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里疑惑,迟迟不下笔,崔氏冷笑道:“他四叔,你愿意替我们出钱?”
王良脸上一红,只好拿起笔,刚要画押,却发现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腕子。
“是宁安?”
“先别忙。”
王宁安把文书拿在手里,看了一遍,突然呵呵一笑,“二伯,你想让我爹和大伯蹲监牢吗?”
王良怒气冲冲,“大人说话,有你插嘴的地方吗?”
王良不明所以,急忙拉着儿子,责备道:“宁安,胡说什么?”
“我可没有胡说,别籍异财,朝廷自有法度,父母长辈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若祖父母,父母令别籍,徒二年,子孙不坐意思就是父母安在,子孙提出分家分产,要徒刑三年,父母下令分家,徒刑两年,与子孙无关。今太奶奶,奶奶都安在,如果我爹和大伯画了押,就是他们两个要求别籍异财,可是三年的徒刑啊!”
王宁安说完,把文书往桌上一扔,退到了王良的身后,不用他多说,王良就跳了起来,气得咬牙切齿。
“好你个老二,你安的什么心?我们不帮着你还烂账,就要陷害我们,你的心怎么那么狠!幸好宁安聪明,看出了问题,要不然我们都被你骗了!”
王良被骂得老脸通红,读了十几年的书,他哪里不知道《别籍异财法》,出于以仁孝治国的理念,历代对于分家析财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有些子女在父母死后,为了争夺财产,甚至不顾老人丧事,孝道全无。还有兄弟因为财产大打出手,闹出了人命。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宋刑统》之中,对别籍异财有着严格的规定。当然规定是规定,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分家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官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毕竟不合法就是不合法,虽然接触没几天,王宁安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二伯一家的。
他们突然一反常态,张罗分家,这里面就有鬼!
王宁安不知道他们打什么算盘,但是小心总不会有错的。
“哪有那么多的讲究,这些年分家的还少了,衙门几时管过?”
“那可不一样!”王宁安轻笑道:“二伯不是还要考科举,光宗耀祖吗?分家的罪名背在身上,那可是一生的污点,万一被御史抓住,一辈子的功名可就完蛋了,马虎不得!”
王宁安当然不认为二伯有希望蟾宫折桂,他这是为自己打算,毕竟上辈子写过历史文,对待古代的一些规矩心里还是有数的。
王良不会用那么险恶的用心去揣测二哥,却也知道小心为妙。
“二哥,确实我和大哥都不方便提出分家。”
王良这个气啊,他狠狠瞪了王宁安一眼,王宁安也不害怕,大模大样和他对视。
“四弟,你不愿意,那就只有让奶奶画押了。”
“什么?”王老太太被气得拍案而起,你们要分家,不拦着就够意思了,居然还要主动下令,做梦去吧!
再说了,刚才王宁安不是说了,就算长辈下令分家,也要徒两年!
“老二,你想害死奶奶不成?”王老太太唉声叹气,悲痛不已,“这是怎么了,老身做了什么孽啊!”
王良和崔氏互相看了眼,崔氏忍不住抽泣起来,“奶奶,我们自然是不想分家,可是大哥和四弟逼着,我们也没有办法……”
把锅摔倒了王良和王良的头上,王良黑着脸,心说想分家还不成了?他一抬头,看到了王宁安,对了,这小子刚刚滔滔不断,没准他有主意。
“宁安,你说要怎么办?”
王宁安受够了二伯一家,能分赶快分了,省得被他们牵连。
“大伯,按照朝廷规矩,祖父母,父母令子女别籍要受到惩罚,可是令后辈异财就没有罪责了。可以分财不分家,各房独自承担花销开支,当然赚了钱也归自己享用。毕竟三伯没有在家,冒然分家,他的那一份家产也不好处理。”王宁安寻思着说道。
听完他的话,王良一拍大腿道:“就这么办了,赶快分家产吧!我都迫不及待了!”
第11章 神奇的臭鞋
王老太太一百个不愿意,可是架不住王良一力坚持,二伯两口子也不想拖下去了,王老太太万般无奈,也只好下令分产。
历来分家,房屋田产都是大头儿。
首先就是三进的老屋一座,田三百八十亩看起来不少,其实真正折价,就没有多少了。
北宋的田价很混乱,各种记载不一,比如为宋真宗修筑永定陵征地18顷,折合每亩的价格在400文到500文之间,同期,福州出售有人耕种的熟田,平均一亩是1700文。
粗略估算,黄山坡地一亩不到半贯,而熟田价值荒地的4倍左右。当然了,这是按照铜钱计算,北宋还发行过铁钱,还有交子,有折价的问题,加之边境战争时有爆发,物价波动,很难估算清楚北宋的田价到底是多少。
不过沧州靠近边境,土地贫瘠,战祸不断,田价要比福州等内陆地区便宜很多。
一亩田也就一贯出头,市值如此,可是一旦急着出售,买方肯定狠狠压价。要想凑够一百贯,至少要出售二百亩田。
也就是说,为了替二伯还债,王家的田产一下子就要少了一半以上,谁能受得了!大伯王良急着分家,也就情有可原了。
只是该怎么分,学问可就大了,通常情况下,要按照男丁数量分家。这个建议提出来,大伯王良可不干了,他老哥一个,老二家有两个儿子,老四家也是两个儿子,按男丁人头分,他能落下什么?
