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崛起-第6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意志王国,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三顶王冠之一的德意志王冠领土而论,奥地利是不是德意志?肯定是!
奥地利是巴伐利亚东边区,独立成为奥地利公国,但是无论是边区还是公国它都是老德意志四个公国之一。
那么同样以这个标准看普鲁士是不是德意志呢?
普鲁士公国显然不是,东西普鲁士都是波兰王国采邑,即使后来获得了独立也只能说这个公国是没有封君的自由邦,它没有办理任何法律手续加入德意志王国。
普鲁士的勃兰登堡部分呢?勃兰登堡边区是算的。
但是勃兰登堡边区是斯拉夫人普利比斯拉夫建立的,大熊阿尔伯特继承了普利比斯拉夫的勃兰登堡领地,所以实际上普鲁士王国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普鲁士和勃兰登堡一个完全不算德意志王国领土,另一个则是有点牵强的德意志王国领土,至于18世纪的普鲁士王国,一个王国怎么可能属于另一个王国呢?
普鲁士国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只是因为他兼任勃兰登堡边区伯爵,而不是因为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邦。
那么为什么奥地利没有加入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而普鲁士反而加入了呢?很简单,因为王朝战争奥地利战败了。
那么为什么德国没有进军维也纳然后夺取奥地利呢?因为普鲁士不想。
这种不想不是基于恩赐或者怜悯,而是普鲁士人绝对不能冒这种风险。
普奥战争以后普鲁士吞并了它们从1815年合约缔结以后就迫切想要吞并的横亘在它东西两部分领土之间的那些德意志小邦,把剩下的邦组织到北德意志邦联里,1870年,这个邦联被扩大到南德意志四邦。
所以原本拟定的宪法还是《德意志邦联宪法》基本就是把北德意志邦联宪法改了个名,把南德大邦也纳入邦联体系,邦联的元首还是由普鲁士国王兼任的邦联主席,但是此时俾斯麦让巴伐利亚国王写了一封信,督促霍亨佐伦的威廉称帝,于是颁布了皇帝宣言,这样一来邦联主席成了皇帝,邦联也就成了帝国。
但是南德意志四邦的权利几乎没有实际的损失,当符腾堡国王威胁要断绝跟普鲁士的外交关系以至于几乎酿成帝国宪法危机的时候柏林宫廷几乎无计可施,这就是1871年宪法留下的隐患。
但是为什么普鲁士宫廷要留下这样的隐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想吞并南德意志各邦。
1871年之后,直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的德意志帝国是纯然的大普鲁士,军队、外交、政府都把持在普鲁士手里,天主教徒站人口将近30%,但是在军队将军中间只有10%。
1871年的德国皇帝宣言是普鲁士宫廷对民族统一要求的唯一让步,也绝不会有更多的让步了,你们要一面国旗那就给您们一面国旗,你们要一个皇帝那就给你们一个皇帝,至于其它的不好意思没有了。
俾斯麦是一个普鲁士贵族,他想要利用民族统一运动,但不会真的对民族统一运动做出让步。
普鲁士还必须是普鲁士,帝国只是普鲁士的工具,必须掌握在普鲁士手里,帝国宰相由普鲁士总理兼任,而帝国甚至没有自己的外交大臣只有外交国务秘书。
帝国的外交必须掌握在普鲁士总理手里。
而假如1871年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奥地利南德意志四大邦,都加入这个帝国,其中的奥地利甚至不足以成为一个邦,因为哈布斯堡君主已经放弃了奥地利。
那么帝国之内天主教人口会灾难性的曾长,变成一股无法无视的力量,其实即使在小德意志帝国天主教中央党也变得扔帝国头疼,如果再加上奥地利,加上维也纳那一大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满脑袋幻想的民族主义者。
普鲁士贵族们还能保住大普鲁士么?
越是对欧洲的这段历史深入了解,华皇就越是觉得好玩,华皇认为,十九世纪末期的华国,只要摆脱了清廷这艘破船,即便是游泳前进,也能跟上列强的脚步,更何况,华皇领导下的华国,现在已经不是游泳的实力了,至少算是一首巨大的龙船!
华皇只是要逐步给这艘龙船改造成钢铁战舰,加上机械动能!
为什么普鲁士获得德国统一的主导权之后,大德意志方案就被放弃了呢?
