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64部分

后途-第64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通了这一切,马秀英反而不害怕了。能被利用就说明自己还有价值,她就怕自己没有价值会被郭子兴弃如敝履,一旦失去郭子兴的庇护,任她有千般能耐也翻不出大张氏的五指山,积怨已久的大张氏绝对会把她撕成碎片,别提后面还有个虎视眈眈的郭天叙。

    马秀英愈发坚定要尽快为郭子兴想出几条有用的决策,郭子兴越是倚重她,别人才越不敢轻易动她。招贤令只是第一步,她前世在部队训练有许多心得,不妨统统拿来给郭子兴用,用好了自然能得到郭子兴赏识,用坏了反正也是郭子兴的人……

    招贤令颁布后很快就出现了效果,彭大、赵均用率百余红巾军来投。二人一见郭子兴,纳头痛哭,“大元帅,李元帅去了。”

    郭子兴满脸震惊,“芝麻李去了?”

    这芝麻李原名李二,是邳州人,因遇灾荒,家中有芝麻一仓,尽以赈济灾民,所以人称芝麻李。至正十一年秋他与赵均用、彭大等八人响应刘福通在萧县烧香聚众起义,最风光的时候拥有十余万人马,攻克徐州附近许多州县。谁想这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竟然说没就没了,如何不叫人吃惊。

    彭大哭道:“元廷右丞相脱脱率重兵来攻,徐州失守,全城惨遭屠杀,李元帅也不幸战亡。只剩我与均用等人侥幸逃脱,听闻大元帅在濠州起事,我二人便率余部投奔大元帅,还请大元帅为李元帅报仇!”

    郭子兴急忙扶托两人,“两位将军快快请起,天下红巾军本是一家,李元帅的事就是俺的事,即便两位不提,俺也不能让李元帅白白牺牲。俺对天发誓,誓杀脱脱为李元帅报仇!”

    彭大、赵均用数度哽咽,“如此甚好,我二人甘愿鞍前马后为大元帅效力。”站起来顿了顿,又说道:“来的路上听闻元廷已派大将彻里不花带兵围攻濠州,大元帅须早作安排。”

    “来得好!俺的刀早就想饮鞑子血了,”郭子兴拍案而起,用愤怒掩饰自己的心慌,“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定叫他有来无回!”

    听闻元廷大将来攻,孙德崖几人赶紧放下成见与郭子兴协力抗元,他们都不是傻子,此时内斗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

    濠州军民同仇敌忾,把那彻里不花杀得屁滚尿流,闻风丧胆。

    红巾军只要抓住元将,无论官职大小都将其挖心掏肺,挂在城墙暴尸,每杀死一个元将都让濠州军民像过年过节一般兴奋。

    汉人的疯狂报复给彻里不花留下恐怖的印象,他害怕红巾军,不敢进攻濠州城,在老远的地方扎下营垒,却派兵士在城外捉了一些无辜百姓,当作俘虏向上级冒功请赏。

    城外的老百姓遭到迫害,过不了日子,纷纷逃到城里投奔红巾军。郭子兴、孙德崖等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困难时刻抱成团,和平年代狗咬狗,就是郭子兴、孙德崖几人的写照。看到元军疲软,几人得闲又开始在城里争权夺势。

    郭子兴有个优点——大方,他从来没缺过钱,他觉得钱就是拿来花的,用完再想办法找就是了,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人人都说他豪爽仗义,起义的时候他更是散尽家财招兵买马。拿下濠州后他也把钱财看得很淡,不仅阻止自己的部下骚扰百姓,还劝孙德崖等人不要抢夺百姓搜刮不义之财。但是他也有个缺点——气量小,他觉得自己以诚待人,别人就应该加倍回报。可是花有百样红,人有各不同。不是每个人都能如他所想,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知恩图报。

    郭子兴以为孙德崖等人还是从前讲义气的江湖好汉,却不知道权利最容易腐蚀人心。

    孙德崖是什么人,定远城的一个泼皮,为了保住自己性命才投靠郭子兴,岂是刘大善人那种可以舍生忘死的真正兄弟?而且当初郭子兴曾对孙德崖客套许诺“你我二人便是兄弟,但凡子兴有的,都不会少了德崖兄的”,孙德崖便牢牢记在心上。但是拿下濠州后,郭子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承诺,还百般阻挠他发难民财,怎能不让孙德崖气忿?你不仁休怪我不义!自此,二人生了心结。孙德崖便与同是泼皮闲汉出身的吴通、吕天寿、韩国忠几人勾结在一起,想要弄死郭子兴,彻底霸占濠州城。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六章 朱重八童年往事

    彭大、赵均用率百余红巾军来投让郭子兴尝到了招贤令的甜头,他愈发鼓励将士到处招人,每招募一个士兵都有奖励,多者更按人头赏赐官职。彭大、赵均用两人百户长的官职就是实打实的证明。

