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68章 换个活法
自从丫鬟香儿说出那番话后,仲逸便在思忖着:如何替慕一虹摆脱这个麻烦。//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而穆一虹自脸上全无一丝担忧,仿若香儿说的事儿,压根就不存在,言语间,还是揪住为何不带她一起,离京游山玩水的事儿。
当然,说好听一点,是到各处走走、看看。
相比袁若筠,仲逸见穆一虹的次数确实少些,但时间跨度大、间隔多,况且,对于她的身世,早在当年去浙江杭州府时,就知道了。
不难看出,穆一虹尝尽人间冷暖,而多年混迹于权贵间,也练就了她对人情世故的感触。
按理说,这样的经历使她更能对自身防范,既不会随意摔杯子、掀桌子、破口大骂,更不会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任何过激的行为,都会惹怒这个户部郎中,他那句“让你永远离开京城”,绝不是开玩笑的。
理应慎重对待,却为何如此‘视而不见’?
“穆姑娘,此次我去西北各地,也曾多次打听令尊等人的消息,尤其年纪相符,而又身边没有子女的,但……”。
说到这里,他又急忙补充道:“但我已向身边可信之人说了此事,他们会帮忙找寻,不要着急”。
仲逸刻意没有提到香儿,及她方才说起的户部郎中赵谨,在他看来,此事,还是由穆一虹本人开口比较好。
“仲大人操劳国事,还对我穆家之事如此在意”。
穆一虹一如既往道:“此事时隔这么多年,即便皇帝下旨,恐怕也不是轻易能寻到,仲大人如此费心,无论结果如何,我穆一虹永生难忘”。
尽管是一句无心之言,或许是穆一虹对他的一句安慰,但这句话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醒了仲逸。
皇帝下旨?
让九五之尊的皇帝下旨找寻一个人,几乎不可能。
除非两种人:皇帝的至亲,皇帝的死敌。
但无论那种人,都不会大张旗鼓的进行,能让皇帝亲自下旨找寻的人:有多少人想找到他,就有多少人不愿让他被找着。
树有多高,影有多长,能让皇帝在意的,无论好坏,绝非简单角色。
显然,穆一虹的家人不是这样的人,而仲逸也无法做到让朱厚熜下旨。
不过,树再高,也要从根到枝、再到叶,皇帝再尊贵,也不可能事事亲为。
锦衣卫?
即便皇帝下旨,也会命锦衣卫前去执行。
皇帝的旨意是肯定请不下来,但锦衣卫嘛……
想到这里,仲逸立刻来了兴致,一时激动所致,差点将桌上的茶杯推翻:锦衣卫遍布各地、各处,连成一张巨大的网。
这张网,简直无所不能。
仲逸恍然大悟:这事儿,应该找石成啊,身为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他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穆一虹一家只是普通人家,既非大门大户,又非涉案之人,更不会谋逆,简单的子女找爹娘,在尽量允许的情形之下,石成定会帮这个忙的。
当然,有利必有弊,穆家如此普通,自然不会入锦衣卫的法眼,况且此事时隔多年,正如穆一虹说的,即便皇帝下旨,也不一定能找到。
不过,只要有锦衣卫帮忙,机会就会大大的增加,大到不可想象。
关于穆家,皆是由穆一虹所说,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么多年过去了,穆一虹的家人,万一做了什么出格之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怕是“万一”呢。
天下之事,本无绝对对错与成败,为这些年的交情,为了梦一家人团聚之愿,仲逸决定要一试。
“穆姑娘,关于找寻你的家人,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路子”。
仲逸信心满满道:“这次,或许不会令你失望”。
他神情的变化,自然被穆一虹看在眼里。
“想必,仲大人定是想到什么更好的法子?”。
穆一虹深情的说道:“不过,看到仲大人能为我穆家人之忧而忧,又为我们穆家人之喜而喜,虹儿万分感激”。
尝尽人间冷暖,最知世界冷暖。
从杭州府开始,穆一虹从不缺金银,她所缺的,正是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的东西。
“穆姑娘,要不?你就别干了吧”。
见穆一虹依旧不提香儿方才所说之事,仲逸决定直奔主题:“把这里的宅子卖掉,换个地方,换种活法”。
此举用意,再明白不过:即便将赵谨杀了,还会有阿猫阿狗盯着她不放,应付过这阵子,也难保日后太平。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彻底离开这处宅院,告别这种生活,才是长久之计。