“大哥,孩子们都没有成丁,我看还是咱们四房平均分吧,至于老三的那一份,就留给奶奶和娘,你看成不”
王良当然赞同,王良有些吃味,可是一想到真的按照男丁分,老四和自己一样,也不怎么高兴,而且他也不愿意拖延了。
“平分就平分!”
三方各自得了95亩田,王老太太迟疑半晌道:“老三好几年没消息了,也不知道膝前尽孝,他的田给老大和老四各5亩,凑个整数,100亩。”
又多了5亩田,王良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老爹王良倒是没说什么,这5亩田先帮着三哥种着,等他回来了,原物奉还,总不能占三哥的便宜。
他们俩多了5亩,王良心里不舒服了,频频偷看老太太。
“唉,老二,虽然欠了钱是你的不是,可毕竟是一家人,从老三的田里拨出35亩,算你的了。”
“多谢奶奶!”
王良吃了一口肥的,手舞足蹈,这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王良吸口气,咬着牙,哭丧着脸道:“奶奶,孙儿还孤身一个人哩,这么大岁数,要娶一个媳妇也不容易,你可不能偏心啊!”
王老太太见他如此,只好说道:“那这样吧,剩下的50亩都算你的。”
“谢谢奶奶!”
“别忙!”王老太太一摆手,“老大,这50亩不能白给你,我和你娘,都要跟着你住。”
此话一出,王良一下子就傻眼了。
他光想着分财产,却没有想到还要分负担!
王老太太七十多了,老娘也五十多了,身体都不好,多了50亩田是不错,可是多负担两个老人,王良可就不愿意了。不对,不是两个老人,还有王忠呢,是三个老人!
岁数大了,头疼脑热,就要请医生抓汤药,花费太大。而且王老太太还喜欢管事,养着她等于多了一个太上皇。王良还想过得舒坦一点,可不愿意惹麻烦。
思量半天,50亩田固然好,可是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奶奶,孙儿身边没个女人,怕是照顾不了奶奶和娘亲,那田孙儿就不要了。”王良虽然肉疼,也只能放手。
王老太太冷哼一声,她也不愿意和大孙子住在一起,但是被小辈儿公然拒绝,岂不是说她没人要吗?老太太能高兴才怪,瞬间祠堂的温度就下降了两度。
好半天,王老太太才把目光转向了王良两口子。
“老身活了七十多了,什么风风雨雨没见过,不就是一百贯吗,不难!咬紧了牙,总能挺过去,你们说是不?”
崔氏和王良都不是傻瓜,哪里看不出来,老太太是想和他们一起过。顿时崔氏的脸色就变了,心里暗骂,好一个不识趣的老太太,前些日子你打我儿子打得多狠!别以为我忘了,还想跟我们一起过日子,做梦去吧,我才不伺候呢!
王良偷眼看了看媳妇,见她不停摇头,也心领神会,挤出了一丝笑容。
“奶奶,照理说该请你和娘住到孙儿这边,可奈何孙儿要还债,马上就要去沧州找个挣钱的营生,实在是不方便。”见老太太脸陈下来,瞬间晴转阴,王良连忙道:“奶奶,等孙儿安顿好了,保证接你过去享福。”
王老太太难掩失落,却也只能点头同意。
王宁安在旁边一句话没说,他不停琢磨着王良的话,听他的意思似乎在沧州找到了生计,多半还是收入颇丰,还债一点难度没有。
他们执意分家,原因也就明了了,这两口子是想独占好处,不愿意和其他家人分享,说什么接老太太享福,根本是敷衍搪塞。
可笑王老太太还信了他们的鬼话,人上了年纪,果然容易偏听偏信!
