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歌-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太游,秦观。号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长风答道。
彩苓听长风这么一说,瞬间反应过来:“原来是秦观啊,他的词我以前在一本诗词杂集上读过,最喜欢的便是那首《鹊桥仙》。”说着随即思背起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长风亦是兴起,方忙接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人你一句来我一句,开心之至如饮蜜一般。待吟罢,长风便在桌上的一叠书中翻找了起来,片时方寻得一本词集递与彩苓,“便是这本《淮海文集》。”
彩苓快速地翻看了一遍,便点头道:“嗯,这词集我先拿回去看看,待我什么时候看完了,再来退还与你。”
长风却是笑道:“你若喜欢,拿去便是了,就当作是我送你的礼物。反正我一书生,一般也用不上这些书。”
“那好吧……”彩苓乐了乐,似乎又带些不好意思。片时收了笑容,道:“对了,永浩哥那首诗你研究得怎么样了?”
“这……”一提起那诗,长风不禁犹豫了起来。若言之,怕是会让彩苓感到尴尬,若是不言,又觉得自己心中生愧,好不自在。
思索片刻,他还决定说出来,于是道:“我确实是有所发现,不过仍旧是与永浩失踪毫无关系的。你……可愿意听?”
彩苓听了便当即想到长风所说的“发现”许是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抿唇迟犹了一下,方道:“好吧,你说。”
长风遂当即从柜子上拿来一纸卷,在桌上展开来,——只见其上所写正是永浩那首五言诗。于是指着对彩苓道:“你且试试看,将这首诗倒过来,从下往上读。”
彩苓便按照长风所说的方法来读,读罢亦是瞬间眼前一亮:“这诗……这诗竟然还可以倒着读!”
长风方问:“怎么样,你现在可理解这诗的真正意思了?”
彩苓听罢激动之色顿收,沉默片刻,声音不禁放低:“你的意思是,永浩哥这首诗真的是为我而写?”vipnplatform_viplimit_free_tip0(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33章 倩凝
(全本小说网,。)
“也许是吧。”长风答道,忽而言语一转,“不过倒也未必,毕竟这诗里并未提及你的名字,说不定永浩是为别人而写呢!”
彩苓听了竟是垂目不语。
其实她知道,永浩这首诗毫无疑问是为她而写,因为在村里与她年龄相差无几的姑娘也没几个,且除了她,其他的要么已然成了亲,要么与永浩家相隔甚远。而且小时永浩一直是她十分要好的伙伴,后来随着长大,来往才渐渐减少的,关系自是不一般。
可是,尽管永浩真的对她有意,她却从来只拿永浩当伙伴或朋友对待。因为适合做朋友的人,即使关系再不一般,也未必适合做恋人。如此一来,他不得不在自己心中拒绝永浩的心意,心故而竟觉得有些不忍……
“彩苓,你怎么了?”长风见彩苓有些心不在焉,忍不住问,其实他多少还是明白彩苓心中此刻在想什么。
“哦,没事。”彩苓挤出一丝笑,“我突然想起,我娘叫我早些回去帮她织布,那我便回去了。”说罢拿起放于桌上的《淮海文集》,示意着道:“这词集我先拿去看看,看完再还你。”
“随意,还与不还都无所谓。”长风洒脱道。
彩苓却笑着说了一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便转过了身,脚步轻快地出门而去,身影片刻消失在门框之中。
彩苓离开长风家,尚走在回家的路上,便见一通往乜永浩家的小路上走着三人,看其模样穿着,应是两男一女。两男子其一着棕色衣,另一人着灰色衣,女子着褐色衣。尽管相隔较远,亦发现那着灰衣的男子模样轮廓极似乜永浩。莫不是永浩回来了?
这般一想,顿时激动不已,忙加快了步伐朝前行去。待至了自家屋,便将那本《淮海文集》放于了自己房间,方才赶去了永浩家。
方至永浩家屋外,便听见黄氏激动的声音:“我的儿啊!你这两日去哪儿了?”
