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家-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它就会源源不断地发电。
由炎金快速传递热量,核反应堆内部的热量也不会聚集。避免了堆芯熔融事故,安全性有很大的保障。”
这时工作人员走过来,向朱炳文院士汇报道:“朱院士,你们带过来的设备完全符合要求。”
第448章 中微子通信
朱炳文听到手下的汇报,他立刻查看了硅金晶管的测试是数据。
看完之后,发现测试数据完美的符合自己的设计要求。各项指标还隐隐超出。
他笑容满面地吩咐道:“立刻把设备安装好,准备开启钍基熔盐堆第一次实验。我感觉这次有很大希望一次成功。”
李浩看到工作人员在安装核反应堆的核心机时。
他向朱炳文院士问道:“朱院士,你们为什么要采用硅金晶管,其他材料不好使吗?普通的核反应堆只需要合金管就可以。”
朱炳文院士叹了口气,说道:“我们以前也试过多种材料,它们没有一个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炎金可以快速传递热量,核反应堆的核心机的温度不会太高,达不到堆芯熔融的温度。
从这点来看,这个核反应堆很安全,选择的材料范围很大。
但我们制作的可是微型核反应堆,整个核反应堆只是用一层薄薄的金属材料包裹。
不可能向普通核电站一样,建立数米厚的混凝土墙壁。
这种微型核反应堆可是要进行商业化运作。
他也不能像核潜艇的核反应堆那样,由专业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操作。
潜艇官兵们在较高的辐射水平下,对核反应堆进行常规操作和维护,只寄希望防护服能抵挡住核辐射。。
能建造核潜艇的超级大国,哪个国家没有军魂。
潜艇的军人几乎可以说是和死神赛跑。核潜艇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稍不注意就会沉寂在大洋底下。
他们才能忍受较高辐射的环境,平常人可做不到他们那样。必须要采用更为先进的防辐射材料。
我今天去你们科研大楼寻找材料,发现硅金晶可以完美地屏蔽各种核辐射。
这才是微型核反应堆,理想的应用材料。”
李浩听完朱炳文院士的解释,他立刻就明白朱院士选择硅金晶的原因。
还是为了安全,这种微型核反应堆肯定是应用在运载工具上。
谁也不想忍受着核辐射,乘坐交通工具。
李浩看到核物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安装设备,全部都是采用机械化操作。
他向朱炳文院士问道:“朱院士,你们这个安装怎么都采用机械方式?
现在的技术,采用电子辅助应该能保证足够的安全性。”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核电站控制软件,今天采用机械安装的方法。
只是验证在极端情况下,机械手段是否可靠。
只有电子和机械两套控制体系都没有出现问题。核反应堆的安全性才能有足够的保证。”朱炳文院士简单的介绍道。
他说完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安装好核电站设备。
只看到这个核电站开始进行自检,准备启动微型核反应堆。
在等待核电站自检过程时,李浩看到工作人员开始在这里布置各种的探测器。
他突然发现有一队人穿着科研大楼的员工制服。
上面清瓷科技的新商标,绑着中国结的小葫芦清晰可见。
从葫芦的样式,他一眼就看出这属于研发人员。
据李浩了解,核物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部署这些设备。
主要是为了探究核反应启动时,周围空间的辐射环境。
但是这些新出现的科研大楼员工,李浩就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工作。
朱炳文院士看到李浩露出疑惑的目光。
他向李浩询问道:“李先生,你不认识他们吗?这不是你们科研大楼物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我们和科研大楼进行合作,不止我去你们那里寻找有价值的材料。
你们那里的科研人员,也借用我们核物理实验室的良好条件。
这些是中微子通信项目组,核反应进行时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正好用于他们的研究工作。
他们来这里部署实验设备,尝试捕捉环境中的中微子。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实验,我简单的询问过。每次实验都有收获。”
李浩听到朱炳文院士的介绍,他立刻就知道这些人的身份。
