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石成便可名正言顺动用属下:既可随时往西北派人,也可启用榆林府境内的锦衣卫密探。
若能通过锦衣卫之手,来保护李序南在榆林府的安危,则更加可靠,更加有力。
只是此事,还要与石成见面后敲定,锦衣卫的事儿复杂,李序南,还是先不告诉他了吧?
这也是仲逸能放心返京的一个理由吧。
…………
春雨洗尘,新芽翻绿,北国之春、美到心里。
果真大好河山、一片壮观啊。
仲逸再次远眺,透过山山水水,似乎看到千里之外的茫茫一片……
与鞑靼交战,地形至关重要。
通过连日的观察、走访,仲逸心中已有一个计划,渐渐形成。
要让计划更加可行,还是找师兄宗武比较合适,他才是真正与鞑靼交战过的……………英勇千户。
第358章 惬意的午后
京城,一如往日繁华。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一月后,仲逸与程默如期抵京。
尝尽山野小道、溪流野花、淳朴之景,眼前这片高墙大院,店铺林立,宽阔平坦的走道,反倒觉得有几分陌生了。
罗英依旧留在榆林知府衙门,到时将于李序南一起回京,眼下,仲逸身边可用之人,就是程默了。
“仲大人,我们今日刚进京,不用去衙门,回家收拾准备一番,明日一大早回翰林院”。
去了趟榆林府,程默还是觉得叫仲逸为仲大人比较合适,否则有外人的时候,真要乱分寸了。
但这丝毫不影响二人的私交,尤其此次西北之行后,几乎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了。
“今日,还有什么安排?”。
提醒一日的行程安排,也是程默的职责之一,这一点,他无疑是十分合格的。
仲逸连连摇头:“不用了,一路劳顿,你也回家看看吧”。
到了仲府门口,仲逸便动不了腿脚。
程默将包袱放到屋里便起身告辞,看到院中那把木躺椅,连屋子都未进,仲逸便舒适的坐了下来,斜躺在椅背上。
今日天气确实不错,时节已至初夏,小院内花红草绿,树荫连连,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套石桌凳,一尘不染。
在西北时,面对青山绿水,李序南一句感慨:大好河山,一片壮观啊。
而对此刻的仲逸来说,懒懒躺在自家小院的木椅上,他也不由想感慨一句:大好时光,得之不易啊。
方才,程默问他今日有什么安排,想都不用想,仲逸闭着眼睛都能想的出来。
师姐不在家中,定是上街而去,用不了多时,定会回来,他们二人见面,即便是什么话不说,也是很惬意的。
这份惬意,如同此刻午后的阳光,令人无比向往。
师兄与阿嫂,明日再聚,师兄军务在身,不可轻易离开千户所,到时就由师姐安排吧。
傍晚时分,樊文予从刑部忙完之后,必定会来府上,二人多日未见,自然要大醉一场。
当然,大煤矿的案子,也确实需要当面详谈。
若换到平日里,这个小院中,随时都有可能闯入一个身影………………袁若筠。
不过,今日怕是不太可能了。
离京时,因为袁炜的那次‘试探’,仲逸与袁若筠的关系,看似就要终结,但没想到她却偏偏整出一个离家出走的闹剧。
最后,在城外一农户家,二人终于确定关系,用袁若筠的话说:他,已经是她的人了。
以袁炜的地位与威望,知道此事后,必会大发雷霆,好在当时袁若筠信誓旦旦保证:打死也不向他老爹说。
这位袁大小姐虽任性了些,但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事关家族门风口碑,孰轻孰重,她应该有分寸。
眼下暂且如此,可接下来怎么做,仲逸却没有半点主意。
再想想,三个多月未见面,万一这位大小姐使起性子来,有了上次的事儿,如今再一见面,后果不堪想象……
想到这里,仲逸竟有些害怕起来,他下意识的望望门外,生怕那个身影突然闯了进来。
这一日的安排,大抵就是这样了。
至于见袁炜,甚至面圣,那就是几日后的事儿了。
管那么多干嘛?还是先享受着懒懒的阳光吧。
仲逸暗笑道:这算不算是忙里偷闲呢?
