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 >

第552部分

曹魏-第552部分

小说: 曹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便做到,曹冲乘坐太子车辇马上到了王宫。

    王宫比之之前要森严不少,一队队的禁卫手持长戈巡逻,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死角,即便是传说中的盗圣前来,恐怕也在王宫中讨不到什么便宜。

    到了曹操处理政务的正殿之中,曹冲对着曹操行了一礼,说道:“儿臣拜见父王。”

    曹冲将手上的笔毫放下去,斜眼看了曹冲一下,问道:“太子怎的来了?”

    “父王不日便要离开邺城,儿臣想着父王年岁渐大,自然想多挤些时间陪伴父王,况且,对于治国一道,儿臣可不如父王的,今日还可以向父王请教。”

    听到曹冲这句话,曹老板脸上终于是露出笑容来了。

    “既然你要学,孤自然会教,太子,你上前来罢。”

    曹冲点了点头,慢步走了上去。。。

 第二百四十四章 帝国(七)

    (全本小说网,HTTPS://。)

    曹冲走上去,轻轻瞥了一眼在曹操身边的小乔,目光却是定格在曹操身前桌塌上的奏章竹简上。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曹冲视力不错,即使有一两米的距离,这竹简上的黑字还是被曹冲看的清清楚楚。

    这是西域那边的奏章。

    天下大半世家西迁,带着一众家仆,带着许多金银钱财,最重要的是,他们带着许多典籍。

    这些典籍,从某种程度来说比金银财宝更加重要,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凝结。

    其中有耕种技术,纺织技术,还有文化,政治体制。

    若是这些东西传播到别国,对于魏国来说,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此,曹操可是拍了很多人出去监视这些世家,全国的兵力,除了囤积在许都邺城屯田的之外,宛城那边的大量士卒都被调到凉州。

    曹操收复西域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这些援军在凉州,那些世家便更加不敢胆大妄为了。

    不过,世家虽然不敢将那些书籍传播出去,但是其中有些人太厉害了,让曹操无比担忧。

    西域三十六国,分别是: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这些国家都是在后世新疆省境内的。

    除此之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在后世种花家的版图之外。

    西域三十六国,这三十六国中,有大国,也有小国。

    大国有的有战兵数万,而小国却只有兵卒数百人。

    西域诸国能够维持下去,主要由于他们离中央实在是太远了,就拿小宛来说,小宛国就在敦煌郡身侧,不说邺城,就是长安,小宛国也离了七千多里。

    在后世,七千多里虽然也是一个很远的距离,但是有高速的交通工具,也不算是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只能用两条腿四条腿走路的时代来说,这个距离代表着中央的权威很难辐射出去,这也是西域诸国受汉王朝辖制,但汉王朝并不将其合为一体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除了远之外,便是贫穷,路极端难走。

    丝绸之路,敢来的,都是些想要一夜暴富,不要命的人。

    这条路上,盗匪横行,沙漠,风暴,遇到一个,便成为一具枯骨。

    譬如说小宛。

    《汉书小宛国传》载:王治圩零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户百五十,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

    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东与羌接,辟南不当道。小宛国在今且末正南,喀拉米兰河北岸一带,由于其南为可可西里山,所以比较偏僻。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古塞种人,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之民族。

    如此小国,有没有什么特产,莫说是离长安了,便是离都护所都要两千多里,七千里路,就为了这一千多的人口?

    恐怕从这里得到的东西,连路费都不够。

    没特产,没人会要这些人,就像后世日耳曼不想接纳黑民,米国高筑围墙一般。

    像是大宛国,则有汗血宝马,但是其不是小国,而是大国,战兵恐怕有五六万,不是一个容易征服的货色。

    西域三十六国,有五个大国,分别是乌孙,龟兹,大宛,安息,以及大月氏。

    而今日在曹操手上的奏报则是说,在五个月的时间内,西域三十六国,恐怕便只剩下西域十五国了。

    除了龟兹乌孙大宛安息大月氏这些大国之外,像那些战兵只有数百人的小国,直接被西迁的世家吞并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次对西域的收复方式有些特别。

    这不是让这些国家臣服,而是要征服他们。

    各个世家手上都有几百上千的家兵,为了在西域立足,这些人将金银珠宝都换成了在西域用得着的东西:粮草刀兵甲胄。

    装备精良的家兵,对付那些小国liánzhàn甲都不齐的士卒来说,要说是太简单不过了。

    刚开始的时候,世家一起行动,他们的目标是离原来西域都护府最近的小国蒲类国下手。

    蒲类国,王治天山西疏榆谷。

    去长安八千三百六十里,户三百二十五,口二千三十二,胜兵七百九十九人。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千三百八十七里。

    蒲类为山北诸行国最东边之国,东北面与匈奴接,其地域范围略当今巴里坤湖东南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一县之地的国,一千人不到的士卒,如何抵御得了世家联军?

