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舰队 >

第412部分

大明舰队-第412部分

小说: 大明舰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又对城内的士绅进行清理,那些主动投靠满清,帮满清官府为虎作伥的士绅都受到了惩罚,他们的家产被没收,田地全部充公。而那些并没有主动投靠满清的士绅,则受到琼州军的优待。

    琼州军最终要改变的是封建制度,要发展的是商业和工业。落后的农田制度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进行土地改革。

    那些没有主动投靠满清的士绅,还有一些暗中支持明军的士绅,王新宇需要他们的支持,自然不可能没收他们的财产。所以琼州军采取了温和的办法:招募大量的农民去上海等地做工,做工的工资收入远高于种田收入;至于一些不愿意去做工的,就说服他们,去南洋各地种田,因为南洋的农田属于自己,而且不需要缴纳土地税。

    尽管在卖出粮食或者其他副食品的时候,以及购入生活用品和农具的时候,暗中包含的商业税远超过土地税,可是朴实的老百姓不明白这一点,听说去南洋种田可以免税,就有很多人踊跃报名参加。

    经过各种手段,愿意留在原来土地上的农民就不多了,土地的价格自然就会下跌,而且地主还很难找到佃户给自己种田。

    这种情况下,南洋公司就能用比较便宜的价格收购土地,而原来的地主拿到了银子之后,就用这些银子来入股南洋公司当一个小股东,或者是自己开办实业,或是入股海商,由地主转变成了股东和商人。

    至于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地主,有能力办起自己的实业,而且能发展得很好,那就完成了由地主转变成资本家的转变。

    五日后。

    王府的一座小院落里面,关着耿继茂的妻妾和儿女,还有府里的上等丫鬟。

    “咣当”门开了,几名军官出现在门口。

    小院子内哭声一片,女眷、小孩和丫鬟们抱头痛哭。前几日听说总督府直系女眷都被拉去教坊司了,这教坊司可不是明朝和平盛世时期的教坊司,被送进去的女人不是静坐在里面等候客人,而是要被送去每个军营,进行“转营”的,每天要为粗鄙汉子服务,而且生下了子女的话,也是要在教坊司内做一辈子的事情!听说总督府的丫鬟们命运好了点,并没有被送去教坊司,而是被男人挑走当了老婆。

    只听到站在门口的军官咆哮:“伪清靖南王竟然不知好歹!我们大帅一片好心招降,他却不投降,反而自尽了!他自尽了没事,你们却不能在这里了!”

    大福晋听到这个消息,惨叫一声,摇晃了两下倒下。

    “主子!主子!”几名小丫鬟上前抱住大福晋。

    有人掐了一下大福晋的人中,过了片刻,大福晋才缓缓苏醒过来。

    站在门口的明军军官道:“我叫李锐,来告诉你们一件事,靖南王留下遗言,我们不会为难你们的,还是老老实实跟我们走吧!”

    “为什么王爷要自尽?”大福晋愤怒的质问道。

    李锐回道:“还不是为了你们的世子?世子还在鞑子手中!王爷不想世子被鞑子朝廷杀害,所以自尽了!”

    这时候明军已经公布了耿继茂的“遗书”,在这份假遗书上,耿继茂写着,说自己是大清的忠臣,决不能向叛逆海寇投降,所以拒绝了明军的招降,选择了自尽殉国。至于自己手下那些将领,大家都是人各有志,他们为了一家大小能活下来,选择了投降,也不怪他们,自己只求安心离去,希望明军不要为难自己的家人。

    这份假的遗书被公开了之后,王新宇相信清廷那边不久就会知道遗书内容,自然不会为难在京城的耿精忠一家大小。

    “走吧!带你们离开这里!”明军官兵们对耿继茂家的女眷还算客气。

    走出漳州城,耿继茂一家上了一艘停泊在九龙江上的小船,乘船顺流而下,一直航行到江口的月港,然后换乘大船。

    “额娘,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最小的儿子耿聚忠问道。

    耿夫人回答道:“额娘也不知道,但额娘看他们不是坏人,不会为难我们的。”

    耿聚忠含泪问道:“他们不是坏人,为什么父亲要自尽?”

    “父亲是为了大哥,你大哥还在朝廷手中。”耿夫人对儿子解释道。

    耿继茂的家人到了月港之后,换乘一艘八百吨级的西班牙大帆船前往东番。

    与此同时,耿继茂的靖南王府中,摆放着一口特制的棺材,诈死的耿继茂静静的躺在棺材里面,这口棺材有很好的通气口,他在里面不会被闷死。

    这件事是隐瞒着耿继茂的旧部的,就连耿继茂的叔叔耿仲格都不知道耿继茂是诈死。

    “王爷啊!贤侄!你为什么想不开呢?”耿仲格嚎啕大哭,心中却暗暗得意:耿继茂死了,他是顽固不化自尽的,虽然能够保住耿精忠的性命,可是耿精忠就不可能归顺了!而耿继茂的其他儿子也不可能再受明军重用!这样自己当上王爷的可能性就太大了!就算是朝廷不批亲王,批一个郡王总是要给吧?

