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淘宝大唐 >

第199部分

淘宝大唐-第199部分

小说: 淘宝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激励将士们英勇作战,李提出,在这次征讨吐蕃的战争中,各个部队以师为单位,缴获的战利品,2/3归各个部队所有,由各个部队自行分配。余下的1/3战利品上交给朝廷。

    以前,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2/3要上交给朝廷。

    消息传到参战部队以后,将士们一阵欢呼。

    魏征走在长安街头,看到街上的人们说说笑笑,丝毫没有受到与吐蕃战争的影响,不像十年前,人们一听到战争的消息,都是人心慌慌的。

    这十年来,大唐的国力飞速发展,所有对外的战争,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人们都对朝廷充满了信心,战争的消息,不再是灾难和恐惧源头,已经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魏征的心头充满喜悦,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大唐,强大、富裕、和平安详。

    魏征十分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大唐进入贞观时代以来,前半部分,李世民英明神武,带领大唐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时期。

    李青出于蓝,带领大唐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魏征作为臣子,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救国扶民的理想。这就是古之贤臣梦寐以求的朝堂环境。

    魏征回到家中,吃过了晚饭,让仆人给他泡上了一杯浓茶,摊开纸笔,开始撰写题为“论朝廷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设想”的文章。

第四百四十四章 祁连山

    5月6日清晨,一只200余人的吐蕃骑兵,奔袭了祁连山北麓青海州赤都县边境上的一个村庄,抓走了上百名唐朝百姓。

    吐谷浑并入大唐以后,全国的军队统一编为青海军区,主力为原陇右军区唐军骑兵第二师,吐谷浑原军队编成的暂编骑兵第22、23、24、25师,步兵暂编第31、32师,总兵力82000人。

    战争期间,边境地区一般都采用军政合一的管理模式,赤都县隶属于暂编骑兵第23师的辖区。

    遭到袭击以后,跑出来报信的百姓,就找到了骑兵第23师的部队,请求救援。骑兵第23师派出了一个骑兵营的部队,紧急救援。

    骑兵营的官兵赶到出事地点,被村庄里的惨状惊呆了。

    村里村外,到处是残缺的死尸和淋漓的鲜血,村庄里燃起了大火,浓烟滚滚。

    骑兵营的官兵们瞪着血红的眼睛,纵马疾驰,拼命追击。

    骑兵营赶到边境线的时候,发现吐蕃人已经进入了吐蕃的一侧,但是远远的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

    战端一开,早就没有了什么边境线的概念,骑兵营的官兵们纵马就追了过去。

    吐蕃人大约200人左右,也全都是骑兵,他们因为押解着徒步行进的百姓,因此被骑兵营的官兵们赶上了。

    眼看着逼近了吐蕃人,骑兵营长喊道:“二连向左,三连向右,两翼包抄,不要放跑了吐蕃人。”他自己带领着其余的骑兵,直冲了过去。

    吐蕃人看到唐军骑兵出现,也不惊慌,他们留下几名骑兵看管唐朝百姓,其余的骑兵集合起来,迎战唐军的骑兵。

    唐军暂编师一个骑兵营编制540人,除掉留守人员,这次出动的有480人,两倍于吐蕃的骑兵,他们迅速的将吐蕃的骑兵包围在中间。

    唐军暂编师是由吐谷浑军队改编的,武器装备还没来得及换装,仅仅是换上了唐军的军服,他们和吐蕃人的战斗力基本接近。

    吐蕃人的兵力虽少,但是他们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猬集一团,结成圆阵和唐军交战。唐军人数虽多,一时也无法将其击溃。

    打着打着,骑兵营长觉得不对劲儿,他认为,吐蕃人人数少,应该向自己境内的纵深撤退,可是他们却选择冒险与唐军纠缠,与兵法不合。

    正在这时,他看到两侧出现了大队吐蕃人地骑兵。还有一支部队在包抄在唐军地后路。

    “中计了。”骑兵营长心中一惊,急忙下令撤退。

    这真是吐蕃人的计策。吐蕃人在派遣小部队越境偷袭的时候,在自己的边境一侧,隐藏着大队人马。

    如果唐军没有追击,他们就可以顺利完成袭扰任务。如果遇到唐军追击,他们就搂草打兔子,顺便伏击唐军的追击部队。

    唐军此时正在和吐蕃人纠缠在一起,想要撤退没那么容易。

    骑兵营营长只好壮士断腕,命令一连断后缠住吐蕃人,他率领其余的部队,向着唐朝境内狂奔。

    由于唐军进入吐蕃境内纵深很浅,此时,吐蕃人的包抄部队,还没有能够形成合围,唐军玩命的逃窜,终于在吐蕃人合围之前,逃进了唐朝境内。

    吐蕃人也不追赶,只是用弓箭送了他们一程,随即去合围唐军断后的部队。

    围攻唐军断后部队的吐蕃人,足有2000人。骑兵连长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手下被吐蕃人歼灭,却无可奈何,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去报告。