现在清瓷科技的科学研究已经进入正规化。
科研计划实在是太多,李浩只是对自己批复的项目留下一个大概印象。
具体的研究细节,在没有成果出现之前,李浩还真的不太清楚。
“我知道了,这确实是我们公司的科研团队。
我还以为他们在自然空间捕捉中微子,原来是在你们物理实验室采集。
现在仔细想来,这种方法才是正确的。
毕竟核反应时产生大量的中微子。足够他们进行数据分析。”李浩简单地回应道。
他知道中微子通信是公司研究的几种先进通讯手段之一。
投入最多的应该是量子通信,但这种通信手段的技术壁垒最多。
现在公司是多种通信手段并行发展,用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各项通讯手段使用环境不同,适应能力也不同。
李浩记得他翻译出来一种调试粒子的科技。
他直接把这个科技丢给毕野研究。中微子通信高速发展,应该和这种技术有关。
利用中微子运载信息进行通信,只要解决中微子的加载调试技术,它是一种十分优良的通信手段。
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又不带电的中性基本微粒。
它能以近光速进行直线传播,并极易穿透钢铁、海水,以至整个地球,而本身能量损失很少。
这种通信技术如果实验成功,只需要在宇宙中布置几个基站。就能实现全域通信。
李浩看到实验人员已经部署完设备,逐渐退出这个房间。
他和朱炳文院士也退出这个房间,等待着微型核反应堆的启动。
在他们退出房间后,整个房间直接被封死。防止由于设备意外产生的核辐射外泄。
在外面等着的时候,李浩看到中微子通信项目组的组长。
把他叫过来询问道:“你是负责中微子通信的姜讯,现在技术研究的怎么样?”
姜迅立刻恭敬地回答道:“李总,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中微子的捕捉技术。
估计在实验几次就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可以尝试完成中微子通信技术网络的搭建。”
“继续努力,我很看好你们的研究。”李浩鼓励道。
他鼓励了一句,目光就紧盯着旁边墙壁上的光幕。
因为朱炳文院士已经准备启动微型核反应堆。
第449章 核电站成功运行
朱炳文院士下达命令后,钍基熔盐堆正式启动。
微型核电站在软件的控制下,开启相关模块,正式运转起来。
前方的虚拟光幕上,不断滚动播报核电站的具体信息。
“安全装置准备就绪,核燃料棒开始下沉。”
“核燃料棒已经达到预定位置,正在进行尝试第一次点火。”
“核原料棒点火成功,核反应堆正式开始工作。”
朱炳文院士看到核反应堆已经开始运行。
他把目光盯在虚拟光幕上数据,同时向工作人员吩咐道:“时刻注意核反应堆内的温度,同时关注外接电网的承受能力。”
朱炳文院士正在说话的同时,虚拟光幕上已经显示核电站正式对外发电。
它的功率在180万千瓦附近左右波动,之后功率逐渐稳定下来。
核电站输出的是直流电,它外部连接变压器。
把电能转换成1100千伏50hz的电流,输送到高压电网内。
核电站平稳地运行一段时间后,众人都把目光盯在辐射数据上。
由于是核裂变反应堆,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核辐射。
这个微型核电站想要商用,必须要严格控制核电站整体泄漏的辐射值。
虚拟光幕上一直显示出核电站周围的辐射值。
数值从核电站没启动前的279纳戈瑞每小时,上升到412纳戈瑞每小时。
在这之后,辐射值就不再上升,稳定在这个辐射值附近。
就是不懂的人,看到虚拟光幕上,辐射值上升波动还用绿色曲线。
离具有警告意义的红色曲线还有一定范围。他们都能明白,现在的辐射值是安全的。
众人看到这种情况后,提起来的心都轻松很多。
没有辐射产生的核电站,才能让所有人安心。
朱炳文院士满意地说道:“和我想的一样,硅金晶管完美的屏蔽核心机内部的中指流等辐射。
释放到外面的辐射非常低,远远没有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现在这个辐射值,都没有开关微波炉产生的辐射值强。”
李浩也向朱炳文院士祝贺道:“恭喜朱院士,你们研发的核电站完美运行,这次试验已经成功。”
朱炳文院士摆了摆手,语气依然有些紧张的说道:“现在还远没有达到成功的标准。
谁知道继续运行下去,还有哪些我们没想到的意外发生。”
他们默默的注视着核电站的运行,五分钟过去,十分钟过去,都没有任何意外产生。
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很快来到半小时,依然没有异常现象出现。
李浩看到核电站外围的金属圈很平静,没有他设想的那样电弧闪烁。
他向朱炳文院士问道:“核电站外围的金属圈,是温差发电机的一级吗?
