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科技翻译家 >

第184部分

科技翻译家-第184部分

小说: 科技翻译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抱这颗钢柱,走到跑道对面的山坡上,停顿了一会儿,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之后扛着这个圆形钢柱快速奔跑起来。

    他腿部的发动机功率全开,杠着这根柱子飞到天空中。并在空中调整姿态。

    之后携万钧之力向下,把这根钢柱狠狠地镶嵌在山体中。工程机甲在落地的那一刻,紧紧的抱着钢柱。它的身体不断的颤抖着。

    邱石看到这个景象,他虽然觉得有些震撼,但没有感觉到想赵江说的高科技。

    他有些失望的说道:“我看工程机甲也没有做到很困难的事情,这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

    赵江先没有解释,而是先反问了一句:“为什么孩子们登上一个小山坡,别人就因为他们是玩闹。而一位登山者登上珠穆朗玛峰,却认为他是在探险,受到大家的尊重。”

    邱石听到赵江这句话,他立刻明白赵江所说的含义。

    这是说他孤陋寡闻,没有认知到这里面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讽刺自己没有尊重他。

    邱石也知道,只有对比才能让人们产生足够的认知。

    登上一个小山坡,谁也不会在意这个登山者的本事。但如果登上珠穆朗玛峰,这却是连新闻媒体都值得报道的事情。

    这就是珠穆朗玛峰,已经获得极大的名气,人们已经知道登上它的困难程度。天然就对能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抱有敬意。

    李浩听到赵江这么说,他不满地训斥道:“邱主任只是随意问了一下,你还在那卖关子,解释一下又不困难。”

    他随后和邱石说道:“邱主任,你不要在意。他们科学家都是这个样子,总有某些怪脾气。”

    邱石好像想起了很令人苦恼的事情,他摆摆手,无所谓的说道:“这个没什么?我以前也遇到过,比他脾气不好的人有很多。只不过我真的很好奇,它从哪里显示出有高科技存在。

    要是这个工程机甲可以给大型金属结构进行焊接,我还能看清楚它具有的科技含量。只是安装钢柱,真的看不出来这个动作有什么内涵。”

    赵江在李浩的注视下,他不耐烦的解释道:“焊接功能很简单就可以实现,但我们工程机甲不需要这种技术。

    我们有焊接机器人,可以对设备进行内外同步焊接。时间误差可以控制在毫秒内。

    这次工作别看工程机甲动作很粗放。但它蕴含的科技,却比焊接机器人高了几个数量级。

    我们在这个小山坡上,是要建立一个大型的通信站。依托这个小山坡的结构来建立。

    钢柱为了承接通信站天线曲面儿的镜面材料,它需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才可以。

    我们集团的通信技术,为了保险起见,还采用激光通信的方式。激光为了通过稠密的大气层,必须要持一定的激光强度。

    需要使用大功率的激光发射器才能完成这个工作。

    为了配合大功率激光发射器,这个钢柱内安装有长期使用的超导材料。

    现在的超导材料必须在液氮的温度下才能发挥作用。钢柱中就封装有超导材料和液氮。由封装在里面的铁石墨烯电池提供电能。

    我们安装这个钢柱时,必须要保证它镶嵌到地面时,瞬间把它上面承受的力卸下去。不让它受到一丝震动。

    保护它里面的元器件,不会受到损坏。这些钢柱都是密封的,以后不会再开启。

    安装位置也是经过精确计算,如果损坏一根钢柱就会导致工程的失败。需要重新计算各种数据。

    我们有多种定位系统,把东西安放在准确的地点不困难。

    最困难的就是通过特殊的手段,把由钢柱承担的力量转由工程机甲承担。

    这种技巧才是真的高科技。”

    邱石听完之后,他竖起大拇指,赞叹道:“这个工程机甲真是太棒了。”

    他转头向李浩询问道:“李总,你们这个工程机甲对外发售吗?我觉得国家在某些领域也需要使用这种设备,才能快速的完成。”

    李浩摆摆手说道:“现在他只是刚进入到测试工作,正式投入市场,还需要很长时间。”

    他又指着刚从工程机甲上下来,浑身已经湿透的高达说道:“邱主任,就是现在给你们工程机甲。国家也没有人才能使用它,你们还是先储备好特殊人才。”

