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棺-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便朝李秘道:“理问大人是有所不知,这通州乃是南北通衢,商贸往来,着实赚钱,虽说有运河,但漕运途中都是河帮漕寇,沿途收取路费,七消八折,能赚到手里头的也就不多了。”
“所以不少商家就打起了官差的主意来,不少官差过路,通常会带着一些行商,走的是官道,住的是驿馆,那些个地头蛇,总不敢冒犯官府不是?”
“如此一来,风险小了,消耗也少了,与其让那些个帮派收取好处,不如将好处许给官差,投入反而更小,所以也是行脚的常态了……”
驿丞毕竟是见惯世面的,这通州也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他这么一说,李秘也就明白了。
但他越是说得明白,李秘就越是疑惑,因为苏州府的押解队伍可不是寻常官差,押送的也都是天大的要犯,那些人便是再如何犯浑,也不该如此大意的!
驿丞是有心帮忙解脱,李秘却追究道:“我苏州府以及南京,统共来过三四趟,这商队是哪一趟带上来的?”
驿丞此时才有些迟疑,因为他已经有所察觉,只怕李秘果真是一无所知,他本想隐瞒一二,但见得李秘神色严峻,也不敢再耽搁,朝李秘小声道。
“不是哪一趟……而是每一趟……每一趟都有商队……”
“甚么!”李秘也是吃惊起来,若只是偶尔的事情,或许还算是巧合,可每次都这样的话,那就不得不谨慎了!
“那些商队都是甚么货物?”李秘难免焦急地追问,然而驿丞却轻松一笑道。
“大人且放心,不是甚么违禁之物,否则下官也不敢放行,每次约莫十辆大车,车上都是黄泥土,上回宫里不是发了一场大火么,各地王爷都给钱出来修葺宫殿,你们苏州府这边的商人倒也机灵,说是运了这些黄泥土过来,若让宫里头看上了,也就发迹了。”
“黄泥土?”李秘也有些疑惑起来,朝驿丞道:“若是建造宫殿,该用石灰河沙或者海砂,若是造皇家苑子,如何也用奇石黑土,这黄泥如此贫瘠,只能用来铺路,哪里没有,又何必大费周章从苏州府运过来?”
驿丞听得李秘此言,也不由点头赞道:“理问大人果是见多识广,起初下官也有这疑问,商队的人说了,这可不是寻常黄泥,而是东海仙岛上的藻泥,本该是绿色的,只是长时间保存,也就变成了黄色……”
“这藻泥是海鸟吃了海藻,用唾沫润了,吐出来筑巢,却未曾宿过,海风吹干,便如绿胶,也有人称为绿燕窝,是极其名贵的补品!”
李秘听闻此言,也是将信将疑:“原来竟是补品……既是补品,为何又说是给皇家造殿用的?”
驿丞继续笑着解释道:“那商队的也说了,对于咱们而言,这些东西自是名贵的补品,可对于皇家却是不一样,这东西用来做花肥最是合适,据说蕴含南方海岛的精气,若用这些藻泥来铺园子,便能在北方,种植南方的花草了!”
李秘也是暗自摇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决定植物能否健康生长,可不仅仅只是土壤,还有光照和温度等等一系列的气候要求。
可没听说过用了南方的泥土,就能在北方种植南方植物的道理。
不过古时科学知识并不是很发达,产生这种局限认知也是情有可原的。
只是李秘可不相信这些人大费周章,就为了运送这种花肥,反倒是藻泥这个词汇,让李秘产生了一种极其不安的预感!
当初*被发现之后,不少人都青睐于其强大的爆炸力,但由于性质极其不稳定,时常发生爆炸事故。
诺贝尔正是用了硅藻泥之类的泥土来吸附*,中和了烈性,才制造出了性质稳定的*!
不过*要到二三百年后才会被发现,大明朝仍旧使用黑色*,即便是西方传教士,也没有这种技术和东西传进来。
可这种事情也说不准,所谓的没有传进中国,其实是没有大规模传播开来罢了。
不少东西其实早早传入了中国,只是因为文化抵制或者其他原因,一直无法得到推广,只能在民间小规模传播,甚至根本没有传播,并不代表就不存在了。
像群英会这样的组织,其底蕴和势力,就不是寻常人所能想象,更不是能用常理来揣度的。
至于那些倭寇,常年在海上掠夺为生,大航海时代世界各地的交流也是极其频繁,传进传出甚么稀奇东西,也都是不奇怪的。
正如李秘如今身上带着的烟草,确实已经传进来的,但因为士大夫抵制而无法大规模推广开来,史学上对其传入时间,也就没办法精确计算了。
不过没有弄清楚之前,一切的担忧都是徒劳,但既然已经察觉到这种异常,李秘就万万是不会放过的!
