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之纨绔生涯-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农人赶紧行礼,带头的说道:“大将军,这么简单的方法,咱们自然记得住,既然您说育苗好,那咱们就育苗在移栽,您看可好。”
秦观点头,“随你们,就是麻烦了些。”
农人立刻摇手道:“不麻烦不麻烦,这哪叫麻烦了,省事的很,我们一定将这些宝贝疙瘩侍弄的好好的。”
听了他的话,秦观也笑了。
下一组十人上来,秦观让人搬来一个筐,里面全都是花生,秦观指着花生说道:“这是花生,是一种产油作物,对了,芝麻亩产多少。”
一个老农赶紧回到:“回大人,芝麻亩产七八十斤。”
秦观点头,真是够少的,他指着花生到:“这种花生亩产大概在400斤左右,而且比芝麻出油量要大,是最好的产油作物,以后你们这一组就负责种植花生。”
说道这里,秦观从筐里抓出几粒花生,拨开皮说道:“这东西不止可以榨油,还是一种美食,生吃也非常不错。”说着将几粒花生丢入嘴中。
“对了,你们也尝尝。”说完将手里的几颗花生放到为首老农的手里。
老农双手捧着,却根本不吃。
“谢大人赏赐,种子本来就少,老汉就不吃了。”
秦观一愕。
讪讪将几个还没有剥皮的花生,又丢回了筐子里。
“现在他们是你们的了,抬到一旁去。”
这一组人抬着花生筐子走了。
又上来十人,秦观拿出土豆,将如何催芽、如何分块、如何种植的方法告诉他们,剩下的,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摸索了。
当秦观说道土豆亩产可达2000斤的时候,人们震惊了。
等下一组上来,秦观拿出地瓜,告诉他们这种地瓜可以亩产三四千斤的时候,人们已经有些懵了。
当秦观拿出南瓜种子,说这种南瓜亩产可以达到六七千斤的时候,人们感觉自己都不会思考了,这是在听天书吗。
随后秦观又拿出向日葵、辣椒、西红柿、烟草的种子发下去,告诉他们如何种植,这些知识秦观都是从书本上趸来的,原封不动的告诉他们,至于最终结果,还要看这些经验丰富的农民。
等这些农民搬着作物走后,熊大才从震惊中醒过来,他忽然意识到,这些东西太重要了,绝不能出现半点差池,当即修改之前的命令,从原先的二十里警戒,改为五十里、三十里和十里三道防线警戒,闯入三十里者不听劝阻,当场擒获,无故闯入十里者,可杀之。
对于这些农民,做到最大限度的控制,他们只能在这片千亩地的农场活动,不得随意外出,在种植期间不得见任何外人,施行全天候人员监控制度。
处理完农作物的事情,秦观回到燕京城,一回来就颁布了一条命令。
发赏!
顿时整个军营都热闹了起来。
北路军士卒军官一个个都很兴奋,要知道,当初大帅可是承诺过,要让所有士卒“买田百亩做地主,风风光光娶媳妇”的。
随即,奖励条件张贴出来,很多人都被震惊了。
原来当兵也可以发财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81章:功德无量
秦观颁布的奖励办法,第一条就是赏赐土地。
燕云十六州有大片土地,秦观也不吝啬,普通士卒每人赏赐好田50亩,荒地500亩,军衔越高赏赐越多,像指挥使一级的将领,每人赏赐的土地都是好田800亩,荒坡山林万亩。
至于熊大、熊二、薛牧、潘良四大家将统领,
嗯,没公布。
第二是金钱赏赐,这个以功绩计算,普通士卒奖励以50贯为基础,杀死一名普通敌军士兵,奖励加2贯,杀死一名敌军军官,以对方军阶计算,指挥使一级的就奖励100贯,如果你杀死对方主将,那恭喜你,你发财了,最高可达到1000贯。
有官阶的,另行计算其指挥功绩。
军中有军司马,专门负责记录功绩,这也是秦观为何现在才发钱的原因,因为要好好统计,然后还要找军卒核实后才能发钱。
他们一路打到辽国中京,其间大小战斗十几场,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功绩,有一个伍长,因为杀敌有功,一下子就领取了200多贯钱的奖励,高兴的晚上抱着钱袋子睡觉,睡着了还咧着嘴哈哈大笑。
第三是抚恤,秦观规定,凡战死、伤残不能继续行军者,发五倍抚恤,并可允许其家属一人顶替入伍从军。
第四,在城外寻一处地方建烈士陵园,陵园内树立一座三十米高的‘招魂碑’,秦观亲自书写“英灵魂归之地”几个大字,引渡那些飘荡在外的军魂回家,也好让家人有个祭拜的地方。
第五就是以后采用轮休制度,士卒们每月可以得到3天的假期。
