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64部分

后途-第264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七十四章 元宵节出宫游玩

    殿里突然安静下来,朱元璋看到三个儿子怔怔地望着自己,顿时满脸的不自在,左顾右盼,一板一眼地说道:“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你们几个就留下来和朕一起用膳。明日樉儿、棡儿即要去军营,全当朕给你们践行。去了军营要刻苦锻炼,不许丢朕的脸面。”

    三个孩子哪有心情吃饭。马秀英想着朱樉、朱棡就要去军营吃苦,同样食不下咽。朱元璋其实也不舍得儿子吃苦,奈何他是天子,话已出口,岂能朝令夕改,遂闷头狂吃。

    一顿饭吃得索然无趣,三个孩子用完膳就欲告辞。

    马秀英不松手,未语泪先凝,“多陪陪母后。”

    当母亲的心情总是这样矛盾,马秀英既希望儿子成材,又舍不得儿子吃苦,前一刻还信誓旦旦要让儿子去军营锻炼,这一刻却隐隐后悔不该下这样的决定。

    三个孩子依言坐下,却无人说话,气氛愈发压抑。

    突然窗外亮了一下,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夜空升起朵朵烟花,五颜六色、绚丽多姿,煞是好看。

    朱元璋有心打破僵局,笑道:“定是百姓在放烟花。”

    烟花在宋代就已盛行,但是元朝的时候元人怕汉人掌握火药等技术,不准民间私自制造跟火药有关的一切东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才推翻了许多不平等的条例,虽然同样禁止民间私造火器,鞭炮、烟花却不在管制条例内,故而许多鞭炮店重新开张。

    尤其是百姓被皇宫大年三十放的那一场烟花惊艳,纷纷购买烟花在元宵节燃放,京城的夜空被各种造型的烟花装点得热闹非凡。

    孩子们总是容易被热闹新奇的事物吸引,之前那场烟花,众人至今历历在目,听闻民间也在放烟花,三个孩子眼睛顿时一亮,目不转睛地望着夜空,脸上浮现出憧憬的神情。

    马秀英轻声请求,“皇上,让他们去民间看看烟花吧。”如果不是身份限制,她真希望儿子们也能亲手放一放烟花。以前过年过节,哪个小朋友不玩烟花啊,马秀英就记得自己以前最喜欢玩地老鼠和甩鞭呢。

    朱元璋犹豫道:“宫外龙蛇混杂,不太安全。”

    马秀英央求道:“百姓时常携带家人出门游乐,可是皇上从未陪孩子们这样游玩过。我们换上便服,悄悄从角门出去,谁人认识?若是您不放心,再带几个侍卫随行。我们亦不走远,就在皇宫附近转转可好?”

    朱元璋脸色微赫,从投靠郭子兴那一天起他就四处征战,孩子们还在襁褓里就跟他辗转迁移,直至他打下一片江山又被朝事所累,认真说来,他几乎就没好好陪孩子们游玩过。面对马秀英这个请求,他找不到推辞的理由,遂点头应准。

    三个孩子顿时喜笑颜开,特别是朱樉和朱棡一扫先前的沮丧,迫不及待地叫嚷出宫,简直比刚放出笼的鸟雀还蹦得欢。

    马秀英警告道:“出宫后一切都要听我们的安排,不准单独跑远,不准碰危险的东西……”

    “知道了!知道了!”朱樉、朱棢打断马秀英的叮咛,满口答应,心早就飞到外面去了。

    马秀英真拿这两个顽子没辙,只好对朱标说道:“一会把弟弟看牢,别让他们捣乱。”

    “儿臣省的。”朱标点头应是,眼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兴奋和喜悦。

    五人换上便服,乔装成普通百姓,悄悄出宫。几个侍卫远远地缀在后面随行。

    皇宫附近的街道还是比较清净,百姓对皇宫天生有一种敬畏心,一般不会轻易接近皇宫。但一走到朱雀大街上,三个孩子就被热闹的街景晃花了眼。

    街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这边有人在表演杂技,那边有人在舞龙舞狮,前面有小贩卖力吆喝,后面有路人提着千姿百态的灯笼踏歌而行……

    三个孩子只在跟朱元璋祭拜太庙时出过皇宫,但那时仪仗开路,侍卫护道,他们坐在车里根本就见不到如此热闹自在的场面,这可比皇宫里的庆典有意思多了。朱樉和朱棡脸上挂着稀奇的表情,东瞧瞧,西看看,什么都看不够,就连最稳重的朱标也忍不住侧目张望。

    朱元璋和马秀英相视一笑,牵着孩子们的手,随着人潮缓缓前行。

    马秀英还不忘拍朱元璋的马屁,“都是皇上治理有方,民间才有太平盛世。以前兵荒马乱,妾身只看到百姓含苦带愁,如今他们才是真正欢喜开心。”

    “出来就不要叫我皇上了,我们就是寻常的夫妻。”朱元璋哈哈大笑,百姓安居乐业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褒奖。

    沿途看到一户人家把两根连根带叶的甘蔗立在大门旁,朱樉就问原因。

    朱元璋解释这是预示着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

    “那是什么?”朱棡指着前面一个小孩的后背问道。

    那小孩的后背上系了一根红线,穿着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走起路来一晃一晃,十分逗趣。

    马秀英笑言道:“那是枣牌牌,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

    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什么我们没有?”

