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家-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一看,是毕野把虚拟成像设设备关掉。
毕野从李浩的目光中看到询问的意思,他解释道:“刚才设备发来警告,光子发射太多,发射天线将要损坏。再次使用需要更换新的发射天线。
这也是这个设备的弱点之一,采用静态虚拟景象还好,动态虚拟景象每分钟需要发射巨量的光子。对发射天线的要求极高。”
第218章 科研神器
毕野让实验员给这个设备更换天线,他叹了口气说道:“还是没有找到好的材料,使用十分钟左右就要更换它的天线。”
他随后看着这个虚拟现实成像设备,有些懊恼的说道:“我研发完无线输电技术很开心,而研发出这个虚拟现实成像设备却让我很闹心。
真的想不出来这个设备能做什么用。它也只能积累技术,以后研发更好的设备。”
李浩听到毕野有些惆怅的话,他自信的说道:“虚拟现实成像设备,当然有巨大的用处。刚才我体验了一下这个设备生成的虚拟景象。它的场景真的很真实,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毕野以为李浩在安慰他,摇摇头说道:“这个设备当家庭影院都不合格,就是现在这个体验,还不如3d电影和vr眼镜的体验效果好。”
李浩也不和他卖关子,拍了拍这个刚安完天线的设备直接说道:“在我的计划中,它的主要用途可不是娱乐。而是对科学研究进行辅助,他是科学家非常好的助手。”
毕野看到李浩不是在开玩笑,他脸上的表情很惊讶,不解地问道:“用虚拟现实设备还能辅助科研,这个是怎么做到的。我怎么有些想不明白。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李浩看到毕野还没等他说完就抢问。知道他十分关心这种事情,这也超出他的认知。李浩耐心地给毕野解释道。
“你知道我们公司有计算能力极强的人工智能鹦鹉,现在又研发出虚拟现实设备。
这两个技术结合,可以让人工智能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模拟科研过程。
具体的实现方式就是把现在发现的科学原理教会鹦鹉。让他通过符合科学的逻辑,用虚拟设备,把一个项目的科研过程,和它可能达到的结果展示出来。
这不是非常直观,就是最后没有结果,它可以极大的促进科学家的灵感。
当然这个只适用于科学规则已经被探索清楚,只不过重复实验漫长又繁多的项目。就比如说是材料的制造。
对于向未知领域探索,这个设备能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
毕野听到李浩这个说法,他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这个设备还有这个功能,这也太神奇了。
要是他真能实现这个功能,我们项目的研发工作,那可是能缩短30%到80%。
大部分科研工作者,都进行应用研究。它真的能成功,那就是我们科学家的黄金科研时间获得延长。
要知道一个科学家最佳的黄金科研时间是25岁到55岁。大部分科学家出成果的年纪都在这个岁数。”
李浩看到毕野还是有些不相信,这种设备明显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他笑着说道:“这个操作起来又不复杂,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通过实验功能验证它是否是成功。”
毕野立刻反应过来,嘴里喃喃自语道:“试一下就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他立刻走到计算机旁,开始设计一个实验极为繁琐,但得到成果却很方便验证的实验。
之后毕野在李浩的协助下,他给鹦鹉添加许多物理学方面的科学原理和公式。
鹦鹉本身就收集到很多常用的科学原理和一些常识。这次只不过是把这些东西都集中在一起,又进行了专业化。可以让鹦鹉更稳定的操作设备的结果更准确。
毕野把一切都安排好之后,他长舒了一口气,立刻就准备开始实验。
他内心中有些怀疑李浩所说的这个技术,又十分期待这个技术真能实现。
他输入好物理科学规则之后,建立新的项目。他建立的就是寻找一个高效的切割磁感线装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找到一种新式的电动机绕组布局。
他通过创建自己非常熟悉的项目,就是想验证在虚拟世界中能否达到辅助科研的效果。
这种实验是非常容易验证,只需要简单地制作出这种绕组的电动机,就能证实虚拟世界中研发出了东西是否能用于现实。
