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天庭-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戈:是商周时的主要格斗兵器,在有锋刃的“援”后接安的“内”,垂直装,用于横击、钩杀和啄击。
商代的戈有曲内、銎内、直内等式,以后前二式衰落,仅直内戈日渐发展,且在援与内之间设“阑”,援的下刃延伸成“胡”,以使戈与的结合更加牢固,另外还在胡上设“穿”,以增加缚的牢度。
从安阳殷墟西区墓葬中出土的铜戈可以看出,商代后期不但有短期一穿的铜戈,也有中胡二穿乃至长胡三穿或四穿的铜戈。西周铜戈仍用直内式,但戈与的交角由垂直逐渐加大成钝角。
西周末到春秋时流行圭锋的中胡二穿戈,以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虢太子之徒戈”为代表。战国时戈均为长胡多穿,援较瘦长,援与的夹角更大。
商周戈的长短,与使用的不同有关,一般说来,战车上用的戈较长,步战用的戈较短,例如湖南长沙浏城桥东周墓出土的铜戈,长的全长达314厘米,短的仅长140厘米。
矛:格斗用的长柄刺兵器。商代铜矛一般有中脊,向左右扩展成带侧刃的扁体矛叶,然后前聚成锋,矛直通中脊,有的叶下侧设穿,有的左右两侧设环,以缚扎固矜。
西周以后,矛加长,矛叶变窄,通体呈叶状。到东周末年也与镞同样,出现锥体状的矛,由棱线上伸出的侧刃前聚成锋。
戟:戈、矛相结合而创制的格斗兵器。以戈为体、矛为刺,兼有横击钩啄和扎刺的性能。最早尝试将矛和戈用联装成一件兵器的例子,见于河北藁城台西的商墓中。
西周时期出现了刺体合铸的戟,少数以銎纳銎,多数采用长胡多穿的形式缚。东周时期刺、体合铸的戟消失,普遍使用矛状戟刺和戈状戟体用联装的青铜戟。
殳:棒状格斗兵器。战国初年,出现前端带尖锋并加刺球的青铜殳,曾侯乙墓出土者并自铭为“殳”。
钺:用于劈砍的格斗兵器。为弧曲阔刃、两角上翘的斧形,商周时期多作为统帅权威的象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九七章 天朝大阅兵 下
(全本小说网,。)
如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两件铜钺,一件刃宽达37。3厘米,重达8。5公斤;另一件刃宽38。5厘米,重9公斤。器身均铸有“妇好”铭文,应是权威的象征,但也可用于刑杀。
剑:以前刺为主,也可用侧刃劈砍的卫体和格斗兵器。西周时的铜剑很短,不过20~30厘米,仅能充卫体兵器之用。东周时铜剑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长度超过50厘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两度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
最著名的如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55。7厘米,上有8个鸟篆体错金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是东周名剑中的精品。这时期的铜剑,已成为近战中的重要格斗兵器。
刀:单面侧刃的劈砍兵器。商周时使用不多,商代晚期的一种柄饰马头等的短刀,只能充卫体兵器之用。另有一种直体翘首的青铜大刀,但出土数量极少,当不是主要的格斗兵器。西周时有一种可装长柄的背上有銎孔的青铜刀,数量也很少。
弩:已发现的青铜弩机都是东周时期的,由望山、悬刀(扳机)和牛(钩心)构成。
用铜枢结合在一起,无铜郭,直接安在木弩臂的槽中,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有保存大致完好的木弩臂,上安铜弩机。
此外,还有其他青铜兵器,如带有星状凸刺的铜锤头、铜锤斧,以及缚在弓上保护弓干的弓(弓形器)等。
陨铁刃青铜兵器数量很少,是先将陨铁锻成器刃,然后嵌铸在青铜兵器上,如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的铁刃铜钺。
