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大抽奖-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案三:买鸡翁四,鸡母十八,鸡雏七十八。
2:有。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有。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
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
有。姓刘。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
3:官管之管被官管之管管管管被管不如不管
4:至。
(后面省略,总之是回答上来了,而且让所有人叹服。)
“唉!”袁绍的八大谋士齐齐叹了口气:“左小右果然比我等强上一筹。”
自此之后,八大谋士都服了,而且这件事也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导致左小右的名望再一次暴增。至少是在文人当中,左小右的声望更高了。
至于左小右回答天姓刘,有取代之心的袁绍还是忍不住发信去责问:你怎么能说天姓刘呢?你说天姓刘,我还怎么取而代之?巴拉巴拉……
左小右回复:四百年前,天姓嬴;千年前,天姓姬。
袁绍看完回复,哈哈大笑,从此不再纠缠。
……
自从第一批毕业生毕业后,大量的人才为荆州注入了新鲜活力,这些毕业的学子纷纷将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本领学以致用,进一步填充了荆州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对荆州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许一两年内看不到变化,但再过五年十年,随着毕业生源源不断的产生、填充进去,一定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但这需要时间,左小右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只是这个时候,袁绍有点按耐不住了。
如今天下重归一统,那些割地为王的人也都老老实实的来到京城担当人质,各方面的官员也基本换成了袁家的门生故吏,所以袁绍就有点迫不及待的想登基称帝了。
但是改朝换代不是过家家,其中的风险很难控制,而且大汉四百年江山,官员百姓对刘姓天下很是认同,袁绍要是匆匆逼小皇帝退位让贤,未免会给人留下口实。
袁绍的八大谋士商量之后,觉得时机可能还不太成熟,这个时候还有大量保皇派的老家伙存在,这些老家伙别的没有,就是有辈分摆在那,名声放在那,影响力很大。袁绍要是敢动他们,这些老家伙的影响力恐怕会对天下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
但袁绍已经四十多了,在这个人均寿命三十出头的世界,袁绍觉得再等下去他就老了,所以一定要尽快登基称帝。这却让八大谋士为难了,没办法之下,只好联络群臣劝进。
朝堂上虽然有一些保皇党存在,但都是些有名无实之辈,权势一直掌握在袁绍手里,朝堂上九成以上也都是袁绍的人,所以群臣劝进也算行得通,袁绍就同意了。
但是在第一次朝堂劝进的时候,却遭到了那不到一成保皇党的严厉斥责,大骂袁绍的这些臣子是乱臣贼子,还让袁绍杀之以儆效尤。
袁绍气坏了,回到家里拿着剑乱砍:“这些老家伙,本将军一定要杀了他们!”
发泄了一通之后,袁绍觉得光发脾气也没用,事情总要解决,于是再次召集八大谋士,让他们出出主意。
八大谋士也是唉声叹气,他们都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袁绍有点太着急了,可是身为臣子,就应该为主分忧。但现在的确形势不太好,有些顽固的保皇派至少需要五六年才能清洗干净,于是八大谋士深思细想之后,还是劝袁绍再等等,让袁绍用五六年时间把这些人清洗掉之后再改朝换代。
但袁绍是个倔脾气,尤其到了现在,天下基本上在他手里的时候,他那自大的本性露出来了:“不行!本将军一定要在两内登基!你们都给本将军好好想想!”
八大谋士苦笑,我们都想了好多天了,真没有稳妥的招啊!
见自己的八大谋士都没招,袁绍叹了口气:“看来本将军只有求助小右了。”
八大谋士沉默了。
甘心吗?不甘心。但有什么办法?他们就是没办法,袁绍去找左小右要法子,他们能怎样?但从内心深处,他们也想看看左小右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帮助袁绍拿下帝位?