    曾养性和耿继茂的一帮部将站在灵前,他们心中感慨万分。虽然曾养性心中不好受,但怎么说死的是耿继茂,而且耿继茂的死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也是经过王爷同意才投降的,所以算不上背主吧。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公审大会

    漳州城内这几日来都执行宵禁,明军士卒挨家挨户的进行登记,一些脱掉了号衣躲起来的清兵也被抓了出来。还有一些旗人、清军军官,都陆陆续续被搜捕出来。

    经过十天的整治,城内几乎没有漏网之鱼了。即将临近过年,随着漏网之鱼一个个落网,宵禁也终于取消。

    刘德全是一名老实巴交的当地小摊贩,每天起大早磨豆浆做豆腐,做出的豆腐脑当成早餐卖给别人,剩下的就分别做成豆腐和豆干出售。尽管他的手艺很好,生意也不错,可是城内的泼皮,衙役,公差,白役,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刘德全辛辛苦苦,只够勉强养活一家大小,发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快过年了,解除宵禁了!”城内有明军士卒敲着锣一路吆喝过去。

    这几日来,尽管宵禁,但城内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一些新来的衙役公差,在投降了明军的衙役公差带领下,每天都在打扫卫生,把垃圾运出城外。还有大批明军的随军工匠进入城内,对城内进行施工。

    醒来的衙役公差,据说都是退役的士卒来担任的。

    城内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公差,以前刘德全冲来就没有见过这样子的公差:那是一种身穿深蓝色号衣的人,衣服看起来像是当兵的号衣,带着深蓝色帽子,胳膊上却写着“城管”两个字。刘德全不知道这城管是干什么用的。

    但是城管却主动找上来了,要求刘德全每天交五个铜板的管理费,他们就发给刘德全一张经营许可证,有了这张经营许可证,衙役、公差和泼皮都不能来找他麻烦。

    如果城管说的是真的话,那么这五个铜板的管理费是物有所值,之前刘德全每天被人勒索至少有十五六个铜板到三十多个铜板,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就被人勒索了一百多铜板!那可是一钱多银子了啊!那么多钱被人勒索,想起来就心疼。

    “差爷,交了五个铜板,泼皮真的不会来了?”刘德全战战兢兢的问道。既然是官府的人收了钱,官府的人是不会来勒索了。可是街头的泼皮呢?难道官府能保证泼皮不上门?

    要知道泼皮其实和公差都是一家人,每一个街区的泼皮都有公差当他们的后台,所以泼皮上门勒索,公差根本不会管。

    那城管却笑着说:“老人家放心好了,你交了钱,没有一个泼皮敢上门!”

    泼皮的现象,王新宇目前没办法完全杜绝这些小混混,但他通过加强衙役捕快的办法,再通过整顿地痞地头蛇的办法,把那些平日里祸害老百姓的泼皮改变了,有能力的加入到大的帮会去了,没能力的淘汰出局,被送去南洋挖矿了。

    至于那些大帮会,其实都是和天地会有关系的,帮内有严格的帮规,不许欺压普通百姓,只能找那些大的娱乐场所收取保护费。

    对官府衙门、衙役、公差和泼皮进行整治的同时,琼州军还对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

    残破不堪的青石板路面被人挖开,有人在地下挖出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用的水沟。在城区的主干道上,工匠和民壮们在挖掘很大的地道。

    刘德全不知道那些地道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挖那么大的地道。

    有人说,那是下水道,用来把城内的废水排出城外用的。

    “下水道?需要那么大的下水道吗?这简直就是可以从城外进入城内的地道了。”刘德全十分诧异。

    一名工匠告诉刘德全说:“下水道不够大的话,排不了水,特别是下暴雨,城内就会积水了。有了那么大的下水道,就算九龙江发大水了,也没那么容易淹没城区。”

    “九龙江还会发大水吗?”刘德全觉得很奇怪,“不是你们的人在修复江堤吗?都已经修得多高了?”

    “我们王爷心怀百姓,给百姓做事,自然要避免水灾。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九龙江的水若是太大了的话,城内也是会淹的。”那名工匠说道。

    “王爷确实是个好王爷啊!”刘德全感叹道。

    就在这时,有军官上来:“来买豆腐的,军中要用,修路的工匠民壮们也要吃。放心,给你银子,白花花的现银!”