    这一仗,唐军大败,不仅被抓走的百姓,一个也没有解救回来,反而损失了将近两百名骑兵。

    最近一段时间,青海军区司令阿史那洪(皇妃阿史那晴的族叔)接到了不少类似的报告,唐军在与吐蕃人进行的偷袭战中,吃了不少的亏。

    他早就想进行大规模报复,然而,他已经接到了命令,只准进行小规模的袭扰作战,每次出动的兵力不得超过千人。必须要等着整个唐军的部队,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才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正在这时,青海郡王诺曷钵回到了原吐谷浑王城伏俟城现在地青海道监察使治所。

    诺曷钵是征讨吐蕃远征军副司令,青海军区的主要兵力是吐谷浑人,他刚刚投入大唐不久,急于向皇帝陛下表现自己的忠诚,也想在青海道这条战线上,首先打出名堂来。

    诺曷钵和阿史那洪地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决定率先向吐蕃发动进攻。

    祁连山的东段,山势险峻,吐谷浑进入吐蕃的一条主要山谷,有一处极其狭窄,最窄处仅仅只有20米,这里两边怪石嶙峋,有一处突出的岩石,状似鹰嘴,俗称鹰嘴岩。

    吐蕃人在鹰嘴岩修筑了一处关隘,关隘就称为鹰嘴关。

    吐蕃人平时驻扎了200人进行防守,现在处于战争状态,吐蕃人又增加了500人,加强了防御。

    祁连山山势险峻,但是并非不可翻越,问题是,士兵们可以徒手翻越,但是后勤的各种辎重,是无法翻山越岭的,因此,为了保障大军的行动,鹰嘴岩关隘就成为了双方必须控制的要点。

    5月21日清晨,唐军暂编步兵第31师第一团翻越祁连山东段,出现在鹰嘴岩侧后方,他们要绕道去攻击鹰嘴关。

    当他们到达鹰嘴关附近时,却发现周围的山上,都出现了吐蕃人的身影。看来,吐蕃人已经加强了防范。

    配属第一团行动的,是飞虎军的一个加强分队50名士兵,他们是从飞虎军中挑选出来的攀爬高手。

    看到吐蕃人已经有了防范,为了不暴露战役企图,飞虎军分队长黄海明和第一团团长哥洛翰商量,部队就地隐蔽一天,等到夜间发动突袭。

    第一团团长哥洛翰同意了这个意见,并派人向指挥部报告。

    唐军现在祁连山上所处的位置,海拔足有4200米,山顶的积雪还没有消退,官兵们蜷缩在山脊后面,忍受着刺骨地寒风,要熬过这漫长的一天。

    然而,这还不是最难过的问题。

第四百四十五章 突袭鹰嘴关

    第一团的官兵们是出来执行攻击任务的,他们除了兵器,什么都没带。上午苦熬过去了,下午尤其是傍晚以后,饥寒交迫,就更难以忍受了。

    飞虎军与他们不同,每个士兵身上携带的装备,不低于30公斤,随身就携带着压缩干粮。他们在吃饭的时候,第一团的官兵们只有眼馋的份儿,他们也不好意思去分飞虎军的口粮,毕竟晚上的突击行动,要以飞虎军为主。

    晚饭的时候,飞虎军分出了一部分口粮,分给从第一团挑出来的200名突击队员,让他们补充体力,跟随飞虎军行动。

    第一团团长哥洛翰吃着飞虎军的压缩饼干,羡慕地说道:“早听说你们飞虎军的待遇好,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哥洛翰的参谋长拎起飞虎军分队长黄海明的背包,试了试重量,不由得直乍舌,说道:

    “黄队长,这个包至少有50斤吧?爬这么高的山,空着手都费劲,你们背着这么重的东西,我看爬山的时候比我们都利落,真是不简单啊。”

    黄海明说道:“这有什么?我们平时训练的时候,负重一般都超过80斤,独立执行任务的时候,必要的情况下,负重都会超过120斤!”

    看到哥洛翰等人震惊的眼神儿,黄海明说道:“人人都羡慕我们飞虎军待遇好,可是他们不知道我们执行的任务,有多么的艰难。

    就别说这个,我们平时训练付出的辛苦,一般人是无法承受的,说个最简单的,每天早晨,我们五点钟就要起床,负重80斤越野,30里地,天天如此。

    回来后,吃完早饭,接着训练,上午三小时,下午两小时,全都是高难度的动作……”

