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舰队-第6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六十四章 赈灾大动员
众人在高兴之余,王余佑又提出一个疑问:“这发行彩票,相当于官府收取银子的一个好办法,和开赌场无异了。只是这彩票要让人接受,尚需要时日。等到募捐了银子上来,灾民恐怕都饿死大半了。”
“至于这点,王先生请放心好了!赈灾的钱我们南洋公司可以先出,支付给赈灾辅兵和民壮的钱,就用发行的纸币好了。只是为了保证我们纸币的信用,纸币一段时间之内不会贬值,纸币可以兑换银子。因为我们的纸币有足够高的信用,辅兵和民壮拿到钞票,也不可能都去兑换现银,就算去兑换也没那么快。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在江南发行彩票,把预支出去的钱给赚回来。”王羽向王余佑解释道。
若是论排兵布阵,制定战术,王余佑确实是相当厉害的人物。可是在经济方面,来自后世的王新宇虽然在金融方面只不过是普通人,但也远超过这个时代的人。
次日一早,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城的大街小巷中都贴满了官府的告示,上面写着:北伐彩票,利国利民,购买两铜元,可得回报一万银元!您想一夜之间家财万贯吗?只要花上两铜元便有希望!公告的下面,还写着各种奖项,特等奖一名,独得一万银元;一等奖两名,可得五千银元;二等奖三名,可得三千银元;三等奖三十名,可得三百银元;四等奖三百名,可得三十银元;五等奖三千名,可得三银元;末等奖一万名,可得一银元。
因为京沪铁路已经通车,在江南的消息传递速度相当快,文件和公告传递速度也一样快,昨天制定下来的计划,今天上午便到了苏州上海等地。
沪杭铁路虽未通车,但有快船传递消息,杭州知府衙门很快也发下了文件,知府立即让人印刷公告,到处张贴发放。
官府的公告张贴在各大街小巷最醒目的地方,江南最繁荣的南洋银行各分行门口,走到大门口就能看到特大的公告牌,上面写着发行彩票的内容,这是每一家银行以大号字体抄录了官府的公告,放在银行最醒目的位置,提醒大家注意。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万元银元的大奖可得?”看到万元大奖,老百姓们都心动了。家财万贯,在当年可是十分富有了,一块钱银元等于一千铜元,按照当年的购买力,一千铜元超过后来的一千元人民币,一万银元,可是步入富人的行列了。
随后各衙门的衙役、白役和地方民壮出动,到处宣传北伐彩票,老百姓这才明白,因为清军掘开黄河大堤,北方百姓遭难。为了救援百姓,为了尽早北伐中原,官府采取了以彩票的办法来募捐银子。
这是第一期推出的北伐彩票,今后还将会推出南洋彩票,铁路彩票,船务彩票,移民彩票等各种彩票。
彩票刚刚在造势,一开始还没有多少人购买,这还需要慢慢引导。在凑齐赈灾款之前,南洋银行先出资垫付。所幸的是,因为纸币的发行,使得垫付赈灾款变得容易了许多,事实上是不需要南洋银行垫付出真金白银的,只需要拿出纸币来,即可支付给赈灾辅兵和民壮的军饷,反正拿到军饷的辅兵和民壮也不会那么快去兑换现银或者购买粮食。
当然了,从湖广一带准备运往灾区的粮食,那可是实打实的实物,粮食的作用和真金白银是一样重要的换算手段,甚至粮食比真金白银还要重要。崇祯年间,粮价上涨,白银和黄金的价值就出现贬值,毕竟金银不能吃。
……
武昌,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周召南不过两日之后,便接到了来自南京的命令。
从南京到武昌虽有两千里之遥,但是双体快帆船的效率高得惊人,如今琼州军已经拥有这种快速通讯船二十四艘,几乎每一座重要的江边海边城市都有一艘,这样通讯的速度可以大幅度提高。
南京的赈灾命令发出来,信使就带着命令乘坐双体快帆船前往武昌。从南京发出的命令,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到了武昌,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接到了来自南京的赈灾命令,周召南哪里敢怠慢,立即紧急招募五千民壮,连同原本在武昌两千辅兵、一千水师官兵、两百白役,再加上一千码头工人和两千船工,在次日就下令带上五千石粮食先行出发。
赈灾的粮食在武昌码头装上船只,沿着汉水逆流而上。船队将会在襄阳停靠,之后这些粮食会被装上襄阳一带紧急调遣的大车、独轮车等车辆,送往洛阳,在洛阳再换装上船,由吴军水师来接手,顺着黄河顺流而下送到开封。到了开封之后,过了浮桥,即可把粮食送到吴军大营中。
