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易道宗师 >

第67部分

易道宗师-第67部分

小说: 易道宗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耐曛话。 �
【第0150章】名扬三国(1)
    端午佳节将至,茶凉在此恭祝仍在支持和曾经支持过我的各位书友们节日快乐、幸福如意,和和美美、开开心心,男有红颜知己赛天仙、女有白马富帅围身边。。。。。。
    ************************
    众人一听卢鹤亭这样说,就更加好奇地打量着周扬,心里面是疑惑不解:这小子何德何能,竟然抱得上了卢老的大腿而且被卢老称之为忘年之交?这可不是祖坟上简简单单地冒点儿青烟而已,那简直是浓烟滚滚、霹雳闪电了!
    如果说这小伙子是卢老的嫡孙,那么他免试入团还可以理解,但他姓周名扬,根本与卢老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竟然走了卢老的上层路线,招人眼红嫉妒也就在所难免了。
    道德良心这种东西,一般并不随学问、学历的增长而增长,至少与人的知识水平不是成正相关的。
    所以社会上常常出现这种现象,没啥知识的乡野村夫、草根小民可能是善良随和、心底无私,关键时候能够舍己救人;反而部份高智商、高学历的人倒是心机颇深、嫉妒心强,危险面前明哲保身。
    当卢老说这小伙子名叫周扬、并非是其嫡孙之后,其他几位教授就有点心理不平衡了。
    “哈哈,这位周扬也是和我们一样,准备到东京参加易学交流会的么?”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人老机谋深,李国璋先要问清楚周扬是不是和自己一样再说----如果他只是普通的随从工作人员,那也就无所谓了。
    “是啊,各位别看周扬年轻,但在易学悟性方面,周扬还是相当厉害的。”卢鹤亭点头承认,并将周扬夸奖了一番。
    “卢老真是太过奖了,我只不过是略懂一点皮毛而已,让各位大师见笑了。”周扬赶快谦逊地说,“这次承蒙卢老抬爱,能和各位大师一块参加交流会,周某深感荣幸,还望各位多多指导为谢!”
    这下在座的几位大师真的有些眼珠发红、心底泛酸了:我们辛辛苦苦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得此机会,这小伙子何德何能,竟然不用通过比赛就能获此殊荣?
    但他们毕竟身份很高,碍于面子不好当场向周扬发难,只是在心里面自我安慰道,这小子只不过是走了卢老的上层路线而已,肯定是借此机会搞个公费旅游罢了。至于说他易学方面悟性不错,也只是找个借口遮人耳目,在王司长面前好看些而已。
    王司长虽然挂名团长,但他只是官方代表,具体易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人选的确定,全部交由卢鹤亭负责。
    “哦,原来是位青年才俊呐!”李国璋忍不住问周扬说,“你也是学哲学的吧?在哪所大学啊?说不定我与你的导师认识呢。”
    “我只是高中毕业,没有上过大学。”周扬老老实实地承认。
    “没有上过大学?不是学哲学的啊你?”李国璋非常吃惊,“那小伙子你是跟谁学的易经?”
    “小时候听我爷爷讲了一些。”周扬知道今天在座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以表现得非常谦虚谨慎。
    “你爷爷在哪所大学授课啊?”李国璋表现得对周扬非常有兴趣似地刨根问底。
    “我爷爷是个农民,也没有进过大学的门儿。”周扬开始觉得这个一身专家气派的人有点讨厌了-----难道非要像你们这种学院派才有资格学易用易不成?真是年纪不小、身份不低,但眼界心胸却是没有跟着一块长进!
    “哦,原来是位民间高人啊,我明白了、明白了!”其他几位教授也是随声附和,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心里面对周扬这个民间派是非常地看不起:这种人不过是在村头庙前、街边角落处摆个卦摊儿、骗俩小钱儿的料,他会懂个什么易经?!卢老不会是被这小子给糊弄晕了吧?
