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99章 永不败,就无人来犯
“榆林知府……那个……李序南……差事办的如何?”。/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听完故事,沉默片刻,朱厚熜却突然问到西北之事。
这并不为奇,反倒恰恰说明:这个故事,他真的听懂了。
仲逸急忙回禀:等秋收后,才可知晓详情。今年是第一年,又有大煤矿的事儿,万事开头难……
李序南曾私下来信,年初开始实行的几项举措已有成效,但也遇到一些未曾想到的阻力。
这种事,很正常。
当初二人分别之时,仲逸最担心的就是有人拿所谓的‘差事’、‘办差’之类的由头,来陷害李序南。
有支持,就有反对,有成功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失败之处。就看怎么去看,怎么去想了。
也正因为此,仲逸才多次向皇帝、裕王,甚至袁炜等,提到李序南在当地的难处,让他们随时关注此事,并给予宽仁。
刑部掌刑名之事,樊文予也格外留意李序南,但凡有机会,便提及此事,更说出其中不易之处。
在京城有两位兄弟照应,在榆林府的李序南,又有当地锦衣卫的暗中保护。即便户部郎中赵谨,兵部郎中严磬,以及他们身后的戎一昶,也不能轻易下手。
李序南在西北的举措一旦有成效,势必会为其他各地效仿,虽各地情形不尽相同,但只要走出这一步,已实属不易。
此举意义重大,绝不能有半点闪失。
“朕会记住西北之事的,不过,还得看最终成效”。
朱厚熜突然问道:‘你是想说大煤矿的事吧?’。
不不不,仲逸急忙上前:‘大煤矿之事由锦衣卫北镇抚司查办,微臣岂能随意过问?’。
今非昔比,在如今的仲逸看来,一个三边镇,一个大煤矿,已远远不是他的目标了。
“大煤矿之事,你功不可没。问问也是可以的,锦衣卫办案,何时会无功而返的?”。
朱厚熜像是自言自语,却又总能让人听得明白:“再说说刚才那个故事吧”。
仲逸:微臣的故事已讲完。
朱厚熜:故事不会结束的,若要讲,可以一直讲下去,只是再讲下去,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仲逸:是……
皇帝朱厚熜的心思不在讲故事,而是‘品故事’。
紧接着,他却提起问题来,仲逸思虑的时间不多,但君臣二人还算能愉快的交谈。
朱厚熜问道:“说说看,那个老族长说有禁地,为何村民们都信了?”。
仲逸回禀:“因为,村子小、人少。还有,那怕是善良的无知”。
“存粮之事,老族长为何让他的子孙去做,而不是其他村民?”。
“同村未必一家,同一家,未必同一心”。
“存粮为何?养畜为何?”。
“存粮,有备无患。养畜,繁衍源源不断”。
“后来,村民为何富了?”。
“做了一些事,不再单单靠天吃饭”。
“最后来了贼盗,村民为何又变为一无所有?”。
“因为,村子小、人少。还有那怕是无奈的无知”。
……
这是,朱厚熜将手珠扔下,脸上却露出一丝笑意来:“村子小、人少?可地方大了,人多了,事情就好办了吗?
南北有别、东西各异,耕农有耕农的想法,林户有林户的打算,匠户有匠户的计划,官吏有官吏的做法。驱除北虏南寇,靠的是什么?要的又是什么?”。
末了,他再次自言自语起来:“若那些村民,没有老族长留下的存粮,又会是什么结果?”。
看来,这位九五之尊的皇帝,确是将翰林院的这个侍读当做‘陪他说说话’的人了:发自肺腑、近乎倾诉。
这个时候,是该说点什么了。
“但凡出征,听的最多的一句话:粮草不足、粮草不足……,好不容易粮草凑齐,却兵饷不足……,若粮饷都充足了,老百姓又早就揭不开锅、下不了米了”。
仲逸稳稳站立,一字一句道:“粮不足、民不富。不富足、无完胜。富足,非为战,而要不败。永不败,就无人来犯”。
……
“身为翰林院侍读,你这个书读的不错,故事也讲的不错”。
一阵沉默之后,朱厚熜竟再次说道:‘这样的故事,可以多讲讲……’。
…………
“仲大哥,仲大哥,这边,走这边……”。
才来到街上,仲逸却见莺儿在不远处向他挥手。
袁若筠今日要回袁府,早就在这必经之路等着他了。
连日以来,袁炜身体每况愈下,袁府那边派来的厨娘说袁大人传话过来,今日无论如何要回趟府里。