    在短短三天之间内,在西域其他国家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蒲类国便成了世家的土地。

    原来的蒲类国民,全部成了奴隶,各个世家驻扎在蒲类国中。

    汉朝的世家,得亏了连绵百年的战乱,让这些世家本身便锻炼成了吃人的老虎,若是换成唐朝那些读书人世家,放在现在的西域,恐怕就不是吃人的老虎,而是被人吃的食物了。

    从蒲类国开始,世家联军几乎将除了龟兹乌孙两国之外的,在原来新疆境内的小国全部清洗了一遍。

    这些国家虽然小,但是合起来还是有接近二十万的人口。

    世家一部分留作仆兵,另外一部分直接充为奴隶,服务在西域的世家人。

    而兵力,由原来的万余人,加上仆兵,可就有四五万了。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即使仆兵战斗力再差,但四五万人,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也是曹操颇为恼火的原因。

    这些西域诸国本来就是墙头草,曹操还打算用他们来消磨世家的力量,但是现在看来,却是给世家送了些好东西过去了。

    曹冲看了曹操手上的竹简很久,脸上却有笑容闪现。

    曹操心中好奇,忍不住开口询问道:“太子为何发笑,难不成这是一个好消息?”

    曹冲对着曹操行了一礼,却是点了点头。

    “父王,这如何不是一个好消息?”

    “世家乃是魏国心腹大患,世家不除,魏国的权力难以收到自己的君王手上,如今世家在西域混得风生水起,手上的兵卒一日胜过一日,心腹不仅未除,反倒是声势日盛,恐怕将来还要你我头疼。”

    曹冲轻轻一笑,摇了摇头,说道:“父王此言差矣,这个消息不管是对魏国而言,还是对父王而言,都算是一个好消息。”

    曹冲这句话,倒是有些意思。

    曹操哦了一声,问道:“太子的意思是?”

    曹冲轻轻一笑,说道:“儿臣的意思很简单,世家风头很盛不假,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西域小国无法奈何世家,但是像是那些西域大国,他们会看着世家将这些小国的地盘占据,世家对付小国容易,但要对付大国,仅仅凭借他们手上的仆兵,恐怕是千难万难的。”

    西域能够保持分裂状态,而不是一个整体,除了文化不一致之外,更多的是他们本来就保持着奇怪的稳定状态。

    就像是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水分子一样的道理。

    现在世家的出现,无异于让这个稳定的西域变成一锅滚烫的红油。

    要在滚油中生存下来,这些世家可不容易。

    “再者说,不论如何世家也算是我们魏国的人,他们的出现也算是让这些西域人重新回忆起当年我们汉人对他们的威压了,到时候,我们去收服那些西域大国,肯定是要容易的。”

    曹冲这句话确实有道理,曹操转念一想,便把心放下去了。

    “原是我要教你,不想你你来教我,看来这治国之事,孤也没什么好教你的了。”

    曹冲摇了摇头,说道:“儿臣有些急智罢了,父王要教儿臣的,可还有很多,比如说现下便有一件棘手的事情,儿臣便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棘手的事情?

    曹操愣了一下,总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些安慰。

    “你且说出来,若孤明白,父王一定教你。”

 第二百四十五章 帝国(八)

    (全本小说网,HTTPS://。)

    曹冲既然是过来请教曹操,自然是有所准备的,很快,曹冲便在自己的衣袖中将一叠厚厚的左伯纸拿了出来。(全本小说网,https://。)

    见到这一叠厚厚的,上面写着密密麻麻字的左伯纸,曹操眉头紧皱,问道:“这是何物?”