最后韩玉卿提到了后勤部队,是不是也应该有些奖赏,秦观大手一挥:“以后后勤部队,与作战兵种享受同等待遇。”
几人非常惊讶。
以前后勤都是辅助兵种,甚至很多都是临时招募的农夫,等打完仗,这些人就会被遣散,如今秦观却说享受同等待遇。
秦观却知道后勤部队对一只军队的重要性,后世就有个说法,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秦观道:“打仗打的是什么,是人心。”
众人都明白了。
随后,秦观又开始加强军纪的管理,比之前还要严格的多,各种条例上百条,凡是有违反军纪者,严加处理决不姑息。
而且还增大了训练量,秦观的想法就是,打造一支真正的铁军。
如今这只军队,可以说完完全全姓秦,归秦观所有,如果有一日秦观真的反了,相信这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拥护秦观,至于剩下的百分之十,估计会选择盲从。
秦观大把钱撒下去,收获了军心。
不过说实话,发出去的这些钱,也只是他抢劫得来的财富中,很少的一部分。
总共花了不到四百万贯,可是秦观抢了多少呢,他在燕京城抢夺的钱财就不下两千万贯,这笔钱如今还埋在山里呢。
路途不算,攻入中京城后,秦观大肆搜刮,抢劫不下价值上亿贯的财货。
现在玩命发钱,却只用了400万贯,真的只是一个零头。
秦观看着依旧堆积如山的财货,说道:“挑出一些有意义的,比如那些从辽国皇宫抄出来的精美雕像啊,屏风啊,精美地毯、壁挂啊,镶金镶钻的门帘啊什么的,准备几车,到时候我带去京城,送给官家。”
“那些金银什么的,不怕烂,就放到府库里吧。”
时间转瞬而过,
一个月后,
整个燕云十六州的辽人迁徙已经差不多了,燕云十六州彻底归属到秦观手中,时间已经进入五月,秦观觉得是时候出发了。
秦观要带着韩玉卿回京城金陵,韩玉卿要接受公主的册封,而秦观也另有封赏。
秦观这次只带了200亲卫,其他人一律留在燕云十六州。
原本秦观还想回雄州看一看,不过最后否决了这个想法,燕京城距离雄州有七八百里路,这相当于绕了一个大圈,他决定直接到灵州,然后登船走京杭大运河直达金陵,这是最快也最省力的一条路了。
车队来到涿州,秦观忍不住停下来,准备去看看那些地瓜土豆西红柿如今如何了。
如今这里可谓层层把守,比燕京城秦观的大帅府守护的还要严密,当秦观看到一片绿色的时候,露出了笑意。
终于生根发芽了。
而这里以后收获的,将是整个华夏的希望。
一个老农给秦观讲解道:“大帅,所有的作物都发芽了,您看,这就是您说的玉米,已经一卡高了。”
“我们还专门留出育秧地,像土豆、地瓜、玉米、辣椒、西红柿这些,我们都是先做育苗,然后在移栽的。”
“地里都施了底肥,保证不缺水,就是种子太少,每样只能种十几亩地。”
秦观心情很舒畅,笑着说道:“等明年就好了,只要有种子,总会繁衍开的,你们一定要认真观察这些作物的习性,还有如何种植最适合他们,将经验记录下来,等经验成熟后,我会将这些作物对着全华夏开放。”
这些农民听秦观如此说,忽然有人跪了下来,接着一个两个,在这里的几十个都跪了下来。
“大帅为民着想,功德无量。”
“大帅功德无量。”
农民最希望什么,就是地里能有更高的产出,能够吃上饱饭,不为饿肚子发愁,为此他们每日艰辛劳作,将土地打理的仔仔细细,就算有一块土坷垃,都要拿起来用手细细的碾碎。
当他们知道秦观有这种高产作物的时候,真的惊呆了。
不过他们被严密监控起来,想来这位大人是想着用这种作物发财的。
种出来,然后高价卖出去。
可是现在秦观却说,以后要将这些高产作物散发出去,让每一家每一户农民都能得到这些种子。
如果真的收获那么大,那以后就真的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这对天下百姓来说,真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秦观离开涿州,第一站抵达清州,原来这里是保定军的大本营,不过上次辽国人攻打过来,瞬间就将整个防御线冲垮,保定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秦观一路车队抵达通关隘口通报后,守边将领立刻上前,看清秦观的面貌后,双手抱拳语带激动的说道:“末将见过镇国大将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82章:恭迎镇国大将军凯旋归来
