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好屠夫 >

第237部分

大宋好屠夫-第237部分

小说: 大宋好屠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贯听言眉头一皱,开口问道:“王相公,朝堂之上超晋八级之事也有发生,为何还有人看不惯连升三级?”

    童贯话语直白,也是王黼做得不留情面,如今的童贯已然是朝堂一方巨擘,哪里还会看这王黼脸色。若是蔡京居相位,童贯自然还有个好商好量。王黼实在不入童贯之眼。

    童贯此话一出,朝堂诸公,当真大部分都是一脸不快。朝堂上能站在前列的大多都是花白头发,唯有站在最前头的却是一个连升八级的黑发之人,如何教人服气。

    倒是童贯一语让赵佶有些尴尬了,毕竟这事情是赵佶做出来了,只听赵佶开口道:“童贯,有功自然要赏。王卿说得也不无道理,郑智太过年轻,功劳自然不会忘记,却是不能短时间内连升两次,先行记下,容后有功再赏。”

    赵佶一语,把对童贯与王黼的态度表达的清清楚楚。称呼童贯大多都是直呼其名,称呼王黼都是王卿。并非说这王黼在赵佶内心之中地位更高。

    而是两人身份有根本性的差别,太监者,皇帝私人奴仆,是那种说打就打说罚就罚的私人奴隶,童贯能得如今这般权柄,也全赖这么一个太监身份。

    说白了,童贯就是赵佶私人财产一般,这也是赵佶宠信太监的基本原因。王黼何许人也?王黼乃当朝士大夫之首,是天下士大夫的代表,在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朝,某种意义上王黼便是与赵佶共天下的。尊重王黼,便是尊重天下士大夫。

    至于天下的士大夫愿不愿意被王黼代表,那是另外一个事情。

    童贯听言,低头不语,心中却是大恨。郑智没有说话的余地,大宋朝只有谦虚的,没有为自己要官的。此时却是只能默默忍受。

    童贯拱手之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一个凌厉的眼神投向王黼。王黼似有察觉,转头来与童贯对视一眼,却是也不心虚,反而脸上带笑点头。

    大概王黼以为,自己为童贯某得太师之位,还有楚国公的爵位,已然是对童贯莫当的恩惠了。

    朝堂之上,似乎随着童贯一个凌厉的眼神,已然暗潮涌动。

    李师师带着小婵坐马车一路直奔童贯府邸,内心之中多是激动,虽然分离时间并不长,还不到两个月,奈何郑智上阵作战,李师师更是日日担忧。此时郑智得胜而归,可见李师师心中欣喜。

    马车到得童贯府邸门前,小婵先下了马车,然后扶着李师师下车。

    两人迈步往府门而入。

    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头前可是李大家?”

    李师师转头一看,一个面色有些黑黄的儒生,左右还有几个下人,还穿了一身官服,看起来当真有些面熟,却是想不起来到底是何人,见这一身官服也不好意思怠慢,开口问道:“不知是哪位相公当面。”

    “李大家,你如何不记得我了,我是许仕达啊,犹记得当年进士及第,常于矾楼之中与大家对谈。”这人原来是许仕达。

    正是那个刚刚进士及第,想要与李师师欢心,在李师师面前与郑智过不去之人,也是被郑智激到西北灵州城去任职之人。

    李师师此时已然想起来了,许仕达的变化当真不小,一脸风尘仆仆,面色不复原来的白净,反而有些黑黄,可见西北风沙之地何其艰苦。

    “原来是许公子,两三年不见,一切可好?”李师师客套一句。

    许仕达见李师师认出了自己,立马喜笑颜开,忙道:“一切都好,不知大家近来可好?”

    李师师见许仕达一脸风尘,还穿有一身官服,猜想他可能也是刚刚入京,便道:“公子边疆为官几年,着实辛苦。周公子若是知道你回来了,必然欣喜。奴家今日还有要事,来日有缘再叙。”

    李师师一心只想着郑智就要回来,得赶紧回去梳妆打扮,等候郑智。所以也不想在这门口与一个男人多谈,客套几番便想离开。

    许仕达倒是没有多想,听得李师师夸赞自己,心中如蜜一般。当初一气之下自请到西北边疆之地为官,不就是为了眼前这人吗。连忙问道:“大家此时到得童太尉府邸门前,不知所谓何事?”