王老太太被忽悠了不打紧,三个老人就要落到便宜老爹的肩头了。光是吃吃喝喝,王宁安倒是不在乎,毕竟人家是长辈,就怕老太太好揽权,还偏心,那家里面可就永无宁日了。
王宁安心里着急,王良却丝毫没有察觉,反而诚恳道:“既然大哥和二哥都不方便,就让奶奶和娘亲,还有忠伯住在我这边,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怠慢老人家。”
王老太太哼了一声,“总算没成万人嫌,还有人要!老四,你不用担心,奶奶有手有脚,能下地干活,还有老三的50亩田,亏不了你的!”
听出老太太的气愤,王良连忙说道:“奶奶,照顾你老是儿孙们的本分,就算没有三哥的田,孙儿一样养着你。”
“这还像句人话!”敢情王老太太就是这么夸人的,王良讪讪苦笑。
正在这时候,崔氏突然插嘴了,“老四,你都说了,不要老三的田,不如就让给我们吧!你二哥一个人扛那么多的债,不忍心连累你们,你们可不能没有良心!”
听崔氏的话,简直他们两口子是大公无私的楷模,老爹反而成了小人!王宁安气炸了肺,顾不得辈分,就想说话,老爹突然抓住了他的胳膊。
“二嫂,既然这么说,那三哥的田就暂时给你们吧,不过三哥回来,你们可要还给他。”
“还用你说!”崔氏笑得好像偷了鸡的狐狸,别提多得意了。
……
老娘恪守妇道,没有掺和分家的事情,等到老爹回到屋中,她才知道,380亩田,老二一家就拿走了180,除了田产之外,家里的浮财王良也分走了一般,足有15贯!
“王老四,你傻瓜啊?”
白氏气得挥拳捶打,毫不留情,王良也不敢还手,只能忍着,不停解释道:“二哥要还债,不容易,再说了,这么大的一片宅子都留给了咱们,不亏了!”
“还不亏?”
白氏更生气了,“为什么把宅子留给你?还不是让你养婆母和奶奶?还有忠伯!三个老人家啊,我不是怕吃苦,也不是逼着你当不孝子,可是你也长点心,好好想想,咱们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老的老,小的小,这是要压死人啊!”
听媳妇说完,王良也傻眼了,他觉得分家本来就不孝,要是再吵吵闹闹,伤了老人的心,就更加过分了,所以王良一让再让,就是不想让王家成为别人嘴里的笑话。
可脑袋凉快下来,他才惊觉,千斤重担都压在了肩头,拿什么养活一大家子人啊?
“别哭了,省得让孩子看到。”王良劝着媳妇,白氏只是抽泣,王良突然眼前一亮,“春天的时候,我去山里打猎,卖了不少钱哩,我没都交上去,还留了一百文呢!”
王良说着,从门后找出了臭鞋,拿到手里,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怎么重了好多?伸手一掏,长长的一串钱,差不多有一贯的样子!
王良傻眼了,白氏也惊呆了。
“好啊,你竟敢背着我藏了这么多私房钱,真是没法过了!”白氏哭得更伤心了。
第12章 厨艺
面对着一双臭鞋,王良夫妻俩都陷入了惊讶,王良赌咒发誓,他只藏了一百文,谁知道离家回来,就变成了一贯,翻了十倍!
难道这双鞋是聚宝盆?能让钱下小崽儿?
要真是这样,往后的日子可不用愁了,王良咧着大嘴嘿嘿傻笑,“还有钱没?给我点,放里面没准过些日子,又能翻了十倍呢!”
“做梦去吧!”白氏才不信有什么聚宝盆呢,就算有,也落不到笨蛋丈夫的头上!
“还是把宁安他们叫进来问问,看看他们知道不……”
正说着,王洛湘从外面跑进来,一眼看到了老爹手里的铜钱,吓得惊呼起来。
“啊,那是哥哥的!”
“宁安?”
两口子更吃惊了,白氏把王洛湘抱到了怀里,柔声道:“快告诉娘,你哥是怎么弄到的钱?”
王良怒了,横眉立目,“快说,是不是那小子没干好事,看我不扒了他的皮!”一个小孩子上哪赚钱,还不是顺手牵羊,白氏脸色都变了。
“宁安不会的,不会……”她不停摇着头,王洛湘没明白娘亲的意思,一个劲儿的点头,“会,会的。”
白氏一把抓住了女儿的胳膊,掐得王洛湘生疼,小丫头也不敢叫出来。
“会什么,这钱到底是怎么回事?”白氏怒冲冲追问。
“哥哥会讲故事。”王洛湘眨着眼睛道。
“讲故事?”
两口子都吃惊不小,王良立着眉毛,怒道:“胡说,他会讲什么故事?就算他会讲,谁还会给他钱?这不是笑话吗?连撒谎都不会!”
王洛湘被问得快哭了,“哥哥就是会讲故事,有个老头给他的钱……”
“扯淡!”王良从牙缝里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