北京平谷刘家河商墓也出土过陨铁刃铜钺。此外,传出河南浚县的两件西周铁刃铜兵器,刃部也是用陨铁锻打而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钢铁兵器出现于东周时期,目前所知最早的标本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春秋晚期钢剑,是由含碳量为0。5%左右的中碳钢反复锻打而成,长仅38。4厘米。
战国晚期钢铁兵器始广泛装备部队,钢铁兵器都是用块炼铁渗碳制成,有的刃部经过淬火,主要器形有戟、矛、剑。
铁戟与青铜戟不同,前有尖刺,一侧垂直旁伸刺状戟枝,形似“卜”字,端位于刺、枝相交处,并常套有青铜銎帽。
铁矛与铜矛相比体扁而修长,后接较长的杆,銎孔不达于中脊。
钢铁剑与铜剑相比,形体有较大改变,剑体窄长,两侧刃无弧曲度,平直前伸,前锋尖锐。以燕下都44号墓出土较完整的标本测量,最长的达100。4厘米,平均长度约为88厘米。
防护装具主要有甲胄和盾。甲多为皮质髹漆,少数用青铜铸造。胄则多为青铜,也有皮胄。盾以皮、木等材料制造,常附加青铜质的盾饰。
商周时代的青铜胄和皮甲,在安阳侯家庄1004号墓有发现。铜胄面上铸出虎纹、牛纹、葵纹及目纹等图案,胄顶竖有装缨的铜管。
西周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过青铜胄,山东胶县西庵西周车马坑中发现过青铜质的大圆甲泡及可能是胸甲的青铜兽面。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等处也出土过青铜甲泡。
但皮甲一直盛行到东周时期,在河南、湖南、湖北等地都有出土,以曾侯乙墓出土数量最多且制工最为精美。曾侯乙墓出土皮甲已复原出十几套,都用髹漆皮甲片以丝带编缀而成,整领皮甲由甲领、甲身、甲袖、甲裙等部分构成。
皮胄也用髹漆皮甲片编成,全胄共用18片甲片,上有胄脊梁,下有垂缘护颈。此外,还有髹漆的皮马甲,但尚难复原其全貌。
战国晚期尖利的钢铁兵器增多,刺激了防护装具的发展,铁铠甲和兜鍪开始出现,易县燕下都遗址发掘出数量较多的铁甲片,并发现一顶由89片铁甲片编成的兜鍪。
盾的形体多呈长方形或梯形,有中脊,背后设握持的把手。殷墟发现的盾牌残迹呈上缘略短于下底的梯形,盾面绘虎纹等图案纹饰。
已发现的西周时期的盾也是近于长方形的梯形,多为皮质,常嵌有青铜盾饰。青铜盾饰多呈狰狞的兽面状,也有作圆形人面或仅为大圆铜泡的,这种盾饰既能加强盾的防护效能又可逞威吓人。东
周时期盾面有中脊,顶部作双重弧曲的花状,有的髹漆木盾表面绘有精美的图案花纹。这种盾一直沿用到秦汉时期。
商周兵器的组合,一般是由远射兵器弓矢、格斗兵器铜戈、卫体兵器青铜短刀及磨砥锋刃的砺石构成,以安阳小屯20号车马坑出土的三组兵器为代表。
步兵和骑手也装备有弓矢、戈、短刀和砺石。殷墟妇好墓出土兵器的组合也是弓矢、戈和短刀,但同时有表示身份的大铜钺,以及形体较小可用于实战的铜钺,没有矛。
西周时期,兵器的组合基本以格斗兵器戈和矛、远射兵器弓矢及卫体兵器短剑为主,身份较高的人则种类更多些,如北京昌平白浮2号墓中,出土的兵器除戈、矛、镞、剑外,还有戟、钺、带銎刀和匕首。
东周时期车战仍盛,车战中使用的兵器组合一般是远射兵器弓矢,格斗兵器戈、矛、戟、殳,卫体兵器剑,防护装具皮甲胄和盾。
与《考工记》等文献中所记的车战兵器相符。东周中晚期,步兵和骑兵日趋重要,兵器组合也有不同,据《荀子》,步兵的标准装备是远射兵器弩,格斗兵器戈和剑,防护装具甲胄。
以钢铁兵器装备军队后,兵器的组合关系,可以从燕下都44号墓出土兵器中窥知一般,其组合为:远射兵器弩(弩机仍为铜质),格斗兵器戟、矛和剑,防护装置铁铠甲和兜鍪。
回说李陵坐在一座临时搭建的看台上,饶有兴趣地望着下面一个个方形队列:
每队八列,每列三四十余人,口中“一二一”的口号,抬头、挺胸、收腹,然后不断踢腿摆臂,那是进行这齐步走的“姿势怪异”,令人为之一寒的是,其中隐隐约约有一股肃杀之气弥漫。
不用说,这自然是李陵用后世的军队队列训练方法,来训练这些大商的军队了,当然眼前的这些是试点、模范!