    军官一口气买走了刘德全所有的豆腐,留下了半两银子。

    “今天可以提前收工了!”刘德全开始收摊。

    “开公审大会了!”大街上有人在喊叫。

    “公审大会?”刘德全愣住了。

    主干道上,出现了披挂整齐的明军士卒,前面是两名举着木牌的彪形大汉在开路,后面一队队腰间挎着腰刀的士卒。队伍的中间,一百多辆囚车缓缓行进。

    第一辆囚车过去的时候,路边看热闹的老百姓中,有人突然喊叫了一声:“那不是鞑子总督李率泰吗?”

    “李率泰还是鞑子朝廷的额驸呢!”另外一名百姓说道。

    有人说:“鞑子的额驸老爷,现在成了阶下囚了!也是报应啊!李率泰在漳州,就没干过一件好事,坏事倒是做了不少!”

    此时的李率泰,身上的衣服破烂,头上的小辫子被吊在囚车顶部的木梁上,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恶臭味。当李率泰的囚车通过的时候,老百姓们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声,烂菜叶、臭鸡蛋、石头、唾液雨点一样砸了过来。

    后面一辆囚车上,押送的是伪清海澄公黄梧。

    这黄梧被俘后,被明军送到王新宇的中军大帐中,黄梧当场就跪了下来,拼命的自己扇自己的耳光,痛哭流涕,说后悔当年不应该背叛延平王,说自己知道错了,愿意真心悔改,弃暗投明,归顺大明。

    王新宇用“去死吧”三个字来回答。

    至于如何处死黄梧这个和施琅齐名的大汉奸,王新宇可是同几名部将商议了很久。

    其实当年的黄梧名气还远在施琅之上,黄梧已经封公了,施琅还没爵位。后来真实历史上英明神武的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同样英明神武的康麻子才封了施琅一个候。

    正是因为施琅灭了汉人最后的衣钵,加上辫子戏对施琅的歌功颂德,所以在后来的人们心目中,施琅的名气比黄梧要大。可是这个时候,施琅赋闲在北京,还是黄锡衮看在远房亲戚的面子上照顾施琅,施琅才在京城勉强度日。而黄梧此时却已经是公的爵位了。

    最终,王新宇决定,采取当年给高进库的待遇来款待黄梧,用一根头上削尖的木桩从菊花钉进去,慢慢享受几天才会死去。

    黄梧后面的囚车中,有黄梧的儿子黄芳度,黄芳名,黄芳声,黄芳祐,还有黄梧的心腹大将苏茂和苏明。

    跟在后面的一百多辆囚车上,有死忠于李率泰的亲信,有黄悟的亲信跟班,有坚决不肯投降的旗丁,有圈地跑马犯下累累罪行的旗人,还有一些为非作歹民愤极大的士绅。

    押送囚犯的队伍出了城,刘德全也跟着队伍出了城。

    城外一片开阔地上,早已搭好了审判台,周围人山人海,都是看热闹的老百姓。在审判台上面还摆放着一口大缸子;大缸子边上有十几根看起来是用来绑人的木桩。审判台下面有一根头部削尖的木桩,大约一丈余高,木桩两边还有两根较细的木桩,有一丈五尺高,似乎是用来固定什么东西用的。

    囚车队到了审判台之后,李率泰和黄悟以及十多名罪大恶极的主犯被押到审判台上面,其余的囚犯安置在审判台下面。

    公审大会开始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把周围的平地挤得水泄不通,就连江堤上,较远的高地上都站满了人。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周围的老百姓发出愤怒的吼声。

    首先审判的是那些为非作歹,鱼肉人民,祸害乡里的土豪劣绅。王新宇发动了老百姓,对这些人进行揭发,让老百姓都上台揭发他们的累累罪行。由于之前在各个村子里面抓捕这些人的时候,已经分了田地,分了他们的家产了,而且老百姓知道这些人必死,这时候也没有老百姓会担心遭到报复,都纷纷上台揭发他们的罪行。

    王新宇大笔一挥,这些土豪劣绅被全部宣判斩立决。

    接下来,黄梧和李率泰的一帮心腹亲信开始接受审判,这些人也是被宣判斩立决。

    “苏茂,凌迟!苏明,凌迟!”王新宇又念到了黄梧两员部将的名字。

    这两个清军将领,本来也是郑家军将领,是在黄梧的唆使下,背叛了郑家军,向清军投降,献上了海澄,导致郑成功损失了大批的粮草物资和火药兵器。

    “饶命啊!王爷饶命啊!小人都是被黄梧这个贼子骗的啊!”苏明听到凌迟处死,吓得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现在后悔?晚了!”王新宇冷冷的看着苏明。

    接下来,黄梧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判处凌迟处死。

    真实历史上,在三藩乱的时候,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