内部都有各自的问题,大规模交战,倒是一直没有发生。

    张鲁这边,以道教立国,兵马都是由教众组成,平时都是散居各地,种地务农,c持各种职业,养家糊口。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聚在一起,组成传统意义上的军队,对外作战。

    所以,不是非常的理由,张鲁一般不会大征兵,因为征一次兵,国家财税就要少好多不说,还要搭进去不少军费开支。张鲁算是当家的知道柴米贵,手头有俩钱,知道省着花。

    刘璋那里,嫡系兵马拱卫成都,分散各地的兵马,虽说名义上也是刘璋的人马,但刘璋却不用花费一文钱用来养兵。既然刘璋不掏钱养活他们,刘璋要调遣他们,自然也需要费些力气。

    西川与汉中的边界战事,显然不足以让刘璋费那个力气。更不足以让张鲁大征兵一次。

    但现在不同了,张鲁的兵马已经大聚,既然曹军跑了,那西川与汉中的边界小摩擦,就成了张鲁动兵的最好理由。

    刘璋虽然昏庸,但手底下不乏智谋之士,张鲁征兵令下去,就有人提醒刘璋,要做好应对汉中的战争准备。

    刘璋虽然舍不得调集西川各地兵力,赶赴西川与汉中交界处,却毫不吝惜一纸文书,告知边界将士:提高警惕,准备打仗。

    张鲁兵马的异动,西川第一时间侦知,并以十万火急的速度,迅速传报成都刘璋。

    刘璋一听张鲁大兵即将压境,顿时有些慌神:他有些自知之明,自己这个西川主,可不是靠兵打出来的,完全是靠着父亲刘焉传下来的。就是刘焉,也不是铁血之人,他能取得西川,完全靠着一纸朝廷任命书而已。

    刘璋父子在西川,就没经历过大阵仗,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与西川各处的豪门贵族和稀泥,搞妥协。

    现在,刀兵之祸近在眼前,从未打过仗的刘璋,顿时有些六神无主,几次召集手下谋臣,商议对策。这个时候,早已被马良说服,与刘备暗通款曲的法正,看到了机会。

    别人如刘巴、黄权、赵累之辈,只知大谈特谈双方兵马数量和资源优劣,浑然不考虑刘璋的个人实际情况。只有法正,瞅准了刘璋不愿打仗,更不会打仗的特点,瞅着一个夜黑飞高的晚上,独自来找刘璋献策。

    法正的计策非常简单,在多数现代人眼里,简直就是汉j想法无疑。但在刘璋眼里,却是难得的妙计!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14章 入川!

    (全本小说网,。)

    法正的献策很简单:西川之兵,断然挡不出汉中兵马的侵犯。即便能够挡住,刘璋因此元气大伤,自身地位也是难保。还不如借兵迎敌,与西川境内大征兵相比,完全就是花小钱办大事。

    当世能够出手挡住汉中兵马的势力不多,几乎用脚趾考虑也能得出结论:只有荆州的刘备最合适。

    先不说那些同为汉室宗亲的虚话,就事论事,也是刘备最合适。

    刘备的战略,自刘备与六姓走近那会就已经确定:就是抢夺荆州,取代刘表的地位。

    一番荆州大战,刘备与六姓虽说竭尽全力,仍然没有完成全据荆州的目标,江凌城只占了一半、襄阳和南阳更是牢牢控制在曹c手中。

    此时的刘备,做梦都想着挥兵北上,拿下襄阳,攻取南阳,坐稳荆州牧。但刘备麾下兵马不少,只是基本严重不足,粮食鲜薄,根本不足以支撑刘备的大规模用兵动作。

    所以,刘备一直在与江东蘑菇,希望江东能够支援他足够钱粮,让他完成一统荆州的夙愿。

    可惜,江东虽然有扶持刘备的意愿,却不希望刘备在荆州坐大,为自己树立一个可能的强敌。所以,江东对刘备,也是哼哼哈哈,应付了事。这让刘备非常郁闷,甚至不惜低三下四的亲自跑去江东,面求孙权,却仍没有多少收获。

    刘备的困境,对西川来说,完全不成问题。只要刘璋派遣一使者,告诉刘备,只要刘备愿意亲自带兵,帮助西川打败入侵的汉中兵马,刘璋愿意资助刘备,助其完成一统荆州的夙愿。

    刘备不但立即爽快答应,还能因此对刘璋感恩戴德。而且,有刘备在荆州,足以制止江东蠢蠢欲动的吞并西川的野心,西川就更为安全,刘璋就此可以高枕无忧。

    法正的说辞,真正说到了刘璋的心坎里,刘璋当即答应。第二天,就召集众幕僚商议此事。不出意外,其他人都是异口同声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更是充分:刘备也是天下枭雄,岂能引狼入室、自毁基业。

    众人的说法,也有道理,刘璋又有些犹豫了。法正不失时机的再次单独来劝刘璋:那些人,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刘备若是有野心,早在刘表在世时,就答应刘表,从刘表手里接过荆州牧的官印了,何至于目前这般窘境?