“我……我去二姐那儿了……”永浩声音中带着犹豫,又透着好些委屈。
屋里说话间,彩苓便已行至永浩家堂屋门前的院坝里,只见一家人皆是在堂屋中,而方才那身着褐衣的女子也已认出来——竟是乜永浩的二姐倩凝。而那位棕衣男子不曾见过,他双手放于腹间,恭敬地立于倩凝身后一侧,想应是倩凝夫家的奴仆。
黄氏与永浩双双站于堂屋中间,一个目光怜怜地看着儿子的面孔,一个低头忧容,想来是心中极为愧疚。
“你跑二姐那去干什么啊?”黄氏问。
“心中难过,想找二姐诉诉苦……”
身为二姐,见弟弟被欺,倩凝自是要为其讨回些公道,这时忽地朝永恒走去,面上带着一家人都再熟悉不过的肃厉之气,道:“大哥,当妹妹的本不应冒犯你的,可今日这事,就算是冒着大不敬的罪名,妹妹也要说。永浩好歹也是你的亲兄弟,你怎么能合起媳妇来欺负他呢?就算他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做得不妥的,你也应给他好好说,给他讲道理,这动不动就吵架闹矛盾,如何能解决问题?”
“二妹,并不是我要跟永浩吵,而是你大嫂……总是改不了那脾气……”永恒面对倩凝的指责,自然要以言语为自己开脱些。
永浩的大嫂林梅听罢当即狠狠地朝永昌使了个眼色,嘴里发出“嘶”的一声,却是不敢说一句话。
很奇怪,原本蛮横的林梅此刻倒是变得异常温和沉默,判若两人,原因为何?原来,在黄氏的几个儿女中,倩凝是性子最烈的,如同一男子。在倩凝还未出嫁之前,林梅就已尝尽了倩凝的烈性子,至今记忆犹新,再加上倩凝的夫君乃当地的小商贩,怎么说也有些小财势,林梅岂敢造次。唯有忍气吞声。
“自己的媳妇也不好好管管,还任由她欺负家里人,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你身为家中长子,就应当担起齐家的责任,可如今呢,亲兄弟都被你两口逼得无处容身,这哪是齐家,分明是乱家!照这般下去,这家迟早要毁在你手上!”倩凝对永恒的厉言厉态倒像是当姐姐的在训斥弟弟一般,而不似妹妹在与哥哥说话。
永恒听着,心中也一直打着颤,听罢只得乖乖认着错:“二妹说得对,这事确实是大哥做得不对,大哥一定改,一定改……”
“改?如何改?”倩凝反问道。
“我一定管好你嫂嫂,再不让她……欺负永浩了……”
倩凝“哼”的一声冷笑道:“说得倒是轻巧,恐怕我这前脚一走,有些人就翻脸不认人了吧?”
“怎么会呢!”永恒忙补道,“大哥一定说到说到,不会言而无信的。”
“好,既然你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你就承个诺。”倩凝语色忽变轻巧,“古来为妻者,贤、孝最为贵,若此二样不具,留之又有何用?你便承诺,若以后她再敢欺负家里人,将家里人逼得出家门,你便休了她。”
此语一出,林梅顿时面色一怔。
“这……”永恒看看倩凝,又看看林梅,满脸的纠结之色。
“怎么?难道你想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或者说,你方才所说根本做不到?”
“不是不是!”永恒连忙否定,纠结片时,只得乖乖答应,“好,我承诺,若以后林梅她再敢将永浩逼出家门,我就休了她!”
林梅听了,当下气得直咬牙,却又表面装得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不敢说一个“不”字。
“好,这话可是大哥你亲口说的,到时可别反悔。”倩凝说罢,又转向林梅道:“嫂嫂,大哥的话你也听见了,希望你将它记清楚,免得将来事出之时,又怨这怨那,哭死哭活的。这再怎么说,永浩也姓乜,是我乜家原本的一份子,这谁本谁末,你不会不清楚。既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就应该好好相处,何必弄得跟个仇人似的,徒增心中的烦恼呢。ip0(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34章 谈势
(全本小说网,。)
“是,是!”林梅连忙点头笑着称是,“嫂嫂啊,以后一定和永浩好好相处,再不会让他受欺负了。”
倩凝并未理会,便行至黄氏及永浩跟前,对永浩道:“弟弟,方才大哥大嫂的话你可听清楚了?”