 第384章 钍基熔盐堆

    川蜀绵羊,中科院旗下的某一个重要研究所。

    华夏科学院院士朱炳文老先生来到一个安全等级极高的实验室。

    只看到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好像是进入到一个金属铅盒中。经过一系列的权限确认和操作后,把一个厚重的大门打开。

    他带领一群人手里拿着一个像报警器模样的设备,走进这间实验室中。

    厚重的大门的上有一个清晰的标志,它主体色调是淡黄色,好像是扇叶的标志。

    连小学生都能一眼认出来,这个标志就是核标志,意味着他们进入的实验室内,里面可能产生致命的核辐射。

    这家研究所就是中科院旗下的核物理研究所,他们主要研究高性能核反应堆。

    从舰船使用的小型核反应堆,到民用核电站的大型核反应堆,都运用着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

    这里聚集着华夏很大一部分的核科学家和核工程师。世界上所有在理论存在的核反应堆,都在这个地方有实验装置。

    朱炳文来到实验室,这里矗立着一个核反应装置。

    他由于身体行动受限,只能用眼睛不断的观察核反应装置的整体功能。

    之后朱炳文拿起一个小锤子,忍受着防护服在身上的窝囊感。不断地用小锤子敲击设备。

    凭借他多年来锻炼出的能力,可以通过敲击设备的回声。准确的找到发生故障的位置,顺便分析出发生故障的原因。

    整个科研所内,只有他具有这项能力。为了得到一手的科研资料,也是他对自己研究的设备有信心,不认为反应堆会发生核泄漏。还亲自来到实验室中检测。

    要是用其他方法检测,只能通过机器人,拆卸整个设备查找原因。

    这样一来他长久努力的心血就会报废。再重新建立一个一模一样的反应堆,不知道还要耗费多长时间。

    朱炳文很快就了解到反应堆因为什么事故停止运行。

    他又仔细回想,自己了解到的各方面数据,摇摇头说道:“没想到因为这个小问题。导致反应堆停止运行。

    还好是一个小问题,我们可以快速的解决它。最好的消息就是反应堆的核材料没有发生泄漏。

    我带领科研组研究出新一代核反应堆,以前还以为运行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想到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小问题,造成了重大的后果。

    现在的钍基熔盐堆已经被我们优化成功。我们今后想要提升它的性能,每走一步都是很困难的。这已经是最佳的配比。

    今天我们必须要克服这种困难,一定要修好这个重大的反应堆。他对我们国家真的很重要。

    要知道我们国家不只是一个贫油国,也是一个贫铀国。还好我们国家钍资源还算丰富。

    核能发电目前是以铀…235为主要原料,铀含量高的矿藏正在急遽下降。能取代铀…235的核燃料之一是铀…233,但它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得要从钍…232来制造。”