    但他们一是碍于身份和面子,二是有王司长和卢鹤亭在场,所以也就不再搭理周扬、让他现丑丢人了-----反正这种人也只是去凑凑热闹、游玩一番,也上不了什么台面。参加学术交流、为国争光这类事儿与他也不会有半毛钱的关系。
    周扬轻轻扫视了他们一番,知道这些人并未把自己放在眼里,甚至充满了不屑与嘲笑,却也不露声色、非常平静-----卢老不是说此次大会有个易学实际应用的比赛环节吗,到时只要自己让那帮老外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这几个专家教授自然就知道深浅高低了。
    相关手续办理完毕,中国代表团就踏上了飞往日本东京的国际航班。
    第二届中日韩三国易学研讨交流会安排在了位于东京银座商业区的港丽大酒店。
    此次大会规模不是很大、但层次却是极高,许多世界著名的媒体都派出了强大的报道阵容,像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NHK、TBS,韩国《东亚日报》、《中央日报》等等,甚至包括英国BBC和美国美联社都有派记者进行采编通稿,至于中国媒体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因为三个国家的代表都是在易学界赫赫有名的高手宗师级别的。
    日本作为本会的东道主,派出了以高岛次郎为代表的易界大师。周扬与那位高岛次郎一个照面,就感到对方高深莫测、大智若愚。
    韩国方面则是以著名哲学家、易学研究大师金哲秀为首的学者团队,实力亦是不容轻视。
    不得不说,这种国际性的易学文化研讨交流会和国内的情况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国内的交流会一般就是交交钱、聊聊天,吹吹牛、拍拍照,登台胡乱作报告而已,真正在研究推广易学文化方面作用不是太大。
    但中日韩三国易学研讨交流会就大不一样了,它首先要求各国代表展示交流最新的易学研究进展成果,由各代表团成员进行评议比较、分出真假优劣。
    在这方面,中国代表团的那七位博导教授们就找到了用武之地,带着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台上侃侃而谈、气势不凡。
    特别是轮到李国璋教授上台时,那简直是口若悬河、舌灿莲花,把稿子掀得哗啦啦!
    但周扬侧身瞧了瞧那个日本易圣的后人高岛次郎,发现他听得十分认真,却是不住地轻轻摇头,分明是对李国璋的报告内容充满了失望与不屑。。。。。。
【第0151章】名扬三国(2)
    明天就结束小封推了,茶凉不求破费打赏,只求推荐收藏。鞠躬感谢,顺祝各位心想事成!
    *****************
    李国璋教授做完了最新的易学研究成果报告,满面红光地信步下台,坐在了周扬的身边。
    “怎么样,还听得懂吧?”李国璋喝了口茶,小声问周扬说。
    “差不多。”周扬并不愿意与他多聊。
    周扬的本意是自己差不多能够听懂他的报告内容,但一向被他的学生们捧场奉承习惯了的李国璋却误以为周扬在说自己的报告内容“差不多”,不由得心生不满,你小子能够听得懂几成?知道什么叫差不多?
    于是李国璋就反问周扬说:“小周哇,这次交流会,你准备做哪方面的报告啊?”
    “我肯定是讲不来的,也没有准备,就不上去献丑了。”周扬知道对方明知故问,有些调侃看笑话的意思,所以淡淡地回答说。
    “这怎么能行呢,我们这次出国参加易学交流会,不就是为了与国外同行们多多交流、互相学习么!”李国璋一本正经地说,“不然还出来干什么?”
    “呵呵,易学交流也不单单停留在作个报告上,”周扬不卑不亢地说,“刚才卢大师不是说过了吗,把易学发扬广大,主要还是看如何把易道精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没有理论的指导,还能谈得上什么实际应用?只有街头的神汉半仙,才不需要明白什么易学大道,凭张嘴巴就能‘应用‘赚钱!”李国璋摇头轻叹,不再理会周扬了。
    正在这时,大会主持人宣布进入讨论评议阶段,也就是日韩两国的易学代表对中国易学专家所做的研究报告做相关评议。
    和第一届中日韩易学文化研讨交流会不同的是,这次日韩两国的代表不再对中国专家所做的报告抱有欣赏学习之意,而是直指中国的研究方向仍然停留在“考古”阶段,只是研究论证易经的历史渊源、影响和古人的应用,而与现实脱节甚远、更没有对未来的指导意义。
    凭心而论,中国专家在国外同行们面前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易经发祥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等等,所以他们的报告多围绕在这个方面,让别国专家望洋兴叹、无可奈何-----你们老外要是想在这方面出成绩,那肯定是班门弄斧、孔门弄文了。
    但日韩专家的意思是,中国在易经的历史渊源和古人成就上费尽心机、考证太多,而在易经的实际应用方面研究太少而且太浅。
    与此相对应的是,日韩两国的易学大师们,他们所做的研究报告多是围绕现实应用方面的,比如易学在企业管理、商业运营等领域的指导意义。
    眼看中国的强项就要沦为弱项,中国代表团的正副团长均是面色不佳,几个博导教授也是有心无力,毕竟人家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不易反驳成功。
    正在这时,周扬轻轻地举起了右手,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咳,小周你,你可别无理纠缠,免得被传为国际笑话。”李国璋见周扬举手想要发言,只怕这小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信口雌黄、胡乱争辩帮倒忙,于是急切地小声提醒道。
    卢鹤亭见状却是微微颌首,表示赞许。
