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公子-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见武德使大人。”
赵承宗很有礼貌的向赵承嗣问好。
“原来是赵衙内呀,有礼了。”
“武德使大人过奖了,武德使大人深得官家信任,早就听家父提起,您的大名如雷贯耳,想不到今日得见尊颜,真是三生有幸。”
赵承宗身为赵普长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为人接物方面也十分的得体。
“赵衙内过奖了,都是官家的恩典,倒是衙内一表人才,有相爷的风范,他日也是国之栋梁,倒叫我羡慕的紧呢!”
赵承嗣也毫不吝啬的夸赞赵承宗。
其实他也研究过赵普,宋史和资治通鉴上也有关于赵承宗的记载,不过只是一笔带过。
大儿子赵承宗,作过潭州、郓州知府,官至羽林大将军,妻子是开国功臣高怀德和燕国长公主的女儿,生了儿子叫赵从约。
就连生卒年也没有,但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奉承之言谁不喜欢听。
“好了纯臣,你就不要奉承我了,他呀那能跟你比,到现在也是一事无成,你们两个是同岁,跟你是云泥之别。”
“相爷,此言差矣,我看令公子以后一定能继承相爷衣钵,成为大宋的栋梁,如果相爷不嫌弃的话,我高攀一下,和令公子兄弟想称,不知道可否?”
古人在官场上讲究给情谊,在官场总要拉帮结派。
同乡、同学、同门、同年,这就是文官讲的“四同”,不仅文官武将也是如此,总要拉上点关系。
赵承嗣说和赵承宗兄弟想称,这就拉上关系了,就显得亲近了。
“那好呀,你们两个同年,比那些进士同年还要亲近,以后你们可要多亲近一下,那老夫也倚老卖老,称呼你一声世侄。”
赵普也十分的高兴,想不到今天还有这样的收获。
本来他介绍儿子给赵承嗣认识,也就是混个面熟,想不到能有这样的结果,赵普当然欢喜。
自己现在是宰相,可总不能一辈子都是宰相吧,自己去世之后,自家能不能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多交好其他人,自然是好事,特别是赵承嗣这样的前途无量的年轻人。
当下客厅里,世叔、世侄、兄长、贤弟不绝于口。(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六七章 走个后门
(全本小说网,。)
世叔,世侄这些称呼在赵普和赵承嗣之间显得有点太过于夸张了。
毕竟他们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交情,这一会儿的功夫就成了世交。
“世侄,你看,我有一个想法,承宗现在也年纪也不小了,我准备让他走科举之路,可我也不想让他成为一个纯粹的文人,世叔有事情求你。”
这赵普也倒会拉关系,世叔世侄一旦叫出口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也不称呼赵承嗣的字了,直接升级到世叔,赵承嗣也矮了一辈。
赵承嗣也大概猜出来赵普想说什么了。
赵普是文臣顶峰,他的儿子本来就可以凭借着恩荫做官,不必参加科举考试。
可是大宋确立的就是文人治国,你不经过科举走上仕途始终不正规。
当然也做不到文臣顶峰的位。
就像历史上的明朝,那些内阁大学士都是正经科举出身。
不仅仅是科举考上进士,还要入选庶吉士,否则根本就不能入内阁。
大宋虽然不是这样,可也渐渐的走上了正规,科举选拔人才是主要的。
现在从朝中到地方的很多人都是科举出身,再用了几年,这股力量会更多。
虽然现在朝中在高位的人大多都是当初跟着赵匡胤的从龙之臣,可是他们大多数年纪不小,迟早都要退下来。
大宋已经确定文臣治国的策略,科举是主要的道路,也就是说未来朝堂是这些科班出身人的天下。
现在赵普已经是宰相了,还让自己的儿子走科举,看起来他对儿子的期望很大。
甚至有可能让儿子登上自己的位置,这也不是不可能。
否则他完全可以可让儿子恩荫做官,这岂不是很省事,为什么还要去参加科举。
现在大宋的科举,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大宋的科举每一次录取的只有几十人,相当少,远没有后世一次录取成千上万的规模。
所以现在科举还是一条比较艰苦的道路。
“世叔的意思是让承宗贤弟先到军中历练一下?”
