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春茂侯门 >

第394部分

春茂侯门-第394部分

小说: 春茂侯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在了自己住的屋子里头,外面的侍卫、内中伺候的使女,全是你给他派的人!那使女比宝奴还先一步死去……你说哪个正常一点的刺客潜入进去会慢慢的把他折磨上一个多时辰再下杀手,而不是速杀速走?!须知道那刺客后来消失得不见踪影,可见不是什么死士!”

太子听得“受尽折磨”、“一个多时辰”,脸色一红复一白,竟是一口血吐了出来,皇后大惊失色,赶忙叫进太医,太子却扶着榻沿,大哭道:“我可怜的儿!”淳于皇后忍着恼怒命太医上前诊断,太子却不肯就医,伸手扯住皇后袍袖,哽咽着道:“求母后为宝奴做主!”“本宫的孙儿,到底是怎么死的本宫当然不能不过问。”淳于皇后心头微恼,她觉得太子对唐缘实在太上心了,虽然唐缘是长子,又是太子所爱的女子所生,然而到底是庶出罢了,并且这次身死,帝后都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是唐缘自己没把握好苦肉计的分寸。

——虽然雍城侯对于自己中伏的事情含糊其辞,但帝后已经从随行密探那儿问清楚了整个经过,拿到几件证物:伏击雍城侯、几乎让纪阳长公主这心爱幼子横尸西域的人,正是太子所遣!才知道这个消息时,咸平帝完全是怒不可遏!这还是帝后到现在都没想到雍城侯若死了,太子很有可能可以提前登基……

但咸平帝已经气得不轻了!他有三子二女,却就这么一个胞姐,为了他的帝位牺牲良多且从无怨言,咸平帝虽然出于帝王多疑的本性,担心宁家和他所中意的太孙真定郡王太过融洽,往后会有权倾朝野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纪阳长公主的感情是假的。

长公主因为宁战这一房的打击本来就身体大不如前、有折寿之相了,这次遣雍城侯为正使,一来是出于支持真定郡王,二来就是为了寻个理由赏赐雍城侯,好安慰纪阳长公主。

结果太子却抓住雍城侯离京的机会,欲将这个嫡亲表弟伏杀边疆!当真叫他得了手,让咸平帝如何面对长公主?盛怒之下的咸平帝甚至在淳于皇后跟前骂出了太子不配为储君的话!

由于太子派人隐藏身份伏杀雍城侯一事证据确凿,而且雍城侯受重伤甚至时辰还在唐缘遇刺之前。本来就怀疑唐缘使苦肉计的帝后觉得太子和唐缘父子两个串通好了,一边设计杀了雍城侯,一边假装自己也遇刺——这样不但可以让唐缘脱了嫌疑,而且还能倒打一耙!恐怕是唐缘寻的“刺客”手段不够,或者是唐缘高估了自己的承受力,把重伤濒死弄成了假死……

苦肉计施成了自尽——这么个孙儿帝后真是想想都替他觉得丢脸!本来淳于皇后就不喜欢唐缘了,有了这么个揣测后对唐缘更加的厌烦,倒是觉得唐缘这个蠢孙儿,苦肉计失败不说,还要自己这儿给他善后!堂堂郡王跑到东夷山去自尽,还是施计失败才死的,这事情传出去根本不能听,必须有个合理的解释,而且还不能牵累到真定郡王……帝后为了唐缘的死如何善后真是愁断了肠。而且这件事情太子没有责任吗?严格说起来根本就是太子自己设计雍城侯在先,不想唐缘命薄——咸平帝要不是怕太子欲杀雍城侯的事情走漏了风声,叫纪阳长公主听到,早就恨不得把太子拖到跟前亲手揍上一顿解恨了!

