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郎中-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仙茅只是不停点头,陪着他伤感,却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赵廷美知道赵普这一关没跨过去,杨仙茅只怕不会明确表态的,他说这些,也只是想先打个埋伏,一旦拿到圣旨便能让杨仙茅放开顾虑。要想让他愿意帮忙治疗,当然要加上一个筹码,那就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许之以利。前面两个他正在做,后面一个他一直想不到用什么合适的贵重物品来刺激鼓励杨仙茅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替自己母亲治病。
赵廷美吩咐管家给杨仙茅安排在一座单独的贵宾小院落中,并拨了几个俏丽的丫鬟服侍杨仙茅。甚至还暗示他看中哪个都可以归他。
杨仙茅已经第二次享受这种待遇。
第325章 早朝商议
在整个过程中,黄公公一言不发,只是面色平静的望着他们,似乎在看一场根本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戏。待到杨仙茅留下之后,他这才告辞回宫复命去了。
赵廷美这一晚几乎没有睡,等着鸡叫头遍,便做着轿子就来到了皇宫门口,说有紧急的事情求见皇上。
宋太宗已经起来了,他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的,所以在鸡叫头遍便起床准备上朝。得到秦王的请求之后,立刻传见。
赵廷美已经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见到宋太宗之后,着急忙慌的说道:“皇兄,宰相赵普威胁杨爵爷,说他给家母头部开颅动手术是大逆不道,绝对不允许做这种事,所以,杨爵爷便借故推辞自己不擅长这个手术,不愿意给家母治病。请皇上下旨准许杨爵爷替家母开颅治病,救家母一命了。”
宋太宗点了点头说:“这件事先前黄老头回来复命的时候已经跟朕说了。朕已经知道,正准备招你来商议这件事你就来了。朕昨晚上想了一夜,赵普所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头颅乃人生最重要的器官,开膛破肚倒还罢了,头颅刨开了之后,人真的还能活吗?朕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医术,在先前朕下旨招杨爱卿到京城会诊的时候,还真就不知道他需要剖开头颅来治病的,若是这样的话,那还真需要慎重。这不单单是涉及到君臣之礼,最主要涉及到陈国夫人的生命安危。毕竟,这种手术即便是杨爱卿他本人也没有动过,朕相信他所说的不擅长主要指的这件事。所以,是否要直接给陈国夫人动这样的手术,的确需要慎重。朕已经决定,今日早朝的时候,首先让文武百官商议一下这件事情。听听大家的想法,若是众人都支持可以开颅手术,那朕就下旨让他这样做,要不然还是以汤药为妥。”
赵廷美想不到这件事到后面居然弄得这么复杂,还需要文武百官集体讨论要不要做开颅手术。不过,皇兄这么说,也的确有他一定的道理,放开君臣之礼这一点姑且不论,开膛开颅手术能否有效还真的需要好生琢磨。毕竟,世间还没听说有谁能做过这样的手术,就连杨仙茅自己也反复说了他不会,那就是说,他自己也没做过这种手术。
前面是赵普坚决反对,而现在则是皇帝的态度也比较犹豫,这就让赵廷美一下失去了主心骨。
因为太医院的太医能用的方子都用了,却没有什么效果,可以说用汤药基本上已经没希望了,就指望杨仙茅开颅动手术呢,可皇帝和当今宰相都觉得应该慎重,那就只有指望朝中大臣能帮忙说话了。
赵廷美很想赶紧走走关系,找诸位大臣哭诉一番,求他们帮忙。可是,皇上说要在今日早朝中讨论这件事。这样一来他就想动手脚也来不及了,不由得一脸凄然。
因为现在宰相赵普,他的观点会影响一大批人,他在朝中的势力非常庞大,只要他说不行,那至少一大半的方官员,都会跟着他说不行的,那母亲的病就全完蛋了。
望着神色哀伤的站在那失魂落魄一般的秦王,宋太宗嘴角露出了一抹神秘的微笑,叹了口气说:“你也不用太着急,朕会替你说话的,毕竟你的母亲也是朕的母亲。”
赵廷美不由大喜,要是有皇帝帮他说话,这件事就好办多了赶紧长揖一礼,说道:“多谢皇兄救母之恩,没齿难忘。”
到了上早朝的时候。
金銮殿上黑压压的文武官员分成两排站立。
宋太宗在唱礼官高声唱礼中,踱着方步从屏风后出来,坐在龙椅之上,扫了一眼文武百官,说道:“今日早朝,在商议正事之前,朕有件家事,需要听听各位爱卿的意见。这件事虽不是国家大事,但是却涉及到我庶母,秦王赵廷美的生母陈国夫人的生命安危。所谓人命关天,若是一两个人决断,那只怕有些不负责任,所以,还是请众爱卿一起商议一下。”
殿下的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宋太宗所说的这件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些甚至不知道陈国夫人病重,所以,一时有些脑袋发懵。
不过其中有些人已经多少知道了些消息,因为赵廷美的生母陈国夫人病重的事情他们都知道了,有些消息灵通的,也知道皇帝紧急下下旨传召此前册封的侍御医,四品伯爵杨仙茅紧急赶往京城参与会诊。但是他们决想不到宋太宗居然把这件事放在朝廷早朝上来商议。不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难道治病的事情也需要朝廷群臣来进行商议吗?他们很多是不懂医术的,又如何拿主意呢?