要是这样左小右都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就承认左小右的确是天下第一谋臣。
于是数日后,左小右接到了从洛阳发来的密信。
看完密信上的内容后,左小右淡淡一笑,回了八个字:“威压皇臣,恩惠百姓。”大概觉得这么说还不够清楚,左小右干脆写了句大白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几天后,袁绍接到左小右的回复,突然想起了当初左小右所说的那番话: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想到二十年前险些掀翻大汉的黄巾之乱,袁绍越发体会到了民心的重要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袁绍喃喃的念叨着这句话,眼神愈发坚定起来。
此后数月之间,袁绍不断深入民间,给民间百姓留下英明神武,却又和蔼可亲的形象。另一方面,袁绍却不断地打压保皇党,不断把他们干过的丑事一件件暴露出来,然后把这些事通过大字报的方式四处张贴,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这些人的丑恶嘴脸。
总而言之就是把这些人搞臭,让民间说起这些人就是一口唾沫啐过去,直接让那些保皇党背后的人自动和这些人划界限,免得伤及自身。
如此一来,保皇党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就臭了大街,走在路上都有人丢臭鸡蛋,偏偏没有人管。看到百姓们义愤填膺的样子,也没人敢管。
就这样,袁绍用了短短四个月时间,就把那些保皇党全部打入十八层地狱。与此同时,群臣重新劝进。
这一次,没有了保皇党的朝堂上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只是小皇帝见所有人都要他退位让贤,又气又急,最后更是涕泪横流,说天下是刘家的,不能断在他手里。
这可是惹怒了那些武官,脾气暴躁的颜良直接把小皇帝拽起来,那双大牛眼跟灯泡似的瞪着小皇帝:“你敢不退!信不信老子砍了你的脑袋当夜壶!?”
小皇帝虽然怕得要死,但就是哭着摇头不肯,宁肯脑袋被砍了当夜壶,也不想把刘家江山葬送在自己手里。
袁绍一看第一次不行,就暂时放弃了这次机会。不过没关系,群臣劝进的套路就是三次才算完。比如原本三国演义中刘备当了徐州牧,也是经过三次劝谏之后才勉强答应。其实那不是刘备多仁义,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套路罢了。
比如后来曹丕逼汉献帝退位让贤,也是经过三次的群臣劝进才完成的。你能说曹丕任意吗?不可能!都是套路罢了,袁绍这次也一样。
第一次失败后,袁绍并不在意,只是对小皇帝逼的更紧了。比如你要是不答应,我就弄死你身边的人,让你祖宗十八代都没好下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群臣劝进,小皇帝松口了,但袁绍为了完成三次劝进,这次主动说自己才德不足,难堪大任,拒绝了。
然后经过几天准备,群臣第三次劝进,这次小皇帝也开口劝谏,才让袁绍‘勉强’答应下来。就这样,改朝换代的程序完成,之后只需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搭建好退位让贤、新君登基的平台,袁绍就可以正式取代大汉,成为新的天下之主了。
改朝换代可是大事,袁绍想要大操大办,也想让某些特定的人物亲眼看到他登基称帝的辉煌时刻,于是正在征讨西域的曹操接到了邀请函,左小右也接到了邀请函。
这个消息也通过大字报通知了天下百姓。袁绍经过数月的深入民间,树立形象,让他在百姓间的声望非常高,天下百姓几乎个个欢欣鼓舞,认为天下即将迎来一个好皇帝,一个真正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仁爱的皇帝。
就这样,公元200年,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左小右拖家带口返回了洛阳南皮侯府,不过侯府的招牌很快就要换了。作为从龙之臣,左小右已经得到袁绍的保证,随着袁绍登基称帝,他也会水涨船高,一个公爵是跑不掉的。以后也不再是南皮侯,而是南皮公。
对貂蝉和甄宓来说,这当然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但对左小右和毒岛冴子来说,这就不是什么事儿了。所以看着貂蝉和甄宓回到南皮侯府,就一个劲儿的布置这、布置那,左小右和毒岛冴子都只是抿嘴笑笑,随她们高兴。
但另一边,严氏却隐隐有些不安。以前左小右他们都不在洛阳,偶尔几次进京述职,左小右在府中待的时间也很短,导致偌大的南皮侯府,几乎就是严氏在打理。
在严氏心里,南皮侯府就是她的家。但现在,随着毒岛冴子、貂蝉、甄宓的到来,严氏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女儿,总觉得自己要被抛弃了。
“大人,玲绮为何没有回来?”吃晚饭的时候,严氏没忍住问道。
左小右看着紧张的严氏,道:“我已推荐玲绮加入并州军,此时玲绮就在并州边疆,守卫我大汉领土。”
啪嗒——
严氏的一双筷子落在地上,整个人都僵住了。
“别担心。”左小右安慰道:“玲绮武艺高强,并州那里也有我的学生关照她,相信她很快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待到玲绮成为我大汉女飞将,你作为她的母亲,自有荣耀加身,何乐而不为?”
