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好屠夫 >

第155部分

大宋好屠夫-第155部分

小说: 大宋好屠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池城外的校场之内,还有四千集训的沧州新兵。把这不大的军营校场挤得满满当当。

    军营场地不够,还要空出训练场地,许多党项轻骑只能直接在校场栅栏之外安扎帐篷宿营。

    李纲直接随军到得清池,知府吴懂已经往东京去了,到门下省做了个郎中。

    李纲如郑智意愿,接任了沧州知府。

    这一切,只因为头前两日战报,宋江打破高唐州,把这高唐州城劫掠一空,普通百姓倒是没有遭殃,几个衙门以及城中的富户,银钱不论,便是粮食也没有留下一颗。

    知府高廉战死。

    高廉何许人也?大多人并不十分知晓,即便是宋江也不知高廉身份来历,若是宋江知晓高廉的来历,十有八九便不会去攻打这高唐州城,还把高廉斩杀当场。

    高廉,便是殿前司太尉高俅的堂弟。高家本就不是什么书香门第,而是市井人家,高俅自己也是街边泼皮出身,能踢一脚好球(蹴鞠),连个大名都没有的人,时人称为高球,又作高毬,不论球还是毬,都是因为这高俅能蹴鞠,发迹之后才把这名字改作高俅。

    堂弟高廉自然也不可能有多少文才在身,能当得一州知府,显然就是高俅前后运作。高廉被梁山之人杀死,这也是高俅与梁山结仇的最主要原因。

    高唐已破,战事要起,郑智把沧州精锐全部集结到了清池,显然也是要应对之后的大战。

    也是要整训军队,特别是党项轻骑与西军重骑之间的战术配合。高俅若来,郑智与其地位悬殊,事态也难以预料,总怕有个万不得已。万不得已之时,便是下下之策,也不得不做。若是真到了下下策的时候,这麾下四千多骑士,便是郑智的身家性命。

    李纲昨日刚到的清池,却是第二天就到校场而来。倒不是李纲偷懒,一来便是有事要与郑智商量,二来也是极为想看这种千军万马的震撼场景。

    郑智端坐在将台之上,左边自然就是李纲,右边坐着王进、朱武、裴宣。军中其余人都在忙碌。

    郑智一脸凝重,抬头看了看早上初升的太阳,抬手示意一下领兵,口中严正而出:“起号擂鼓。”

    李纲听得郑智军令,身形也端坐几分,当真是十分好奇,不断左右去看。

    号角连营笼罩整个营寨上空,鼓点浑厚却是不显多少急促。

    随即马蹄四起,各部主将先各自整军,然后快速带到将台之下。

    还有四千沧州步卒新兵,时间久的已经训练了两三个月,时间短得不过十几天。却是也速度不慢,队列也能排得整齐。这便是现代队列条例办法的科学优势,先不管你会不会耍刀弄枪、拉弓射箭,只把队列站整齐了再说。

    三通鼓毕,郑智慢慢站了起来,往将台前面走去。虎背熊腰之外,铁甲反光熠熠,左右逡巡两步,目光也扫视众人。

    最中间的便是西军两千多重甲铁骑,左右是党项两千轻骑,再外便是四千新兵。

    “还能战否?”郑智中气十足,一声大喊,尽力把话语传到每个士卒的耳里。

    “能战!”全场整齐划一爆发喊叫,兵刃全部举过头顶,以示刀兵皆利。主要也是西军的嘶吼,这些轻骑自然是听不懂郑智话语,却是也跟着举起兵器。左右新兵,虽然听得不是很真切,却是也跟着做出动作。

    “战能胜否?”郑智再喊。

    “百战不殆!”满场又是刀兵寒光。

    “赴死决否?”

    “百死不惧!”又是一声暴喝。

    郑智三问而止,看着满场士卒,八千有余,心中也有一股豪气,更是充满了感动。整个大宋,就只有这两千多铁甲还有这份决心面对一切战阵厮杀。

    这三问,不仅是问这些士卒的决心。更是郑智要问给也在将台之下的米真务听的,要让他知道,大败党项的西军还在这里,这些士卒依然还是横山之战的那些无敌将士,依然还能碾压一切敌人。

    李纲已然热血沸腾,身形也站得笔直,不自觉还往前走得两步。

    郑智三问之后,随即翻身下得将台,麒麟兽早已等候许久,牛大递上来那杆杀人无数的长枪。鲁达带着百余亲兵往前侍立。

    李纲连忙也翻下将台,上得自己马匹,打马也到郑智身后。

    将台之上鼓点大作,郑相公又一次立在了阵头之上。

    四千马蹄随着郑智一声暴喝,迈步飞驰。

    铁骑在中,两翼轻骑。

    中军为主攻之兵,两翼袭扰穿插,便是百年后的蒙古人都是如此战法。轻骑撕开两翼之敌,精兵中路突击。

    蒙古人还有一个战法精髓,便是拖!敌人要战,蒙古从来不战,每人带着两匹以上的战马吊着敌人骑射游击。直拖到敌人不愿战了,才是蒙古人摆开阵势求战的时候,百战不殆。野战已然无敌。