这次的虚拟现实景象只投影到他们前方一立方米。
同时李浩查看鹦鹉的剩余运算资源只剩下15%。他有些感慨,本来以为能用好几年的超级计算机机组,才几个月就濒临淘汰。
他向前方的距离现实景象看去。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电动机。他在根据一定的规则,不断的改变电动机的绕组。
李浩看到电动机的变化规律,他也能认出来这是一个永磁电动机。
这种电动机的构造十分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寿命还长,扭距也很出色。是一般电动车常用的电动机类型。
李浩和毕野等待了一个小时,在这期间,虚拟现实成像设备中断好多次更换天线。
毕野提出要是这个虚拟现实设备真的有辅助科研的作用。那他一定要把这个天线问题解决。
很快虚拟现实景象停了下来,上面显示出一个极具工业美感的电动机线圈绕组。
毕野看到它上面的绕组,惊讶的说道:“怎么是这种菱形绕组,它真的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这不太符合常理。”
李浩站在旁边说道:“试一试不就知道了,也能验证它是否能辅助科研。”
毕野听到之后,立刻反应过来。他安排实验室中的实验员立刻开始按照显示出来的绕组开始制作电动机。
他们等了一会儿,很快一个简陋的电动机就制作出来。
它没有壳子,只有一个菱形绕组的线圈。在它外面加上一层永磁铁。中间有一个固定轴。
毕业立刻准备好测试设备,开始启动电动机,对这个菱形绕组的简陋电动机检测。
李浩只听到巨大的嗡嗡声,夹杂着强烈的震动。
他摇了摇头,看样子自己对虚拟现实各项技术期望太大,现在还要改进。
那边的毕野则惊喜地说道:“这实在是太先进了,这么简陋的电动机就能赶得上我精心制作的电动机。”
毕野上前抱住虚拟现实成像设备,兴奋地说道:“这真是科研神器,没想到它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是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福音。”
这时郭建濯走到实验室,他看到毕野的动作,惊讶的说道:“这是在干什么?”
第219章 每天一种新材料
李浩看到郭建濯走进来,向他问道:“郭主任,你来到实验室有什么事情吗?”
郭建濯转身看向李浩,笑着说道:“李总也在实验室呀,这不是毕野主任委托我们项目组,进行一个天线材料的研发。
各种金属化合物天线性能很不稳定,我现在有了具体思路,来和他商量一下细节。”
他疑惑地看向依然在抱着虚拟现实设备的毕野,不解地问道:“李总,毕野主任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研发的项目压力太大,导致他精神有些崩溃。
我在以前的公司就经常看到这种人,要是不及时治疗,人以后就废了。”
李浩正在思考那个玻璃丝状,晶莹剔透的天线竟然是金属化合物。到底是什么金属有这种特性。没来得及回复郭建濯的问话。
毕野听到这句话,他松开双手,转身对着郭建濯说道:“老郭,说谁废了。我这是开心,你知不知道我研发出这个虚拟现实设备,它具有了科研模拟功能,将会改写以后科研界的研发过程。
就是给我一个华夏最高科学技术奖或是诺贝尔奖,我也有足够的底气接受。
这可是基础科学项目,它对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像pcr仪器,只是对生物技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都获得诺贝尔奖。我研发的这项技术,产生的效益绝对是pcr仪器的许多倍。”
“我现在已经确诊,你就是压力太大产生幻觉了。我认识一个经验丰富的精神科主任。你放心,经过他的治疗之后,绝对有信心让你恢复健康。”
郭建濯说着的时候,还不断示意李浩快离开这里,并准备随时通知在外面巡逻的保安。
李浩看到郭建濯这个样子,他给郭建濯详细解释了人工智能加上虚拟现实设备,它们结合之后产生的科研模拟功能。
郭建濯听完之后,脸色依然震惊,声音几乎颤抖的说道:“这,这怎么可能。机器竟然都学会科学研究了。要是科研变得这么简单,那我们还有什么用处。”
李浩看到郭建濯都反映比毕野还大,他立刻解释道:“郭主任,虚拟现实设备产生的科研效果,和你所想的是完全不同的。它无法取代科学家的作用。
最多就是取代实验员的作用,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穷举法。根据一定的科学逻辑,反复的实验。这对于材料领域,用它做辅助研究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但是这个设备可不会自己思考,需要科学家给他们设定路径,控制它的逻辑运算方向。