要是这样的话,赵承嗣也很支持,毕竟他也不喜欢纯碎的文人。
文人出身,身上有有股子文人的气息,书生意气十足。
没有武将的那种果敢,让这些人治国不知道要闹出来多少校花。
纯碎的文人治国只会慢慢的磨灭汉人的血性,最后慢慢的变成一只绵羊。
历史早已经证明了这一切,秦汉时期的血性到了两宋早就真的变成了绵羊,和辽国金朝作战那叫一个狼狈。
即使对付西夏的党项也是无能为力,更不用说后来的蒙古了。
虽然这有很多的原因,不止是文人的原因,不能只让文人买黑锅,
可是那些文人老爷确实起到了带头作用,文官动动嘴,武将跑断腿。
赵承嗣是甚至在想,如果那些文人进入到仕途之前,能够在军中待上一段时间,会不会好点呢!
当然他现在想这些不切实际,除非他做了皇帝,或者到了可以掌控朝局的时候,也许大宋会实施。
“世侄,你那里不是有一个忠义营吗,那里本来都是一些功臣子弟组成的部队,我想找你走个后门让大郎去你那里锻炼一下,怎么样?”
赵普试探性的问道。
赵承嗣心思开始活络起来,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赵普自己都可以安排。
甚至他也可以禀告赵匡胤,皇帝也一定会同意的,赵普是有这个面子的。
可是赵普没有这样做,反而询问起来自己的意见了,赵承嗣在心中想着大概这么几个原因吧。
第一是给自己的这个武德使面子,毕竟现在自己掌握武德司,直接跳过自己也不大好看。
第二是忠义营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忠义营了,现在早已经改掉了纨绔习气,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队了。
第三就是赵普只是和自己通通气,答不答应他都会这样做,毕竟自己和宰相相比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人家宰相权势太大,别说是小小的忠义营,就是在朝中安插一个自己人也是轻而易举的。
“那没有问题,可是我有一句话丑话要说在前头,忠义营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少爷营了,甚至比以前更为严格了,如果承宗不能适应的话,那么我还是劝他不要去了,否则去了只能沦为笑柄。”
忠义营以前是少爷兵,是一群少爷在的地方,那里以前是整个武德司乃至禁军的笑柄。
可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地方。
一群纨绔的少爷被教育成了真正的军人,一切大臣现在都想将自己的儿子进到那里去。
可是很多都在筛选的时候都被踢出来了。
忠义营也很久没有招手过新人了,再说他们也不缺人,而且为了保持战斗力,赵承嗣也没有打算收人。
今天要不是赵普开口说,赵承嗣根本就不会同意这个和自己同岁,而且名字只差一个字的人进入忠义营。
这是赵普的面子,赵承嗣不能不给他面子,但是有些话也要说在前头。
“忠义营官家交给了我,我自然有义务帮助官家管理好,而且您也听说了我前一段大力整治忠义营那是官家的意思,所以那些不能吃苦的人都被裁掉了,如果承宗贤弟不能承受住那份苦,我建议还是不要去的好。”
大臣的子弟特别是文臣的子弟他们从小基本上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的真的不多。
看赵承宗这小子白白净净的,也不想那种能吃苦的人,赵承嗣也不会跟他客气。
“哈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既然我将他交给世侄,就等于将他的性命交给你,其他的我不过问,你平时该怎么训练就怎么训练,一切都由你说的算。”
赵普倒也开明,自己的儿子什么德行,他自然知道,能进入到忠义营去磨练磨练绝对有好处。
这也是自己今天自己的邀请赵承嗣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要看自己是宰相,可是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办法了,文不成武不就的,自己可愁死了,让他进入忠义营锻炼下也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六八章 赵承嗣的身份
(全本小说网,。)
安排一个人进忠义营还是可以的,赵承嗣好还是有这个权力的。
如果让他提拔一个人,他也许还要上报朝廷,但是招进来一个小兵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承宗贤弟如果进入到忠义营可是最底层的士兵,如果不服管教,那可有军法管制,到时候还请宰相大人做好心理准备。”
连世叔都不叫了,直接称呼宰相大人,赵承嗣摆明是公事公办。
既然你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儿子,那么我就让你求仁得仁,到时候可不要怪我无情。
《周礼·夏官·诸子》:“若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灋治之。”
这是军队中设置军法的开始,军法也成为约束军中子弟兵的规范。
看到赵普有点为难,知道他是担心,于是赵承嗣接着说道:
“相爷可曾听闻孙武训练女兵乎?”
