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公子 >

第26部分

大宋第一公子-第26部分

小说: 大宋第一公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只亩粒琺。

 第三十九章 御封官职奉直郎

    (全本小说网,。)

    赵匡胤既然来这里见赵承嗣,那关于他的一切都要查一下,其中就有关于他发家的事情。

    赵承嗣发家很好查,其中关于他以书起家的事情记载的最详细,三国演戏不用说了,赵匡胤也见过这本书,是由古香斋出名出版印刷的,朝廷也收了税,赵匡胤也知道的。

    要说那印刷的不少,那也有官方的影子,可是《大唐西游记》却是赵承嗣一手印刷的,这一点他们查的很清楚。

    短短一个多月他们一共卖出了几十万本,他真的想知道赵承嗣是如何做到的,这比官方的印刷还要快,难不成赵承嗣真的有秘法。

    “怎么四哥儿这事情还要隐瞒不成,当着黄先生的面我也想听听,其实我也很奇怪这件事,说说看。”王著心中也有点疑惑。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我改进了印刷术,用的是最方便的活字印刷术,印刷效率比原来快一倍不止,所以才这么快,既然两位这么有兴趣,我就带两位去看看。”

    后院,这里赵承嗣秘密所在,此时这里已经点了好几个火把,所以这里看上去是灯火通明,赵匡胤看到这里一排排的摆着很多的托盘,里面还有很多烧制的模子。

    他拿起来其中一个,看到这并不是托盘,地步有很多小格子,这些烧制的小模子刚好能够放到那些小格子里面去。

    这模子上面是雕刻出来的字体,和雕版印刷的模子是一样的,不过这东西可以全部拆掉移动,赵匡胤还饶有兴趣的印了一页。

    然后赵承嗣将其中很多模子的位置还了一下,让赵匡胤再亲手印刷一般,同样是一个托盘里面的东西,改变了一下位置,印出的东西却不一样了。

    字还是那么多字,但位置改变了,组合成了其他的意思,这就是汉字的魅力,而赵匡胤感兴趣的不是这个,而是这些可以移动的模子。

    雕版印刷是不会这样的,雕版印刷的模子是专用的,比如你想要印刷一部金刚经,这雕版印刷所制造的模子只能是为了这部佛经服务,并不能去印刷其他的东西的,不仅麻烦而且制作起来相当的耗费时间。

    但在这院子里看的这东西却十分的方便快捷,身为皇帝怎么会看不出来这其中的好处,这对文化传播是大大的有好处。

    “这东西是你发明的,成象先生过来瞧瞧!”赵匡胤兴奋的招呼王著过来看看,王著其实在一旁早就愣住了,这东西的价值他早就看出来了。

    “黄先生,这东西简直是伟大的发明,以前我们大宋乃至前朝大唐官方印刷的都是雕版印刷,不仅费时费力,更加麻烦,所以不能大规模的使用,只有官方掌握,造成了各种不便,但是这东西却不一样虽然品相不好,但是十分的方便,一个模子可以反复的使用,这就大大的节省了原料,速度也快了很多,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王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东西的价值,所以满脸红光,极力的赞扬。

    “没有什么,穷则思变吗,两位如果不嫌弃的话,我邀请两位现场看一下如何印刷一本书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呢?”赵承嗣笑着邀请道。

    赵匡胤看着王著两人同时点点头,赵承嗣这边指挥着汗青和宋小宝一起行动,泼墨印刷,没有一会的功夫就印刷出开了好多张。

    这是《大唐西游记》的前半部分,这一次直接出来了,等到上面的墨迹干了之后,赵承嗣亲自裁剪装订不一会的功夫就成了一本书,赵承嗣亲自将这本书交给了赵匡胤。

    “二哥,我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您,这本书虽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也不贵重,好在是在您的见证之下完成的,我就厚着脸皮当成礼物送给了。”

    虽然猜不出来眼前黄二哥的真实身份,但赵承嗣可以肯定这个人不简单,能让王著忌惮的人,绝对是一个大人物,只是没有敢继续猜。

    “那好也,朕,真的好喜欢这样的礼物,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特殊的礼物,多谢四哥儿了。”

    赵匡胤笑着接下,交给了张德钧,张德钧小心翼翼的收下,然后多看了一眼赵承嗣。

    今天是他服侍官家这么多年以来,见到官家笑的次数最多的一次,这个四哥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让官家和他兄弟称呼。