“不干了,谁来养我?”。
穆一虹无奈的笑道:“京城的开销,很大的哦”。
“我来养你”。
见穆一虹接过这个话题,仲逸便直言道:“小门小院,一日三餐,我仲某人,还是能供得起的”。
这句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以穆一虹的身价,莫说小门小院、一日三餐,就是衣食无忧三辈子,也不成问题。
对于换一种活法,只是她愿不愿意的事儿。
“好,那我听你的,明日我便开始着手此事,这处宅子地段不错,环境优雅,早就有人想盘下”。
穆一虹转过身去,默默的说了一句:“要结束这样的生活,也不难?”。
相当初,她在杭州府时,有佟家护着,自然无人敢造次,毕竟佟家在当地势力相当了得,更通着当地衙门。
尽管如此,时有纨绔子弟蠢蠢欲动,而每次,穆一虹都是以死相抗。
随手一把剪刀,是她多年的习惯。既为防范别人,也为自己留了最后一步路。
后来,周旋与这些权贵间,她更懂得了人情世故,学会了借力打力、以柔克刚。
有了这两样东西,才有了她这么多年的‘安稳’生活。
不过这种安稳,她早就腻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有人向她说出这句话。
只要有人当着她的面说出这句话,说明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意她。
“仲大人家大业大、心系天下,要管的人实在太多,我一个普通女子,岂能再叨扰于你?有这句话,虹儿此生足矣”。
穆一虹缓缓转过身来,声音有些哽咽,但还是微微笑道:“那你说,不干这个,我还能做什么?”。
看来,这次,她是认真的。
“置办一处小院,种花种草、养鱼养鸟,琴棋书画。有香儿陪着,也不会寂寞。有机会,我阿姐、筠儿她们,也会偶尔找你说说话”。
仲逸笑道:“这些年,你身边太热闹,也该为自己活着,享受这清静的乐趣”。
末了,他特意补充道:“只要有空,我会陪你到各处走走,既可打听你爹娘的下落,也能散散心……”。
穆一虹再次转过身,热泪夺眶而出。
…………
“京城外南山下,有个寺庙,香火很旺,过几日,我想去烧柱香,不知仲大人可否一起?”。
良久之后,穆一虹的神情终于缓和下来。
新的生活……
第369章 土地公(上)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相传,土地公本名张福德,自小聪明异常,又很孝顺。
后来,张德顺做了官,专司税赋,他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疾苦,做了很多善事,一百零二岁时辞世。
令人意外的是,他辞世三天后,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便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
由此,后世纷纷效仿,土地庙也就渐渐多了起来,多有民间自发建立,分布极广,用以祈求五谷丰登、多财多福。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民间信仰,大多造型简单,简陋于树下或路旁、山脚,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
俗称“磊“型土地庙。
数日后,穆一虹果真将那处宅院卖掉,仲逸请樊文予暗中协助,同时,他去若一当铺,让小地瓜前来帮忙。
小地瓜在京城一带混迹多年,自是熟门熟路,他跑前跑后,很快为穆一虹找了一处新宅院。
这个宅院便是小门小院:就是仲逸所说的,种花种草、养鱼养鸟的清静小院。
此处宅院,距离仲府还有些距离,但相比原先那处无名小院,已近了很多。
由此,穆一虹带着丫鬟香儿,开始另外一种生活。
这日午后,仲逸去找到翰林院掌院学士,他想腾出半天时间来,去找穆一虹。
上次见找穆一虹时,曾答应过她:陪她去城外南下那个寺庙上炷香。
仲逸不知道穆一虹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去烧香,但这个请求确实不算什么,当初去西北时,就没有带她,被她说成是言而无信,这次不能再食言了。
而在穆一虹看来,自己一向有烧香拜佛,并借此机会心中默默倾诉一番的习惯,现在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么大的事儿,自然是要上柱香的。
除此之外,穆一虹一直祈祷早日能找到她的至亲。
这一层,仲逸也想到了。
很少为私事而外出,仲逸今日不用去面圣、不用去裕王府,掌院学士决定准许他先离开。
临走之时,他随意问了一句仲逸所为何事,仲逸也随意说了一句:今日晨起,有些头痛发热,还时有咳嗽。
咳咳,夸张了几声,他便缓缓退了出去。
头痛发热,还咳嗽?