    却是蒙古人在攻坚之战的战法上,依旧还是有些欠缺,多以战略来胜,不以强攻城池见长,还有一点便是蒙古人耐力也是世界第一,永远都有军粮,马匹也是极为有耐力,吃什么地方的草都能活得好。

    马背上的郑智带着四千余骑士打马飞驰,新兵们自然都在一旁观看。

    还听得郑智不时大喊:“传令,左翼轻骑,马速不得过快!”

    轻骑重骑之间,马速自然有区别,重骑人马双甲,重了一百多斤不止,轻骑自然更加轻便快速。

    令兵听言,拼命打马往左边去追,便是要把郑智这道命令传到。战阵之中,大规模的会战,令旗的作用巨大,却是这实际军令,还是得靠人口来传。令旗指挥,只作方向指明与调度之用。并非旗语便能发挥一切施令的作用。大战之中,旗语本身就是简易传令的方式,若是过于复杂,哪里会有人一边厮杀,一边还去慢慢翻译旗语内容。

    李纲打马在郑智之后,却是没有人注意到,李纲竟然用马鞍上的皮带把自己双腿绑在了马上。如此大规模的马队马速驰骋,若是坠马,哪里还会有命在。李纲跟了上来,自然也要想一个万全之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零一章 双鞭呼延灼

    骑士呼呵打马,并非真是冲杀,只是郑智练兵。

    郑智随队冲锋,便是为了更好的发现问题,力求完美。这些士卒,已然就是郑智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

    一次一次的冲锋,一次一次的磨合。整个上午便这般过完。

    马匹也累得气喘吁吁,祝龙早已备上了精细的草料为这些马匹加餐。

    郑智回到大帐,慢慢卸着甲胄。

    李纲在一旁问事:“相公,我准备把知府衙门里的大小官吏也逐步换个遍。”

    沧州知府与盐山知县,显然是不一样的,在盐山李纲便是最高主官。到清池就任知府,沧州经略制置使郑智便是李纲最直接的上级。

    “换,你想怎么换便怎么换,知府衙门里的政务,我不插手分毫,但求一点,知府衙门里的所有钱粮,全部要归到经略府来受用。”郑智让李纲来当这个知府,便是要整合整个沧州的资源,钱粮都要掌握在手。

    李纲点了点头,心中也有预料,知道这差事难做,却是更知道大战将起,为国尽忠便在此时,只道:“我此来清池,只做一事,削减各县衙门所有支出,清理各县衙门里所有账目,重新丈量沧州耕地,重新修整户籍。”

    李纲已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

    郑智一边卸甲,一边把卸下来的铁甲挂在大帐里的木架之上,点头答道:“我要去辽东数月,沧州之事,但凡有阻力,有动乱,以兵压之。”

    郑智手腕更为铁血,土地的重新丈量,会触动各地大族的利益,豪门大族靠的就是瞒报土地数量少交赋税来积累财富,官员自然从中也能得到不少好处。

    所以这李纲推行的事情,必然阻力极大,若是平时,还可用轻柔的手段来慢慢推行。此时已然容不得李纲慢慢来做。两万士卒要钱要粮,要军械铁甲,刻不容缓。

    李纲听得以兵压之,心中一颤,已然知道郑智比自己更加激进,问道:“以兵压之,会不会过于血腥,若是有人告上东京,你我实在难以交差。”

    “交差?今日出钱,明日才有一条活路,只要查出瞒报土地者,补交历年所有赋税,但有违抗,以律例条文论处。”郑智冷冷说道,如今这个时候,还不养兵,等金人南下,这些世家大族,还谈什么财产,便是命都难保。

    历朝历代,开国之时,都会有一个国家上升期,为何慢慢就会没落?便是与这些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有关。北宋中后期,国家还能有一个国力积累,也是王安石的功劳。如今新法已废,赵佶也在挥霍他父亲与王安石那一辈积累下来的家底。

    王安石变法,随着宋神宗去世告终,也不外乎就是因为变法本身就是触及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世家大族自然也包括朝堂诸公。人死法灭,如之奈何,后人挥霍着变法的红利,却是还大骂王安石祸国殃民。

    没有王安石变法十六年,哪里有如今朝堂诸位与皇帝赵佶的挥霍享受。

    李纲听得郑智话语森冷,心下一横,点头道:“那我便亲自督导,一个县一个县去做,带兵随行弹压。”

