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捡宝生涯 >

第505部分

捡宝生涯-第505部分

小说: 捡宝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千就拿珍藏的十二幅陈老莲的册页,交给谢稚柳临摹,以后一直没有要回来。即此一端,可概其余。”

    而且,谢稚柳仿陈洪绶书法,也是颇见功力。精鉴书画的行家掮客朱省斋都甚为赞赏。

    但这幅画并没有张大千和谢稚柳合作的关键证据,所以也只有拥有异能的孟子涛,在心里给出肯定的答复。

    蔡老摇了摇头说:“由于缺少关键证据,这一点只是我们的猜测而已,并不能加以肯定。但这幅画确实是一幅难得的作品,是可以肯定的。”

    持宝人一听这话,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如果能够证实这幅画是张大千和谢稚柳合作的作品,那他们还能够挽回绝大部分的损失,但不能肯定,那就是空欢喜一场了。

    马上,持宝人满脸堆笑道:“蔡老,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能够证明这一点?”

    蔡老摇了摇头:“除非能够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两位确实合作过这幅画,不然真的很难确定。”

    持宝人脸色立马就有了变化,又追了一句:“老师,难道您想要眼睁睁地看着我倾家荡产吗?”

    蔡老和孟子涛摇头苦笑,这就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了?而且这幅画有了他们两个的注解,就算不能证实确实是张大千和谢稚柳合作的,价值也不会太低吧?

    “这位先生您言重了,而且我们古玩鉴定说一不二,不然的话,在场的大家,还会相信我们吗?”说罢,蔡老便是闭嘴不愿再去多说一句。

    持宝人顿时大怒,指着蔡老骂道:“好狠的心肠!狗屁的专家,一群酒囊饭袋,眼力差得不可思议,连摆地摊的小贩都不如!你们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货色……”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人居然一言不合恶语相向,而且说的话还十分歹毒,甚至问候起专家的家人,让蔡老都气得火冒三丈。

    专家席旁边就有保安,因此不用孟子涛动手,保安就把持宝人给揪了出去,此人也是欺软怕硬的货色,保安围了上来之后,就不敢再口出秽语了,老老实实被拖出了场馆。

    蔡老虽然脾气好,但被人这么骂还是头一次,也是肝火大盛,人都被保安带走了,嘴里还念叨着:“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孟子涛连忙劝解道:“蔡老,消消气,难免会遇到低素质的,别跟他们一般见识就行了。”

    旁边的专家们也都对蔡老劝解了几句。

    “没事了,只不过头一次遇到这么恶劣的人,有些大动肝火。”蔡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着说道:“老话说,物以类聚,也只有这种人会找卓英鉴定了。”

    “卓英是哪位啊?”孟子涛有些好奇地问。

    “回头跟你细说。”蔡老说道。

    晚上,孟子涛才从蔡老口中得知,原来卓英是书画鉴定专家,而且还是一位作家,名下有畅销书籍,在西京一代颇有名气。

    不过,卓英这人品行有问题,只要持宝人肯付出代价,他可以把仿作鉴定成真迹,不过他也不傻,仿的不好,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另外,他的鉴定费用是按照真品的百分比要的。

    就像刚才那幅画,鉴定费用至少五万起步,不可谓不黑。

    言归正传,随着十幅书法作品中的最后一幅鉴定完成,周围人都对孟子涛报以热烈的掌声,就凭刚才这些结果,他们肯定不会再对孟子涛的鉴定水平有什么疑问了。

    接下来,没有再发生什么不快的事情,不过临近今天的鉴宝活动结束的时候,一位老大娘跟着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前排,并说明了一下情况。

    原来,这位老大娘家庭不幸,早年丧夫,好不容易把儿拉扯大了,并且结婚生子了,没想到这段时间,却接二连三的发生不幸,先是儿子查出来得了尿毒症,之后,孙子又出了车祸,肇事者逃逸。

    本来,家庭就不宽裕,现在根本凑不齐医药费,一家子陷入了绝境,虽然村里也组织了捐款,但还是杯水车薪。

    今天老大娘在医院,听说了有鉴宝大会,想起家里还有一件老一辈传下来的瓷器,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就急着回家去拿过来。

    但由于知道鉴宝大会已经晚了,她到体育场的时候,今天的日程就要结束了,她着急之下,就抹起了眼泪,正好被负责人看到,得知了情况后,就带着她来到场馆内,想先给她鉴定。

    得知了老大娘的情况,所有人对她插队都没有意见,老大娘也在张老面前,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祖传的瓷器,放到桌上。

    这是一只斗笠碗,敞口,斜直壁,至底部内收直下修做足。圈足较高,足壁较浅。整器通体施釉,圈足内外壁及底部外壁均满釉,釉色呈湖水蓝色,微微泛绿。釉面平整光滑,釉光莹润肥厚,表面可见开片,开线呈黑色,称之为铁线。

    张老看到这件瓷器顿时轻咦了一声,连忙拿到手中看了起来,嘴上问道:“大姐,您对这件瓷器有什么了解吗?”