    能和官家兄弟相称的人,现在那个不是高官厚禄,这个小子只是出身青楼的一个小混混,能够让官家兄弟相称。

    见到黄二收了自己的礼物,赵承嗣也十分的高兴,这本书还专门是给他准备的特别版,因为刚才他裁剪的时候,加了一张东西进去。

    “四哥儿这不公平吧,你送给黄先生一份礼物,怎么我没有呢?”王著也打趣道,他那里在乎什么礼物,只不过是调节一下气氛而已。

    “王老,您我那里敢忘记呢,整个听涛阁都是您的,区区礼物算什么,我早已经备好了,明天去亲自送到府邸上,我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向您请教。”

    请教是假,是要和王著有事情要谈才是真的,不过王著却笑着说道:“有什么解决不了,可以问你的黄二哥,我一个退休等死的老头还能有什么作为,你说是吧黄先生。”

    赵承嗣转头疑惑的看着王著,自己去拜访你,你扯出来黄二,看起来真的是想把自己介绍给黄二了。

    “哦,难不成有什么事情要帮忙,说吧,你今天送我一份礼物,我也送你一份礼物,说吧什么事情?”赵匡胤他们此时已经回到席间。

    赵承嗣给两位斟满酒,然后才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了,我呢想把活字印刷这个东西交给朝廷,让朝廷大力推广,让天下的人都能享受到活字印刷的快捷方便。”

    活字印刷这东西很快就会流出去,赵承嗣也阻挡不了,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专利,只要人家来赵承嗣这里看看学学,也许就会了,他也没有打算藏私,钱赚到了点,推广一下吧,毕竟自己还想着进大牢这件事呢。

    如果将活字印刷献给朝廷的话,那么朝廷一定会给自己一点奖励吧,以后官府想要找自己的麻烦也要顾忌一下吧。

    献给朝廷自己也没什么门路,但是有王著在就不一样了,王著可是退休的高官,在朝中也有不少关系,赵承嗣就是想通过他将这东西交给朝廷。

    此时王著却提起了黄二,那就是说黄二这个人也是朝廷中人,还值得王著去尊敬,如此他也没有隐瞒了。

    赵匡胤奇怪的看了一眼赵承嗣,他要将活字印刷献给朝廷,这东西虽然简单,但是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如果落到一个商人的手中,绝对是可以发挥巨大的威力,可以让人一夜致富,赵承嗣本身就是一个例子。

    “四哥儿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赵匡胤饶有兴趣的问道。

    这个年轻人想法子真的捉摸不透,总是出人意表,守着这么一个大金库,想要献给朝廷,他打的是什么主意。

    赵匡胤这么一问,王著也用同样疑惑的眼神看着赵承嗣,也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这东西虽然是我发明的,但是却不是应该我私人所有,就想蔡伦改造了造纸术,但是却没有据为己有,反而造福大众,我虽然不如蔡侯那样,但是也不敢藏私。”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这种纸便宜原材料容得得到,一般的人也呢个使用期,所以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是一项伟大的变革,使得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赵承嗣这样说其实就把活字印刷放到同样的程度之上了,不过从文化传播传承的角度上来讲,也确实是这样的。

    赵匡胤奇异的看了一样这个小年轻人,果然有觉悟,陈抟老祖看中的人,果然不一般如此倒要好好的奖励他一番了。

    当晚赵承嗣喝的是大醉,也不知道是什么入睡的,他醒来的时候就是第二天中午了,不过他刚起床,就听到外面一阵骚动,汗青直接闯进来让赶紧出去接旨,

    接旨?

    圣旨?