    “因为你们有更好的吉祥物,朕的玉佩沾染龙气,更能辟邪。”过年的时候朱元璋赏赐给每个孩子一个玉佩,故此说道。

    朱棡听到自己的玉佩比别人的枣牌牌好,十分高兴,特意拿出玉佩瞧了瞧,才又放回衣袖里将目光投向别处。

    却不知他这举动被几个小偷瞧在眼里。小偷们早就注意到穿着不俗的五人,看到朱棡拿出的玉佩价值不菲,又见对方只有一对夫妻和三个小孩,遂起了不轨之心,相互打着眼色缓缓靠近寻找机会偷窃。

    马秀英原本还没注意到几人的举动,周围都是陌生且面色如常的脸孔,谁又会去关注谁。出于保护孩子安全的考虑,她尽量牵着孩子走在人少的地方,避开人群的拥挤。此时突然看到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贴上来,她的警惕性本能的提高。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七十五章 对牛弹琴瞎操心

    越是热闹的地方越是让小偷有机可乘,这次他们瞄准的对象是马秀英一家人,然而他们想不到这群看似“肥羊”的家伙一个比一个不能惹,这次注定踢到铁板了!

    就在一个小偷的手刚刚挨上朱棡的腰身时,马秀英眼疾手快地扣住小偷的手腕。

    小偷慌忙缩手,却怎么也挣脱不掉马秀英的擒拿,急忙先声夺人,反咬一口,“哎呦!你这婆娘好不害臊,光天化日之下随便握男人的手。”

    “若不是你想偷我孩子的东西,我怎会抓你?”马秀英示意孩子们到朱元璋的身边,她这句话并不是对小偷说的,而是对周围看热闹的百姓解释,稳住百姓的情绪,不让小偷的同伙趁乱救人。

    小偷翻着白眼,狡辩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偷东西了?这里人这么多,难道无意碰一下都不行?”

    “放肆!“朱元璋勃然大怒,凛冽的气息骇得小偷目瞪口呆。

    随行的侍卫不等招呼,立刻现身抓住小偷。

    原本欲上前相助的小偷同伙当即吓得畏缩在人群中观望,埋怨马秀英一家怎么不按牌理出牌,连争辩的机会都不给一个就直接抓人?

    马秀英摇摇头,“别扫了孩子们的兴。我先带孩子们去前面,你处理好了就过来。”说完拉着懵懵懂懂的朱棡几人挤出人群,立刻有几个侍卫跟了过去。

    小偷回过神还想叫唤,朱元璋怒道:“把这贼子交给巡城御史审问,着令都察院缉捕他的同伙,一干人等皆不准放过!”敢把主意打到他的家人身上,他就要让这些贼人后悔终生。

    此话一出口,百姓就知朱元璋的身份不寻常,京城最不缺的就是官,没准这人就是一个来头很大的人物。看热闹的百姓顿时散了大半,还剩小部分人也只是远远观望。

    小偷这才明白自己惹上了不能惹的主,身子一软,就要求饶。

    侍卫捂住他的嘴,架着他飞快离开朱雀大街。其他小偷见势不妙,赶紧遁入人群溜之大吉。很快京城的小偷都知道了都察院缉捕盗贼一事,全都望风而逃。

    这个元宵节百姓突然觉得身边少了许多左瞻右顾、贼眉鼠眼的陌生人,甚至有户人家喝醉了酒忘记关大门,也没被梁上君子光顾,第二天清醒后直呼奇迹。

    朱棡边走边问道:“那个人做了什么,父皇要抓他?”

    该怎么给没见过世面的儿子形容小偷这种职业呢,马秀英想了想,说道:“那人不告而取,想要不经过你的同意拿走你的玉佩,犯了偷盗之罪,所以你父皇要处罚他。”

    “他拿走我的玉佩有什么用?”对朱棡而言,玉佩只是个挂件,是个死物,没什么稀奇,他的小库房有十多块呢。

    “玉佩能够换银两,有了银两就可以买许多东西。”马秀英趁机教育道:“那人好逸恶劳,企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别人的钱财,是一种犯罪行为。你们以后想要什么东西,要经过对方同意,不可不告而取。”

    朱棡只听进了前面的话,指着旁边的一个面食摊子问道:“那我用玉佩是不是可以换那些食物。”

    马秀英噎住,深感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太失败。

    朱标解围道:“三皇弟,父皇赐你的玉佩不可随意丢失。若是你想吃那些东西,可以用银两换取。”朱标曾经代朱元璋回乡祭祖巡视凤阳,体会过民间的习俗,不似两个弟弟这么白目。

    马秀英招招手,一个侍卫自觉地奉上银两。马秀英继续教育朱棡,“一两金子等于十两白银,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你若想吃什么,先把价钱问好,不能白吃别人的东西。”

    朱棡颐指气使地冲面食摊主喊道:“那个谁,你这东西多少钱?”

