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基把朝堂上的争辩内容一五一十讲与马秀英听,末了叹道:“臣人微言轻,如今只有求助王妃了,求王妃念及天下苍生,劝说王爷毋要大动干戈。”
“先生放心,马秀英知道轻重,一定会说服王爷改变心意。”马秀英劝走刘基,回到房间沉思:李善长等人究竟是何用意?他们劝朱元璋缓称帝为公还是为私?想了半天马秀英也理不出头绪,但她明白朱元璋登基一事的确不能拖延下去。且不说一日不登基就一日不算定天下当中潜藏的危机,单说另外选址定都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就是西吴目前不能承受的一笔巨大开支。
李善长听到刘基去见马秀英,大怒,“不好,这个妇人又要坏我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九十七章 贤内助忠言劝谏
李善长担心朱元璋被马秀英说动,急忙在他面前装作不经意地透露出刘基私见马秀英一事。
朱元璋并未多想,他知马秀英素与刘基交好,以前徐达、汤和等人也曾上门求见过马秀英,况且见面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并无遮掩之态,没人能说三道四。
李善长十分忧心地说道:“王爷不日称帝,外臣岂可再与后宫嫔妃频繁来往?还是应该避嫌啊。”
朱元璋听了很不开心,阴沉着脸回到王府。
马秀英尚在沉思,不知朱元璋已经回府,待他走进房中,才赫然惊起,连忙施礼。
朱元璋愈发不高兴,冷冷问道:“你在想什么,连我回来了都不知道。”
马秀英听出他语气里的不悦,知道不能马上说不中听的话更加触怒他,便婉转地说道:“刚才去花园走了一圈,看到院中百花凋零,落叶满地,不禁想到冬天就要来临,不知那些穷苦百姓如何度过这个冬天。”
朱元璋也是穷人家长大的,知道每年冬天都会冻死不少穷苦百姓,不由心生怜悯,叹道:“百姓的生活确实很苦,想我爹娘当年……”
马秀英打断他的话,“是我不好,不该让王爷想起过往,如今王爷就要做皇帝了,公公婆婆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而且我相信,以后在王爷的带领下,老百姓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朱元璋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马秀英继续恭维道:“一晃十多年过去,真是白驹过隙啊。我嫁给你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你会有今天,这一定是我几世才修来的福气。”
朱元璋的笑容愈发灿烂。
瞧着火候差不多了,马秀英话锋一转,“听说朝臣再三恳请你登基,你为何还不肯登基,这天下之主非你莫属,你就不要推辞了。还望你早日登基,早日颁布政令改善百姓生活。”
提起此事,朱元璋脸色一沉,“可是刘基在你面前说什么了,如今你已是后宫嫔妃,岂可再和外臣来往密切?”
马秀英眉头微躇,定是有人在朱元璋面前挑拨她和刘基的关系,难怪朱元璋回府满脸不高兴。她索性落落大方地承认道:“今日刘先生确实来见过我,既然王爷认为这样做不妥,以后我就不再私下会见外臣。这一次是我错了,请你原谅。”
朱元璋缓和了语气,“你如今身份不同往日,不可再像以前随意行事,免得被人诟病。”
“是,秀英受教了。”马秀英垂下眸子,神情略显黯然。成亲以来,两人相敬如宾,朱元璋很少指责她,如今随着地位权势的变化,他对她的态度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指责约束她的言行似乎都成了家常便饭,这让她愈发感觉到压抑。
不过马秀英是个百屈不挠的女人,既然旁敲侧击不起作用,她干脆单刀直入,“虽然我私下见刘先生不妥,但刘先生的话我却觉得有道理,请王爷听我说完再做决断。”
“说!孤倒要听听刘基都说些什么!”朱元璋心中愈发不快,刘基果然说服不了自己就来求助马秀英,这算什么,难道自己还不如马秀英有主见?