    李纲自然也是知道,这般丈量田地,主要也是丈量那些大族的田地,与底层百姓无碍,大族在当地,却是都有势力,强制推行,带兵是必然的。

    “嗯,让他们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一分不得少。”郑智卸完甲胄,说完一句,龙行虎步往大帐之外而出。

    李纲也随之出得大帐,两人找来马匹,便往城中而去。

    …………

    东京城,太尉府中。

    双鞭呼延灼在这会客厅内已经站了许久,便是这厅内挂着的字画,呼延灼也浏览了几遍。

    呼延灼从汝宁州接了军令,星夜赶到东京,来到这太尉府等候高俅朝罢回来。

    呼延灼也是将门几代,祖上本是河东名将呼延赞,传到呼延灼这里,也是练就一身武艺,双鞭更是出神入化,还保有一个汝宁州都统制的官身,比之同为将门之后的杨志,已然就幸运得太多。

    高俅朝罢而回,进门便摘了自己的幞头官帽,只用玉簪束发,也把朝服换作一身常服,快步到客厅来见。

    “末将呼延灼拜见高太尉!”呼延灼单膝跪地行礼,心中大致也知道高太尉召自己来东京是为了何事。

    高俅几步上前,扶起呼延灼,笑道:“众人皆道,呼延一门,世代良将,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谢太尉夸赞。”呼延灼也是第一次见高俅,只当个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好,呼延将军星夜而来,旅途多有疲惫,本司便长话短说,山东郓州梁山出了反贼,聚集了不少山林强人,更是破了高唐州城,圣上大怒,差本司调兵剿之。将军世代良将,此番招你前来,便是要寻个对策。”高俅直入主题,到得高俅如今这个地位,已然没有必要客套多说,招呼延灼亲自见之,已然就是莫大的荣光与看重了,若是旁人,一纸调令也就罢了。

    “禀太尉,山东反贼之事,末将也多番听说,更是差人留心打探一二,如今这梁山兵多将广,头领众多,皆是武艺不凡,小觑不得。末将座下练得多年连环马军,却是也不敢稳胜,末将乞保二将,太尉一同调往郓州,便可万无一失。”呼延灼这番话语早已想好,对于梁山也有几分真实了解,麾下虽然勉强能凑个三千人马,却是也不敢托大。如此大事,胜之大幸,若是败了,那便是吃不了兜着走,呼延几代将门传承,到得呼延灼这里,也就要断了。

    高俅听得呼延灼还要援军,自然也不是难事,开口问道:“何处二将,你且道来,一并招之。”

    “一是陈州百胜将韩韬,二是颍州天目将彭杞,有此二将为先锋,梁山可破。”呼延灼显然是与这两人有旧,知根知底,更加这两人麾下士卒的数量着实不少,虽然良莠不齐,却是也有几个可战之兵,还有一番大声势。

    “那便如此,本司再请枢密院派文,一并招往郓州,明日你随我进宫面圣,一并陈于陛下。”高俅说道。

    如今童贯一心操持宋金之事,高俅更是主动接下了这征讨梁山的差事,主要也是自己堂弟高廉之仇要报。却是这高太尉要调动州府之兵,还是要通过枢密院,枢密院使童贯又不一定会配合高俅办事,所以高俅调兵之法也是简单,便是直接面圣来调,只要皇帝赵佶发话,自然就是简单的事情了。

    高俅要带呼延灼面见皇帝赵佶,还有一点,便是要呼延灼亲口去说梁山如何势大,如何兵多将广,更要开口调用一人以保万全,这人便是沧州郑智。此事只要高俅如此开口,赵佶定然也没有理由不允,等到童贯再说,事情已然就是定局。

    “多谢太尉抬举!”呼延灼听得高俅要带自己去见皇帝,这等荣耀,哪里还能不谢。

    “本司再问你,你们三路,能聚多少人马军将?”高俅此时问的便是实际的事情了,心中也要有底,特别是还有郑智之事,心中更加着重起来。

    呼延灼听得高俅一问,心中思虑片刻,答道:“三路兵马,能聚得一万五千马步军。”

    呼延灼自然也是托大了一些,却是也不敢在高俅露怯。呼延灼麾下有兵三千,另外两人大多也差不多,说出一万五,便是这缺口的六千,那便要临时去凑了。

    高俅点了点头,也是放心了不少。

    呼延灼看得高俅点头,也知道时机差不多了,又道:“再禀相公,末将麾下之卒,皆是训练精熟之士,却是这刀枪甲胄军械差上不少,唯恐误了太尉大事,还请太尉调拨一些补充。”

    呼延灼自家事情自己知晓,麾下三千人马,虽然练出了三千连环马,却是这铁甲奇缺,今日这般机会,哪里还能不开口去要。

    “既是如此,你等三人自去东京甲仗库内支取,数目无算,再调拨一些殿前司战马与你,你回去之后,务必整军备战,不得有误,兵出时限,再等本司军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