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隐一直抬头望着悬崖,但直到脖子都望酸了,也没见到有绳索抛下来,正想闭眼小睡一会,周安便推了他一下,“旅帅,绳索!”
李隐睁眼一看,果然看到悬崖上这时已多了一条随风飘荡之物。
这东西前半段确实是粗绳,后半段却是由被单、衣服、麻布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成,李隐对其的牢固性深表怀疑。
李隐与众人走到那条“绳索”下方后,伸手拉扯一下,“我们这个细作,在里面混得也太惨了点吧,连条长绳都弄不来!”
虽然这样说,但李隐还是作势准备第一个上去,但好些个士兵却担心这条“绳索”不牢固,争着要第一个上去。
李隐向众人摆手道:“都别争了,我经验比你们充足,应付得了突发状况,你们这些兔崽子还差了一点!”
说着哈哈一笑,拉着“绳索”,蹬着崖壁,迅速的往上攀登而去。
这悬崖虽然是陡峭无比,但偶尔还是有突出的石头和长在峭壁上的树木,可供李隐落脚稍做停歇。
现在已是深秋,晚上的风特别大,吹得四周的树木发出唰唰的声音,悬崖下方的周安等人,都屏住呼吸,望着李隐越攀越高,当见到他手中的“绳索”,终于抓在了粗绳处的时候,才大松了口气。
那段由被单、衣服、麻布等物结成的绳索,虽然看着让人的慌,但似乎还算结实。
又过了半响,李隐终于有惊无险的攀爬上了悬崖,没来得及休息,便从背着的包裹中拿出三条长绳,在附近的大树上绑好,然后抛了下去,再将自己刚才攀登的绳索收了上来,仍到了一边,李隐刚才虽然没出事,但还是感到了有些松动,所以最好是弃之不用。
做完这件事后,他才气喘吁吁的靠在树干上休息起来。
此时的悬崖上,除了李隐自己一人外,在无他人,那个抛下绳索的细作,估计早已离开了。
在这崖上眺望四周,风光甚好,然而在这美好的风光下,却暗藏着无限的杀机。
不一会,周安与另外两个士兵也攀登上来了,他们三人身上也各自带有三条长绳,立即绑好抛下,这样一来,悬崖上就有了十二条绳索,能一下子上来更多的士兵了。
如此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四百将士基本都上来了,不过还是摔死了三人,一个是因为体力不支松了手,一个是因为没抓稳绳索,最后一个是刚上到悬崖时,没能站稳,一个后仰,摔了下去。
李隐沉声道:“全体原地休息一个时辰,不许出声,违者斩!”
此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唯有远处的隋军营寨和卑奢城中,发出点点的亮光。
一个时辰在一片寂静中慢慢过去,李隐站起身来,取下背上的佩刀,向众人道:“出发!”
他们所处的地方下去后,走过一个小树林,再穿过一片民居,便是卑奢城城门的所在,所以说,李隐他们攀登的那出悬崖,其实是最适合攀登的位置,如果上来后,离城门距离太远的话,被人发现的几率就大得多了。
李隐他们下了崖顶后,便在小树林中驻足了许久。
卑奢城中有巡逻的士兵不时走过,暗中观察了许久后,李隐发现每了大概是每过三分钟,便有一队巡逻队走过,巡逻得可谓是相当的紧密。
然而三分钟的时间,对于李隐来说已是足够了。
等到下一队巡逻队走过的时候,李隐率先冲出了小树林,带领众人直往城门冲去,他们前行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并没有发出多大的声响想,显然是经过了这方面的专门训练。
城门作为一座城池的重中之重,昼夜都有士兵在那防守,当李隐等四百人冲到城门附近时,那些士兵先是一阵错愕,接着手持武器,用高丽话叽叽咕咕的询问起来。
然而李隐回答他的,却是明晃晃的的刀子,他忽然冲到那人身前,一刀将其砍成了两段,然后又向另一人扑去,瞬间又将那人斩杀了,周安等人也几乎同时出手,用弩箭射杀了几个城头上几个想要敲响警示铜锣的人。
第二十四章 夺城
李隐与其他的四百士兵,这时就像下山猛虎一般,肆意杀戮起来,城门附近的上百高丽士兵,因为是仓促迎战,完全没有多少抵抗能力,快便被屠杀殆尽了。
但是他们的打斗,显然已引起了城内其他守军的注意,那些守军正快速往这里赶来。
卑奢城的城门十分沉重,李隐叫人将几根顶在城门上的铁棍拿开后,再叫二十多个人齐力去推,才终于将城门艰难的推了开来。
一个士兵将火把点燃,走到城门外举起火把,以某种规律摇晃了几下后,众人似乎感到地面一阵晃动,早已等候多时的千军万马直往城门冲来。
李隐神色凝重的喊道:“准备战斗!”