怎么核电站正式发电之后,我看他的外表毫无反应。”
朱炳文院士笑着回应道:“这怎么可能是温差发电机部件,我们设计的核反应堆功率在200万千万。
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超高压和强大电流,很容易损坏设备。
部署在这个空间的设备,都采用法拉第笼方式笼罩。我们微型核电站产生的又是直流电。
这才没有出现危险性后果,但它要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一定会产生放电现象,击穿空气太容易了。
外围的金属圈是核反应堆的散热机构。
如果温差发电机来不及吸收更多的热量,有这个散热机构辅助消耗热量。
防止核反应堆内部温度积累过高,造成堆芯熔融现象。”
李浩听到之后,他有些懊恼地说道:“我早就应该想到,核电站的电能输出设备,怎么会允许直接和空气接触。”
核电站已经平稳运行半小时,众人都轻松了许多。放下心里的焦急,李浩和朱炳文院士都开始闲聊。
突然听到前方传来凄厉的警报声。
这个声音谁都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核电站突然出现意外事故。
朱炳文院士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虚拟光幕上,紧急查找核电站出现事故的原因。
他看了一下各项数据,立刻锁定事故出现的原因。
朱炳文院士紧急吩咐道:“核反应堆内部温度过高,推测是熔盐温度没有快速释放。
现在立刻启动备用的温差发电机。”
工作人员听到朱炳文院士的吩咐,他们立刻启动核电站备用的温差发电机。
只看到温差发电机平稳地启动后。
凄厉的警报声开始消失,核电站又恢复了正常状态。
朱炳文院士再次查看了一些数据,对工作人员吩咐道:“整理好实验数据,现在开始启动核反应堆关闭程序。”
工作人员听到吩咐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关闭核反应堆内部的核反应进程。
他们通过释放能大量吸收中子的材料,导致参与裂变的中子数降低。来间接实现控制核反应的进程。
李浩看到朱炳文院士这么吩咐,他好奇的问道:“朱院士,这个核反应堆的进程可以随时终止吗?它现在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朱炳文院士微笑道:“我们采用特殊材料来控制核反应堆内的中子数。
这种材料可以大量地吸收中子,又能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中子。
通过它控制核反应进程,不需要拘泥于核燃料必须反应完全。
可以在核反应的进程中,随时控制核反应的暂停。
以后再次使用这些被暂停反应的核原料,技术上也不太困难。
这次核电站第一次启动,它算是运行成功。
各个组件基本都没有问题,特别是核辐射强度控制的很好。
只要解决一些细微的问题,就可以正式投入商用。”
李浩听到这个消息,他露出喜悦的神色。
看样子不久的将来,自己公司的航天飞机,就不需要采用铁石墨烯电池组供电,只需要这种微型核电站就可以。
他关心地询问道:“朱院士,刚才遇到危险,这个微型核电站出的问题是哪方面问题?它可以多久投入使用。”
朱炳文院士轻松的回道:“出事故的地方是温差发电机。
我们计算核电站的整体能量损耗,出现一定的差错。
导致一组温差发动机无法消耗掉核反应时产生的能量。
还好我们有备用的温差发电机,才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
核电站的主要问题就出在电能输送上。
两组温差发电机,会造成电力系统的紊乱。
我们还需要专业的电学领域专家,重新为我们设计电能输出装置。
其他的都没有问题,只要电能输出装置建造完成,微型核电站就正式可以投入商业测试。”
李浩高兴地说道:“恭喜朱院士,你设计的微型核电站运行成功。
我们公司十分愿意和你们研究所合作,进行微型核电站的商业测试。
第450章 太空运输通道
朱炳文院士和他的团队在微型核电站成功后,高兴地在进行庆功。
李浩没有参与他们的庆功,而是直接离开。
他也没有赶回科研大楼,现在天色已晚,自己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