起到主要的作用还是人,而不是机器。就像以前你们配置试剂都需要用手工操作,而现在有了专门的仪器,解放你们的双手。它配置的是试剂又十分准确。”
郭建濯听到李浩的仔细说明,他长出了一口气。其实这种简单的事情,他仔细思考一会儿就能反应过来。
只不过突然听见这么重大的消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还好没有出丑。
毕野看向郭建濯,急忙的催促道:“你刚才不是说,对这个设备的天线材料有了新的想法。
这个设备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天线,也不用和我商量。快用这个设备,开启科研模拟功能体验一番,找到他的实验方式后,尽快解决天线问题。”
郭建濯听到毕野的提醒后,心中十分想体验一下科研模拟功能的效果,他又转头看了一眼李浩。
李浩看到这个情况,对郭建濯说道:“郭主任,正好我也想看一看虚拟现实设备,它的科研模拟功能对于化学方面的支持怎么样。”
郭建濯听到之后,他一刻时间也不想等,立刻启动科研模拟功能,准备对他所设计的天线材料进行详尽的探索。
开始的途径都是一样,郭建濯整理好鹦鹉的化学科学规则数据库。并建立项目,设定好研发的各种属性。对实验路径进行逻辑约束。
之后就看到投影在前方的虚拟现实影像开始发生变化。
一种很像玻璃丝物质的东西,开始不断被拉长,并进行热处理和涂层。
经过一段时间后,整个玻璃丝状的物质突然碎裂开来。
郭建濯看完之后,懊恼的说道:“在虚拟现实模拟环境中,这个实验竟然失败了。难道是我的设计的方案有问题。”
李浩指着前方说道:“光幕上,对,以后它就叫光幕了。”
他把这个显示出来的虚拟现实景象确定名称后,继续说道:“光幕上已经显示出失败的原因。
我给鹦鹉设计的科研辅助功能,它出现正确的结果,可能是偶然产生,在现实中不一定复现出来。
但要是它给出科研失败的结果,一定是科研方向产生冲突。不是已知的科研规则出现错误就是科研项目的设计出现错误。
某些很明显的错误,鹦鹉还会给出提示。郭建濯主任这个项目,鹦鹉已经给出了提示。”
郭建濯看相鹦鹉给出的提示:“金属材料内部应力没处理好,导致塑形过程碎裂。”
郭建濯看到这个消息后,他神情一怔。之后突然露出开心的笑容,在计算机上快速的敲打着实验的改进方案。
不一会儿整个实验方案改进完成,他又一次进行科研模拟实验。
虚拟现实设备更换了七次天线后,郭建濯需要的数据已经验证完成。这次科研模拟实验又失败了。
他回想这个实验过程,突然开心的笑道:“这次实验虽然失败,但给我的收获很大。经过这次实验失败之后,我很有信心下次就把它研究成功。”
郭建濯说着的同时,又一次改变实验的方案。再次启动科研模拟功能。
很快光幕上给出结果,这是实验项目,研发成功。获得制作天线的新材料。
郭建濯仔细分析这个新材料后,兴奋地说道:“成功了,它上面的数据和我说设定的完全相同。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开发出一个新材料。”
他看着这个虚拟现实成像设备,自豪的说道:“给我一台这样的设备,我可以每天研发出一种新材料。”
李浩看着郭建濯高兴的样子,他内心中也很高兴。特别是他知道,郭建濯说的很容易实现。
有科研模拟功能存在,一天一个新材料,真的不困难。只不过大部分材料都是废品,几乎没有作用。
真正获得性能优良的材料,这还是很困难。需要碰运气。
第220章 守卫森严的军工厂
李浩一大早就来到郭建濯的实验室中,正在观察他这几天制作的新材料。
那天利用虚拟现实设备的科研辅助功能。郭建濯发出豪言,要我每天只做一种新材料。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期望,但是这几天过去郭建濯真的制作出来一种新的材料。确切说是一种加工钢板的处理液。
李浩拿着郭建濯主任他们实验室生产出来仅有的一升处理液。对他竖起大拇指,夸赞道:“郭主任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想到你能研发出便捷生产屈服强度2500兆帕的超强钢板的方法。”
郭建濯笑着说道:“这也是虚拟现实设备很不错,它的科研辅助功能真是太强大。”
李浩和郭建濯寒暄几句之后,他就离开这里,没有回到他的办公室,而是开车向着亦庄工业区驶去。
他的李浩军工正式获得国家批准已经颁发军工四证,今天他去军工厂是和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