两年前,十五岁的吕玲绮在女校毕业,然后在左小右的安排下,进入荆州军磨练。经过一年军旅生涯,十六岁的吕玲绮成了荆州军当中的第二武将,第一武将则是刚刚步入老年的黄忠黄汉升。经过一年军旅生涯,外加黄忠的指点,吕玲绮的武艺终于突破瓶颈,进入一流武将境界。
因为荆州这边几乎没有战事,吕玲绮再待下去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在吕玲绮的强烈要求下,左小右给吕玲绮写了封介绍信,让他去了并州。
左小右当年在南皮教出了不少学生,其中就有几个去了并州,现在在并州也担任着各方要职,军中也有左小右的学生。吕玲绮就是拿着书信去投奔左小右在并州军中的学生。
那时候是春节过后,吕玲绮特意跑回洛阳跟严氏过了个年,过完十五之后,就独自去了并州,至今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严氏还以为吕玲绮当时是回了荆州,没想到女儿已经身在并州了,此时听到消息,自是如遭雷击,身心俱颤。
作为吕布的正妻,严氏知道战场之上有多凶险。将军难免阵上亡,哪怕武艺如吕布一般,不还是在虎牢关下一枪被左小右捅死了吗!
历数各朝各代,有几个将军能得善终?
更不要说吕玲绮一介女子。
当今天下,和严氏有血缘关系的只有吕玲绮一个,如果吕玲绮死了,她怎么办?
看到严氏担忧、焦虑的样子,作为和吕玲绮关系最好的貂蝉开口劝慰,作为正妻的毒岛冴子也温柔的安慰着严氏,同时对左小右使了个眼色。
左小右考虑片刻,道:“既然如此,待登基仪式结束,我就派人送你去并州。”(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卸磨杀驴
此次回到洛阳,左小右见到了不少老朋友。
征西将军曹操,袁绍八大谋士之一的许攸,征北将军公孙瓒,征南将军孙坚等等。
曹操暂且不说,这许攸在诸侯讨董之前投靠袁绍,袁绍掌控洛阳的时候,许攸就从渤海调到了洛阳,这些年帮袁绍出了不少主意,是袁绍能掌控朝堂的好帮手。不过许攸前段日子和其他七大谋士一起给左小右出题,被左小右狠狠打了脸,自此之后就不敢嘚瑟了。
至于公孙瓒,说来也巧,自从当年诸侯讨董之后,公孙瓒就回了幽州。因为诸侯讨董的时候左小右抢戏,导致原本该大出风头的刘关张寸功未立,名声不显。
没有名声,也没地位,该怎么办?只能跟着公孙瓒回了幽州,帮公孙瓒打鲜卑之类的草原异族。希望借着同窗之谊,也好得到升迁。
后来刘虞因为和公孙瓒闹了矛盾,袁绍也想趁机搞掉刘虞,便帮着公孙瓒干掉了刘虞,之后就任命公孙瓒为镇北将军,总领幽州对外作战事宜,不过新的幽州刺史是袁绍的人。
公孙瓒是个有野心的人,不想屈居他人之下。但当时袁绍的声势太大了,公孙瓒手里可用之人太少,反抗就是死路一条。无奈之下,只得接受了袁绍的任命。
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公孙瓒从镇北将军变成了征北将军,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自己决定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计划,而不用向上级请示。
至于刘关张,这些年来杀了不少异族,也得到了升迁。因为刘备有不错的管理才能,所以被任命为渔阳太守,为公孙瓒管理一下后方,至于关张则跟在公孙瓒身边,在外厮杀。
这次刘姓天下即将变成袁姓天下,从很多汉室宗亲心里是绝对受不了的,比如刘备就是一个,但刘备内心再不满,也阻挡不了天下大势,如今袁绍气候已成,刘备自己也算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事业很稳定,也在稳步上升。再加上自己的两个兄弟在外厮杀,并不在自己身边,自己就算想搞事也搞不起来,所以刘备认命了。
这辈子当个地方官员就很好了,总比以前织席贩屐来的强。
除了刘关张之外,公孙瓒手底下还有个叫赵云的猛将,武艺和关张不分上下,这三个人也因为脾性相投,在战场上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如今三人已是公孙瓒手底下的******三大将。
龙就是青龙偃月刀关羽,虎就是猛如虎的张飞,豹就是速度敏捷,唯快不破的赵云。
有了这三大猛将,公孙瓒这两年已经很少出手了,基本上坐镇后方,制定好作战方案,三大将就能轻松完成布置的任务。
这些年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已经被杀破了胆,在幽州这边的游牧民族基本上都被赶到了西北那边,这倒是给并州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左小右把吕玲绮送去并州,除了历练之外,也是希望这丫头能长点出息,多立军功,这样才不负她父亲飞将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