这样的理由,亏他能想的出来。
…………
两日前,宫里传出瘟疫。有人说后院枯井里发现一具尸体,是个太监,因为天气热的缘故,苍蝇病虫滋生,这才导致瘟疫。
也有人说,死的不是太监,而是个宫女,好像是犯了什么过错,被责骂几句,受不了,便跳入井中。
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说什么的都有。
还有人说,死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而是阿猫阿狗之类,他亲眼所见,岂会有假?
传言这东西,一旦放开,只要没过新鲜劲,就会演化出无数个说法来。
不过,眼下人们已无暇顾及闲话,控制病情才是真的。
御医们忙得不可开交,先是建议打扫屋里院外,又是建议熬制汤药。
顿时,宫中走道,一股浓浓的药味飘来……
这日午后,一名资历颇老的御医建议:应将疑似瘟疫患者隔离起来,免得传染他人。
何为疑似患者?不懂行医的人也能想到:头痛发热、咳嗽冒汗之类……
御医的建议很快得到朝廷准许,锦衣卫立刻开始排查。
这下好了,仲逸回到府中,才换了身衣衫,一杯茶水还未喝完,却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叫喊声。
“仲侍读,既你头痛发热、还咳嗽,就先不用去翰林院当值,好好在家养着,等完全康复之后再当值”。
来人除了翰林院的传话人外,还有一名太监。
很明显,他是从翰林院知道仲逸‘有病’的消息,之后再奉命来传达。
这事闹的,原本想腾出半天时间都觉得难,现在倒好,想去也去不了了。
与仲逸一样,接到类似告知的,几乎每个衙门都有那么几个。
看样子,没个十天八天,甚至半月二十天的,怕是去不了衙门了。
这里边,有确实身体不适者,但也有想在家逍遥几天的‘偷懒’者。
说这话,确实有些冤枉了,仲逸苦笑道:“这,可真不是我的初衷啊”。
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若明日突然回翰林院,说是完全康复了,恐怕没人信。
也罢,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在家陪陪师姐,权当外出办差了,过几天后,一切如常。
至于所谓的瘟疫,仲逸压根不必担心,当初在义中村时,就是因为一场瘟疫,才彻底告别了那里。
那个时候,小难难只是因为向同伴炫耀:眼前的‘野菜’可以食用,结果却误食草药。
当然,也是这些草药,使他免于遭灾。
后来,在凌云山时,师父曾教导医术,尤其师姐,对草药的熟悉和配制,恐怕不比那些普通的御医差。
有师姐在,万事无忧。
只是,今日陪穆一虹去上香,怕是来不及了,反正有的是时间。
…………
次日清晨,城外山道。
“穆姑娘,难道?这就是你说的寺庙?我们要在这里上香?”。
仲逸指着不远处的土地庙,有些疑惑的向穆一虹问道。
“这里只是路过,我们要去烧香的地方,在南山,还隔着几座山呢”。
穆一虹笑道:“看来,你这位翰林院的仲大人,确实不常来这种地方”。
眼前这个土地庙确实简陋了些,两壁以石块垒起,一块长石为横顶,里边一张小石桌,桌上是一些贡品。
这不是一般的简易。
此时,还有人来拜,那怕是简单的吃食,也纷纷供了上去。
关于土地神,仲逸还是知道一些的。
“土地神,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者,是与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故此,在那方土地上发生的事儿,土地公什么都知道”。
见穆一虹听的一脸入神,仲逸继续道:“作为土地守护神,民间供奉非常普遍,我们也去拜拜”。
不愧是翰林院的,什么都知道。
“既然有这么多人前来,却为何无人修葺一番呢?”。
仲逸笑道:“有些委屈土地公公了”。
“嗨,谁说不是呢?但来这里祭拜的,大多是种地耕农,大伙也没有那么多银子不是?”。
仲逸与穆一虹这么一说,却被一旁的村民听到,有人立刻攀谈起来。
“这位小哥,你说,修好一点,好工好料,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仲逸对眼前的年轻人说道:“无妨,你尽管说”。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名年长者,他上前说道:“方才听这位公子讲土地神的来历。只是,这位神仙,他深得百姓爱戴,不强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