    黄海明好好地给这些暂编师的官兵们上一堂课,他们直疵牙,想想飞虎军训练的那份辛苦,觉得当一名普通的步兵,实在是太幸福了。

    夜幕终于降临了。

    经过白天一天的观察,唐军发现吐蕃人在前面的山顶上,驻扎的人数并不多,他们只是监视哨,起到为鹰嘴关侧翼放哨的作用。

    凌晨一点,飞虎军官兵取出兵器,将包裹交给第一团的官兵们保管,朝着山顶上摸去。

    第一团突击队的200名官兵,和飞虎军保持50米的距离,随后跟进。

    祁连山顶上气温极低,到了夜间就更加寒冷难耐。

    山顶上的吐蕃人大约30人,他们在背风处支着三顶帐篷,留下两名士兵站岗。

    天太冷了,两名吐蕃士兵,穿着厚厚的皮大衣,仍然冻得牙齿打颤,寒冷的夜风卷起雪花,扑打着他们冻得通红的脸庞,他们躲在岩石后面,把兵器靠在一旁,双手抄进袖筒,蜷缩在一起取暖。

    一名士兵嘴里嘟囔着说道:“曲长(队长)就是偏心,今晚本来轮到他小舅子站岗,却打发我来接替他,太不公平了。”

    另一名士兵说道:“队长是头人身边的红人,谁敢得罪他?不就是站个岗吗,冷是冷了点儿,还冻不死人。咬咬牙就过去了。”

    忽然,士兵们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他们扭头一看,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张鬼脸,吓得他们魂飞魄散。

    不等他们明白过来,一把锋利的匕首,已经划过了他们的脖胫,两名吐蕃士兵,一声不吭的倒了下去。

    脸上涂着油彩的飞虎军队员,朝着下面做了个手势,躲在岩石后面的飞虎军队员们,也爬了上来。

    黄海明对着手下的几个班长,比划了几个手势,几名班长点点头,分别带人靠近了吐蕃人的帐篷。

    不到一分钟,队员们就已经走出了帐篷,做出手势示意,已经全部解决了吐蕃人。

    黄海明观察后发现,山下鹰嘴关亮着微弱的灯光,距离这里至少还有1500米,他发现帐篷的旁边,堆放着几堆木柴。看来,这些监视哨一旦发现了情况,就是要点燃这些木柴来报信。

    黄海明派人下去通知大部队上来。

    不久,哥洛翰带着部队上来了。

    黄海明和哥洛翰商议了一下,仍然是按照刚才地序列行动,主力距离突击队300米跟进。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是在夜间。

    祁连山山势陡峭,山上岩石风化严重,要想不发出声响下山,及其困难。

    黄海明带着飞虎军,小心翼翼的向下移动,1500米的距离,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了鹰嘴关附近。

    经过仔细观察,黄海明发现,吐蕃人大部分驻扎在山谷的另一侧,山谷之间用一道绳索桥相连。

    绳索桥就是用十几根粗大的绳子连接两端,在上面铺上木板,两侧用绳索拉上护栏,构成简易的桥梁。

    山谷的这一侧,有几间房屋,旁边还支着十几顶帐篷,这些帐篷里应该是临时来的援军。

    黄海明判断了一下形势,在山谷的这一侧,按照一顶帐篷十个人计算,大约有160人,加上房间里的,算他50人,这一侧大概有200名吐蕃守军。

    问题的关键在于,战斗打响以后,山谷对面的吐蕃人一旦切断了绳索桥,唐军对他们就再也无可奈何。

    对面的吐蕃人,仍然能够牢牢地控制住鹰嘴关,大军仍然无法通行。

    黄海明决定亲自率领30名队员,迅速冲过绳索桥,占领对面的桥头,在桥的这一侧,留下20名队员防守,防止吐蕃人破坏绳索桥。

    黄海明决定等第一团地突击队上来,立即展开行动。

    黄海明派人通知后续部队迅速跟进,他带着飞虎军的队员们,朝着绳索桥快速移动。

    就在这时,吐蕃人发现了他们,大声喊叫了起来。

    黄海明带着飞虎军的队员们,直接穿过吐蕃人的帐篷,不顾一切的扑向绳索桥。

    听到了报警的声音,吐蕃人骚乱起来,他们胡乱穿上衣服,就钻出了帐篷。

    飞虎军的队员们,穿过这一大片帐篷,遇见吐蕃人,顺手就是一刀,他们脚下绝不停留,迅速冲到了绳索桥边。

    这时,绳索桥的对面,已经出现了大群的吐蕃人。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夺关

    黄海明带着飞虎军士兵,不顾一切的冲向桥的对面。

    吐蕃军指挥官知道遭到偷袭,但是他看到对方人数不多,一时还没有判断清楚敌人的意图。他喊叫着,指挥已经穿上衣服出来的吐蕃士兵,迎战前来偷袭的唐军。

    黄海明等人跑在绳索桥上,才发现这座桥摇摇晃晃的,他们根本就站不稳,跑步不行,走起来晃动较小,反而快捷。

    黄海明手举着横刀,拨打射来地箭矢,脚下快速移动,迅速的接近了对面的桥头。

    当他到达对面的时候,身上已经中了两箭,好在吐蕃人的箭头不够锋利,他身上的明光铠防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