不过五千石粮食要救援百多万灾民当然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湖广各地征粮,征到了足够的粮食之后,还需要人手来运送。
目前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湖广农民手中也没有多少粮食,大部分的粮食都在南洋公司开办的粮店中,还有一部分粮食是在小粮商和士绅手中。南洋公司可以先垫付一部分粮食,其余的粮食,就由湖广总督衙门发出了公告,让各级官府四处购买粮食。
南洋公司发行的钞票,换到了一袋袋白花花的大米和白面。也是因为南洋公司发行的钞票信用度高,老百姓和商人相信这种钞票,所以薄薄的纸张可以换到沉甸甸的粮食。
征集粮食的同时,周召南也开始大量的招募民壮。湖广各地,大街小巷和城门上张贴着官府公告,公告上面写着,为了支援北伐,为了赈灾,各地紧急招募临时的民壮。每一名民壮每个月都能拿到一块半银元的军饷,民壮临时服役五个月,五个月之后结束服役,可以回家继续务农。
每个月一块半银元的军饷,对普通老百姓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公告张贴出来之后,各地的青壮年纷纷踊跃报名参加。
琼州军本身的信用度也很高,从来不拖欠军饷。虽然现在军饷已经从现银换成了钞票,但是南洋公司的钞票就等同于现银,老百姓并不抵触钞票。
第一百六十五章 圣驾至开封
第一批粮食已经送出,但从武昌送到开封,至少也得一个多月的时间。
“大帅,南王那边第一批粮食已经从武昌送出了。可是路途遥远,能在四十日之内到,已经算是很快了。”夏国相愁眉苦脸的向吴三桂禀报。
“我军救济灾民,粮食只剩下不到十日啊!剩下的三十日我们怎么办?难道我们和灾民一起饿死?”汪士荣皱起眉头。
吴三桂也不知所措,转过头去,看着刘玄初。
“先买粮食吧!我们攻下附近县城,不是收集了一些粮食?把这些粮食集中到兵营。学生对此地还算比较熟悉,愿意带兵去征粮。”方光琛抢先回答。
刘玄初道:“大帅,学生已经查看过周围县衙州衙仓库,所存粮食也仅仅够我军和灾民食用十二日。各地粮商手中还有存粮,可是他们非但不肯放粮,反而高价出售,趁大灾的机会牟取暴利!”
吴三桂勃然大怒:“这些奸商!为富不仁!既然不顾灾民,哄抬粮价!来人啊!给老夫传令下去,带兵把河南所有粮商全部给抄了!”
“大帅!”汪士荣连忙劝阻,“万万不可!若是抄了粮商的家,您接济难民赚来的好名声可就毁于一旦了!这些商人多多少少和江南士绅有些瓜葛,抄了他们的家,那些读书人把白的都会给您写成黑的!”
“那该如何是好?”吴三桂问道。
也是吴三桂瞌睡遇见枕头,正当吴三桂为了钱粮着急的时候,外面有人来报:“禀报大帅,南京六百里加急到!”
“快让他进来!”吴三桂道。
信使走进吴三桂的中军大帐内,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了一封以火漆密封的绝密信件。
吴三桂打开信件,当即眉开眼笑:“好!太好了!老夫正在为银子的事情着急呢,还是那个孙女婿孝顺,这就送来了银子了!”
刘玄初等人凑上来看了一眼,只见信封内是一叠南洋银行的银票,有一万银元,也有五千银元、三千银元、一千银元的,加起来共计十万银元。银票的做工精美,带有暗藏的各种防伪标识,还有南洋银行的红色大印和南洋公司董事长潘六的亲笔签名。
要知道南洋银行的银票可是响当当的硬通货,不仅可以兑换到南洋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金币和银币,甚至可以去别的票号换出白花花的纹银。即便是去兑换到纸币,南洋银行的纸币也有很高的信用度,完全可以当成银子用。
“有了这些银子,就能购买粮食了!但是奸商想要抬高粮价,哼!这还得看老夫的刀子答应不答应!你们几个,拿着银票,按平价去采购粮食!”吴三桂大笑道。
刘玄初、汪士荣和方光琛等人带上银票,四处采购粮食。由吴军出面,找各地粮食收购粮食,按照平日里正常的价格收购。看到杀气腾腾,手持钢刀的官兵,绝大多数的粮商都不敢哄抬物价,老老实实按照合理的价格把粮食卖给吴三桂。
当然也有少数要钱不要命的奸商,嫌吴三桂给的价格太低了,执意要哄抬物价。对于那些奸商,吴军自然毫不客气,把他们的家给抄了,粮食全部没收。
花钱购买,奸商不卖,非要哄抬物价结果被抄家,这样和吴三桂不由分说直接派兵抄了奸商的家完全不同,前者是不愿意公平买卖,非要发国难财,吴三桂砍了他们,也没有人敢说个不在。若是吴三桂不出钱,直接纵兵抢粮,那么就是吴三桂无理了。
南洋公司的银票不用说了,是响当当的硬通货。这些粮商所在的地方,原本都是清廷统治的范围,他们被迫使用大清龙钞,虽然私下里用白银,却是成色不怎么样的银子。如今吴三桂拿了南洋公司银票来购买粮食,虽然价格低了点,却一点不吃亏,他们可以拿着银票去换信用度很高的南洋公司钞票,或者是成色做工极佳的银元,甚至可以换到金币,这些硬通货拿去北方,可是一块银元可以换到比一两二钱以上的银子!