因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当时的领土并不止奥地利,还有今日的捷克,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包括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的一部分。
奥地利皇帝的头衔除了奥地利皇帝(原为奥地利大公,1805年为了应对拿破仑称帝,奥地利也称帝国,一年后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强迫解散,奥地利皇帝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继续皇帝称号的依据),还有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后来还有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国王等头衔。
哈布斯堡家族不可能放弃这些领地加入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而匈牙利人等等也不可能跟随奥地利一起加入德国人的民族国家。
假如奥地利在被普鲁士打败以后发生的政治危机中解体,匈牙利等领土独立出去了的话,那么奥地利单独加入德意志帝国,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实际情况是奥地利最终实现了和匈牙利的妥协,通过把原本的奥地利帝国转型成奥匈二元帝国,维护了帝国的统一,但同时也就让国家从德国人主导的国度变成了一个多元国家,也就断绝了加入德意志帝国的可能。
神罗是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组成的联盟。
历史上德意志指很大一片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有两个国家最有希望统一神罗,一个是霍亨索伦家族的普鲁士,一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
然后关于统一,历史上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小德意志方案,即由普鲁士统一北德意志,后来的德意志帝国基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成立的;另一种就是所谓大德意志方案,即要把奥地利也包括进来,但问题很明显,两强合并,那谁是老大呢。这就很难搞了。
历史上著名的奥地利外相,反法同盟的坚定支持者,与法国的塔列郎并称欧洲两外相的梅特涅也是坚决反对合并的。
自13世纪以来,神罗的皇帝权力就已变的十分弱小。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各个”王国“,”公国“,”教区“的首领。
1618…1648,三十年战争。结局是天主教联盟战败了,奥地利进一步失去在德意志地区的话语权,可以说实质上神罗已经灭亡了(1806皇帝正式下台),而普鲁士崛起了。
普鲁士后来居上,并不是德意志正统。
1648…1866,随着普鲁士崛起,它开始寻求在德意志地区的领导地位。
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呼声中要求统一。但奥地利不甘心啊,普奥战争打了一架,也不低头。俾斯麦说算了不打了(一共就打了7周),统一的差不多了(主要是南德意志的巴伐利亚之类),搞内政吧,这个问题日后再解决。
即使在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仍然是个庞然大物,普鲁士不可能直接吞并奥地利。
而德国统一之后,出于欧陆制衡的考虑,也必须要联合奥地利以对抗俄法。
一点点大的欧洲,一点点大的德意志想要统一都这么难,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华皇的脑中依然没有一个要到欧洲来搞事情的宏观概念。
目前,在华皇的心中,欧洲只是他的竞争对手罢了,不但是华皇,整个华国的官员阶层,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想法。
华国到现在为止,依然是自保都成问题的,所以,曾纪泽才在很多时候无法理解华皇的雄心壮志,觉得华皇有时候偏于自大。
但李鸿章却越来越觉得华国已经是亚洲霸主,在亚洲范围内,不要说自保,而是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华皇出访欧洲期间,并没有给李鸿章什么明确的指示,没有去具体指示李鸿章在日本应该硬一点,还是应该软一点,而李鸿章同志是越来越硬了!
李鸿章也的确是一把政治好手,虽然采取的外交态度偏硬,但是日本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却被李鸿章拉拢的很好,即便是英国政府已经发出了强悍的限时令!限令华国所有的军队和老百姓都要在六月一号之前退出日本。
但是,在日本的英国人的军队和法国人的军队却没有增加,据李鸿章给华皇发来的报告,李鸿章认为华皇无需担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185 华皇受欢迎】
李鸿章的态度是要华皇强硬,实在不行就回来,不用欧洲列强的支持,时间到了也不理英国人,看看他们敢怎么样?
这一点,和曾纪泽的态度完全相反,曾纪泽的态度,还是要多接触,多在政治上周旋,至少,要给英国人一个台阶,看看是不是能先‘拖延’一段时间。
李鸿章的态度是硬,曾纪泽的态度是拖,华皇又面临新的抉择了。
火车抵达了布加勒斯特,让华皇没有想到的是,卡罗尔一世大公居然亲自来火车站迎接!
华皇笑着站起身来,拉着了雅科捷琳娜克里莫娃的手,众女好不羡慕。
“没有想到,唯独你预见是对的!这么看来,卡罗尔一世大公,的确很重视我这次的访问!”萌总裁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曾纪泽并没有不高兴,他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已,卡罗尔一世大公能够重视华皇的访问,这是好事!