    惠而不费的事情人人喜欢,汤和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好兄弟们,赶紧修书一封发往钟离。

    趁着书信从濠州发往钟离的间隙,我们的目光也暂时回顾一下朱重八的童年吧。

    话说朱重八当年装神棍初尝烤鸡滋味,一路轻飘飘地出了刘大善人住宅,小家伙吃得油光满面、心满意足,压根都忘记还没和周鼻子“分赃”,等到想起此事,周鼻子早揣着五十两银子不知躲哪儿去了。

    朱重八自打识得肉味后便辗转难眠,原来肉竟然是这么好吃的东西。可惜“神棍”这种职业讲究技术含量,他一个小孩没有资历,也没有练就周鼻子那种吹得银河落九天的口才,只得望牛兴叹。

    牛?朱重八的视线落到黄牛滚圆的肚皮上,这头黄牛已经怀崽七个多月,过段时间就该生产了,他不敢打黄牛的主意,可是牛犊子……

    嘿嘿,朱重八脸上泛起邪恶的笑容,吓得黄牛差点早产。

    过了两个月,黄牛顺利产下一头牛犊。小牛犊毛色光滑、腿脚结实,肉乎乎的模样煞是喜人。

    刘地主十分高兴,吩咐朱重八好生照看,满心期盼小牛犊快点长大,早日成为耕地的主力。

    谁知第二天,朱重八来报,小牛犊被母牛压死了。那时候一个孩子夭折都是平常事,一头小牛犊死了也不奇怪。

    刘地主听罢大叫晦气,吩咐朱重八把小牛犊尸体扔得远远的。

    朱重八扔了个谁也想不到的地方,他“扔”进了自己肚子里。小牛犊被烤得外焦内嫩,香气四溢。朱重八一边吃一边想,下次什么时候还能吃到肉呢?

    隔了一年黄牛又产下一只牛犊子,同样小牛犊也在第二天“莫名其妙”夭折。

    刘地主没有想到小牛犊之死另有原因,他只是觉得朱重八这小子是个丧门星,三年养死两头牛犊,这样的人谁家敢留,打了朱重八一顿,准备剥夺朱重八放牛的权利。

    不能放牛就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朱重八一下就老实了,再三给刘地主保证来年绝不出现相同状况。朱家老小苦苦哀求,好不容易为他争取到个留用察看的机会。

    绝了吃肉心思的朱重八老老实实放牛,只盼刘地主看在他勤快的份上能让他放一辈子牛。哪知道这个目标很快就被打破,在凤阳山上救下刘大善人闺女的事又为他带来灾难。他至今都想不通明明救了刘地主的亲戚,为什么还会被刘地主乱棍打出。

    人老精、鬼老灵的朱五四多少知道些刘地主的龌龊事,眼看儿无意中坏掉刘地主的好事,只得劝说儿子赶紧离开宿县,“家里还有几块地闲置着,你回家种地吧。”

    朱重八回到老家并没有种地,他整日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很快就和徐达、汤和、郑遇霖、郑遇春几人臭味相投成了钟离县的小混混。

    别看朱重八又黑又丑,其貌不扬,可是他够贼够狠。五岁就敢装神弄鬼伙同周鼻子忽悠刘大善人,七岁就敢杀牛烤肉吃,十岁的他揍起人来连蹬带踹,打得对方哭爹喊娘,所以理所当然成为混混中的老大。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总是少不了他的影子,以至于钟离县的百姓遇到小孩夜哭,父母就会恐吓道“再哭把你送给朱重八”,小孩顿时不闹了。

    朱重八的恶名越传越盛,朱五四每次回家探望儿子都被乡亲拉着告状,听闻儿子如此不争气,朱五四气得火冒三丈,索性把老家空置的土地都捐给了附近的皇觉寺,至于这个不肖子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然而朱五四做梦也没有料到,他没有看到儿子灭亡自己先灭亡了。

    元至正四年,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先是人们吃不起饭饿死不少人,接着瘟疫扩散病死不少人。朱五四不幸也染上了瘟疫,刘地主当机立断、毫不留情地把朱家人赶出门外。朱五四苦苦挣扎还没返回钟离,半路就病死了,倒霉的还有朱重八的母亲陈氏和大哥朱重五,幸亏两个姐姐嫁得早,三哥朱重七也做了倒插门女婿,不然说不定家里人病死的更多。

    等朱重八收到噩耗赶往现场,只看见大嫂王氏、侄儿朱文正和二哥朱重六趴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朱重八悲痛欲绝,突然就明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更让他伤心的是,他没钱,连给父母兄长买口薄棺的钱都掏不出来,况且他家的地已经捐给了皇觉寺,父母兄长连下葬的地方也没有了。

