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家-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忘了我们和清华大学合作的事情,不就是最开始详细细节没有弄好。千万不要高估官僚们的节操。”周云笙看着李浩,她坚持自己的想法。
李浩看到周云笙这么说,他也只能同意。对周云笙说道:“购买设备时,尽量买到一台用于核原料提纯的大功率离心机。
有了这种大功率离心机,可以让光刻机核心材料取得更大的进展。”
“好的,我会提出需要这种设备。”周云笙说完之后,她就离开办公室。
李浩看到周云笙走后,他打通朱烟波的手机。
“波哥,有没有时间。我有事情找你。”李浩向朱烟波问道。
朱烟波沉思良久,他回复道:“我们在清华大学实验室前的公园见。你到那里后给我打电话。”
“好的。”李浩直接同意道。
他能听出来朱烟波时间很紧急。但依然把他约了出来。主要是为了他研发的碳基芯片。
他们公司很有信心研发成功光刻机。现在就要给光刻机找买家,构建出属于自己公司的芯片产业链。
光刻机要是瞄准硅基芯片产业,他们除了给龙芯、紫光等国企外,在海外市场一定没有竞争力。d、高通等欧美公司,绝对不会采购他们公司生产的光刻机。
现在就要弯道超车,通过后发优势给他们光刻机增大使用范围。
最简单也最能实现的就是加工其他种类的芯片。现在能取代硅基芯片的只有碳基芯片。
还好朱烟波的导师就是一直研究碳基芯片。他只要通过波哥引荐后。就知道碳基芯片的加工要求,可以有针对的研发光刻机。
李浩下楼,他开车立刻来到清华大学。同时打通波哥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李浩告知朱烟波,他已经来到这个地点。
等了一会儿,就看到朱烟波穿着实验室的大白褂走了出来。
李浩看到他这身装扮,疑惑的问道:“波哥,你们实验室现在项目安排这么紧吗?”
朱烟波无奈的说道:“现在没有办法,项目一直无法取得突破。国家又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重大的进步。
我们实验室的同事都在说,没等我们研发的碳基芯片量产。其他部门研发的光量子计算机已经进入到实用阶段。
到了那时候,碳基芯片也只能用在特殊领域。没有办法进行普及,它能带来的价值也大打折扣。
就像以前工业进程中,已经突破蒸汽轮机技术。蒸汽机即将迎来又一个辉煌。
结果电动机和内燃机快速发展起来,这样子蒸汽轮机也只能用于发电和大型船舶的动力。”
朱烟波说完之后,他向李浩感激道:“浩子,你那天告诉我的消息太及时了。果然回去多安慰韩萱之后,她的脾气马上好转。
只等我这次忙完之后,我们就去民政局领证。”
“那真是恭喜你,没想到都奉子成婚了。”李浩发自内心的祝福波哥。
朱烟波抓紧时间问道:“浩子,你找我有什么事情?我这是借着内急的原因走出来。”
李浩看到朱烟波很着急,他快速说道:“我们公司现在正在研究高性能的光刻机。我听到你说过,你们研发的碳基芯片一直无法使用现在的光刻机加工。
我这不是想形成产业上下游互助,想了解一下你们研发的碳基芯片加工过程,需要光刻机的性能。”
朱烟波试探着问道:“科技部说要开展高性能光刻机项目,这是以你们公司为主导吗?”