    老大娘说道:“我丈夫生前跟我说过,这好像是什么几百年前官家用的东西,具体什么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

    张老点了点头道:“您这件瓷器,其实是仿官窑的品种,官窑瓷器您可能没听说过,这么说吧,它在瓷器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汽车中的豪车,自问世后即很名贵,历代多有仿制。”

    “仿品可分为4种情况:一是宋代龙泉窑仿;二是明清官窑仿;三是清末民国仿;四是现代新仿。宋代龙泉窑所仿官窑瓷器采用垫饼或支圈烧,没有支钉痕。另外,龙泉窑仿品没有一件是满釉支烧的。”

    “明代仿官窑均是景德镇御窑厂所仿。这些仿品釉层较厚,釉面开大小纹片,多为粉青和灰青色。清雍正时仿官窑产品釉色多为豆青、灰蓝和月白,少数无纹片,多为大开片,釉有透明和失透两种。失透的容易与宋代官窑混淆,其精致产品中,支钉痕为黑色,类似汝窑细小的芝麻钉。至于现代的就不说了。”

    “您这件瓷器圈足无釉处露胎,呈深褐色,此乃龙泉窑仿官窑产品为达到其紫口铁足的效果而在未入窑烧造前特意涂抹在圈足露胎处的酱色釉。这也是区分官窑同龙泉窑仿官窑产品的特点之一。可惜……”

    (18/62)

第六百九十二章 鉴宝活动(十)

    张老有些惋惜地说道:“但很可惜的是,这碗保存的不太好,不但口沿处有好几个小崩口,底部也缺了一小块,大大影响了它的价值。”

    老大娘紧张万分,问道:“专家,那我这只碗现在能值多少钱啊?”

    张老心里有些为难,但考虑到大娘家的情况,还是说道:“充其量可以值一万吧。”

    “只有一万,不能再多些吗?”老大钱十分失落,虽然一万块也是意外之喜,但对自己家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张老摇了摇头,有一点他没说,这个价钱已经是市场上最高的估价了,现在的市场,一般也不会有人花一万买。而他之所以估这个价钱,也是为了尽点绵薄之力,准备最后花一万买下来。

    这时,孟子涛说道:“张老,这只斗笠碗能否让我上一下手?”

    张老把斗笠碗递到孟子涛面前,孟子涛鉴赏过后,也是给出了同样的结论,接着对大娘说道:“秦奶奶,如果方便的话,能否跟我来一趟?”

    老大娘也没什么好担心的,马上就同意了,怀着好奇心跟孟子涛来到场馆一处安静的角落。

    “秦奶奶,我刚才看你好像挺舍不得卖掉这只碗的,我看您还是把它收藏起来,至于医疗费的事情,我派人跟您联系,明天就会过来了解情况,如果没问题的话,医药费我这边会资助一部分的。”

    孟子涛没有一口包揽,是因为他对老大娘家的情况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大娘的儿子是什么为人,资助一位恶霸,肯定不是他愿意的。

    另外,尿毒症是一种非常麻烦的严重疾病,除了透析,最好的办法就是换肾,而那肯定要一大笔费用,而且就算换了肾,还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换肾到是没问题,但接下来的一系列治疗,难道都要靠他的慈善基金来解决?

    当然,孟子涛也没打算半途而废,只不过,这需要等将来再说,至少孩子将来的学费,他肯定会出一臂之力。

    “啊!真的!”

    老大娘大吃了一惊,孟子涛的话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激动地一双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起来。

    孟子涛笑着说道:“这事我肯定不会骗您,还要麻烦您给我一个联系方式,另外,这件事情还请您能够保密。”

    孟子涛原本创建慈善基金的目的,就只是为了单纯的助学而已,至于资助病患,并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因为这种资助实在太麻烦了,搞不好反而会出问题,引起大众的误解,其实这到并不是他在意的,关键做了好事反而为自己惹来麻烦,实在太扫兴了。

    当然,就像这次一样,如果遇到了,孟子涛还是会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老大娘不知道孟子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难道喜欢做好事不留名?但既然孟子涛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她当然忙不迭的答应了。

    老大娘喜及而泣,抹泪道:“好好好,没问题,不过,我没有电话啊!”