这时,众多支援而来的高丽士兵,大声呐喊着,凶狠无比的朝城门杀来,想要重新生死攸关的城门。
李隐大刀一扬,带着人迎了上去,双方立即短兵相接,霎时间,一阵血肉横飞。
在这个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时刻,最是考验士兵的战技,每一击都不能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稍有迟疑,就是身陨人灭。
李隐等人死死的坚守在城门处,无论高丽士兵如何发了疯似的冲击,也没能将他们逼退一步,不过这代价却是,只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四百精兵已死伤了五十多人。
但是这代价是值得的,因为隋军的为数不多的骑兵,这时终于冲到了近前。
“向两边闪开!”李隐大喊了一声,然后与众人闪到了一侧,骑兵如风般冲刺而入,将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几个高丽士兵直接撞飞了。
有了骑兵的加入后,形势瞬间逆转,高丽士兵也士气大跌,陆陆续续的向后退去,双方又厮杀了一小会,隋军的主力步兵也如洪水般冲了进城,高丽士兵纷纷向后逃去。
李隐见此,知道胜负已定,这座卑奢城是属于他们大隋的了。
……
隋朝水师在占领了卑奢城后,立即论述功勋,李隐率部以夺门之功,拔得了此战的首功,通报全军后,几万水师之中,无人不识李家郎。
因为这一战关系重大,对整个攻打高丽的局面都有影响,所以来护儿写下了详细的战报,随功劳簿一起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往涿郡天子处。
来护儿作为当世名将,虽然对李隐看不太顺眼,但不至于做出隐没将士功劳的事情,所以在这份功劳簿上,排第一位的仍然是李隐。
因为这一战伤亡太大,大隋水师的几万大军便在这里休整了十多日,之后在留下驻军后,继续,扫平海上其他的高丽据点。
李隐并没有随大军出发,因为他在夺取卑奢城那一战中,不知怎的,背后中了一刀,留了许多血,伤势还挺严重的,到现在也还没完全恢复过来,所以只能率部继续待在这卑奢城了。
他还年轻,身体恢复的挺快的,又过了十多天后,已基本没什么大碍了。
就在李隐准备归队,再捞些战功的时候,副总管周法尚却派人找到了他。
李隐在得知周法尚找他后,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暗想:“这老头,又要我做什么难办的事情?”
与此同时,李隐还得知,那些高丽的海上据点,这时一被隋朝大军摧枯拉朽般扫灭了大半,周法尚这是率领先头部队,先行返回东莱休整,才经过卑奢城的。
李隐跟着人来到了卑奢城的城主府,这座府邸,在一个月前被摧毁得较为严重,现在也只修好了一小半。
进到府邸,见到了周法尚后,周法尚二话不说,便仍给了李隐一张画像,几张路印、田产证明等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
李隐一头雾水的问:“这些是什么东西?给我做什么?”
周法尚一边低头处理着公务,一边答道:“画像上的那人,是前些日子杀掉的一个高丽富商的儿子,我想让你假扮此人,混进平壤城去,打探高丽的情报。”
李隐通后,将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这事我做不来,我擅长的是沙场厮杀,哪是做卧底的料?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周法尚放下手中公文,严肃的道:“这是来大将军和众将官研究决定的结果,你想违抗军令吗?”
李隐一阵欲哭无泪,只得道:“苟……咳,你们怎么能这样?一点都不尊重我们的个人意愿!”
周法尚没有理会满腹牢骚的李隐,又给了他一堆文书,“这是那个家伙的详细情报,你在路上慢慢看,现在就出发吧,我已为你安排好了船只。”
李隐只得一脸无奈的离开了城主府,与周安等人告别后,启程前往平壤当卧底去了。
……
高丽都城平壤,古名王险城,乃箕子王朝之故都,其城东西六里,西北依山屈曲,东南面临水(今大同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高丽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高丽的平壤皇宫,与隋都城中的皇宫,在规模上完全不能相比,顶多就比杨广的一般行宫大一点而已。
此时的高丽皇宫的一处最大的宫殿内,高丽国王、婴阳王高元坐在最上头,眉头紧皱,在高元下方坐着的,是高元的亲弟弟、荣留王高建武,之后是十多级的台阶,台阶之下,站立着一般文武大臣。
文臣以担任莫离支之职的渊太祚为首,武将则是以战功卓著的大将乙支文德为首。
高元这时开口道:“那暴君又派人来让我们投降了,态度十分强硬,众卿家以为该怎么应对啊?”