帝后觉得这次这孙儿死去,压根就是太子自作孽。现下太子话里话外的意思却还是死盯着真定不放,皇后哪儿能不恼?可太子就是这么认为的……

皇后按捺着等太医替太子把过了脉,禀告是急火攻心,下去煎败火的药,复打发了人,耐心劝说:“许是宝奴见凤奴势大,打错了主意,这才有……”太子却含泪打断了她的话:“宝奴怎么会对自己下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定然是凤奴……就算不是凤奴也是凤奴的同党所为!母后,如今儿臣尚在,凤奴为了争位就对长兄下起了手,如此不忠不义不孝无耻之子,往后还得了?”“啪!”

他话音刚落,忍无可忍的淳于皇后抬手就是一个耳光掴到他脸上,沉声道:“本宫原想给你留点脸!没想到你却这样不要脸!你说宝奴不会对自己下手……那本宫也要问你一句,戡郎……你嫡亲的表弟宁戡他是怎么受的重伤?!他在西域受到伏击,若非亲卫沐血奋战、拼死救护,就会直接死在西域了你知道不知道?被救回东夷山之后他足足五天才醒来——假如他醒不来了,你嫡亲的姑姑会怎么样你想过没有?!饶是如此,他一清醒立刻就命人追查刺杀宝奴的凶手……”

太子被皇后打了,却并不请罪,而是惨然笑道:“那么他有没有查到刺客?没有是不是?即使查到了,定然也是和他或凤奴无关是不是?!他说他昏迷了五日……嘿,谁知道是真的五日还是假的?”淳于皇后指着他,冷冷的道:“你不信戡郎,难道连本宫的话也不信?”太子幽幽的道:“儿臣不敢怀疑母后,但……儿臣的长子没了,这件事情不能不查个水落石出!”

“你也有脸要水落石出?”皇后冷笑,“别尽盯着你表弟了,你二姑姑为了咱们家付出多少,你不是不知道!连你父皇都不忍心为难你二姑姑,你这个不孝的东西,居然敢对戡郎下手!你以为本宫不知道你的心思?你让宝奴掐着你的人对戡郎下手的辰光使苦肉计,结果失了手……是不是?!”

“怎么可能?!”太子万万没想到皇后会这么认为,骇然道,“宁戡那里,儿臣自知有罪,但儿臣爱宝奴犹如自己的双目,怎舍得叫他去使苦肉计?而且,如今宝奴可不是受了伤,是去了啊!”说话间,太子再次泪流满面!

但皇后却是无动于衷,听太子亲口认了宁戡之事,虽然太子也抵赖不过去,她心头一冷,冷冷的道:“是吗?那也难怪他会死了,估计是觉得你替他安排的不够可怕,故意为之……嘿,这个没出息的东西,施个苦肉计都能把自己性命丢掉,亏得现在还没人想到,真正是丢尽了我皇室的脸面!”

“宝奴不可能这么做的!”太子简直想要吐血了,他刚才一番话真是发自肺腑——他把唐缘、唐澄看成了珍宝一般,连乳名都是这么取的,又怎么可能让唐缘自伤去演什么苦肉计?而唐缘一向倚赖父亲,太子没叫他做的事情他是不会多此一举的。何况太子的计划里根本不需要唐缘施什么苦肉计!——心爱的长子身死,这个打击让太子直接晕倒过去,根本没详细听经过,如今见皇后口口声声认定了唐缘是死于一场失败的苦肉计,太子说什么也不能相信与接受!

可他这样对皇后来说,却是因为他对真定郡王太过偏见,对自己这个母后不信任的缘故。本来就觉得一切都是太子和唐缘惹出来,但现在却要自己和圣人帮着收场的,淳于皇后心里恨极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尘似落