    在大会主持的邀请下,周扬客气有礼、先扬后抑地说道:“各位同仁大家好,有关易经的最新研究报告方面,日韩两国的同仁们确实是偏重于实用,在现实领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这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易经之道包罗万象、妙用无穷,上至宇宙的运行规律、下至个人的兴衰荣枯,无处不可用易,而日韩两国的同行们则多偏重其哲学方面的应用,这样反而局限和束缚了易经的大道之用。各位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说到这里,周扬故意停了下来,打量着众多易学大师们。
    通过翻译,众人被这个中国小伙子的话提起了兴趣,因为他的切入点非常巧妙,没有否认对方的实际应用而是直指日韩易学研究应用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所以非常想要知道他的理解究竟是什么,高岛次郎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周扬,等待着这位年轻人的解释。
    周扬看到大家都在注视着他,于是清了清嗓子,继续讲解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本与末的问题。
    其实易经之道,完全可以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而不仅仅局限于其哲学方面的应用。
    日韩两国的同仁们之所以囿于这个狭窄的范畴,就是因为没有从源头、从根本上去了解易经产生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不能全面地认识到它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这才造成了在应用方面很大的局限性。
    而中国的易学同仁们就是要从根本上弄清易经的上述情况,为易经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这也就相当于中国的易学同仁在埋头夯实易道应用的地基,而日韩两国的易学同仁在上面盖楼。
    很显然,要想楼层建得更高更稳,就必须将地基夯得更牢。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各位还会认为中国的易学同仁们只是在做些裹足不前的工作吗?
    与会之人愣了片刻,然后日韩两国的代表们率先鼓起掌来,中国的代表这才如梦方醒,跟在后面喝彩叫好。
    李国璋用手推了推眼镜,好像不认识周扬似的,重新打量着这个年轻人,表情瞬息万变,非常复杂。
    掌声刚落,日本易圣的后人高岛次郎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先对周扬鞠了一躬,然后开口说道:“很好、很好,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这位先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个高岛次郎,竟然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倒是让周扬非常意外。
    高岛次郎夸奖周扬一番之后,话锋一转继而说道:“你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言行合一,既然这位先生认为易经可以上测天、天测地、中间可以测人事,想必先生一定是深谙易经的预测之道吧?”
    高岛次郎话音刚落,日韩两国的易学大师们纷纷点头称是,意思是这位年轻人会不会只是嘴上功夫、而实际上对易经了解不多?
    李国璋暗暗叹息,完了、完了,你小子仗着嘴尖牙利硬出风头,这下看你如何收场?人家高岛君可是易圣之后,就是擅长易经的预测应用,在这儿现了原形丢的可不是你小子一个人的脸面。。。。。。
    ;
【第0152章】名扬三国(3)
    非常感谢海云兄的破费打赏,兄台已经打赏太多太多,让茶凉深感过意不去了!兄弟我这厢拱手施礼、再次拜谢!!!
    ********************************
    其实在场之人并不是只有李国璋教授一个人认为周扬这下子可能要现丑丢人,绝大部份人都是抱着同样的看法。
    毕竟各国的易学代表们都是皓首穷经研究周易几十年,一个个年过半百、学富五车,掌握的东西都比年轻人见过的多,而周扬这个年轻人看样子不过二十岁左右,就算他在娘胎里开始学习易经,也比不上他们研究易经的时间长。
    这个小伙子很有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仗着年轻气盛、口才不错而指点众人,真正谈及到易经的占卜、推算和预测,肯定是马上现出原形-----初生牛犊不怕虎并不代表老虎不厉害,而是小牛它还不懂得老虎的厉害!
    更何况对方高岛次郎可是日本易圣高岛吞象的后人呢。
    想当年高岛吞象以其深厚的易学修为,亲断占例500个,每个都经过历史检验准确无误,包括中日甲午战争及两国的气运结局、中国定远舰的沉没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的陷落、战后大臣李鸿章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时间以及条约签订后法、德、俄三国和日本的利益纠纷等等,无不准确无误、令人惊叹!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高岛吞象生前竟然准确推测出了自己的归天之期,并事先在灵牌上写出了自己的忌辰,真不愧是一代易圣奇人!
    而高岛次郎则是禀承祖上绝学,深谙易经占卜推算之道,在国际易学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