1853年,俄罗斯借口保护东正教教徒对奥斯曼帝国宣战,英法支持奥斯曼对抗俄罗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技术和运输上的落后,俄国战败。
罗马尼亚这个国家被俄国人肢解。
1859年法国为了制衡俄罗斯,阻止其再次南下,鼓励奥斯曼的两个藩属公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合并为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并于1877年脱离奥斯曼藩属独立,改制为罗马尼亚王国。
当然,现在是1879年,还没有成为罗马尼亚王国,还只是酝酿阶段,但是卡罗尔一世已经大权在握。
罗马尼亚人虽然在200多年后成功复国,然而这并不是他们自己争取的结果,只是大国在巴尔干博弈的妥协产物,在英法看来,罗马尼亚只是俄国与奥斯曼之间的缓冲区,迟滞俄国在东南欧和地中海方向的扩张。
斯拉夫人在欧洲的分布,可见罗马尼亚不光是几大国相争之地,也位于三大斯拉夫民族之间,而罗马尼亚人认为自己是罗马人的后裔。
此时的罗马尼亚主体由于其宗主国奥斯曼长期发展停滞,且自身远离西欧工业化与现代化中心,尽管罗马尼亚拥有大量的粮食和石油资源,但自身贫弱,无力收复大罗马尼亚剩余的特兰西瓦尼亚(奥匈帝国统治)与比萨比拉亚(今摩尔多瓦,俄罗斯帝国统治)。
1859…1878年,随着国家的建立与西欧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罗马尼亚民族主义开始勃兴,罗马尼亚的的近代化和建立统一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政治目标逐渐被确立。
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多民族混居之地特兰西瓦尼亚,随着罗马尼亚人与其他民族接触,以及后来匈牙利贵族统治下对罗马尼亚人在政治上的压迫,以罗马尼亚语为母语的人们的罗马尼亚民族意识逐渐高涨,渴望脱离奥匈帝国,与已独立的罗马尼亚王国合并。
大量的罗马尼亚人还在奥匈和俄国的统治之下,然而在大罗马尼亚的另一块失地——比萨拉比亚,俄罗斯化政策在上流社会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罗马尼亚人地主在笼络政策的影响下被俄罗斯化,俄罗斯向他们开放政府高级职位,虽然广大农民受影响甚微,但他们对民族问题也甚少关心。
1883年沙俄治下的比萨拉比亚地图,因而比萨比拉亚的罗马尼亚人整体上没有强烈的摆脱俄罗斯统治并回归罗马尼亚的意识。
华皇从保加利亚北渡多瑙河进入罗马尼亚的南方,一路北上到首都布加勒斯特,再向西北经过几个历史上的“名城”“古堡”,最后在匈牙利的边界离开罗马尼亚。
在旅途中,华皇更加感受到罗马尼亚的“异数”,从它的建国,从罗马尼亚民族的形成,都可以看到其与众不同的独特。
欧洲许多国家有数百上千年历史,但罗马尼亚的历史却短得只有一百多年,在19世纪中叶之前,欧洲是没有罗马尼亚这个国家的。
中世纪的时候,这个地区主要有三个小国: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
前两个小国常被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控制管辖,第三个(特兰西瓦尼亚)被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等基督教国家统治过。
罗马尼亚西部的奥拉迪亚市,曾经被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统治,居民中有很多匈牙利人。
罗马尼亚地处东西交汇、南北接毗的位置,聚居了很多不同的民族,这是罗马尼亚的吉普赛人。
18世纪之后,奥斯曼帝国渐渐衰弱,俄罗斯则受益于彼得大帝的改革而强大起来,俄土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俄罗斯要争夺黑海的出口,要争控巴尔干的小国。
在18和19世纪,俄土之间有过好多次战争,最著名的要数克里米亚战争,其间英、法、德、奥匈等西方强国也都介入了这里的争夺。
在巴尔干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主要有三方力量:土耳其、俄罗斯、西方。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衰败解体,俄罗斯和西方都想占据土耳其人留下的空间,地处巴尔干北部的罗马尼亚便在强国博弈的夹缝中诞生,三个小国结合成罗马尼亚。
华皇招了招手:“来人。”
王占奎马上靠过来,“陛下。”
“从现在开始,你们不能放松警惕,所有的访问团成员,不要随意和人说话,一切外事活动,都由我和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直接负责。”萌总裁轻声道。
“好的。”王占奎急忙答应了,并且去通知曾纪泽。
王占奎并不知道华皇为什么会忽然下这么一道命令,不过,华皇做事,都是有目的的,也轮不到他问。
曾纪泽在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