皇后这儿劝说太子很失败,前朝议事倒是顺利。
同样认为延昌郡王之死是太子和延昌郡王施苦肉计失手所致的咸平帝心里把不争气的嫡长子和庶孙骂了千百次,却不能不替他们善后,为了掩盖皇室郡王的无能和太子对嫡亲表弟下手的残酷,又不想妄动刀兵,咸平帝只得把一切罪责都推卸到了已死的仲崇圣身上。
与雍城侯提前串好了口供,声称仲崇圣狼子野心,当初投降根本就是诈降!所以雍城侯遇伏、唐缘遇刺,都是仲崇圣所为。最重要的两件事儿有了顶缸的着落,而后仲崇圣身死、仲家子孙有叛变的、有观望的……这段经过则被描述成——
雍城侯之所以会离开东夷山前往月氏族之地,并非当真为了送妻子的骨灰还故乡,而是怀疑仲崇圣的投降有诈,故意试探仲崇圣!当然这个说法不足信,立刻有朝臣出来质疑雍城侯身为正使,怎能轻易离开职责?!既然心有怀疑,又怎么能够把余人撇下,自己逃出?
这个问题雍城侯自己不好回答,但咸平帝早有安排——特意上朝的苏太师当下亲自出列,呵斥提出疑问的朝臣,老太师滔滔不绝说了半晌天朝上国的泱泱风范,最后才点了题,道是仲崇圣当时已经投降,跪邀使者上山检点降军,我大凉使者岂能因心生怀疑而不敢上山?这不是笑掉了旁人的大牙?!
至于说上山之后雍城侯为什么又下山嘛,那当然是雍城侯心思缜密而警惕,出于拿不住仲崇圣诈降的把柄,却不得不谨慎考虑,这才预备往月氏族中借兵、以防万一去的。毕竟借兵非同小事,除了和月氏族是姻亲的雍城侯,外人去都借不成,所以只能让他这个正使亲自跑一趟。
但雍城侯还是将曾经的西域名将苏史那留在了东夷山以防备仲崇圣,假如雍城侯当真只顾自己的死活,把苏史那带在身旁,以这位月氏名将的悍勇和智谋,他还未必会受重伤呢!
——雍城侯作为正使,副使兼侄子身死,他是不可能不负责的。咸平帝指使苏太师替他这样辩解,已经是尽量为他免责了。因为咸平帝虽然觉得这件事情都是太子和唐缘自己弄出来的,倒是差点没了性命的外甥冤枉得紧,可太子欲杀雍城侯的事情又不能公布,也只能让雍城侯“受委屈”了。
这一节揭过,下面就到了果断英勇的苏史那在正使重伤昏迷、第一副使遇刺之后临危不乱、当机立断的诛杀了仲崇圣,并拿下仲家子孙——后来那些叛乱的仲家子孙,嗯,就是心里有鬼才反起来的。
整个事情的经过,不管朝臣信不信,信了多少,横竖咸平帝和雍城侯、苏太师这些人都信了。
……这样议下来,雍城侯身为正使,却使副使死在东夷山,其罪不小,但雍城侯本身重伤至今未愈,手下苏史那诛杀仲崇圣、镇压仲家子孙有功,雍城侯带伤率众带回延昌郡王的骨灰也有功,如此相抵,咸平帝决定不赏不罚。
不过苏太师心里清楚,这个不赏不罚不过是给太子面子罢了,私下里咸平帝必然会对雍城侯有所补偿的。
雍城侯不赏不罚,唐慎之和淳于桑野却都挨了斥责,当然是他们在正使和副使一伤一死时没能起到副使应有的作用。
所以唯一领赏的,却是苏史那。虽然因为他是宁摇碧的奴仆,不能封赏太多,只是赐金百两……但圣意已经非常的明白了。
这日散朝之后的气氛非常的古怪,再傻的臣子也猜出延昌郡王的死内有玄机了,皆感慨宁家手段高明或者运气极好——堂堂郡王这么死了,宁家非但没被惩罚,反而还得了圣人安慰,那可是圣人的亲孙啊!
只是内中缘由还真没人想得到……
散朝之后,宁摇碧亲自扶雍城侯登车回了府,当然要先到纪阳长公主府里觐见长公主。看到雍城侯气息微弱脸色青白,长公主大吃一惊!连经过都没功夫听,就忙不迭的打发雍城侯先回侯府躺着请大夫去——只留了宁摇碧厉声盘问经过。