既然朱元璋都生气用上“孤”了,马秀英也赌气自称“妾身”,“王爷毋恼,妾身一介妇人本不应该掺和政事,但妾身和王爷一样都希望天下百姓安宁。天下一日无主,百姓就会一日惶惶不安,唯有王爷早日登基,百姓心里才能踏实。再则王爷重新选都,必然兴师动众,若是这些人力、财力能用在百姓身上,相信不少百姓都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何况元人一直集军塞外,妄图夺回元廷政权,王爷若不早日称帝,他们就还会有念想。另有其他自立为王的起义军首领,若是他们抢在王爷的前面称帝,这天下又将崩离,战火四起,苦的还是百姓。种种厉害由不得王爷早做决断,请王爷三思缓称帝的后果。”
本来漫不经心的朱元璋,此刻已经大汗淋漓,顿首道:“我竟忽略了如此多的厉害,多亏刘先生和你的提醒。”说完当即着人传令,委任刘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起草宣书,择定吉日,尽快在应天府登基。
马秀英心中还有怨气,冷淡地说道:“妾身有些累了,怕是不能服侍好王爷,王爷请自便。”
朱元璋涎皮赖脸地抱住她,“什么妾身王爷乱七八糟的,我跟你还用这么生分。我要是没有你这个贤内助,哪有今天的成就。”
马秀英白了他一眼,气鼓鼓地移开视线,“王爷的贤内助多了去,妾身算得了什么。”
朱元璋将她的脑袋扳过来,对视调笑道:“咦?小鹦鹉居然吃醋了?莫非是嫌我冷落了你?我这就补偿你……”
“妾身也是女人,就不能吃点醋?”反正今天受了不少委屈,趁朱元璋赔罪讨好之际,马秀英索性丢下端庄的模样,撒娇使性子,想尽办法避开他的亲近,算是出出多年压抑的醋意。
朱元璋将她缚住,不让她挣扎,深情地说道:“你放心,鹦鹉八哥才是一对,其他女人在我心中不及你万一。”
轻易不说甜言蜜语的朱元璋说起情话来总是能杀得马秀英人仰马翻。纵使她心冷如钢铁也被化成绕指柔,语气不知不觉娇嗔起来,“你啊,就会说好听话哄我开心。我也不是那种小气的女人,只要她们真心实意爱戴你,我也会真心实意对待她们。”
朱元璋心有所触地感慨一声,“没有你这个贤内助,我的后院哪会平静和睦,这些年辛苦你了。”
“我不辛苦,八哥才辛苦呢,不仅要操心我们这个小家还要操心天下百姓。八哥将来必然是一代名垂青史的明君。”
“嘿嘿,不光我会是名垂青史的明君,你也会是名垂青史的贤后。”朱元璋笑得踌躇满志,竟然拖着马秀英往床榻走去。
“你做什么,大白天的……”
“我心里快活得很……”
一直在门口守候的逊影羞红脸,轻啐了一声,悄悄走到院子中才停下脚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九十八章 攀附高贵的出身
朱元璋命令刘基择定吉日登基的消息传出来,群臣哗然。早晨他还责备刘基要另外选址定都,晚上就提拔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在应天府登基的事宜,真是朝令夕改啊。
不知内情的臣子只道朱元璋心思莫测,不好揣摩;知道内情的臣子无一不感慨马秀英对朱元璋的影响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不过如此了。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妇人是要做武则天吗?如此魅惑王爷,叫王爷朝令夕改!”韩国公府里,李善长气得当即撕碎手中的奏章,原本他殚思竭虑写好的定都内容都成了一张废纸,更让他气恼的是,刘基因祸得福,不仅没受到朱元璋冷遇还被任命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这是打算做什么,难道下一步就让要刘基接替他的丞相位置吗?
“老师莫恼,那马王妃……那妇人一直受王爷宠爱,若任其发展下去,必将祸国殃民。我们一定要劝说王爷早日醒悟。”胡惟庸本来习惯称呼马秀英为马王妃,见李善长面色不虞,马上改口。
“哼,这妇人早晚毁了王爷江山,老夫这就去劝说王爷。”李善长扔掉手中废纸,唤人更衣。
“老师且慢!”胡惟庸命令仆人都下去,对李善长说道:“那妇人正是受宠之际,老师贸然去劝说王爷,王爷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责罚老师,不如暂时缓下这口气,徐徐图之。”
“如何徐徐图之?”
“她不是受宠吗,那就让她失宠,一旦王爷不再喜爱她,就会弃之如敝屐,到时任她舌灿莲花也无济于事。”
“可是王爷登基后,她就是正宫娘娘,如何能让王爷厌恶?况且她生有世子几兄弟,纵然失宠也不可能让王爷弃之如敝屐。”李善长摇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朱元璋一旦称帝,马秀英必然封后,世子朱标也会成为太子,她的地位只会愈发稳固。
“那就让王爷废后!”胡惟庸眼中凶光一掠而过,瞬息又换成一副老实忠厚的模样。“俗话说,贵易交、富易妻,后宫女人勾心斗角层出不穷,人人都想讨得王爷欢心。我们在宫中安插心腹,随时注意马氏的一举一动,稍有差池就透露给主上,这样的事情多了,王爷必然厌恶马氏。然后我们再适机扶持一个女人助她登上后位,到时候新皇后感念老师的恩情,凡事都会向着老师……”
李善长颇为意动,沉吟道:“你觉得哪位娘娘合适?”