    “叫老先生!”马秀英气得打了朱棡脑袋一下,“夫子是这样教你的吗?你真是不学无术。人人皆有称呼,若是不知道怎么称呼,看到年迈的长者就喊爷爷,中年人喊叔伯……”

    朱棡委屈地叫道:“爷爷和叔伯早就仙逝了,他们在太庙。”

    马秀英欲哭无泪,恨不得出现一道雷劈死自己算了。

    摊主陪着笑脸上前招呼,“几位小公子想吃点什么?”

    这个问题儿童还是交给朱元璋教导吧。马秀英深吸一口气,吩咐掌柜上了几碗元宵。她知道晚饭的时候,孩子们其实都没吃多少东西。

    朱元璋解决了小偷的事走过来就看到朱樉、朱棡吃得不亦乐乎,马秀英鼓着腮帮子生闷气,朱标正在劝说安慰马秀英。

    “他们又惹你生气了?”朱元璋也要了一碗元宵,他本就起于微末,对路边摊并没有什么嫌弃讲究。

    马秀英气馁地抱怨,“是妾身觉得自己太失败,妾身和棡儿说话好像在对牛弹琴。”

    朱标附在朱元璋耳边,小声述说刚才发生的事情。

    朱元璋听罢,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些贱民哪有资格让朕……我的儿子岂能随意叫爷爷叔伯。”

    马秀英反驳道:“难道让他们见人就叫‘那个谁’?等他们去军营,见了将士也是那个谁、那个谁的乱喊?”

    朱元璋呛了一下,“将士自有姓氏官职,当然不能叫‘那个谁’。”

    马秀英数落道:“至盛唐就在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们不明事理,我们更应该教导他们发自内心对人尊之爱之,谦和有礼……”

    马秀英每说一句,朱元璋就点一次头,“你说的对,不过这些道理等回宫了让夫子好好教导,今天我们是陪孩子出来玩耍啊。”

    看着朱元璋明显敷衍的态度,马秀英气鼓气涨地扭过头,自己究竟在操哪门子的心哦。

    “你们怎么只顾自己吃,不管你们母亲?”朱元璋对儿子们使眼色。

    “母后,”三个调羹同时递到马秀英嘴边,其中一个调羹里的元宵还被咬了一口,朱樉煞有介事地说道:“孩儿尝了一下,这个豆沙馅的最好吃。”

    马秀英又好笑又好气,再也绷不住面孔,噗嗤一下破了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现大脚之言论

    对于从未见识过民间风情的皇子们来说,任何一样物品都能引起他们的好奇。见到热闹就往人堆钻,看到好玩的东西就想要,不管吃不吃得下都要尝尝新奇的食物。

    朱樉左手一个泥偶,右手一串糖葫芦,嘴里鼓鼓的也不知塞的是糖葫芦还是别的什么吃食。

    朱棢头上戴了顶锦翎帽,长长的雉翎扫来扫去,路人纷纷避让,他却摇头晃脑玩得不亦乐乎。

    就连最沉稳的朱标也拎了一盏走马灯,兴趣盎然地转着灯罩。

    马秀英宠溺地看着孩子们,这个时候孩子们才真正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不似在皇宫一板一眼,言行举止随时都有人指教。人总是这样,得到一样就要失去一样,他们从小不缺锦衣玉食却也相应失去了普通孩子拥有的童趣和自由。

    朱元璋从不知道带孩子竟然这么辛苦,比行军打仗还累。他的嘴巴都要说干了,孩子们还问个不停;他的腿都走酸了,孩子们还兴致勃勃继续前行。

    随行的侍卫不再隐藏踪迹,寸步不离朱元璋一家,同时他们还担负着自动提款机和自动提货机的功能。

    这一点朱元璋做得比较好,从不允许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私拿百姓的东西,无论孩子们挑选的小玩意钱多钱少,他都会让侍卫留下相应的金额。

    小贩看到财大气粗的主人和大包小包的随从,就知道这一家人出手阔绰,莫不卖力吆喝,把压箱底的好东西都拿出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买买买、吃吃吃。三个孩子觉得这是他们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天,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多好玩、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原本只是出来看烟花,结果成了最愉快的购物之行。

    马秀英注意到他们一家人身边又多了几个一脸严肃、蓄势待发的彪形大汉,估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