赵普浑身一震,孙武那可是有名的武圣人,著《孙子兵法》流传至今。
被多少军人奉为圭臬。
据说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
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
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
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
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
孙武毫不留情地说:
“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
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
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
听了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父亲这……”
赵承宗也不是那种纯碎纨绔子弟,也通文墨孙武这段轶事他也知道。
他也担心自己会成为刀下之鬼,毕竟军法严苛,即使赵普是宰相也不得违背。
“一切就由世侄做主,我不要求这小子成为万人敌的将军,但是起码也要有个军人的样子,在忠义营的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
赵普好像是不管自己的这个儿子了,非要将他送进忠义营。
“相爷,咱们宗儿还小怎么能将他送到那种地方受苦呢?”
寻着声音赵承嗣看到进来一个女子,大约有四十来岁,慈眉善目,头戴花钗冠,冠有两博鬓加宝钿饰。
身着真红大袖衣,衣服以红生色花)罗为领,红罗长裙。这是宋朝一品国夫人的服饰。
一品国夫人诰命称号是宋朝封宰相,使相、三师、三公,王,侍中,中书令之妻。
这位中年妇女正是赵普的妻子和氏,是赵承宗的母亲。
“世侄,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内子,夫人这位就是武德使赵纯臣。”
“赵承嗣参见夫人!”
国夫人的身份赵承嗣行礼也是应该的,和氏也没有回礼,她楞楞的看着赵承嗣,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来什么。
赵承嗣也觉得奇怪,和氏自己是第一次见,为什么她这样一直看着自己的。
当然了赵承嗣可不认为她对自己有什么想法,这种腌臜的思想他也不会有。
他总觉得和氏好像要从自己的这里看出来什么。
“夫人,我有是很么不对吗?”
良久,见到赵普一家人没有什么反应,赵承嗣只有率先开口了。
“夫人你这是怎么了,他虽然是武德使,但是现在确实宗儿的兄长,是我们的世侄,你这样是否显得太无礼了。”
赵普赶紧拉了拉自己的妻子,让她注意点分寸,在客人面前失礼了。
“武德使大人赎罪,小妇人失礼了,请勿见怪。”
和氏依然直勾勾的看着赵承嗣。
“夫人客气了,在下是晚辈,来到贵府叨扰了才是。”
“好了,都是自己人赶紧坐下吧,今日我请纯臣来就是为了改宗儿安排个好去处,忠义营里都是大臣之子,让宗儿进去锻炼一下有好处,你看看石守信家的石保兴在里面不是好好的吗,而他的儿子石保兴现在成了什么样子,难道你想让咱们家大郎和石保兴一样吗?”
赵普语气有点严厉,和氏也点了点头。
石保庆在功臣子弟之中名声不错,而他的二弟确实汴京人人避而远之的纨绔子弟。
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那么不堪,可也差不多了,让他读书,他就跟着那群人胡吃海喝的瞎混。
赵普平日里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去管这个小子,和氏对他也是过多的溺爱,现在赵承宗真的是不成器。
“夫人放心,只要将承宗贤弟交给我半年,我一定还你一哥不一样的赵承宗,提前是两位要下的了狠心。”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仅是小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