现在已接近十月中旬,在九月初的时候,大隋便已备战完毕,随时可以出战,杨广便向高元下了最后通牒,让他自缚来降。
高丽因为是本土作战,虽然也已早早做好的战争的准备,但却想将战争的时间拖到寒冬之时,这个对高丽最有利的时间。
辽东之地,每年六七月间为连绵不断的雨季,亦被成为霖雨季节,自八月、九月至次年二、三月,则为寒冻时期,其中十二月,又为最寒冷的月份,滴水成冰,极利防守。
第二十五章 赌徒文成德
为了拖延战争开始的时间,高丽君臣一合计,便使了个缓兵之计,假意答应投降,暗地里依旧积极备战。
如此成功的拖了一个多月,现在已经不耐烦的杨广又派了使者来宣诏,所以高元才会召集众大臣来商议对策。
高丽皇宫中,众大臣议论纷纷许久,都没能给出个有能继续拖延时间的办法,这时,一直眯着眼没有说话的渊太祚,终于睁开眼睛道:“大王,臣以为,如果还想继续拖延时间到寒冬,为今之计,唯有大王亲自前往前线,与暴君虚与委蛇才行。”
“不行,大王万金之躯,岂能轻易冒险?”大将乙支文德听后,立即出言反驳道。
荣留王高建武站起来道:“国难当头,岂是爱惜身体的时候?大王,就让臣弟代您前去边境之地吧!”
高元道:“王弟真是关心寡人啊!但你去的话,只怕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
“大王……”乙支文德还想劝谏,高元却摆手道:“寡人之意已决,爱卿不用再劝了!”
乙支文德只好作罢,转念想着该如何应对大王离开都城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后果。
翌日,高元在一万大军的护送下出了都城平壤,往边境之地而去了,而就在高元离开都城后不久,一个叫李元裕的富家公子哥,领着一个大商队,傲然的走进了平壤城……
平壤城北中,有一个叫文成德的人,祖上出过大官,留下一座五进出的豪宅,但传到他父亲那一代就开始没落了,他父亲死后,文成德经商做买卖,很是赚了不少钱,还娶了个官宦小姐做老婆,生了个女儿。
但是好景不长,这文成德后来竟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渐渐将还算殷实的家底挥霍一空了。
近些日子,文成德又感到手痒了,不住的往赌馆跑,输得一塌糊涂,钱没赢到,反而带回了一叠欠条。
欠赌馆的钱,不还是不行的,除非不要命。眼看着最后的期限一天天到来,文成德一咬牙,决定将这祖传的豪宅给卖了!
不过一连过了好几日,文成德还是没能将祖屋买出去,想买的人倒是挺多的,但一个个都知道他急需钱,所以将价格都压得极低,文成德可不傻,便没有同意。
文通还寻思着,既然找本地的人卖不到好价钱,那就只有找外来的富人了。他几经打听后,得知了城中最近来了个叫李元裕的豪商,出手阔绰大方,而且还正好在找房屋住。
文成德听到这情况后,一拍手道:“就是他了!”
于是,他自动上门。找到了那个李元裕,并向他推销起自家的祖屋来。
这个什么李元裕,其实就是李隐的新身份,原主出身富商家庭,从小就展现出极高的经商天赋,十二岁起就跟随他父亲离家经营海外商业,现在十八岁,似乎是个工作狂,离家后的六年来,再没有回过都城平壤的家,跟他相熟的,全都在隋军攻占岛屿的时候杀光了。
高丽国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很深,有许多人的祖先,本就是五胡乱华以来中原战乱时迁来的,使得汉语也属于主流语言,所以李隐来平壤卧底,完全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
李隐进了平壤城后的这几日,都在李元裕原本的家中居住,但那里人多口杂,不利于他展开刺探军情的计划,而且李隐也怕一个不小心露了馅,所以才决定另觅住处。
文成德颇有口才,李隐这时听了他的话语后,立即便来了兴趣,于是决定去实地看看,文成德自然没有拒绝,亲自引路,将李隐带到了他的祖屋中。
李隐随意的看了一会,暗自点了点头,这处房屋虽然有的地方有点破败了,但布局装饰,都明显的出自大家之手,而且位置相对偏僻,四周很宁静,确实是个适合他居住的地方。
“驾、驾!”就在李隐转过某个院落的时候,前面忽然冲出个骑着竹马的小女孩,李隐闪避不及,被小女孩撞到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