“学生听说王爷当年原本看中的是惠妃,要娶惠妃为妻,不知怎的阴差阳错先娶了马氏。如今马氏就要当皇后,惠妃却比马氏矮了一头,莫说是惠妃,就连学生都替惠妃不值。再则惠妃的母亲至今还被汤和软禁在府里,也不知疯了还是痴了。可怜郭元帅一家养虎为患,活生生被马氏搞得家破人亡。这样歹毒的女人,老天咋不开眼,让她成为一国之后呢?”反正已经决定和马秀英翻脸,胡惟庸就使劲地往马秀英身上泼脏水。“所以学生以为不管是从个人恩怨还是家仇,惠妃最合适,她肯定愿意和老师合作。”
“你说的有道理,惠妃在王爷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上次就是她劝王爷另外选址定都的,可惜被马氏这个毒妇搅合了。”说到自己的计划被马秀英破坏,李善长就来气。
“学生还有一计,既然定都之事我们改变不了,老师不妨建议王爷认前朝大儒朱熹为祖宗,这样王爷有一个高贵的血统必然高兴。”
胡惟庸倒也不是完全乱说,他来见李善长之前就做了准备,派人查了许多线索,发现朱元璋有史可查的祖先可追溯到第五代祖朱仲八。
朱仲八是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但句容朱氏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世代务农的平凡宗族,终宋一代三百来年,它从未产生过什么著名的人物,无论是学者名儒,还是达官显宦,甚至找不出一个郎官,也找不出一个举人或进士来。
仅靠这一点是无法彰显出朱元璋的血统高贵,胡惟庸就想到了十二哲者中的圣人朱熹,这一查让他大喜过望。
金陵句容朱氏确源出朱熹所在的婺源茶院朱氏,跟朱熹属于同一祖宗不假,但早就分成两支,朱熹属于婺源一支;朱元璋的祖先朱仲八属于句容一支,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两支早先源出一支,也不算胡乱攀关系。
于是在众人筹备登基大典的时候,李善长先是上书奏请朱元璋定国号,他刻意瞟了刘基一眼在朱元璋面前说道:“王爷曾是小明王部将,如今小明王已被人害……嗯,已故,王爷继承了小明王的政权,就是新的明王,所以臣以为国号可定为明。”
原本李善长故意提起小明王韩林儿之死,是怕朱元璋忘了刘基害死韩林儿的事,想借朱元璋之手打击刘基。岂料刘基识破了他的居心,立刻站出来说道:“臣附议,主上是新的明王,国号可定为大明!”
一个“大”字明显抬高了朱元璋的地位,压住了小明王韩林儿。
朱元璋相当满意,“既然李爱卿和刘爱卿都属意,那孤就定国号为大明。”
李善长像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绿着脸又奏请朱元璋在登基大典上祭祀祖宗,追封先人,并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已经查证朱元璋是朱熹的后代。
朱元璋初闻自己是朱熹的后代有点懵,不过很快他就高兴起来,李善长此举非常合他心意。
朱元璋其实一直有点自卑,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苦恼。自己并非天生贵胄,也不是达官名宦之后,而是彻头彻尾的草根平民。古今中外的帝王中,唯独他出身贫寒,就连他的偶像刘邦也曾任过沛县泗水亭长。他老怕别人暗地里嘲笑他的出身,说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若是现在能够与朱熹攀上关系,他就成了圣人之后。圣人之后做皇帝,理所当然是符合天道神意的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九十九章 数典忘祖不可犯
看到朱元璋兴高采烈的的表情,众臣怕扫了他的兴都不敢出声质疑,齐声恭贺。
胡惟庸等人更是阿谀奉承,“难怪主上能收复汉室江山,获万民拥戴,原来是圣人之后!”
朱元璋哈哈大笑,回到王府就对马秀英和其他妃子说道:“想不到我竟然是圣人朱熹的后代。”
马秀英诧异道:“什么圣人朱熹的后代?”
“我祖上和圣人朱熹源出婺源茶院朱氏一支,我不是他的后代是谁的后代。”朱元璋把李善长查证的资料讲给马秀英等人听。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受儒教祭祀。
众女皆有所闻,一听朱元璋源出他的宗族,顿时欢喜雀跃,特别是生育了子嗣的妃子更是惊喜地叫起来,“哎呀,原来王爷的血统这么高贵,那王爷的儿女也是高贵血统了。”
马秀英喝道:“胡说什么,王爷即将称帝,将来哪一个子女不是高贵血统?”
她的冷叱犹如一盆冰水淋醒了一屋子得意忘形的人,众人面面相窥,噤若寒蝉。
朱元璋满脸的笑容也凝结在脸上。
马秀英抬起头对朱元璋说道:“适才听王爷讲朱熹属于婺源一支,先祖属于句容一支,早出了五服,朱熹怎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