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笙-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铮虽心疼安笙勉力支持,但也知道宫里不比其他地方,不到万不得已,规矩还是要守的,因而,再心疼,也只能小心守在安笙身边,小心仔细照顾着,再其他的,却不好多做。
然心中仍在不住期盼,盼太后早些回来,早些将事情说完,早些放安笙回去。
许是太后真的听到了陆铮的心声,所以,回来的倒也很快。
见到太后,众人忙都起身行礼问安。
太后摆摆手,叫了起,然后,便嗔了太子一眼,后道:“哀家不是叫太子好好照顾顾二小姐么,却怎么还叫顾二小姐这般坐着,没瞧见这孩子脸色那般难看么?福嬷嬷,快,叫云霜她们将软榻收拾好,扶顾二小姐先去歇息,叫她们好生伺候着,若顾二小姐有什么不舒服的,仔细哀家问你们的罪!”
福嬷嬷听到太后的话,忙福身应道:“是,太后,奴婢这就去安排,您放心吧。”
太后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转向安笙,笑的无比和蔼亲切,“好孩子,今儿多亏了你,在哀家这里,不必拘束,若是累了倦了,就在哀家这里睡也是一样的,什么时候歇够了,哀家派人送你回去,就不叫陆将军送你了,你看可好啊?”
安笙协助普云大师救了皇上的命,在太后心中,一下便挂上了号,再不是当初护国公府老夫人魏氏,进宫来求赐婚旨意的时候,那个只是用来收拢陆家忠心的棋子了。
现在的安笙,在太后心目中,算是有了实质性的地位。
能在太后心目中留得一席之地,可不件容易的事情。
陆铮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太后说要留安笙在宫里的时候,他并未说话。
这件事无论怎么看,对安笙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安笙也明白这个道理,她甚至明白,这应该就是师傅叫她进宫来,协助他给皇上解毒的主要原因。
但是,她却不能应下这话。
皇上身上的毒虽解了,但太后心里却未必完全放下心来了,所以,太后接下来几日,怕是要很忙。
太后留她在宫里,只能说是三分真心,七分客气,安笙自然不能当真。
若真要应下太后这话,她才是真傻了。
因而,安笙叫青葙搀扶着起了身,对太后微微一福,软声道:“太后娘娘爱惜,民女本不该辞,但民女斗胆猜测,皇上虽余毒已解,却也需好生照顾,太后娘娘一片慈母心重,定然担忧皇上龙体,故,民女斗胆回辞太后娘娘的好意,还请太后娘娘莫怪民女。”
安笙这一番话,虽有些恭维小心成分,但大都也是实事求是,太后听了,果然甚慰。
“好孩子,”太后拉过安笙的手,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难为你小小年纪,如此的识大体,解人意,实在难得,也好,往后日子还常,你才来,兴许还不习惯,往后常到哀家这里来坐坐,哀家瞧着你,倒是投缘,哀家年纪大了,常觉无聊,就想有个可心的姑娘陪着说说话,若你愿意,往后便常来陪陪哀家。”
安笙猜到太后会抬举她,但是,却也未曾想到,太后会抬举到如此地步。
一瞬的惊愣过后,安笙忙福身谢恩道:“若能给太后娘娘解闷,是民女的福气,只要太后娘娘不嫌弃民女愚钝,民女愿供太后娘娘驱策。”
“好,那哀家得了空,便叫你来坐坐。”说着,太后又朝福嬷嬷摆了下手。
福嬷嬷意会,忙去取了一个玉牌来,呈给了太后。
太后接过玉牌,然后,又给了安笙,“拿着这道玉牌,以后若有什么事情,尽可来找哀家。”
“谢太后娘娘恩典。”安笙伸出双手,恭敬接过了玉牌。
这道玉牌,显然是太后娘娘的私物,怕是不轻易与人,今日给了自己,真是天大的面子。
安笙接了玉牌,太后便叫福嬷嬷带人,先将她送到偏殿去歇着了。
太后这么安排,自然是有事要跟剩下的几个人说,安笙知趣,什么都没说,便带着青葙,跟福嬷嬷走了。
安笙走后,太后又叫其他人都坐下。
待众人都坐下后,太后先与普云大师笑道:“大师这徒弟收的好,这孩子一看便面善,哀家真是喜欢的不得了。”
普云大师双手合十,回道:“托太后洪福,能被太后看上,是小徒的福气。”
“大师客气了。”太后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视线一转,就见陆铮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门口的方向,显然是心都跟着安笙飞走了大半。
见此情形,太后不由失笑,指着陆铮与普云大师跟太子调侃道:“大师跟太子快瞧瞧,哀家是不是该治他个失仪之罪啊,哀家还想同他说说话呢,可你们瞧瞧,他那心都飞到哪去了?”