李浩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消息都传这么远了吗?这是刚刚确定的事情。”
朱烟波瞪大眼睛,震惊的说道:“真没想到是你们公司,一转眼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我真有些不敢相信。”
他拽着李浩的手,快步向实验室走去。同时说道:“我能这么早就知道,是因为我导师一直在说着这个项目。
他的好友何万明院士和他提过你们公司的光刻机,说是研发出来之后,一定可以解决我们实验室遇到的问题。”
李浩跟随着朱烟波的脚步,他来到实验室中。
看到朱烟波直奔实验室的某个房间。在外面恭敬的敲响了几下房门。
听到里面有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说道:“进来吧。”
李浩进来后,看到这里面坐着一位40岁左右的青年人。
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年轻了,没想到40岁就当上博士生导师。还研发出国际领先的碳基芯片。
他本以为波哥的导师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
朱烟波立刻对他导师说道:“这位是我的好友李浩,清瓷科技的所有人。就是他们公司主持研发高性能光刻机。
他来找我询问碳基芯片加工过程对光刻机的要求,他们好针对性的设计光刻机。”
朱烟波又向李浩介绍:“这是我的导师王容哲。”
李浩客气地提问道:“王教授您好,我想向你询问碳基芯片加工过程的基本要求。”
王容哲拿出手机给李浩拍了一张照片。
等了一会儿,他高兴地说道:“真的是李总啊,我们当然欢迎你们的光刻机,专门为我们碳基新片定制加工功能。
朱烟波,你给李总介绍一下我们碳基芯片对光刻机的基本要求。”
朱烟波得到导师的吩咐后,他直接给李浩介绍道:“我们的碳基芯片是由我导师辛苦研发的碳纳米晶体管组成。
它和常规的碳纳米晶体管不同,这是一种三维立体结构的碳纳米晶体管。
它发挥的功效比常规硅芯片强300倍。最关键的是它的协同作用很出色。通过这个属性,可以极大的提高芯片的并行运算能力。
它虽然有非常好的性能,但同时对于加工设备要求非常高。
我们需要光刻机,是能具有一纳米的加工工艺。它必须一次性完成芯片整个曝光。
只通过一次加工,就可以把整片芯片全部加工完成,必须达到分毫不差。
这种芯片没有二次修改的可能。不像硅基芯片一样,加工失败的可以做成低端芯片。
我们对加工光源也有特殊要求,他不能采用强度稍低的自然光,必须要用高强度激光来完成。对激光的波长和强度还有一定要求。”
李浩听完之后,自信的说道:“这些我们全部能达到。”
第259章 迎接专家
7月3日,李浩和周云笙在新租的实验室等着借调过来的专家到来,顺便参观整个实验室。
周云笙看着专家的名单猜测道:“我觉得这些单位借调给我们的专家,不能是在他们研究所内顶尖的专家。
你看他们只给专家的名称,详细情况一点都没有。就知道他们也有些心虚。
再说他们派顶尖专家,也怕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李浩点点头,说道:“应该就是这样,只要来到专家水平不太差就行。我们公司有科研辅助系统,可以让他们的水平超常发挥。
在虚拟场景中做实验。之后再通过现实中实验的数据进行修正。只要是中上水平的专家,就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
周云笙笑着说道:“你把我们公司获得顶尖奖励的人派去接他们。这会不会让他们产生一些不太好的错觉,以为我们公司很好的奖励。”
“没关系,这是在鼓励他们做出更大成果,能加入我们公司更好。”李浩自信的说道。
燕京火车站,林文被公司派来迎接天珒来的中科院专家。
这种事情明明是和生物或医学毫不相关的事情。不知道公司为什么派他来迎接。
难道是人工器官收集数据的高峰期已经过去,领导看着他平时太闲了,才让他做这些杂务。
他在这里等着,很快广播中就通报他记下的那辆高铁到站。
林文立刻在出站口举着一个牌子。热烈欢迎朱二毛专家到来。
他看到这个名字就知道他迎接的一定是位老专家。
果然他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专家走到他身边问道:“你是清瓷科技的人吗?”