    曹冲轻轻一笑,说道:“父王看后便明白了。”

    曹老板瞥了曹冲一眼,倒是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从曹冲手中将将那一叠厚厚的左伯纸接了过来,放在桌塌上细细的看了起来。

    刚一看,曹操脸上的表情倒是没有变幻多少,但是,当他翻看的多了,眉头便紧紧的皱起来了。

    “你要问的,便是此事?”

    曹冲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此事。”

    曹操将左伯纸放下去,方才他已经翻看了一些,大体也知道曹冲递过来的这些左伯纸上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些左伯纸的正主,都是曹家夏侯家的人,写的内容,则是这些人占据土地的问题。

    “宗亲将军们立下汗马功劳,占用些土地,并不算什么。”

    占用一点土地当然不算什么,但若是占用的多了呢?

    这些宗亲的作为,实际上也就是土地兼并了。

    有一点需要明白的是,为何历代王朝的盛世都是发生在王朝初期,而不是发生在王朝后期的?

    这个原因有四点。

    第一点,便是皇族的颓废,是一个自然的趋势。

    创业的皇帝无论出身如何,都需要有出色的政治、军事等能力,“老经世故,明了社会情况”,“不至受人愚弄”。

    后世,尤其是王朝稳定以后的历代皇帝,由于政治制度的需要,更多地生长于深宫之中,“何不食肉糜”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社会、政治的理解过于平面化且缺乏历练,也导致了后世皇帝缺乏王朝初期皇帝的创造能力,守成而已。

    因而盛世不大可能出现在王朝后期。

    第二点,便是人口的增长。

    以康乾盛世为例,康熙六十年统计人口只有两千七百万,不到三十年后的乾隆十四年,已经激增到1。77亿,十年后,1。94亿,盛世后期,乾隆四十八年,2。84亿。

    这个增长是十倍有余的。

    由此可见,王朝初期盛世期间的人口增长其实是王朝在中后期背负的巨大包袱。

    面对一个人人张口要饭吃的局面,守成也确实不易。

    盛世期间的生产力发展通常与期间人口的激增不匹配,人均生产能力随着人口增加逐渐降低,人口红利一旦消失,那么王朝的中后期就要为过剩人口的影响买单,盛世难现。

    第三点,则是王朝后期,中央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这一点,不管是汉,唐,明,清都是如此。

    第四点,正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坏处,曹冲可是知之甚深的。

    曹冲知道土地兼并的坏处以及后果,但是宗亲有功的将军们,是魏国的根基,曹操要动都有些难度,更逞论他这个太子?

    为了提前将隐患消除于未然,曹冲深吸一口气,说道:“宗亲功臣占有些土地,自然可以,但若他们占有的土地一点点变多,那会如何?”

    “这。。。”

    曹操愣了一下,再思考一阵之后,马上说道:“不会如此,孤可以颁布法令下去。”

    曹冲则是摇头,说道:“发令也只在父王活着的时候有用,千百年后,谁会遵从父王的发令?”

    曹冲说得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是这个道理。

    “即便是给宗亲一点土地又能如何,宗亲都是自家人。”

    听到曹操这句话,曹冲知道曹老板可是还不清楚土地兼并的坏处。

    从这个角度来看,后世的朱元璋倒真是一个狠人,贵族出身的曹老板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如朱重八的。

    呼~

    深吸一口气,曹冲的话也是说出来了。

    “父王,假设儿臣是个亭侯,食邑百户,世袭。也就是说儿臣有一百户农民种田养我一家,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在儿臣没犯错,没被灭九族抄家的情况下,儿臣的封地会越来越大,而且儿臣的家族为了发展,有一些农民日子苦,作为儿臣封地的子民,有困难肯定找儿臣,例如,他们这多生了几个孩子,养不起,要儿臣行行好,买几个去。再病一下,就得卖田地了,于是最后就成了没有田地,一辈子打工还债。”

    说完这句话,曹冲顿了顿,偷偷看了一下曹老板的表情。

    曹老板脸色没有多少变化,但却是在深深的思考起来了。

    “若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大部分地区,大部分种田的农民就都属于儿臣这样的地主的奴隶了。因为他们不用担心自然灾害,不用担心子孙后代吃不饱穿不暖会生病。而农民种地,估计一半都不属于自己。这样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