    孟子涛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了老大娘:“秦奶奶,您可以让您的家人联系我,我明天会派人跟您家人联系的。”

    “好,麻烦您了。”老大娘小心地把孟子涛的名片收了起来,随即,她看了看自己带来的碗:“专家,这只碗是不是并不值钱啊?”

    孟子涛委婉地说道:“也不能这么说吧,多少还是有些价值的,而且至少在您心里是无价的。”

    事实上,这件龙泉窑仿官窑斗笠碗,张老确实看错了,凭孟子涛的经验,应该是清仿的,只是仿的实在太逼真,所以张老才打了眼。不过,在刚才那种场合,孟子涛当然不可能把事实说出来,不然那就是情商和智商都感人了。

    “哎,真得谢谢你们。”老大娘叹了一声,说道:“其实,这只碗是我丈夫生前最喜欢的一件东西,我以前也舍不得卖,实在没办法了才会拿出来,既然这样也正好,省得他在阴曹地府还念叨我。”

    说到这,老大娘又激动地对孟子涛说:“只是,我要怎么感谢您才好呢。”

    “大娘,不用这么客气,我也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算是为我自己和家人积点德吧。”孟子涛说道:“这样,时间也不早了,您还是先回去,叫您的家人联系我,我明天会派人过来给你们接洽的。”

    老大娘千恩万谢的带着瓷器离开了,走出场馆之后,卢俣却鬼鬼祟祟地跟了过去,最后把老大娘拦了下来。

    “你有什么事情?”老大娘警惕地看着卢俣。

    卢俣面带笑容地问道:“这位奶奶,刚才那位专家难道没有买您的碗吗?”

    有道是人老成精,老大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还是能够感觉的到,卢俣不怀好意,心中警惕之余,说道:“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卢俣笑道:“当然有关系,其实我也挺喜欢您的那只碗的,能不能转让给我?”

    “切,你买的起吗?”老大娘嗤笑一声,根本不给卢俣开口的机会,转身就快步离开了。

    卢俣表情愕然,自己的脸上难道写着“穷鬼”两字,居然连一万块钱都出不起,还是说,事情真得和自己猜想的一样,那只碗另有乾坤,不然为什么孟子涛会单独交流呢?

    卢俣也是劫道出了劫出瘾了,一心想着抢孟子涛的东西,也不想想,如果那只碗确实不是凡品,孟子涛怎么可能会让人离开。

    暂且不提这事,鉴宝大会第一天顺利结束,孟子涛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至少在西京这一片的古玩内,名气会越来越响,到时佩服之人有之,羡慕嫉妒甚至恨的人也大有人在。

    孟子涛当然不会理会这样的事情,大会结束后,他就接到了老大娘儿子的来电,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一会,孟子涛又对大娘家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另外,从交谈来判断,孟子涛的直觉觉得老大娘的儿子应该是那种老实人,甚至有些木讷。

    另外,在电话里,孟子涛也从老大娘口中得知,有人拦她的事情,孟子涛从她描述的相貌中得知,应该就是卢俣,顿时觉得好气又好笑,关照老大娘,如果卢俣再来找她,如果她愿意的话,可以把碗卖给卢俣,但价钱不能便宜,至少也要八万十万的。

    转眼过了两天,鉴定大会结束,孟子涛准备回陵市,临走之前,他去医院看望了老大娘一家。

    通过工作人员的反馈,老大娘一家确实都是老实人,资助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先期的治疗费,已经打到了医院的账户上。

    因此=【,老大娘一家对孟子涛感激不尽,不过都是老实人,他们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心意孟子涛能够感觉的到。

    自己也算是医生,到了医院后,孟子涛也对父子俩做了诊断,老大娘的儿子尿毒症已经很严重了,孟子涛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他也不是万能的,有些疾病他也束手无策。至于孩子,现在的病情医院这边也给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应该不会有问题,孟子涛也不想过多的干预。

    孟子涛让他们安心治疗,就准备离开,这时,老大娘拿出了一件看起来黑乎乎的东西,递给了孟子涛:“孟老师,我家的这种情况,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我丈夫生前一共留下了两件东西,一件是那只碗,一件就是这个东西,如果您不嫌弃的话,还请收下。”

    孟子涛看到大娘递过来的东西,心里惊讶起来,这分明又是一件龙之九子的雕像,雕刻的正是老四蒲牢。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

    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