十万银元拿了出去,买到了五万石的粮食,这些粮食足够吴三桂支撑一段时间了。按照一名灾民和一名士卒,平均每天消耗粮食半斤来计算,吴军自己有十五万兵马,加上接济的四十万灾民,五万石粮食可以多顶二十天时间。
但是灾民们闻讯之后,都陆陆续续赶来开封北岸,甚至有灾民过了浮桥,去了南岸。随着灾民的增加,吴军熬的粥只能越来越稀。到了后面,开封一带的黄河南北岸,居然聚集了八十多万灾民!
所幸的是,天气逐渐转暖。没那么冷了,人不需要多消耗御寒的能量,适当的减少口粮的供给,还能活得下去。
一个多月后,从武昌第一批送来的五千石粮食运到了开封。
“才五千石粮食?”吴三桂禁不住皱起眉头,“老夫这里都快断粮了!灾民还在陆陆续续赶来,五千石粮食,只能支撑两天!这点粮食能干嘛?”
负责押送粮食的李锐道:“王爷,湖广总督周大人正在想办法,苦于人手不足,只能先送来这些粮食。最晚五日之后,还有一批粮食送来。”
正当李锐同吴三桂交接粮食的时候,有人来报:“圣驾快到开封了!”
次日一早。
“大明天子驾到!”随着一声长喝,官道上出现了大明天子的旗号,最前面的是晋王李定国的骑兵,后面跟着一队队衣甲鲜明的步兵。前面的队伍过去,后面出现了数百名头戴无翅乌纱帽,身穿飞鱼服,腰间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
自从崇祯年间之后,锦衣卫就没有原来的威风了。而南明弘光朝廷灭亡之后,锦衣卫更是一蹶不振。如今老百姓见到锦衣卫,没有当年的惧怕,更多的只是好奇。
李定国骑着一匹白马,看着跪了一地,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百姓,只觉得一阵痛心。他本来也是落难灾民家的孤儿,若不是张献忠收养了他,恐怕早就饿死在乱世中了。看到受难的百姓,李定国回想起自己少年时候,禁不住落下热泪。
第一百六十六章 南北难民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当永历乘坐的明黄色车子过去的时候,数万官兵齐呼万岁,难民营外的老百姓们跪满了一地。
“中原大地已经沦陷了二十五年了啊!朕总算是回来了!”永历看到跪满一地的军民百姓,感慨万分的对皇后和太子说道。
“二十五年过去了,百姓还是心怀大明啊!如今陛下回来中原,老百姓自然是夹道欢迎陛下圣驾。”走在皇帝车驾边上的锦衣卫指挥使邓凯说了句。
“是朕对不起天下百姓,朕南狩缅甸,没想到今天还能回来。”永历感叹道。但他想起了自己连去南京祭拜明孝陵都不敢去,只怕一去就完全失去自由,真正变成了傀儡,想到这里,永历落下眼泪。
“父皇,您怎么哭了?”太子问道。
永历喃喃道:“皇儿,朕见百姓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十分凄惨,自觉得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啊!没想到朕回到中原,百姓还能夹道欢迎,实在是令人感动。”
车队在开封城门口停了下来,吴三桂带着自己的部将站在城门口迎接。见到永历的车驾出现,吴三桂等人纷纷跪在地上三磕九拜,高呼万岁。
“微臣吴三桂叩见陛下!”吴三桂叩拜道。
永历进入开封城,在吴三桂给他安置的临时行宫住了下来。而李定国却坐不住,执意要去城外河边走走,还打算过河去对岸瞧一瞧。
“晋王爷您旅途劳顿,还是先休息吧。”吴三桂道。
李定国指了指北方,声音颤抖:“中原大地就在北岸,听说鞑子掘开黄河大堤,本藩只想去对岸看看,老百姓到底怎么样了。平北王爷,本藩也是穷苦百姓出身,当年也和这些百姓一样流离失所,差点就饿死了。如今见到百姓受难,本藩于心不忍啊!”
“晋王爷仁心宅厚,爱护百姓,令小王敬佩不已!还请晋王爷放心好了,北岸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