林文点了点头,说道:“我是清瓷科技的员工,您是朱二毛专家。怎么就您一个人来。”
朱二毛自信的说道:“你们这些小问题,只需要我就可以解决。来再多的人都是浪费。”
林文直接带着朱二毛专家乘坐车辆去实验室。
秦诚、余光海、张志成三人刚下飞机,就看到清瓷科技来迎接他的人。
来迎接他的是材料和化学实验室超材料项目组的赵江主管。
他看到这三个人,笑着打招呼道:“你们是沪市超材料实验中心的专家,真是年轻有为。我是你们以后的同事。现在来迎接你们。”
在坐车去实验室的过程中,秦诚故意把话题引导向超材料领域极难的问题。
秦诚发现对面迎接他们的人,很轻松就解答他的问题。对面反问的问题,他大部分都不懂。
赵江心里笑道:“超材料这门学科理论和经验同等重要。他通过科研辅助系统,每天都做数百次实验,觉得没有错误后才进行真正的实验。
这是平常科研人员不敢奢望的实验次数。对自己知识的提升实在是太大。”
余光海看到秦诚脸上见汗,他立刻转移话题道:“我们实验的场所怎么样,公司的福利待遇好不好。”
赵江看到他们终于问出这个话题。他知道上级为什么派他出来迎接,就是为了吸纳借调过来的人才。
他笑着说道:“工作的地方是原先中科院高标准实验室。你们的待遇非常好,是按照你们以前工资乘以1。5倍发放补助。
这样你们不只能领到原单位的工资,还能领到我们企业发放的补助。
福利待遇大多数和我们公司员工差不多,但公司对于员工的奖励你们可能得不到。
就比如我前几天研发出一种材料,不只是能得到这种材料的分红,公司还奖励我一栋燕京市区一百平米的房子。
我正准备作为婚房,和女朋友结婚。”
赵江看到他们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微变。都露出渴望的神情,他就知道公司的策略真的很见效。
现在已经不像上个世纪,讲究奉献的时代。大部分科研人员的想法是用自己的知识换取自己优越的生活。
研发值五个亿的项目,只给500块奖金。再也回不到这种时代了。但有的单位依然抱着这种想法,只不过把500块奖金提高到5万块。
李浩和周云笙走到实验室的大门外,他们刚刚参观完整个实验室。
只看到从外面突然走进两个女孩,其中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走过来,向周云笙询问道:“你好,请问这里是清瓷科技光刻机项目组所在的实验室吗?”
周云笙立刻回复道:“是这里,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她有些疑惑这两位女孩是干什么的?不像是合作单位找来的专家。实在是太年轻了。再说他们也派人去迎接,不能她们独自进来。
那个女孩立刻自我介绍道:“我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中心的风凤逢,被单位借调到你们这里。”
周云笙露出笑脸,她高兴地说道:“原来是来帮助我们的专家里面请。”
她指着照片左侧的一个房间说道:“那里有专人来接待你们,办好手续后会给你们分配宿舍。”
周云笙看到这两个女孩走后,她叹了口气说道:“我就知道他们不能这么老实,没有利益的事情谁会费尽心思。
他们不会真给我们派‘老弱病残’科研人员,看来还是靠我们自己。”
李浩安慰道:“千万不要小瞧青年科研人员,我国人才培养机制很健全,现在国家重要的项目都是青年人在挑大梁。
女性科研人员和男性相比,也几乎没有差别。搞科研是脑力劳动,不会因为男女的体力差别而出现差异。何况女性更心细,在某些项目上还超出男性许多。”
李浩刚说完,他接到前方发来的报告后。无奈的说道:“真让你说中了,他们给我们派来的还真是‘老弱病残’没有一个中年专家。
但这也没有问题,他们能进入中科院,我相信还有一些能力。真正走后门的人也不会被派到我们公司。
这种高质量的人才来多少我们都不嫌多,不行就靠科研辅助系统锻炼,我们公司把它们培养出来。”
李浩话锋一转,自信的说道:“再说本来就没有指望这几家研究所,现在他们的地位已经不重要。有上面大佬关注这个项目,我们想要什么单位配合,都可以上门合作。
这个项目最主要的专家是何万明和王容哲。他们也只是打下手,能力稍微弱些不影响项目。”
第260章 项目稳步开展
光刻机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几天时间,各个单位汇集在一起的科技工作者都在一起,为这个项目成功而努力。
李浩查看着手中的新型技术,他这几天一直在图书馆中查找技术。不负众望终于找到这项技术。
光刻机最关键的两个配件,一个是加工芯片的光源。一个是引导光路径的光栅。
现在光栅的材料郭建濯主任正在努力制造。
周云笙向上面提出要求后,中科院马上就给他们配备了一台大型离心机。
原来李浩还以为国家要监视这台设备。结果他们只把这个离心机加上定位系统。固定上之后不允许移动,每次移动都需要报备。
李浩本来不想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寻找光源这种简单技术上。但是中科院光学研究所太不给力,派来的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
一点技术储量都没有,现阶段只能打下手。一看就是让他们给培养人才。这个所长太鸡贼。
光刻机选择何种光源,何万明院士也没有办法,只能一个一个的去试。
李浩不想这么费劲的等下去,他主动去图书馆中寻找外星文明类似的技术。
他之所以这么急的原因就是朱烟波和他说过。现在再不研发出有价值的光刻机。真拖十多年之后,那时量子技术也迎来蓬勃发展的时候。真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李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