微微合上眼,不由的哼起小调,这还是他在西北榆林府当此村民那里学到的。
“石畔畔高来,山沟沟宽,圪峁峁上听见,那一声声喊……”。
这时,突然一阵异动,似有快风而过,仲逸急忙睁开双眼,却见一道身影快速袭来,速度之快,令他猝不及防。
本能一个躲闪,好在他一身轻功腿脚,仲逸顺势划出数米,腾空向后翻去,速度之快,已超过身后之人。
“师姐?原来是你啊”。
脚尖再次沾地,仲逸终于看清来人:“你何时出门戴帽子?差点没认出来”。
“啪啪”,仲姝使劲拍拍双手,轻轻将头发向后一扬:“知道你今日回来,提前稍作装扮,方才见门被动过,就想试试你的身手”。
“轻功不错,不过,就是反应慢了些”。
仲姝摘掉帽子,解开束带,一头乌发飘逸,犹如一沐春风,令人心旷神怡。
“仲大人一路劳顿,又顶着日头发呆,说吧,喝什么茶?”。
仲姝笑道:“你走后,筠儿来过几次,带了不少新茶、好茶”。
…………
阳光明媚,茶香四溢,仲姝缓缓落座,木椅并排,二人一起‘晒太阳’。
“说说看,西北之行,有何所获?”。
“先是干冷,后来逐渐变暖,临走之时,与李序南一起登山,他大赞:大好河山、壮观一片啊”。
“不错,这或许也是,你此次经历的一个缩影吧”。
“缩影?也可以这样说,师姐,你知道吗?那里有一个叫三边镇的地方,镇子不大,但酒楼、客栈、赌场,尤其小摊小贩,真的很有意思”。
“这些场所,京城也有,只是你说的三边镇,怕是周围一片荒山野林,才显出小镇的热闹与生机吧?”。
仲逸将脸侧过来:“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师姐,你说的没错,是这样的”。
“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讲个故事,保证没有听过”。
仲逸放下茶杯,一脸的惬意。
“说说看”,仲姝也微微将脸凑了过来。
“那日,我与李序南在一座山脚下,见到一个少年在放羊,我们就上前问道:小哥,你为什么要放羊?他说攒下银子娶个女人,再生个儿子”。
仲逸继续道:“李序南又问他:生了儿子呢?少年的回答依旧是:让儿子再放羊,放羊攒了钱,让他也再娶个女人,再生个儿子”。
这时,仲姝接过话茬,用同样的口吻道:“再生个儿子再放羊,再娶个女人,再生个儿子……”。
哈哈哈。
仲逸侃侃而谈,从放羊到唱村田乐(秧歌),榆林府当地村民迎新春、闹元宵、闹红火、闹社火、水船、高跷、跑驴。
…………
傍晚时分,樊文予如期而至,仲姝在府上,多有不便,他干脆拉着仲逸去樊府大院。
蠡县故交三兄弟,如今李序南远在西北榆林府,看来,接下来几个月里,只有他们二人把酒言欢了。
第359章 再进王府(上)
京城、翰林院。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熟悉的衙门,熟悉的房屋,甚至于那把熟悉的椅子。
仲逸双手落在木椅两侧的横木上,心中不由暗笑道:李序南说的没错,翰林院确实是个好地方,只要用心去做,那怕呆一辈子也行。
他不愿离开这里,至少目前而言,这里似乎更合适。
“仲大人,这是你今日带的新茶,刚沏了一杯”。
回到翰林院,程默自是轻车熟路,沏茶的技术有增无减,二人的关系也更亲密了些:‘呵呵,我自己也泡了一杯,沾沾仲大人的光,就一次啊’。
喝茶可以,换到平日,仲逸一定会让他讲个故事,这是他们二人解闷的法子。
不过,眼下怕是没那个闲工夫了。
“今日的安排:一会去见掌院学士大人,还有几位侍读、侍讲学士。此外,费思应等,你在国子监的同窗,想叙叙旧,方才都问过时间了”。
程默继续道:“午后,你要到裕王府侍读。从裕王府回来后再到翰林院,就可以回家了”。
安排够紧的,翰林院的同僚好说,无非就是多日未见,叙叙旧、说说话而已。
至于裕王府,仲逸做侍读时间不长,又外出京城,再次见面,不知是否带些礼物去?
