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苏女士可是慕名已久啊。”沈从文笑道。
苏雪林喜欢写文学评论,把包括周赫煊、沈从文在内的许多作家,都不吝赞美之词的狠狠夸赞过。沈从文虽然跟苏雪林只是初见,但他们在报纸上却是熟人,商业互吹嘛。
大家都是文化人,很快就聊得起劲,只有凌淑华对沈从文比较冷淡。官宦家的小姐嘛,凌淑华有些看不起沈从文这个湘西土包子。
几人出城以后,便雇了一艘船,准备乘船走太湖水路前往祥符禅寺。
陈西滢抱歉地说:“从文,上次之事,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没事,没事,是我让你为难了。”沈从文尴尬的笑道。
陈西滢是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当初胡适、徐志摩曾经写信,推荐沈从文去武汉大学做教授。但沈从文实在太low了,既没有留过洋,也没有受过国内高等教育,武大的校长根本不认可沈从文的教授资格。
即便有陈西滢、胡适和徐志摩的推荐,沈从文也被武汉大学拒之门外,只能灰溜溜跑去青岛大学教书。
袁昌英见沈从文处境尴尬,知道他不喜欢提这种事,立即转移话题道:“听说祥符禅寺已经聚集了几十号人,想必很热闹吧。”
“志摩真要出家为僧?”凌淑华担忧道。她和徐志摩是无话不谈的知己,因为徐志摩,凌淑华甚至跟林徽因反目成仇。
“怎么可能,哈哈,”陈西滢属于绝对的理性主义者,不相信任何宗教,他分析说,“适之兄发来的电报,文字中明显带着恶趣味,显然对志摩出家一事毫不担心。”
沈从文对徐志摩的近况比较了解,他说:“若是志摩真的出家,对他而言未免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凌淑华立即反驳:“一代才子出家为僧,这是中国文坛之不幸!”
沈从文嘿嘿两声不予反驳,他跟凌淑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面对这种眼高于顶的官宦小姐,沈从文骨子里带着强烈的自卑。
几人说说笑笑,不多时已经来到太湖边上,碰到守在岸边的徐家下人。
当他们进入寺院时,突然看到啼笑皆非的一幕
只见大雄宝殿前方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纪念志摩先生出家之朋友欢送会”字样。周赫煊、胡适、张嘉铸、宋春舫四人,一起架着徐志摩出来,根本无视徐志摩的挣扎。
徐志摩穿着一件海青色僧衣,发型变成了大光头,惊慌失措的大喊:“干什么?快放开我!谁准许你们剃我头发……快放开啊,你们这些强盗!我要下山,我要回上海!快放开……”
张嘉铸安慰说:“志摩兄,你别急嘛。你难得有出家的念头,怎么也要留些纪念。”
陈梦家和徐振飞抬来一张太师椅,安放在殿前空地上,嬉笑道:“宝座已经就位,请志摩先生入座!”
徐志摩被周赫煊他们拖过来,死死按在太师椅上坐好。
《大公报》记者陈良吉端起相机,半跪在他们的前方,一脸笑意道:“志摩大师,请不要乱动,我要给你拍出家纪念照了。”
“不准拍,再拍我杀了你!”徐志摩快疯了。
大雄宝殿前有好几十人围观,他们都是徐志摩的亲朋好友,此刻脸上全都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纷纷起哄道:
“志摩,你就别挣扎了。”
“今天不拍照就扒你衣裳。”
“志摩的光头真圆啊。”
“志摩出家的照片,明天肯定能够登上《大公报》头条。”
“逢此盛会,不虚此行。”
“等一下,我觉得应该给志摩换一身袈裟。”
“……”
596【狂欢晚宴】
“咔嚓,咔嚓……”
照相机连续响起快门声,徐志摩已经放弃了无谓的挣扎,无精打采的摊在太师椅上,一副被玩坏了的表情。
现在才是真的了无生趣啊!