太子听出太后并不是真的要怪罪陆铮的意思,也乐得说些俏皮话哄太后开心,于是便笑着说:“皇祖母最是慈心,看在陆将军也算一片真情可贵的份上,便饶了他这次吧,他能得这段美满良缘,可还是皇祖母您的照拂呢!”
好话谁都喜欢听,太后也不例外。
尽管知道太子这话多半是哄她开心,可这无伤大雅的“谎话”,太后听得心里熨帖,自不会生气。
“既然太子求情,那这回便饶了他吧。”
陆铮闻言,忙也起身谢恩。
太后笑着摆摆手,又叫他坐了。
玩笑过后,自然还是要绕回到正事上来的,若无要事商量,太后也不会将太子他们都叫到寿安宫来。
太后要说的事情,自然还是皇上中毒一事。
第五百一十一章:存疑(加更二)
(全本小说网,HTTPS://。)
说起了正事,太后面色顿时沉肃下来。全本小说网;HTTPS://。m;
皇上突然中毒,虽说一切证据都指向昭妃,但是,在深宫中斗争了大半辈子的太后,仍然不相信事情只是这么单纯。
太后可不像皇上想的那么简单,真相得的实在太过顺利了,顺利到总有些刻意的感觉。
首先,太后并不认为,匈奴突然送了一个公主过来,真的会是想要对皇上不利。
这么大的一个把柄,除非匈奴人脑子被门夹了,否则,怎么可能这么蠢?
就算是真要暗害皇上,总也要做的隐秘些吧,难道就这么直愣愣的,将一切摊开在皇上面前么?
当然,如果匈奴就是打的要打仗的主意,才送公主来的,那么,公主意图弑君,倒也说得过去。
可是,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太后不是一般女子,在宫中待了这么多年,历经两代帝王,焉能缺少政治嗅觉?
在她看来,匈奴不可能会蠢到这种程度。
她心中存疑,事情又关乎惠帝性命,所以,太后才将太子跟陆铮,还有普云大师都叫了过来。
虽说后宫不得参政,但是,她只问问,一切以皇上龙体为主要出发点,也不是不行。
因对昭妃下毒谋害皇上的事情存了疑,因而,太后率先问了陆铮:“陆将军,哀家有一事想问问你,还请将军如实相告。”
陆铮闻言,忙颔首答道:“太后娘娘请说,但凡微臣知道的,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将军常在西北,又与匈奴交战多次,故哀家想问问,将军觉得匈奴近期,是否有可能再主动挑起战端?将军不需顾虑,哀家问这些,非是想要打探朝政,只是皇上此次中毒事发突然,又牵扯到昭妃,昭妃是什么来头,哀家不说,将军也是知道的,哀家之所以这么问,就是想要确定一下,昭妃存心谋害皇上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说白了,太后就是不相信这件事只是昭妃做的。
太后心中有怀疑的人选,但是,没有证据,即便心中存疑,却也不好直接说出来,故只好先问陆铮,匈奴近期可否会主动挑起战事。
就像她自己方才说的那样,陆铮常在西北,又与匈奴多次交战,最了解匈奴的人,非他莫属,所以,陆铮的判断,太后相信。
陆铮倒是不怀疑太后的用心,只是,太后问的亦非一般事情,陆铮一时也不好肯定回答,遂沉吟了片刻后,才给了太后回答。
“回禀太后娘娘,微臣以为,匈奴如今内乱未平,按理说,近期应该不会主动挑起大的战事,但匈奴野心勃勃,一场大战,终究难免,但却不是此时,等内乱平了,匈奴必然还是会发起战事的。”
陆铮是武将,又是镇北将军,最了解匈奴的,整个南诏,除了他,不作他人之想,这话,他早就跟皇上说过,自然不拘再与太后说一遍。
匈奴吞并南诏的野心从未停止,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谁来问,他都是这般意见,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太后心中原本就有些想法,如今听陆铮这么一说,便更加确定自己所思所想没错了。
既然匈奴近期内并没有主动挑起大战的想法,那么,说昭妃是受匈奴王的安排,要谋害惠帝的说法,也就立不住了。
除非,这些事情皆系昭妃个人行为,与匈奴无关。
但这可能吗?