    赵承嗣脑袋也昏昏然,怎么会有圣旨呢,不过来不及想了直接走出去,太监捧着圣旨在大堂里等着,等到赵承嗣出来开始宣旨了。

    “汴京人是赵承嗣,出身微末,然后能自强不息,著书教化万民,发明活字印刷术造福大宋,着赵承嗣为奉直郎。”太监缓缓的读着圣旨。

    奉直郎为文散官的官名是从六品,在大宋文散官序列之中是位于第十六阶,大宋的文散官一种有二十九阶,一般都是赐给臣子的,只是一种荣誉,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职务,就像开府仪同三司和金紫光路大夫这些经常听到的官名,这都是名誉上的。

    就相当于现在的名誉校长之类的称呼,但是有的人一辈子都得不到这样的文散官,赵承嗣本来就是一个白身,没有任何功名在身,现在赵匡胤一下给了一个从六品的官。

    赵承嗣也了解一点,这个官虽然没有实际的职务,但是也是可以领取俸禄的,属于吃空饷的那一种。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自己就进入到了公务员的行列,从六品的官职,虽然是散官没有什么权力,但那也是官,一个赤县令才九品,那才是真的九品芝麻官,自己一下子成了从六品,怎么跟做梦似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十章 一夜之间名动京华

    (全本小说网,。)

    奉直郎,这也是一个官名,但是却没有权力。

    宋朝的官职很奇怪,官和职都是分开的,并不相同,这也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体现,这要从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那里算起。

    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

    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赵匡胤代周称帝之后,统一南平武平和后蜀之后,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

    同时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也就是表面上给你一个好听的名字,却不管事,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大宋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这就相当于你在一个公司干的事情长了,有了工龄工资,领的钱和你的经理一样多,但是你却没有经理的权力。

    现在赵承嗣被任命为奉直郎,其实这就是一个官阶名称,在大宋十分的普遍,其实就是一个称呼。

    就像现在朝中的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卿、少卿等,在成为官阶的名称后,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不再担任与官名相应的职务。

    这些官名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因此称为正官或本官,又称阶官或寄禄官。

    虽然他的级别比一些县令的要高,但是没有县令的权力,这些县令是差遣官,也就是职事官,这才是真的实职,掌握真的实权,两者也不能简单的相比。

    但是赵承嗣不再是一个青楼的小厮,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官在身,以后人家也会成为他为奉直郎了,也算光宗耀祖。

    跪在地上的赵承嗣此时真的是愣住了,昨天晚上自己将资料交王著和黄二,想不到这才经过一晚上,这就下来了圣旨。

    这朝廷的旨意也太快了点吧,赵承嗣在这里愣住了,宣旨的太监却不知道怎么好了,这个时候不应该谢恩的吗?

    清雅故意的咳嗽了几声,赵承嗣才清醒过来,接旨谢恩,然后赵承嗣不留痕迹的将一锭金子塞到小太监的手中。

    那位太监暗中用手掂量了一下,这金子的重量,脸上露出来兴奋的表情,太监本神就是残缺不全之人,身体上的残缺让他们心理上不平衡,甚至有点变态。

    因此他们除了阴翳,就是贪财,见到钱就像是蚊子吸血一般,这个年轻人真的会来事。

    “这位中贵人,不知道如何称呼呢?”赵承嗣笑呵呵的招呼这个宣旨的太监。

    也许是看在钱的份上,小太监亲热的拉着赵承嗣的手:“咱家秦翰,入**侍省押班。”

    赵承嗣一听立刻招呼道:“原来是秦押班,真的是辛苦了,来人上茶。”

    中贵人,是宫外的人对太监的一种尊称,除非你是高级官员,否则你也不能称呼人家太监,或者直呼其名。

    至于赵承嗣称呼秦翰为秦押班,也是有讲究的,在宋朝设置入**侍省,是宦官官署名。

    刚开始的时候有内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改入**班院,又改入内黄门班院,又改内侍省入**侍班院。

    景德三年,立为入**侍省。掌宫廷内部侍奉事务,与内侍省号称前后省(本文设定两者等同),而更接近皇帝。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官,皆以宦官充任。

    这个押班在这里面也算是一个中级的太监了,宋朝称呼太监也不称公公,而是称呼他的官名,秦翰身为内侍省押班,所以赵承嗣称呼他为秦押班。

    小太监也没有客气顺势坐了下来,他身边跟着的两个小太监,赵承嗣也安排好了,不能人家空手而归,这些太监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也不能得罪。

    秦翰见到赵承嗣这么懂事也对这个年轻人十分的有好感,年轻不说,也知道孝敬,自己经常出去宣旨,很多时候就是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走,未免有人走茶凉之意。

    他不想大太监张德钧,自然有人给他的孝敬,而自己只是一个押班,在宫中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所以也算悲催的一个人,本来今天自己来这里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他也听说官家也封赏一位青楼出身的人,到这样的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