这日宁家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卓昭节是媳妇,不便单独伺候公公,双生子又缠人,纪阳长公主又操心,思来想去只得把双生子一起送到长公主身边,既是让长公主看着曾孙和曾孙女分一分心,也是为了双生子能有个长辈盯着。
但长公主一边担心着儿子,一边又记得卓昭节如今还怀着“孕”,把贴身的李嬷嬷拨去服侍雍城侯,却呵斥着卓昭节回陌香院里好生安胎。
卓昭节听了这吩咐后真是百味陈杂,奈何这时候宁摇碧也告了假在雍城侯跟前伺候茶水,根本就没功夫和她商议什么时候把这一胎解决?
不过忙归忙,因为朝上的结果对宁家有利,卓昭节也是大大松了口气。之前看宁摇碧似有底牌,毕竟纪阳长公主在,在咸平帝在时,宁家总归不会彻底输光的,可到底是一位郡王的性命,不等到帝后亲自发话,到底不能完全放心。
雍城侯带伤而归,也没受到太多延昌郡王身死的影响,众人自要登门拜访。亲家卓家这次动作照例最快,卓芳礼和卓芳纯竟是一起上了门,游氏和周氏却也随夫而来,觐见了长公主,卓芳礼与卓芳纯去探望雍城侯和与宁摇碧说话,游氏、周氏当然是看卓昭节。
游氏进门就问女儿的胎如何,周氏也担心的很。
卓昭节正头疼这个,打发了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与母亲、大伯母听,两位长辈听说诈孕都是哭笑不得,周氏提醒道:“不管这一胎你往后怎么交代,在交代之前,那避子汤……”
“冒姑姑有给我熬着。”卓昭节尴尬的道,本来就是假孕,若在这中间真的怀了身子,却又生产对不上,那可真是太丢脸了。所以打从装作怀孕起,就让冒姑一直熬了避子汤药喝——这汤药停了便不能避子了,并不伤身体,本是预备着卓昭节往后子女增多了喝,或者给不安分的侍妾喝的。
听她这么说,两位长辈才松了口气,道:“方才听许院判在长公主跟前禀告,道是君侯伤的虽重,然无性命之忧,只须好生调养便可?”
“是这样的,父亲是在祖母寿辰那会就受了重伤,当时极为沉重,不敢叫祖母知道。如今好歹也有四个来月了,只是旅途疲惫,沿途也不能像在长安一样的补给,这才拖瘦了下来。”雍城侯回府后许珍就立刻奉诏到了,就差对长公主指天发誓雍城侯只要好好调养,绝对不会有事了。
“真是天可怜见!”游氏叹息,“亏得你这公公不打紧!长公主可就这么一个儿子了,若他有个三长两短,这叫长公主怎么过?”
周氏眼里也有后怕之色:“若长公主不好,你们两个这样的年轻,没有长辈扶持哪里成?”
“我知道后也是庆幸万分呢。”卓昭节苦笑着道,“到这会陛下没有就延昌郡王的事情问下来才缓了口气……对了,这两日府里忙得紧,未知太子殿下怎么样了?”
游氏和周氏对望一眼,道:“还能怎么样?绿姬知道消息后直接冲到正殿去——她也是疯了,居然想去和太子妃拼命!”
虽然晓得太子和绿姬必然因此迁怒太子妃和真定郡王,但绿姬做到这样的程度还是让卓昭节震惊:“后来呢?”
“真定郡王妃恰好在侍奉太子妃,郡王妃年轻气盛,认为她太过无礼,就把她打发了。”周氏对喜欢的晚辈一向温厚,话也说的含蓄。
倒是游氏嗤笑了一声,道:“赵家这娘子没出阁前就是出了名的泼辣,哪儿听得了绿姬的以下犯上……她亲自挽了袖子把撒泼的绿姬一路打出门,最后甚至一脚踹进了太子妃院子前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