这个问题,问程默似乎更合适。
“带点东西,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太俗”。
程默认真的说道:“王府不缺金银,你又是翰林院的侍读,本身就是读书人的典范,出手也不能太俗”。
在榆林府时,仲逸倒是准备了些小玩意:西北特色小木雕配件、风干肉、干果、当地陈酿……
“咱们带的那些东西,都是你置办的,给个主意,带什么比较好呢?”。
仲逸吩咐称默将包袱打开:除了给家里的,都在这儿了,你挑吧。
这……
程默翻腾起来,但不时的摇摇头,总觉有些不妥:要么太俗、要么毫无象征意义,确实登不了王府大堂之雅。
“仲大人,掌院学士吩咐:六品以上各位大人,到大堂议事”。
门外一声通报,吓得程默一个哆嗦:若让别人看到,该责罚自己了。
“要不,就以大人您的文采,写一篇有关西北的文章吧,词、赋什么的”。
见仲逸准备出门,程默便建议道:“这也符合翰林院侍读的身份”。
仲逸却微微摇摇头,他略略停顿一下,只留下一句:“就将那条鞭子拿上吧”。
“鞭子?”。
见仲逸已离去,程默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得再次打开包袱。
片刻之后,他恍然大悟。
原来,李序南在大煤矿上找到几条鞭子,正是那些打手对苦力用刑之物。
“仲大人真是高啊,这个礼物,终于不俗了”。
立刻将鞭条盘成一个小圆饼,用一小块布巾包起来,仲逸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带走。
轻轻哼起小调,程默端起水盆,一块才拧干的布巾:擦拭桌椅,收拾茶具,摆放书册……
自从被安排做仲逸的杂役来,程默觉得这屋子里一切格外亲切,如同他家一样。
“不对啊,那条鞭子暗示大煤矿的血腥,看到它,就似乎看到苦力们那地狱般的生活”。
程默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心中暗道:“这应该是呈给皇帝的,怎么能给裕王殿下呢?”。
“还好,还好,现在仲大人还未去王府,见完掌院学士再说吧”。
急忙将皮鞭放回,程默再次收拾起屋子来。
这叫什么?这叫处事不惊。
小调再次哼起……
午后,裕王府。
进了王府大院,仲逸心情还算不错:有程默的提醒,他没有将皮鞭带到王府,这虽不是什么大事,但要被人揪住,也能做点文章。
原本以为,想借助裕王之手,再推严氏一把。至于徐阶,一直是严氏死对头,再有朱载垕的助力,便多了一份把握。
一时着急,险些犯错。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仲逸自嘲道:更何况,自己是算不上是真正的智者呢。
权当是刚从西北回来,一时还没有适应过来吧。
“仲大人,殿下在后花园,唤你过去”。
王府一名侍卫上前禀道,同时伸出一只手,为他引路。
后花园?朱载垕还果真说话算话。
当初,仲逸来王府时,还是冬日,朱载垕以花园空地可以种些什么为题,听听仲逸的意见。
最后,这位千岁爷觉得这一块空地,种些花草难免可惜,可以种高粱、大豆。
而仲逸则以:出播、夏长、秋收为题,将这一块地,比作天下田地、收成的风向标、晴雨表。
无论无心之谈,还是有心之言,原本以为就是说说而言。
现在看来,这位有储君之尊的朱载垕,确实想拿它做点文章。
若真如此,按时间推算,此刻后花园那块空地上,应该长满了高粱、大豆幼苗吧?
别的不说,至少,他们二人今日见面的话题,是有了。
“下官见过……”。
来到后院,仲逸正欲施礼,却被朱载垕抢先说道:“仲侍读不必多礼,快过来看看,这些幼苗长势如何?”。
一身布衣,一把锄头,地里的土刚刚被松过,些许杂草被铲除。
那块空地上,果真是一株株的嫩苗。
春耕下种、夏长除草,很明显,朱载垕这是在完成第二道程序,他真的要‘下地’干活了。
哦……,仲逸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对朱载垕的说话算话:佩服、佩服。
“下种当时,地平整,阳光足,勤除草,长势颇好”。
仲逸实在无词了:“殿下真令下官………………大开眼界”。
“如你当初建议,不要刻意额外施肥、浇水,下雨便是下雨,干旱便是干旱,不能因为在王府的后花园,就特殊对待。如此,才能看出一年田地真正的收成”。
朱载垕笑道:“怎么样?看样子,今年,田里的收成不错吧?”。
这话说得,凭这点高粱、大豆苗,就来判断一年的收成,怎么听着好像有点一叶障目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言语间,二人再次来到院中那木亭之下,下人们急忙奉上茶水,同时将一块湿布巾递了上来。
朱载垕熟练的擦擦手,而后轻轻接过茶杯,笑着对仲逸问道:“你刚从西北回来,说说看,那里的庄稼长势如何?当地百姓生活如何?民风民情如何?”。
第360章 再进王府(下)
木亭中,仲逸才落座,便要回答朱载垕一连串的三个问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