    李师师身形已经转了一半,也不好意思就这样直接进去,答道:“奴家夫君今日凯旋归来,奴家一直寄居太尉府中,正要回去等候夫君归来。许公子若是有要事,且先去忙,有缘再会。”

    许仕达刚入一路从西北赶到汴梁,刚刚入得汴梁内城,却是意外碰到到了李师师,本也未有多想,听得李师师一语,脑中立刻蹦出了一个郑智,不免有些不快。答道:“李大家乃天下少有之才女,未想下嫁于屠户之门,实在可惜。奈何。。。”

    许仕达话音才说一半,已然触怒李师师,只见李师师怒道:“公子自重,读书之人岂可如此说话。告辞。”

    说完李师师转身就走,哪里忍得有人如此说自家夫君。

    许仕达此言,并非无心。却是自以为是,以己度人。在西北任职几年,虽然多听说郑智的传说,却是也对郑智的出身一清二楚,甚至还到郑智卖肉的状元桥去过。只以为李师师嫁于郑智,乃是被逼无奈,更是心中屈辱,本想出言开解几句,却是不想一语触怒了李师师。

    许仕达见得李师师怒而转身,连忙上前追得几步,口中还道:“李大家,我口无遮拦,得罪之处还望谅解。”

    李师师哪里还愿意理会,往府门直入而去。许仕达还想解释两句,再去宽慰一下李师师屈辱的内心,却是门口两员守门军汉上前来挡。

    许仕达被两个军汉挡住,又见李师师直进门中走远,开口怒道:“尔等岂敢拦本官。”

    一个军汉听言,也怒道:“你是哪里来的闲散,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再敢撒野,有你一顿老打。”

    军汉作势欲打,当真把许仕达吓得后退两步,哪里还想不起来这是哪里,只得悻悻回头。走得几步回头看得一眼,口总喃喃说道:“阉狗宦官也能得势,苦读十年竟然受辱,岂有此理。”

    许仕达边走便骂,心中如何也不能爽利。特别是郑智这么一个巴结讨好阉狗宦官之人,越想越是气不过。

    许仕达为何到得东京?便是折可求收到了西夏正在备战的情报,正要差人往东京禀报。这份差事便被许仕达讨来了,明里许仕达说要趁此机会回乡看看,实际上是想趁这么入京的机会四处疏通一下,想调回东京。

    西北之地,实在太过贫瘠,太过艰苦。灵州之地更是在沙漠边缘,许仕达等这么个回京的机会也等了好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二十三章 那还不快把童贯召来

    军情奏报,自然往枢密院去,折可求与种师中早已写好书信,加盖几方大印。

    内容便是党项人又在聚兵聚粮,这一个动作也就预示着党项人又要起兵来犯。穷兵黩武不过如此,整个党项大族已然要奋死一搏了,押上了西夏国所有的一切赌注。

    这个消息着实让折可求、种师中等人震惊不已,西北已然无多少可战之兵,唯有种折两家还保留的一些私兵,一家不过千余。还有州府厢军几万,如是党项人真的举族来袭,这些兵马实在难以抵御。

    许仕达带着奏报一路快马加鞭赶到汴梁,进了内城遇见李师师,不欢而散,许仕达自然也就往枢密院而去。

    郑居中童贯等人皆在上朝,枢密院唯有邓洵武在座,许仕达递上文书,看得邓洵武大惊失色,起身就往皇城而去。

    许仕达倒是落得清闲,回头便去约三五旧友打听消息,打听如今这东京哪个权柄在手,哪个说话有分量,跑官之事该去找谁。

    不外乎圣宠正隆之王仆射,见不到王仆射,拜见一下王仆射的心腹秦桧秦中丞也可成事。

    许仕达几年西北,内心倒是越发的骄傲起来,西北之地多是武夫,从东京来了这么一个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任职灵州知府,自然受人尊敬。那些当初的骄兵悍将早已解甲归田,种折两家也是以礼相待,这许仕达虽然没出的什么力气,也没有什么政绩,但是明面之上倒是面子极大。

    自古边疆,即便有文人,大多也是犯官贬谪。贬谪的犯官多无职权,如苏轼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看似还有官职,其实无权无事无俸禄,还要自己开荒种地,否则就要饿死。

    可想许仕达在灵州也是比较舒服的。只是条件所致,吃不惯睡不惯,还要日日受风沙。

    邓洵武飞奔入宫,不想早朝已退,文武皆往外而来。邓洵武寻得童贯奔过去,口中急道:“太尉,西北军情。”

    童贯接过文书,快速浏览一番,心中也是大惊。左右看得一下,开口喊道:“王相公留步。”

    王黼正在头前与左右谈论什么事情,听得童贯忽然喊自己,转身一脸笑意过来,开口笑道:“恭喜童太师高升啊,今夜矾楼摆酒庆贺一番如何?”

    童贯面色微沉,开口道:“王相公且看看刚到的西北军情奏报。”

    王黼接过奏报,浏览一番,急道:“如此大事,快快往宫内去见官家才是啊!”