    看那刘备戎马一生,可曾做过半件对不起宗室的举动?没有!刘璋同是汉室宗亲,刘备断然不会侵夺刘璋的西川,这个法正可拿头担保。

    法正都这么说了,刘璋终于下定决心,要派遣使者,与刘备通洽。于是,法正便推荐了张松。

    在张松还没还有启程时,马良就加急把情报送往江陵。那时,刘备还在柴桑城,整天无所事事呢。

    关羽得到马良的情报,深知关系重大,不敢自专,再次加急送往柴桑。刘备接信,丝毫没有犹豫,立即采取了行动。这时,黄顺也难得的没有推三阻四,而是雷厉风行,第二天就把江陵的问题解决了。

    然后,刘备就火速回江陵,主持大局。

    等刘备回到江陵,张松已经离开江陵,回去复命了。虽然张松没有见到刘备,却仍然圆满的完成了使命。

    得到张松复命的刘璋虽然心里高兴,却开始担心刘备如何入川的问题。虽然他可以命令沿途守将,必须放行。但命令是否能够得到执行,刘璋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法正便毛遂自荐,主动请求自己前去迎接刘备大军,尽量避免沿途不必要的冲突。

    马良也带人在沿途做好准备,做通各个关隘的守将工作。沿途守将,尽忠于刘璋的,碍于刘璋的命令,再加上法正亲自前来督军,就算心中憋气,也只有放行。

    那些豪门大户出身的将领,收了马良派人奉送的大量礼物,当然更乐得打开关门,执行刘璋的命令。

    所以,刘备大军入川,竟是十分的顺利。

    只要进入巴中,就算真正踏上了西川的土地,刘备就安心多了,开始找各种理由,驻军不前,频繁联络当地豪门,终日置酒欢宴,笼络人心。

    那些地方豪门,对刘备的目的,心知肚明,他们也不在乎:主子是谁,他们其实不怎么在乎。刘备怎么说也比刘璋强一些,有刘备坐镇西川,他们的逍遥日子,还能多过几天。

    此时,整个西川上下,都知刘备入川,没安什么好心,唯一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就是刘璋。虽然不断有人在刘璋面前劝谏,提醒他注意刘备的狼子野心,可刘璋已经被法正洗了脑,钻进了牛角尖,无原则的相信刘备。

    按梦中讯息提示,刘备此行,拿下西川,该是没有多少问题,只是庞统,就有些凶多吉少。

    黄顺事后把这事告诉白雪,白雪还只是不信,连说庞统只是动动嘴皮子,出个主意,又不用亲冒锋镝上阵,他能有什么事?他若有不测,整个刘备的大军,就都有危险了。

    在黄顺的再三强调下,白雪这才重视起来,收起笑容,开始为黄顺细细剖析其中的种种可能。

    从刘备的用兵看,没有带早已用熟,彼此默契的关张赵,而是带着黄忠和魏延,带领的兵马也是新兵,刘备的老部队全留在江陵。

    按说,这是刘备的翻身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刘备该是全力以赴才是。这次出兵,看上去,刘备更像是在练兵。其中隐情,有些耐人寻味。

    黄顺当初得知这个消息,并没有一丝惊讶,因为梦中就是如此。但白雪不同,她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

    在白雪看来,刘备此举,用意很深。

    在刘备眼里,入川之战绝不是一蹴而就,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种种波折。尤其是初次入川,人生地不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己的精锐部队,在种种意外情况下出现伤亡,刘备伤不起。所以,这个时候,当然是拿新兵去消耗。

    不用关张赵,不用老兵,刘备是在保存自己的基本力量,以备万一前军不利,自己还能投入真正的精锐力量,继续入川大业。

    除此之外,若以小人的眼光看,刘备此举,很可能还有削弱六姓力量,摆脱六姓影响的用意。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15章 多面刘备

    (全本小说网,。)

    新兵都是在荆州征集,自然算是六姓的力量。以新兵打头阵,消耗的自然也是六姓的力量。刘备只消在中途,把自己的嫡系部队调来,换下那些新兵,荆州兵就得不到多少战功,战后的提拔封赏,自然就落在嫡系部队之后。

    这样,刘备旧将与六姓之间的力量就相对均衡,甚至还能超越之。再加上一旦进川,西川的势力也将在刘备麾下有一席之地。三足鼎立,刘备掌控大局,自然就更加的轻松。

    若是把刘备看的更歹毒一些,刘备可能就是在借刀杀人。六姓的实力过于强大,六姓的人能力又过于出众,刘备难免担心,即使入川以后,大权仍牢牢掌握在六姓手中。

    若是六姓仍像以前般,各自为政,那还好点,六姓不过一个称呼而已,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现在,不止六姓,就是十姓,都已经被黄顺的夏吟坊整合了。六姓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其背后,就有了强力的实力支持和靠山。

    自己这边,若再让六姓中人掌握大权,一旦自己过世,自己的儿子,断然不是那黄顺的对手,被架空是当然的。那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岂不是转手就要被人拿走?

    虽然现在夏吟坊还只是做生意,还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权力欲,但不代表以后也没有。为了以防万一,未雨绸缪,刘备必须提前就做好预防。

    如果庞统真是在入川路上遭遇不测,在白雪看来,嫌疑最大的就是刘备!

    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大才,放在那里,都是顶梁柱的存在。有这二人在,一个在家梳理内政,为前线做支持;一个带兵打仗。用不了多久,刘备的力量,七七八八就被六姓掌握在手,从而把刘备架空。

    要拆掉这对黄金组合,最好的办法就是除掉其中一个。诸葛亮显然动不得,他背后的实力太过庞大不说,刘备还指着诸葛亮帮他从黄顺那里捞好处呢。

    既然诸葛亮暂时不能动,那就只好打庞统的主意了。只要运作的好,完全可以给外界一庞统死于战场之上的假象。

    白雪的分析,着实把黄顺吓着了!虽然黄顺对刘备不感冒,却从没把刘备想象的如此之恶毒。

    黄顺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的思考,终于还是摇摇头:“现在刘备正值用人之际,就算刘备有心灭口,也只会在拿下西川之后。刘备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不会做此自折臂膀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