    朱炳文检测到原因之后,他一面思考着怎么修复核反应堆。一面给和他进来的工作人员鼓劲,让他们放松心情,努力和他一起修好这个重要的核反应堆。

    很快他安排好修复计划,机器人也运来需要更换的零件。

    经过他的指导,在工程师和机器人的共同努力下。受损的反应堆零件被替换,这个实验的钍基熔盐堆恢复正常。

    朱炳文走出实验室,他来到洗消室内,通过反复的洗消,清除防护服上可能携带的放射性元素。

    之后在专业的机器人辅助下,脱下这个防护服,向着他的办公室走去。

    他心中很是感慨。现在华夏的发电方式占比很不平衡。国家65%以上的电力都依靠煤炭资源维持。

    现在西部地区有庞大的煤炭储量,足以支撑国家庞大的用电量。

    但资源总有耗干的一天,必须要找到替代的方法。而现在能长久稳定运行的发电方法只有核电。

    世界已经发生好多次核电站重大危机,但世界各国都没有放弃核电的发展。

    哪怕就是像德意志那样,嘴上说放弃却依然在稳定运行核电站,没有关闭一个健康的核电站。

    因为现在每个国家耗电量极为庞大。根本不是常规发电方法能够满足。关闭核电站一定会闹出笑话。这已经在某岛上证明。

    就比如德意志,他们只是释放要放弃核电站的消息,国内的电价就急速上扬到以前的一倍左右。如果真的放弃核电,就等于放弃了工业发展。

    想要发展核电,最关键的决定因素,不是拥有核电技术的先进与否,而是拥有充足的核燃料。

    以现在的技术条件,能进行核裂变的天然元素只有铀和钍。最简单的是铀,但它的储量太少。现在各大科研机构都把目光放在钍身上。

    钍之前的放射性元素有钋、砹、氡、钫、镭、锕这六种,它们在现有技术下不能裂变,而且非常稀少。

    砹和钫都是人工制成的,自然界基本不存在。铀之后的元素也都是人工制成的。因此能作为裂变燃料的就只有钍和铀这两种。

    钚也可以,但它在天元中几乎不存在。是铀裂变时产生的物质。半衰期又十分短,它的性价比比铀还差。

    钍可以作为核燃料,那是因为钍…232可以吸收一个中子,再衰变成铀…233,铀…233也能当裂变燃料用。

    但从工程上来讲,铀…233比铀…235发生裂变的条件要严苛许多。必须要解决这种技术攻关,还好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科研团队已经解决这些问题。

    只是核反应堆的成本比以前高了一些,但这些成本完全可以接受。

    他们实验室还解决了许多核工程细节问题,朱炳文还是要感谢清瓷科技销售的科研辅助系统。

    它虽然贵了一些,但真的是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重大的问题。

    比用钍进行核反应时,这样方法制取的铀…233时,里还会含有少量的铀…232杂质,它放射性很强,导致核反应堆因此变的不安全。

    但通过科研辅助系统,却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钍基熔盐堆只产生铀…233,已经可以完全杜绝铀…232。

    朱炳文之所以急着研究钍基熔盐堆,就是根据他接触到的秘密资料。现在全世界已经进入到能源危机中。

    核能发电是能源危机中最重要的解决办法,但由于核裂变反应器所使用的低价位铀正不断地大量使用。

    国外机构乐观的预估将于本世纪末耗尽所有天然铀原料,但华夏形势比他们更加的严峻。

    本来储量就稀少的天然铀矿藏,在华夏的分布也差强人意。大部分都不具有开采价值。

    他作为科学家的职责,就是要给国家开发出安全稳定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朱炳文想到他正在开发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这是从是第四代先进的六种核能反应堆之一钍基熔盐堆改进而来。

    它包括钍基核燃料、熔盐堆、核能综合利用 3 个子系统,具有高固有安全性、核废料少、防扩散性能和经济性更好等特点。

    熔盐堆使用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具有高温、低压、高化学稳定性、高热容等热物特性。

    无需使用沉重而昂贵的压力容器,适合建成紧凑、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此外熔盐堆采用无水冷却技术,只需少量的水即可运行,可在干旱地区实现高效发电。

    朱炳文选中钍基熔盐堆,就是它可以在内陆地区广泛使用。

    要知道现在华夏几乎所有的核电站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就是因为现在的核反应堆运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个在内陆地区是无法提供的。

    核电站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它对于国家整个能源战略几乎没有好处。

    朱炳文走到办公室中,立刻有同事问道:“朱老,你去实验室检查,我们都很担心。是我们太无能了一些,还要您这么大岁数亲自上场。

    您发现是什么问题,引起实验堆停止运行。

    还好我们设计的钍基熔盐堆几乎不会泄漏核物质,安全性有保障。要不然您作为国宝级科学家,我们决不会让您亲自去现场检查。”

    朱炳文立刻说道:“我设计的反应堆,我相信它的安全性。

    出现问题的原因已经找到,损坏的部件也已经更换完成。

    具体原因是由于我们对钍基熔盐堆各项结构进行大改。

    导致反应堆工作效率获得超额提升,故障出现的原因就是由于这个问题产生。”

    有同事很不理解,惊讶的说道:“朱老,这怎么可能。我们尽最大努力提升反应堆的工作效率,怎么还会因为这种事情出现故障。

    那我们想办法降低反应堆的工作效率,是不是这个故障就解除了。”

    朱炳文苦笑道:“哪能这么简单就解决问题。我们对钍基熔盐堆的优化已经达到最佳标准。哪怕降低任何一个系统的效果,都会对它的安全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们必须要在效率不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路口方向就是导热熔盐。

    反应堆效果太出色,导致熔盐内部积聚热量太多,无法传递出来。最后高温园引起某个部件出现损坏。”

    有同事提出建议道:“朱老,我觉得已经发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应该用科研辅助系统试试,他处理这个问题还是很高效的。”

    朱炳文同意道:“科研辅助系统效率一直很高。

    单独查找熔盐这个问题,这就不是重点保密的技术。就用科研辅助系统试一下。”

    他们中科院知道科研辅助系统的好处之后,已经对科研辅助系统的使用要求做到细致的规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