虽然这种训练简单枯燥,但毫无疑问,这种训练是培养士兵令行禁止和军纪严明的好方法了。也许还有比这方法好,但是李陵不知道啊。
因为没有水泥、砖石铺地,演武场自然尘土漫天,这是一个个整齐的队伍,迈着雄浑的步子带起的,显得森森然。
“雄壮威武!”大商的将领们一个个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看着、赞叹着:
笔直的身躯,整齐的摆臂,整齐的踢腿,整齐的踏步,整齐的前行,整齐的轰然脚步声,粗犷而威武,区区数百人,却像是一道无可阻挡的洪流般碾压过来,气势滔天。
随着一声声“立定!”“向后转!”响起,这些洪流或者顿时停住,或者乖巧的转向,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有此精兵,天下谁敢争锋?”
“这是天底下最精锐之士!”
“大商第一军,天下第一军!”
不仅是李陵如此想,手下的人也是这么说的。
阅兵演武,历史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步。在原本历史上有记载的,早在公元前,中国商周朝和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活动。
在公元前的古埃及、罗马、波斯等国,每当将士出征和凯旋时,都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母亲把象征荣誉和勇敢精神的盾牌亲自交给儿子,如果打赢了,就以带回盾牌为标志,阵亡了就用盾牌抬回尸身。
在中国,阅兵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夏朝。夏商时期的阅兵是以狩猎的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长官在阵前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
周武王伐纣之前,曾经在孟津组织军事演习,吸引了多个诸侯国加盟,史称“孟津观兵”,这是有史可考的最大规模阅兵之一。
现在李陵附身纣王之后,估计不会发生了,那是原历史上东征之后损兵折将加上俘虏过多消化不了,加上内部叛乱与通敌卖国,武王看清了商朝外强中干的本质,想一举推翻又不敢——因为帝辛军事上的实力还是摆在那里,单是周国一家肯定搞不定。
于是,武王决定搞一次阅兵。一来检验自己部队的军事状况,二来测试对诸侯国家的号召力。
当时,武王率军来到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进行阅兵。据统计,闻讯后赶到盂津参加阅兵的大小诸侯多达800家。
“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形势一目了然,武王心里有底了。
当时,众诸侯劝武王立即出兵朝歌,这是商朝都城。不过武王和军神姜尚都认为时机还未成熟,阅兵结束后全军返回了。
有人说,秦朝虽然没有留下关于阅兵的文献,但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阅兵场景的重现。
而到了明朝的时候,阅兵已经具有了礼仪性。永乐大帝曾经调集十万人举办声势浩大的阅兵,观礼的各国使节来自27个国家。(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九八章 发展生产力 上
(全本小说网,。)
但一言以蔽之,古代举行阅兵,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训练军队、震慑诸侯或敌人。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在李陵举行阅兵仪式之后,果然起到了他应有的作用。对内,按照此法练军,大商的军队战斗力大幅度提升,毕竟古代战争靠的就是人多,组成阵势砸人,谁的阵势更牢固更灵活,谁便更强大。
而对外,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至少现在西岐人不敢再来一个“孟津观兵”,然后“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不过李陵在狠狠抓枪杆子之外,也积极吸取着秦国的先进性,开始着手大商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这是真理,颠簸不破的。
另李陵比较满意的是,他手中的大商社会经济基础比他想象中要好太多了,当然与后世无法比,也无法与大宋那样占据世界75%以上gdp的巨无霸相比,但这时候的商朝:
它的农业比较发达,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农田有比较整齐的规划,农田作物种类有黎、粟、稻、麦,发明了中耕。
中耕指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目的:主要是松动表层土壤,一般结合除草,在降雨、灌溉后以及土壤板结时进行,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
相对原始人的直接洒种子在地面上来说,要先进多了。就是到了秦朝,许多地方种地还是挖个小坑,把种子丢进去,根本不翻地的。
商朝已经有蚕桑经营,纺织业有所发展;商代除有六畜外,还驯养了象,畜牧业相当发达。
可以使用多种谷类酿造酒,已经可以铸造精美的青铜器和烧制白陶。
而且由于交换的发达,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文明发达的国家,由于商王朝商业的发达,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很多。
今天“商人”一词,源自当时周边国家对商朝国人的称谓。
不过即便如此,李陵也不会打住了,他要的更多,毕竟经历过现代的繁华,哪能看上殷商这点“发达”?
“这年头的生产力,实在是太落后了!”李陵撇撇嘴暗道,他觉得要是不改变现状,有点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啊。
尤其是他看到大商的“舂米”,也就是谷物脱壳,那简直是家庭妇女的苦刑,毕竟男人要在外忙活田耕,没时间做这些。
有点女人从十岁起,舂了几十年,胳膊都要舂废了,然后就轮到下一代,然后是下下一代,女子们的大好青春,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打磨粗糙的啊……
“可不能再让她们做苦活,受这种折磨了。”李陵感叹道。
他想起了后世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