反正太后觉得不大可能。
皇族出身的女人,心思再浅,也不可能连一点权衡之术都不懂。
若是自己这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昭妃便极有可能,是被陷害的。
就算不是被陷害,可能也是被利用了。
比如说,就算昭妃存了什么小心思,却也并未想过让皇上中毒这么严重。
因为,但凡有点儿心计的都该明白,她这么做的后果。
谋害南诏皇帝,匈奴王若说此事与自己毫无关系,谁会相信?
太后将这些想法整合了一下,然后,又问太子,“太子以为,皇上此次中毒,可有蹊跷?”
太后这话问的直接,太子一时之间,倒有些不好回答了。
说有吧,那便是心中存疑了,既然存疑,总要说出个怀疑的人选,即便说不出人选,最次也要说出个大致方向。
若说没有,可太后都明显有所怀疑了,太子要是说没有,岂不是与太后唱对台戏?
所以说,回答是与不是,都不太好。
但是不回答,却更加不好。
因而,太子沉吟了一会儿后,答说:“回皇祖母的话,孙儿以为,昭妃下毒一事,确实存在疑点。”
既然非要说,那就只能半真半假的说。
太子是知道昭妃下毒一事的真相的,但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再笃定的说法,也是主观臆断,做不得数。
身为一国储君,太子一言一行,皆非寻常,没有证据的怀疑,他轻易说不得。
所以,太子回答心中有疑,但是,也只是自己的想法跟猜测,具体真相到底如何,却不多说。
太后倒也没多想,太子这么回答,也属正常。
不过,只是个怀疑,依旧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因而,太后只好又问普云大师:“敢问大师,可知道皇上所中之毒,到底是什么吗?”
相比于御医,太后更加信任普云大师。
不过,让她发愁的是,普云大师的回答,却与御医昨夜的诊断,没有什么区别。
那看来,御医所说的,也是真的了。
这毒药出自西北边境,倒确实可能是匈奴人弄来的。
不过,要这么说的话,那这毒药本长在西北,所以,若是说出自南诏,也说得过去啊?
“陆将军常在西北,可曾听说过这种草药?”太后是想,陆铮在西北待了那么多年,兴许知道些关于这种毒药的传闻也不一定。
但是,让她失望的是,陆铮却从未听说过这种药。
不过,陆铮说的另一句话,倒也不无道理。
诚然,陆铮不了解这种毒药,但是,总不可能所有西北人全部都不了解,也许,祖辈生活在那里的人,便了解这种毒药,也不一定呢?
第五百一十二章:赏赐(加更三)
(全本小说网,HTTPS://。)
说起了正事,太后面色顿时沉肃下来。(全本小说网,https://。)
皇上突然中毒,虽说一切证据都指向昭妃,但是,在深宫中斗争了大半辈子的太后,仍然不相信事情只是这么单纯。
太后可不像皇上想的那么简单,真相得的实在太过顺利了,顺利到总有些刻意的感觉。
首先,太后并不认为,匈奴突然送了一个公主过来,真的会是想要对皇上不利。
这么大的一个把柄,除非匈奴人脑子被门夹了,否则,怎么可能这么蠢?
就算是真要暗害皇上,总也要做的隐秘些吧,难道就这么直愣愣的,将一切摊开在皇上面前么?
当然,如果匈奴就是打的要打仗的主意,才送公主来的,那么,公主意图弑君,倒也说得过去。
可是,事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太后不是一般女子,在宫中待了这么多年,历经两代帝王,焉能缺少政治嗅觉?
在她看来,匈奴不可能会蠢到这种程度。
她心中存疑,事情又关乎惠帝性命,所以,太后才将太子跟陆铮,还有普云大师都叫了过来。
虽说后宫不得参政,但是,她只问问,一切以皇上龙体为主要出发点,也不是不行。
因对昭妃下毒谋害皇上的事情存了疑,因而,太后率先问了陆铮:“陆将军,哀家有一事想问问你,还请将军如实相告。”
陆铮闻言,忙颔首答道:“太后娘娘请说,但凡微臣知道的,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将军常在西北,又与匈奴交战多次,故哀家想问问,将军觉得匈奴近期,是否有可能再主动挑起战端?将军不需顾虑,哀家问这些,非是想要打探朝政,只是皇上此次中毒事发突然,又牵扯到昭妃,昭妃是什么来头,哀家不说,将军也是知道的,哀家之所以这么问,就是想要确定一下,昭妃存心谋害皇上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说白了,太后就是不相信这件事只是昭妃做的。
太后心中有怀疑的人选,但是,没有证据,即便心中存疑,却也不好直接说出来,故只好先问陆铮,匈奴近期可否会主动挑起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