“嗯,清楚了。”永浩带着些孩声点头答道。
“清楚了便好。以后啊,倘若他俩食言,你还来找二姐,二姐便是拼了命,也要为你讨回公道。”
“谢谢二姐。”
这时,永浩的两位叔叔亦是赶来了,方至门前,见倩凝和永浩两姐弟竟是双双出现在屋中,不免又惊又喜。兴奋之时,便不禁问起这其中缘故。
倩凝方招呼两叔叔同黄氏坐下,又吩咐随从去准备些茶水来,永恒听了,竟是抢先去了。倩凝这便向两叔叔解释起事情其中的来去来。
因彩苓毕竟乃一外人,管不得永浩的家事,故从来开始一直是在门外瞧瞧听听,而一家人自然也无暇去招呼于她。既见永浩与她嫂嫂之事已被倩凝妥善解决,亦是心安了,方才觉不便多留,于是转身离开了。
时至这日,永浩失踪这事终究算是有了个较好的结局。因被倩凝说了一顿,又被逼许下承诺,故这日后,不光永恒,就连林梅也在对待永浩上有了些变化,不敢像从前那般对待一仇人般。可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林梅本就一自私心眼,要从根本上改变她对人的看法怎的可能,故她心中对永浩的偏见及厌恶仍未有所减轻,只是学会了隐忍,没有以前那般过分表露罢了。
※∽※∽※∽※
因与曾宏宇算得上是志同道合,加之又是口头上的结义兄弟,故长风隔三差五便要去曾宏宇家,时常除了谈论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外,亦少不了闲谈轻聊,打发打发无聊的时光。尽管相识不久,二人关系却不是一般的好。
这日长风又如往常一般去到曾家,见曾宏宇的面色倒显得有几分激动,不似平常。方一打开门,他就一面将长风往院子里拽,一面道:“长风,来来来,我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
“重要的消息?什么消息?”长风疑惑道。不过他也大体能猜到曾宏宇要说的是什么——应是与当下形势有关的消息,因为他知道,曾宏宇一向最关注这些事,而且得知消息往往也是最快的。也许是因他毕竟出身于将门,有许多灵通的人际脉络吧。
曾宏宇未急着回答,只将长风拽至院中石桌旁,相与坐下,方才道:“大消息啊,你可知道,本月初一,宣和皇帝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即位了。”
“康王赵构即位?”长风语色透着丝丝意外。
“嗯,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承的皇位,改元建炎,不过未改国号。”
长风对此甚是不解:“可宣和、靖康二帝不是尚在金人手中为俘吗?如今靖康皇帝尚未退位,赵构岂能于此时继承皇位,这不是……谋朝串位吗?”长风说到最后不由得压低了声音。
曾宏宇却是一脸的镇定,道:“于理确实有些不合,但也是无奈之举。金国从汴京撤军后,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然而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方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赵构为帝,赵构焉能不受。难不成还要继续任由一张姓之人坐拥政权?那样岂不是无异于改朝换代?”
“也是。”长风细细想了想,“不过这赵构即位……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以前倒听说过一些有关于他的传闻,说他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甚好,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若真是如此,想来这赵构也应是一位明君,将来光复大宋,许是指日可待。”
“可贤弟你又可曾听说,”曾宏宇语色忽转,又显露出一丝忧色,“在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赵构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后来不久,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却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金兵再次包围开封,受命为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却移屯北京大名府,继又转移到东平府,避触金兵锋刃,也不知心中打的是什么算盘。”
“你怀疑他是因心中恐惧故意见死不救?”
“倒并非是我这样怀疑。你不妨去听听,天下人凡议论此事者,十有八九都是这般说的。以前,人们还以为他纯粹是因为心中恐惧,现在看来,他未必不是蓄谋已久。否则,他怎么可能保全自己,坐拥天下呢?”
在长风看来,曾宏宇这话亦有些合情合理,然而身为一介布衣,为政者的心思如何猜得透。即便猜透了,亦是无法印证。故他也无心思去管赵构心中究竟是如何想的,只作起了假设来:“曾兄,假如……我是说假如,你现在是当政者,为了大宋,你会如何做?”
曾宏宇不假思索地道:“自大宋建国以来,重文轻武已成了一项既定的治国之策,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武将数量严重缺乏且并无实权,尽管士兵为数众多,但却少于操练,并无可观的战斗力。而金乃游牧民族,个个身强体壮、粗野豪放,如狼似虎,相对于我大宋士卒,用以一敌十来形容金兵决不为过。故若换着是我,定然会首先从改变‘轻武’局面着手,更多地启用武将,加强对士兵的培养,进而提升我大宋将士的战斗力。”
长风倒是多忧了一步:“曾兄所言不无道理。可问题是,我大宋历朝之所以‘重文轻武’,原因在何处?想必是在为政者的眼里,只要武将的权力还在,便无时无刻不存在威胁。而倘若这权力过大,功绩过于显著,这威胁便更是显而易见了。故要改变为政者‘轻武’之念,恐怕并非易事。”
“你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