宋太宗故意给他们点时间议论,过了一会,这才咳嗽了两声,慢悠悠说道:“秦王的母亲也就是朕的庶母。陈国夫人已经患病多日,前些日子病情加重,太医院的太医的药差不多都吃过了,没有效果,所以,朕便招了侍御医杨仙茅紧急从老家宣州赶了来。碰巧的是,圣旨到的时候,杨爱卿正好洞房花烛夜。他连洞房都没进,就急匆匆星夜兼程赶到了京城来了,这种精神实在让人赞叹。”
一听这话,文武百官都纷纷点头,觉得一个人能放弃洞房花烛这样的人生快事,为一个病人紧急千里赶来救治,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是足以让人挑大拇指赞叹的,很多官员也从宋太宗这句话中听出了宋太宗对杨仙茅的宠信,都心中暗自琢磨,这侍御医一定要好生与他结交才行。
宋太宗又故意停顿了一会儿,等着下面的官员们相互挑大拇指议论咱交谈片刻之后,这才又咳嗽两声,接着说道:“杨爱卿赶到秦王府给陈国夫人检查之后,说陈国夫人的病或许开颅做手术能够治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是开颅可跟开膛破肚不一样,脑袋是人最重要的部位了,脑袋砍掉人就没命了,但是把脑袋剖开了再缝上,人还会不会有命,这个可真拿不准,就是杨爱卿他自己也说过他以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手术,也只是提供了一种治病的可能而已。另一方面,陈国夫人是君,给陈国夫人动这样的手术是否属于大逆不道,这也是有争议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秦王非常慎重,跑来问朕。朕也觉得这事十分棘手,所以今日早朝跟诸位爱卿商议一下这件事,究竟该如何处之为妥当,请诸位爱卿发表高论吧。”
宋太宗说完之后,台下一片安静。先前还叽叽呱呱在低声议论着,而现在谁也不说话,甚至也不相互看,只是瞧着地面,仿佛地面有锦绣文章让他们读得津津有味似的。
宋太宗眼神却一眨不眨地扫视过每一个官员。他发现,不少官员虽然低着头,眼角却偷偷往站在前面的文官之首宰相赵普身上望去。可是赵普却抱着笏板站在那儿也不说话也不动。而他不说话,群臣竟然连一个人说话的也都没有。
见状,宋太宗嘴角那神秘的微笑更浓了。
等了良久,宋太宗这才咳嗽了一声,说道:“诸位爱卿,怎么都不说话呀?病人还在那等着呢,陈国夫人病情危重,可耽搁不得,究竟是否要做开颅手术,就等各位一句话。——今日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赵廷美见赵普始终不开腔,终于忍不住,迈步出列,说道:“皇上,微臣母亲对微臣有生养之恩,如今太医院太医束手无策,母亲危在旦夕,只有开颅手术能救一命,即便是只有一成的希望,也总比眼睁睁看着家母病故的好。所以,微臣恳请皇上下旨,请杨爵爷给家母做开颅手术,同时也拜托各位就赞同杨仙茅给家母治病。——家母的命可全在各位手里了。”
赵廷美说到后面,声音哽咽,既然无以为续。随即,双手抱拳,深深一礼。
众人瞧向他,眼中多了几分同情,可是,随即望向一言不发的宰相赵普,那一份同情的眼神便很快淡下去了。
赵廷美说了这番话,群臣依旧没有人出来附和宋太宗。嘴角的神秘微笑消失了,脸上浮现出一丝阴冷,淡淡的说道:“赵宰相,你说说你的意见吧。”
赵普这才慢吞吞上前一步,手持笏板,躬身说道:“依老臣所见,开颅手术断不能做。从古至今,从无人听说过开颅手术的,若是一般人等,死马当成活马医那倒也罢了,可是现在病的是圣上的庶母,秦王的母亲们陈国夫人,贵为君王亲眷,那可万万不能开玩笑的。君臣父子,纲常伦理,半点都不能僭越。一个小小郎中,居然想在君王亲眷的头上动刀,这不是大逆不道又是什么呢?所以老臣所见,谁要敢给陈国夫人脑袋上动刀子,就先给他脑袋上砍一刀!——对于这种违背纲常伦理的无耻小辈,那是不必心慈手软的。”
赵廷美浓眉倒竖,怒道:“赵大人,生病的是我的生母,我能眼睁睁看着生母病死不去救她吗?要换成你的母亲也患了这样的病,你也会这么说吗?”