    童贯答道:“合该见官家禀奏,某先回衙门询问一番,王相公速速先去禀报。”

    童贯心思,已然就是向王黼发难。枢密院执掌军事,但是三省才是真正的国家领导机关,王黼才是这些中央机关名誉上的一把手,此事给了王黼也是正好。

    王黼听言眉头一皱,已然知道童贯心思不对,口中说道:“童太师最知兵事,合该同去面呈官家。”

    “王相公乃朝中首席,合该先与官家奏报商议。某此时也不知具体情况,回衙门里询问清楚之后,再来奏对,以免官家有问,某无以答。某先行告辞,王相公快去。”童贯显然知道这王黼有几斤几两,如此先后而去,便是要让赵佶有个对比,若是同场而去,也就显不出这么一个对比了。

    童贯要的就是赵佶问王黼,一问三不知。至于什么询问情况,不过就是托词,西北之事,东京之中还有何人能比童贯更了解。

    童贯说完转身就走,王黼拿着这一份文书当真有些左右为难,却是也不得不往宫内而去。

    郑智跟随左右,已然知道事情大概,随着童贯往皇城之外急走,开口问道:“恩相,党项人再起兵事,此番可灭其国!辽人已经不足为惧,自身难保,必然不可能再插手西夏之事。”

    宋夏之战几十年,中间永远横着一个辽国,打胜了辽国也来斡旋,打败了辽国也来斡旋。辽国就是宋夏两国中间的裁判一般,这裁判的执法能力还异常强大。如今辽国就如郑智说的自身难保,这个裁判也就再也没有了执法能力了。

    “唉。。。当真是焦头烂额,攻辽迫在眉睫,党项又起战端。此事当真还需从长计议。”童贯答道,党项人当真会选时候。

    “恩相,与党项之战不难,不过钱财尔。只要种相公带着一笔军饷回西北,短时间内便可再起一支强军。渭州秦州府库之中军械充足,种相公回去振臂一呼,大事可定。”郑智答道。

    道理也是简单,西北卸甲几年,原来的那些精兵良将也挥了几年锄头,生活多窘迫,战力自然不比当年。但是西夏也不是当初的西夏,如今的西夏,只怕甲胄都凑不出几副,精兵也早已损失殆尽,战力必然也是大打折扣。

    种师道若是归了秦凤,短时间内拉起一支队伍应该不难,倚仗着府库里的军备,与西夏一战应该不在话下。

    “种师道已去了河朔备战,此时再调秦凤,河朔之事该如何?”童贯问道。

    “种相公必然也愿回秦凤作战,有种相公在西北,党项不足为惧,河朔之事,下官可保定妥。”郑智开口说道,种师道从河北回西北,郑智必然大权在握。如此虽然官职没升什么,但是实际权柄就大了太多。

    童贯眯着眼看了一下郑智,似乎心有所感,却是也未多想,也是别无他法,只道:“唯有如此了。先回枢密院去等候官家召见,看看那个王黼能说出一个什么所以然来。”

    王黼觐见,赵佶依旧在艮岳之上,心情大好,身边也还有赵缨络相随。西北已平,南方已定,内外皆安,收复燕云似乎也近在眼前,每日上朝也轻松愉快,更有艮岳美景,还有什么能让赵佶烦心的。

    绛霄宝楼,赵佶刚刚摊开画院新进画作,准备带着自己爱女品评一番,也是教导赵缨络画作上的造诣。

    “陛下,西北军情奏报,请陛下过目。”王黼呈上奏报。

    梁师成接过文书,摊开在赵佶面前画作的角落处。

    赵佶把眼神从画作移开,瞄上几眼,开口道:“朕懒得看了,你便说吧,西北有何事?”

    “陛下,西北党项正在聚兵,党项人十三岁以上皆召入伍,随时大军来犯。折家经略估计,可有十万大军。”王黼开口说道。

    “什么?”赵佶听言一惊,眼神又往角落的文书看去,随即又问:“世间岂有这等厚颜无耻之徒,刚刚订立的城下之约,此时翻脸就不认了。西北备战如何?”

    “陛下,文书上说,西北禁军皆已卸甲几年,无兵可战,请朝廷速派援军。”王禀又答。

    赵佶眉头一皱,派兵不就是要钱?士卒东京多的是,却是这钱。。。

    “合该派多少兵将支援?”赵佶问道。心中也知西北兵力不够了,卸甲令都是赵佶自己亲自颁发的,如何不知这些事情。

    王黼对于兵事哪里懂得,支支吾吾两句,说道:“这个。。。依臣之见,党项善战,起兵十万,援军至少也要比党项人更多,方可得胜。”

    “比党项人更多?多多少?二十万?二十万去出征西北,要多少钱粮?”赵佶开口又问。

    王黼一个御史出身,虽然如今掌管六部,但是哪里懂得这些,又答道:“二十万兵马出征西北,粮饷。。。粮饷。。。一千万贯。”

    王黼当真也是信口开河,若是真从东京派二十万大军远征西北,一千万贯哪里够用。若是再打上几个月,士卒就该饿肚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