说要回袁府,袁若筠便吩咐莺儿置办礼品,尤其补品,买了一大推,若不是袁府派人来接她,就凭丫鬟香儿,是断断拿不了的。
袁府门前,轿子落稳,郭管家便领着下人迎了上来:“小姐、姑爷,你们来的正好,老爷在后院赏花,小的这便领你们过去”。
时节已是立秋,这个季节的花卉已不多见,好在袁府养花名目繁多,即便是冬日,也能观赏一番,难得好景。
行过大礼之后,袁若筠便带着丫鬟莺儿去看盆栽,她为这些花起了些奇怪的名字,什么红红、小四、小月月之类。
简直当宠物养了。
花园北侧一个木亭,闲来无事之时,可以坐在这里赏景,仲逸轻轻扶着袁炜,二人走走停停,不由的说到了朝中之事。
说起在王府侍读、今日面圣之事,仲逸想请这位礼部尚书的岳丈指点一二,袁炜则似乎无心国事,更愿说起家中之事。
落座之后,他缓缓开口道:“朝中之事,千变万化,民要生、吏要治,有战事要备战,无战事也要备战。每次科考有人中榜,但更多人的会落榜。河道要疏、丝绸要供上、宫里还有其他开支……”。
咳咳,说了几句,袁炜咳嗽起来,仲逸急忙为他端上一杯热水。
稍顿一会,袁炜接着说道:‘这些事儿啊,皆非一人之力可为,更非一朝一夕可为’。
仲逸连连点头:‘是是是,孩儿都记住了’。
指着不远处的袁若筠,他再次开口道:“筠儿年纪轻,又任性了些,而你有高师指点,处事得体,懂得审时度势,如今又做了翰林院的侍读。
你们二人来往时日也不短了,脾气秉性互补,紧要关头,她必能听你的,这些我早就看出来了……,也放心……”。
仲逸再次点头,原本想多安慰几句,却又不便打断他。
“我在礼部多年,大家都说门生故吏遍天下,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真正的学生也没几个”。
袁炜叹道:‘朝中事务繁巨,能有人帮衬也不是什么坏事,差事要忙,但更要顾家,我还等着抱小外孙呢’。
……
晚饭后,仲逸特意叮嘱袁若筠暂且留在袁府,多陪陪老爹,他也会抽空过来看看。
袁若筠一脸感动,趁无人之际,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第400章 良方(上)
夜幕下,天空淅淅沥沥滴着雨珠,街上行人大多顺着路沿匆匆而过,地面已有些许积水,偶有马车驶过,路人纷纷躲闪。(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沿街而行,绕过主道,再穿巷而过,不远处可见一座宅院,一座很气派的府邸。
门口侍卫,平日里他们主要的职责是挡住来人,进而通禀里面的人,最后才是护卫。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宅院,安全倒是其次的,仅是说出他们主人的大名,即便敞开了大门,也无闲人敢进。
夜雨蒙蒙、灯光微微,这样的天气,这样的人家,简直可以为所欲为、却绝无意外。
门头上两个大字赫然入目……………严府。
没错,这就是工部侍郎严士蕃的府邸。
晚饭过后,正是茶余饭后悠闲时刻,严府中的下人们却各司其事,做着自己分内之事,守卫们则感谢这场夜雨,他们也好随意说说笑笑,不至于被管事的听到。
一道身影轻轻越墙而过,稍顿片刻而后快速向院内飘去,屋内灯光微微闪动,象征性的给了一点提醒。
毫无意义的提醒。
仲逸这是第三次光临严府,此次,他势在必得。
21世纪的唐小丫曾在手机上找到一段话,大意是说严士蕃与其妻将金银藏于地窖,一日他们请严嵩来观赏,严嵩竟惊的目瞪口呆,数目之大,超乎他的想象。
当时在若一当铺时,仲逸曾设法通过罗龙文的堂弟罗二,来打听严士蕃秘密藏银之地,但罗二只是说他们将银子装好,由严士蕃派人来取。
至于究竟藏于何处,他们也不得而知。
现在看来,还是唐小丫帮了大忙,只是这位‘亲爱的’,再也没有机会等他回报了。
这个地方不难找,不过数目确实惊人:黄金数万两、白银百万两以上,至于字画、瓷器、玉器,就很难估算了。
要是若一当铺的姜伯在就好了……
在严士蕃看来,这些都是真金白银、万贯家底,而在仲逸眼里,这或许就是粮饷、库银,还可买稻种,疏通河道,甚至修路架桥、炼铁、炼钢,铸造兵器……
仲逸不由想起曾在一次垂钓时,一只鱼被甩在地上,拼命的挣扎,最后奄奄一息快要翻白眼时,被自己放入水中才留下一条活路。