再者,若是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每次押解都有这样的商队,每次都有十辆大车的规模,这种黄色藻泥该有多少运进了京城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要紧的是,这些押解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每次押解的都是大人物,李秘也是千叮万嘱,任用的也都是信得过的,却仍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又如何能让人不提防!
“大人可曾留有样品?照着规程,但凡过关的东西,都要存留样本的吧?”
不少史学研究者都认为,万历皇帝是大明朝诸多皇帝之中最贪财的一位,为了敛财,他光明正大地勒索六部,当初抄家张居正,连大太监也一并抄家,抄家所得也没有交公,大部分都留给皇室,甚至将认为抄家是一条敛财的好门路。
而为了敛财,万历皇帝还定下了两条举措,那边是矿吏和税使,矿吏是专门勘探和开矿的官员,而税使则是专门收税的。
万历皇帝让亲信太监担任矿吏和税使,对民间也是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这些太监们又多了一条压榨地方的法子,比如他指着富豪的家园,硬说你家地下有矿,你还不得乖乖花钱消灾?
你说没有?那咱们把房子推倒,挖开来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若是挖错了那也是朝廷办事,谁让你建房子选址之时没考虑周全?
至于税使,那就更加过分了,全国各地的道路都设置大量的关卡,真真是雁过拔毛,进城卖只鸡,过关的时候都得给你先挤出一个鸡蛋来再说。
通过这两项举措,万历皇帝敛财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可见收获也不匪,而地方上这些官员层层拿好处,百姓的压力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在这种举措之下,驿馆等关卡之地,对过关的东西,倒是都留有样本,否则眼下李秘想要看看这黄色藻泥,也就没个门路了。
驿丞见得李秘是个知根知底的,也就没耽搁,领着李秘到了库房。
这库房里头闷热至极,里头东西乱七八糟,如垃圾山也一般,充满着一股腐臭潮霉之气,驿丞自己都不敢进去,借口染了风,得了喘,不可接触霉尘,把大概位置告诉李秘,让李秘自己进去翻找了。
李秘也是不含糊,深深吸了一口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便走进了昏暗的库房来。
若那黄色藻泥真是甚么危险的东西,只怕今次入京就不是那么太平了!
aa2705221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七十二章 繁华京城首善地
这库房是用来存留样物的,里头是五花八门甚么都有,不过短时会腐坏的东西,诸如时鲜食物之类的,大多已经让人取走了,不用也是浪费,只是留下记录,实物是没有了的。
有鉴于这一点,李秘心里也有些担忧,毕竟商队的人说这些黄藻泥是堪比燕窝,甚至比燕窝还要稀有名贵的补品,难保不会让人取走给吃了。
而事实很快证明,李秘的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他在库房里翻了一个下午,最后把驿丞都拉了进来,终究是一无所获,黄藻泥的样本终究是没能找到。
找不到样本,李秘也不好推测这东西是否具有危险性,这条线自然也就断了。
驿丞还在一旁分说样本之所以没有留下来的种种缘由,不过李秘已经没多少纠结了。
既然样本无法找到,也只能找那支商队,更何况,押解的队伍竟然让这么庞大规模的商队混进来,这本身就是个隐患!