    朱重八第一次尝到眼泪的滋味,他和朱重六好不容易凑了几件破衣服包裹住亲人的尸体,放在木板上抬着到处走,祈求有好心人送给他们一块下葬的坟地。

    那连绵不绝的哭号,情凄意切的哀求简直让人听者伤心闻者落泪。终于在钟离和宿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稍微富裕的地主刘继祖发了善心,拿出一块地皮给朱重八他们作了墓地。(也是因为他这一次善举让他后福无穷,被朱元璋追赐为义惠侯,荫及子孙,与明朝相始终。)

    埋葬了父母兄长,几人一无所有,便商量暂时各奔前程寻找出路。陈氏眼见夫家无望只得带着儿子回娘家,朱重六也被迫远遁他乡。十七岁的朱重八孤苦伶仃、走投无路,万念俱灰索性来到皇觉寺出家当和尚。

    当时元朝崇佛,和尚的待遇比普通人优渥,有自己的土地还能娶妻生子。或许元人认为中原和尚遁入空门就不算汉人、南人了,所以对待中原和尚的态度也比较宽松,免除了许多赋税。不过中原和尚传承了多年的戒律清规,无法做到元人喇嘛那么豁达,故而“花和尚”在中原依然会被人鄙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都不会选择这个让人断子绝孙的办法。

    管他花和尚还是素和尚,不饿死人就行,心灰意冷的朱重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和尚事业。这小子以前跟在周鼻子身边听了点道经讲解,佛道两家实际上在修行最终目标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朱重八三言两语就骗得皇觉寺主持的欣赏。

    看在朱重八颇有慧根,其祖上对皇觉寺又有功德的份上,主持就留下了他。

    可是瘟疫和旱灾不像元人对和尚那样优待,它们真正做到了“众生平等”,该饿死的都饿死,该病死的赶紧病死。当灾荒瘟疫同样威胁到钟离百姓时,皇觉寺的和尚们也没饭吃了,主持只好让众人出去化缘。

    朱重八在寺里呆了不过五十天,做了不到两个月的行童,什么都还没弄明白,就为生计所迫离开皇觉寺,四处云游。

    这一游就是好几年,一路上朱重八已经分不清自己是云游僧还是乞丐,反正诸般艰辛都尝透。南历金、斗,西抵光、息,北至颖州,走遍了淮西、豫南的山山水水。

    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危险,到处都是起义的百姓和抓反贼的官兵,“官抓贼,民杀官”的现象屡见不鲜。

    朱元璋既不想投靠元人当走狗,又不想做反贼掉脑袋,无奈躲回家乡,重新在皇觉寺做和尚,粥少和尚少的情况下也能勉强果腹。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朱重八这个和尚或许会继续做下去,直至终老一生,也就没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朝的诞生。但是一封友人的来信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友人来信了,谁来的信呢?原来竟是当年的难兄难弟汤和。

    信的内容大致是汤和已经参加红巾起义军,在濠州郭子兴麾下做了个百户长,希望朱重八和其他难兄难弟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最后赞了郭子兴几句豪爽仗义、可为明公等等……

    朱重八心里顿时跟猫挠一样痒,当年的小弟都当上百户长,自己还在半死不活地做和尚,混得这么差简直都没脸见人。但是他又怕参加了起义军会掉脑袋,自己云游的时候可没少看见这些血腥场面。

    犹豫不决的朱重八非常希望能找到几个兄弟商量。谁知回钟离一打听,郑遇霖、郑遇春兄弟俩竟然惹上官司跑路了,目前下落不明;徐达好像帮他远房亲戚放牛去了,听说那个山头很远,一时半会找不着人。

    朱重八心烦意乱,造反这等大事除了几个兄弟他不敢告诉任何人,想了许久终于想到还有一人也和自己一起干过坏事,自己第一次误入歧途就是这牛鼻子带的路。

    于是朱重八兴冲冲地翻山越岭去宿县找周鼻子,这老道不是常常吹嘘自己是什么周半仙,陈抟、丘处机的传人,精通周易八卦、知晓天文地理,不如就让他卜上一卦。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七章 收一小弟周德兴

    钟离距离宿县不远,一天的脚程就能赶到,路上遇到不少流离失所的百姓,朱重八不仅不同情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反而避之不及,唯恐沾染上瘟疫。爹娘和兄长去世的惨样早就在他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凤阳山彻底成了一个黄土丘,白骨遍布分不清是人的还是动物的。远远望见宿县城墙上站了许多手持弓箭的士兵,只要有流民试图靠近就无情地射击,还好朱重八有僧人的度牒得以进城。

    运气真好,朱重八一眼就认出还在老城根下算命的周鼻子。这老头依然贼眉鼠眼、瘦骨嶙峋,衣服倒是没有以前邋遢。

    周鼻子却没认出已经长大的朱重八。得知面前这个光头和尚居然是当年那个放牛娃,倒把周鼻子结结实实吓了一大跳,心中暗暗抱怨:做什么不好,非要做同行,抢生意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