此次严士蕃这条大鱼,是绝不会再被放回去了。
“就拿这么多吧,还是金子省事”。
仲逸掂掂手中的分量,不由微微一笑:“我的姜伯啊,这些金子,够开十家店铺了吧?”。
路过一间屋子时,偶尔听到里边说话声。
一个曾经十分熟悉的声音,他们正说着倭寇……
…………
回到仲府大院,却见只有师姐仲姝一人在家,一问才知宋洛儿又被穆一虹叫去她的小院,今晚不回了。
看来她们二人确实谈的来,才几日的功夫,竟这般熟悉。
袁若筠回了袁府,还要住上一阵子,此刻洛儿又不在,府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也好,正好有事找师姐相商。
“新店铺,准备就绪。有姜伯在,雕刻玉石的师傅不难找。小地瓜在京城熟,再有穆一虹亲自坐镇,用不了多久,便可经营”。
仲逸一脸轻松道:“这些金子,绰绰有余”。
此事二人之前曾议过,仲姝并不好奇。
连日以来,她潜心钻研仲逸带回来的‘宝物’,兴趣颇为浓厚。
说起十家店铺的掌柜、伙计,仲逸曾想到一个法子:请师兄宗武找一批因负伤而无法继续留在军中,此刻赋闲在家的人来做分店掌柜、伙计。
“今日我去师兄府上,这批人已基本到位,都是当年随师兄一起上阵杀敌的勇士,除部分伤势无法痊愈,其他人行动尚可、言语清楚,做杂货铺的伙计可行”。
仲姝有些为难道:‘只是,其中大多人不太识字,即便勉强能识文断字的,也无法直接做掌柜,还得要姜伯、小地瓜他们帮忙带一段时日才行’。
不足为虑,在仲逸看来,无论开多少店铺,赚银子都是其次。
说到经营之道,仲姝确实比他强不到那里,一旦真正开起十家店铺,还要穆一虹这位‘少东家’亲自打理。
当然,老姜头这个大掌柜,是绝不能少的。
夜深深,雨蒙蒙,几多夜风几分静,仲逸懒懒躺在木椅之上,师姐端坐在一旁,红红灯光下,照出那动人的脸庞……
……
次日用过早饭后,仲逸径直去了樊文予的府上,他们二人早有约定:今日要去见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人。
“贤弟啊,为了约这位神医,为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今日总算是能见上一面”。
樊文予才换好衣冠,望望窗外,说着便走了出去:“人家这位神医不要金银,不要绸缎,就喜欢书,医书”。
他说的这书,仲逸还真见过。
早在蠡县做知县时,樊文予就曾说起过此书,好像是关于一些草药生长、采集的,看发黄的书皮,就知道颇有些年头了。
“这是我祖父的祖父留下的,为给我樊家长辈有个交代,我特意誊写一遍,重新装订一本,不至于失传”。
樊文予拿着手中的‘宝贝’说道:‘不过,我祖父说了,能将此书赠与李神医,也算物有所值’。
仲逸一脸感动:“我替袁家谢谢你了”。
樊文予却笑道:“只要李神医答应为袁尚书诊断病情,我客是功德一件”。
李时珍,这位德高望重、医术高超的神医颇为有名,民间关于这位神医的故事很多很多:他曾到各地采药,所到之处,无论耕农、樵夫、渔夫,甚至捕蛇者,他都一一请教,并将他们所说记录下来。
仲逸清楚的记得,他与唐小丫在一起时,有一次他们去药店,都能看到李时珍的名字和画像。当说起这个名字时,唐小丫脱口而出:神医呗。
后世更将他尊为‘药圣’。
如今袁炜患病,仲逸不懂医术,思来想去,只得请这位妙手回春的李太医了。
……
“二位大人,实不相瞒,袁尚书府上,我曾去过,既然你们又为此事而来,我一言相告”。
得知仲逸与袁炜的关系后,李时珍也不回避,他取来纸笔,写下两行字。
第401章 诚信堂
拜别李时珍后,仲逸与樊文予随意找家酒楼用些饭菜,没什么胃口,胡乱喝了几杯便匆匆来到袁府。(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你这是干什么?这些药都是上品,还有这补品,可都是大补的,有银子也买不到”。
袁若筠走了进来,见仲逸正要将药碗撤走,她急忙上前制止:“是不是,听谁说什么了?”。
一旁伺候的下人不知何故,个个面面相觑,却谁也不动一步。这里是袁府,姑爷的话,当然比不上小姐。
竟是要撤走这些药汤、补品,简直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