李秘也没有耽搁,从库房回来之后,便找上了莫横栾等人,将情况都分说清楚,莫横栾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便打算提前入京。
可这种事情牵扯到地方,又无凭无据的,根本无法用来跟礼部官员分辨,也无法正大光明拿出来当借口,莫横栾还要监管不少武举人,又离开不得。
思来想去,众人一番商量,便决定由李秘先行入京,暗中打探那支商队,以及押解详情,这也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是提前私访调查,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小伙伴们是不能带着去的,但也不能孤身一人,因为早先也说过,孤身一人旅行,要么是艺高人胆大,要么是脑袋缺根筋,艺高人胆大的通常不是甚么正派人,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所以李秘也不能一个人去,秋冬丫头这种没有自保能力的,自是不能带,甄宓自然是要去的,否则李秘不用出门,要么被甄宓给虐一顿。
若只是李秘和甄宓二人,扮成兄妹或者夫妻,都难免有些单薄,于是李秘便带上了张黄庭和秦凉玉。
秦凉玉是甄宓的剑侍,与甄宓重逢,尤其是经历生死之后,对甄宓更是不离不弃,自然是要去的。
至于另一个人选,索长生其实比张黄庭更合适,只是索长生要约束厄玛努耳,若带着索长生,必然要带厄玛努耳,可厄玛努耳是个红毛鬼,带着他哪里还算微服私访。
赵广陵倒是想去,可今次殿试直接决定着他的去留,若皇帝愿意点他,便说明接受那些世家名门入世参政,若说府试是试探,殿试便是最后的考验,赵广陵也不得不周密准备,小心应对,老老实实跟着莫横栾。
如此一来,李秘便将这些人留下,带着甄宓张黄庭和秦凉玉率先入京。
李秘虽然没有入京的经历,但总督莫横栾给李秘配了个向导,暗中指引李秘,提前给李秘打点前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一路上倒也畅通无阻。
李秘是见过后世的紫禁城的,紫禁城便是大明朝开始建造的,此时紫禁城与后世不是一个模样,雏形和轮廓倒是在,但又是以另一番风情。
城门前头是泥泞的道路,到了城门处,青石路被车辙压出深深的走马道,城门周遭已经有集市,不少官丁拎着棍子在维持秩序,也有皂隶或者押司,捧着账册,在点检或者收税。
人潮涌动倒是真的,但往来行人也没有鲜衣怒马,偶尔有车马经过,马夫也是大声吆喝,更有脚夫在前头小跑着开道。
有些红毛鬼好奇又惊叹,甚至有红毛鬼在一些儒士的陪同下,在远远的地方写生作画,仿佛要将大明朝的世间百态都记录下来一般。
当然了,也有不少道人或者神棍,装神弄鬼地做着蒙骗勾当,时不时会有蟊贼被人一路追打,衙役追了一段,只能停下来喘气,棍子都拎不起来,小贼还回头嘲讽,某些侠士看不过去,悄悄伸脚绊倒蟊贼。
诸多画面,也是勾勒了浮生之景。
李秘本还担心甄宓几个相貌太过显眼,便做了男装打扮,到了这里才发现,不少侠女都是光明正大地以女装出行,倒是有些多虑了。
不过这种女装可不是裙装,更非襦袄,而是便于行路的劲装,外头穿着长袄,将身段都遮掩起来,头上又带着皮帽,便是天仙下凡,也看不出多少分姿色了。
古时女人想出行也不太容易,抛头露面到底不是女德,便是开放如唐朝,女人出门还需要戴着面纱,这种面纱是从头到脚,就如同后世阿拉伯女人一般,不过后来就改成了遮掩面部而已。
到了后来,干脆连面纱也不要了,女子通常都是男装出行,一些个酒轳女子,陪酒也是正大光明,与客人相携出游约会都不是甚么问题,也不会引来非议。
不过大明朝行的是程朱理学的道,社会礼法上也渐渐封闭,女子出行也就生出不少忌讳来。
但京城里头反倒没见着太严苛,毕竟这里就是个大熔炉,天南海北,无论朝堂江湖山野,各色人等汇聚,也没人在乎你是谁,只在乎你能不能带来好处或者危险,仅此而已。
虽然有着向导暗中扶持,但李秘几个也是低眉顺眼,忍气吞声,尽量低调,先在饿马子胡同找了个僻静院子住下,歇息了半日,缓过气来,这才开始着手调查商队之事。
顺天府在北京所辖乃宛平和大兴二县,宛平算是北京南大门,不过此时还没有建城,顺天府尹可是正三品的大员,比寻常知府要高出三级,通常由尚书之类的朝廷大员兼任兼管。
作为正三品衙门,通常只有铜印,可顺天府却用银印,位比总督和巡抚,可谓贵不可言。
也正因此,地方大员封疆大吏,到了京城来,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更何况李秘这样的从七品副理问,丢到王公遍地走,高官多如狗的京城之中简直跟庶民没太大区别了。
所以想直接从顺天府这处查起,是非常困难的,当然了,若动用名色指挥的身份,自是另当别论。
可这里是天子脚下,暗中不知多少眼睛在虎视眈眈,李秘又岂能随意动用这一层身份。
既然明面上走不通,便只能从暗处来调查,这也是李秘此行的主要目的。
而蛇有蛇路,蚁有蚁路,朝堂有朝堂的礼仪,江湖有江湖的规矩,若不得其门而入,便是横冲直闯,难免要生出祸根来。
李秘不是江湖中人,对这些个江湖规矩,自是不熟悉,也没甚么门道,可架不住甄宓和秦凉玉乃至于张黄庭,都是地道的江湖人,今番也是有恃无恐。
这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皇城也就是紫禁城有六座城门,嘉靖时又扩建了外郭,又是七座城门,京城囊括的范围也就更大,京城内更是坊市林立,便是城内的山狐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