第326章 奉旨手术
赵普却半点不生气,淡淡的声音说道:“秦王爷这么说就不对了。老臣母亲如何能跟陈国夫人相提并论?若是老臣的母亲也患了这样的病,或许只是要考虑一下这小郎中究竟真的有没有开颅的本事来给老臣的母亲医治。若是他真有这样的本事,那也未尝不可。可是陈国夫人那是君王的亲眷,君臣之礼不可僭越的。。”
赵廷美道:“你是说我娘因为是皇亲国戚,所以不许任何人给她动刀子,即便是为了救她的命也是不行,是也不是?”
“秦王不要生气,这是老臣的愚见,当然不能作数的。最终还得请大家多出主意,最终由皇上裁决。皇亲国戚的事情我们外臣其实是不便多言的。既然皇上问到了,所以老臣这才斗胆说上两句,如果不妥,还请皇上恕罪。”
几句话,把秦王赵廷美气得脸都白了。
眼见宰相赵普执意坚持他的观点,不让杨仙茅给陈国夫人做开颅手术,虽然他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总觉得拿君臣之礼来阻止郎中救治一个垂危的病人,总是有些不大合适的,但是满朝文武又有几个愿意公然跟宰相赵普唱对台戏呢?
宰相赵普的一众以他马首是瞻的大臣便纷纷站出来,赞同赵普的观点,有的还引经据典的给赵普的观点找论据。
当然也有少数官员支持赵廷美这一方,但人数相比对方明显要少,而且官职相对要低一些。这样一来,支持赵普意见就占了绝大多数。
赵普却并没有得意洋洋的样子,只是静静的站在那,也不说话,听着众人唇枪舌战的辩论,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他们谈的事情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似的。
眼看吵得热闹,赵廷美神情沮丧几乎都要哭了,金銮殿龙椅之上的宋太宗忽然一拍手,说道:“行了,说得差不多了。”
听了这话,众人这才闭嘴不说,都一起望向台上的宋太宗。
宋太宗道:“众爱卿都已经畅所欲言,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咱们还是商议国事。”
说到这,宋太宗侧脸过去看了黄公公一眼,黄公公微微点头,退后两步,到屏风后面去了。
黄公公出了金銮殿后面,来到皇帝上朝之前休息的屋子,从放在桌上的一个锦盒中取出一个卷轴捧在怀里,吩咐备轿,随后坐着轿子,带着几个护卫太监急匆匆出了皇宫,一路来到了秦王府。
杨仙茅早就起来了,按照惯例修炼完了之后,便在秦王府东游西逛,其实脑海中一直在盘算着陈国夫人这病情,并在心中将华佗的《青囊经》涉及到头部肿瘤手术的内容又背了一遍,在脑海中将手术方案一遍遍琢磨,各个细节都要想清楚。
头部手术他从来没做过,而陈夫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容乐观,虽然营养一直比较好,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再加上病的时间比较长,正气亏虚,所以他要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但是最关键的是手术绝对不能出错,因为大脑手术一旦错一点,恐怕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尽管他在花园中好像很闲暇的样子,实际上脑海中却反复琢磨着手术方案,因为他知道宋太宗一定会让他救陈国夫人的,否则宋太宗就没有必要派八百里加急将他从宣州紧急招来。
他正在东游西逛的时候,忽然,有丫鬟气喘吁吁跑来,说道:“杨爵爷,皇宫来人了,带来皇上手谕,你赶紧去接旨吧。”
杨仙茅便赶紧快步来到前厅,见香案已经摆好。黄公公手里捧着卷轴,站在那儿瞧着他。
杨仙茅赶紧来到香案前,躬身而立。黄公公在香案前站定,展开卷轴,念道:“皇帝诏曰,着侍御医杨仙茅为陈国夫人开颅手术,其他人的不得干预。有干预者,杨仙茅得持尚方宝剑诛之。钦此。”
杨仙茅忙躬身道:“微臣领旨。”
黄公公将卷轴卷好,交给杨仙茅,说道:“身上可说的清楚,叫你放心大胆救治,谁敢阻拦,就用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把他脑袋砍了,不管是谁。另外,皇上说了,这开颅手术你没有经验倒也不打紧,你只需要尽心就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你不必担心。手术即便失败,也不会追求你任何责任,你尽可放心大胆的做手术。”
杨仙茅点了点头,说:“多谢圣上如此厚爱,微臣一定尽最大努力救治陈国夫人性命。”
黄公公道:“爵爷有所不知,就在今天早上早朝的时候,皇上把是否给陈国夫人做开颅手术这件事交给文武百官商议。赵普那老家伙不识时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