“你是保定军的人。”
“是,大将军。”
秦观看了看这处隘口,笑着说道:“以前你们这里最靠近北境的关隘,以后可不是了,你们再想着杀辽人挣功绩怕是不容易了。”
“赵国安危,全赖大将军之功。”
这小将也拍起了马屁。
队伍过了关隘,进入赵国境内,一路晓行夜宿,日夜赶路,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官员和将领都会赶过来拜见秦观,如今秦观堂堂一品大员,就算是路过这些官员也理应前来拜访。
更加上他功勋卓著,秦观打下中京,逼着辽国人和谈退兵,并且去除岁币,要回易、代两州的事情,早已经传遍天下,每个人都知道,这场大战,可以说完全归功于秦观,秦观一个人保住了整个大赵国,要不然辽人哪会撤兵。
有时候秦观的车队需要经过城镇,那些提前得到消息的民众,就会自发的到街上来,看到盔明甲亮的秦观护卫,就有人开始欢呼秦观的名字。
现在人人都将秦观当作赵国的保护神。
行了六七天路,终于抵达灵州,灵州新任知府前来迎接,随后在灵州最大的酒楼摆宴,第二天,秦观一众人马登上灵州知府准备好的几艘大船,这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过几天了。
大船在京杭大运河上安静的行驶,秦观和韩玉卿站在船头,两人都是一身便装,秦观穿的是儒士服,看上去根本就没有一丝战场杀将的样子,完全就是一个俊美儒生。
韩玉卿也换了一身便服,却也是一身儒袍,秦观问道:“为何不换女装。”
韩玉卿道:“穿了两年战袍,对女装竟然有些生疏了,觉得不如穿儒生袍舒服。”
秦观上下扫视一下,拉着韩玉卿的手调侃道:“韩玉贤弟,经年不见可想煞为兄了,今日我俩一定要抵足而眠,述说离别之苦啊。”
这句话让韩玉卿瞬间想起两人在青楼的那次相遇,没好气的白了秦观一眼,随即噗嗤一声又笑了出来。
“对了,上次还有小蝶和郑胖子在场,小蝶一脚就将郑达踹翻,至今郑达对小蝶还念念不忘呢。”
“念念不忘什么,还想找踹吗,我觉得以前相公流连烟花之地,多半都是这郑达拉着相公去的,要不然以相公的为人,怎么可能如此浪荡呢。”韩玉卿道。
郑达在千里之外莫名躺枪。
秦观含笑拍拍韩玉卿的手说道:“还是玉卿懂我啊。”
看着大运河,秦观幽幽道:“此去金陵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你我需要仔细应对,如果,我是说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冲动,一切等为夫去解决,知道吗。”
韩玉卿被秦观牵着的手一紧,有些担心的问道:“相公担心什么。”
秦观摇摇头,“谁知道呢,前路总是迷蒙一片,需要一步步探索,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吧,只希望不要让我发飙就好。”
随即秦观话题一转,说道:“如果以后我们在燕京城立足,我准备将之前淤堵的大运河灵州至燕京城段清理出来,以后从金陵城直达燕京城,会方便许多,尤其是对商业南北货运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不过这个工程有些大,怕是要几年才能修好,或者干脆走海路,从杭州直接走海路到达蓟州,我们可以在蓟州设立码头,沟通南*******玉卿道:“大海航行是不是很危险。”
“大海并不可怕,尤其我们还是在内海,只要有航海路线图,懂得定位,船只够坚固,其实大海比内陆河的运输力要强的多,因为海船可以做的很大。”
“有了海路运输,燕云十六州会变得更加繁华。”
韩玉卿不是很懂这些,不过却觉得自己的相公真的很厉害。
行行复行行。
秦观对古代的交通,只能无力吐槽了。
现代坐飞机,北京直达杭州,最多两个多小时,现在他却要用一个多月时间来赶路。
坐船半个月,终于抵达扬州,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叉口,北岸口在扬州瓜州,南岸口在镇江京口,“京口瓜洲一水间”说的就是这两个地方。
船只刚刚抵达扬州瓜洲港口,就已经有人在岸边等候,亲卫前来通报:“大帅,扬州知府前来拜访,同时还有一位李大人,说是礼部官员,来拜访您和韩将军。”
秦观正想下船活动一下,随即换了官府,带着韩玉卿一起下船,见面后两人赶紧给秦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