那该死的《大公报》记者陈良吉,居然还笑着说:“徐先生,提起点精神来,今天是你的大好日子,我们把照片拍漂亮一点。”
“你够了!”徐志摩突然坐起来大吼。
陈良吉笑道:“对,就是这样,不过你的表情应该祥和一点,不然就变成怒目金刚了。”
徐志摩气得发笑,继而意兴阑珊道:“你爱怎样,就怎样吧。”
张嘉铸招呼众人说:“大家都过来吧,咱们跟志摩一起合影,这种机会难得啊。”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热闹起来,一个个来到徐志摩身边勾肩搭背。幸好丘吉尔的招牌动作还未问世,否则估计有不少人亮出合影大杀器剪刀手。
杨端六大笑:“他们真是玩得开啊。”
“志摩都快崩溃了。”凌淑华有些不忍。
陈西滢乐道:“没事的,我们也过去吧。”
苏雪林忍俊不禁道:“真是没想到,徐大才子也有这样狼狈的时刻。”
跟袁昌英、凌淑华的显赫家世比起来,苏雪林就要差得多了,她爷爷只不过是前清的县太爷而已,父亲也没当什么大官。所以她后来在回忆散文中,提起早年跟凌淑华、袁昌英的交情,用的是“攀上关系”这种词汇。
而在论及徐志摩的时候,苏雪林几乎是用一种迷妹的口吻在讲述,还把去听徐志摩的演讲形容为“瞻仰”。
在苏雪林的心目中,徐志摩是高大的、光辉的、睿智的,犹如散发着万丈光芒的太阳。
此时此刻,偶像的形象彻底崩塌了,只剩下一个被人玩坏的大光头。
苏雪林跟着凑了过去,她虽然在文坛名头响亮,是无数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女神,但在这种场合却极不起眼。周围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可以将苏雪林碾压,她只能默默的站在边上跟众人合影。
徐申如笑盈盈的站得老远,任由自己的儿子被人摆弄。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很感激周赫煊等人的行为,原因很简单,越荒唐热闹越好,没听徐志摩刚才都吵着要回上海了吗?
大家都很明白,虽然表面上是在作弄徐志摩,真正目的是要彻底打消徐志摩出家的念头。
合影完毕,周赫煊拍手笑道:“诸位先生、女士,咱们的欢送大会明天正式举行,今天晚上安排了火锅宴。大家吃好喝好,饭钱都记载志摩法师的身上,以后他下山化缘慢慢还债!”
“好,吃火锅了!”张嘉铸第一个跟着起哄。
徐家的下人已经在竹林里安置好十个大锅,死里的和尚也被请来一起用餐。火锅底油用的是菜籽油,食材也是清一色的素菜,酒没有,茶管够,反正不能让僧众们破戒。
众人呼朋引伴,五六个聚成单独的小圈子,各自围着一口大锅畅聊起来。
太阳还未下山,竹林里依旧炎热。但如此多的好朋友聚会,大家说起种种趣事,回忆着彼此的经历,即便汗水流个不停也兴高采烈。
最喜欢写回忆性散文的苏雪林,70年代在台湾写了一篇《忆祥符禅会》:
“那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坛盛会,五十余位学者名人共聚太湖之畔,用王羲之的话来说,就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我与朋友袁兰子(袁昌英)、凌淑华,以及她们的丈夫结伴而来,途中遇到沈从文和他的太太张兆和女士。”
“大家乘船飘过太湖,来到祥符禅寺遇到的场面,猛的吓了我一大跳。无数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徐志摩先生,被剃去头发,由周明诚、胡适之、宋春舫、张嘉铸四位先生拖出来,被按在椅子上供记者拍照。说句对徐大诗人不敬的话,当时听到他愤怒无助的吼声,让我联想起乡下杀猪……”
“那天傍晚吃的是火锅,每个人不论身份名望,俱都席地而坐。我因此结识了周赫煊先生、梁思成先生、陆小曼女士、金岳霖先生、宋春舫先生、陈梦家先生……这个名单可以排很长。对了,还有阮玲玉小姐,她是当时红遍全国的大明星。”
“周赫煊先生本人,比报纸上的照片更加英俊。他个子很高,足有180多公分,我站在他身边只及肩膀。他最好看的是眉毛和眼睛,两条眉毛就像精心修裁过一样,犹如两把锋利的长刀。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眸子反射着火光如同星辰。当时我就在想,传说中的‘星目剑眉’大抵便是这样吧。”
“周赫煊先生的言行举止很随意,这一点跟徐志摩先生截然不同。徐大才子在聚会的时候,虽然也诙谐幽默,但他能够照顾每个人的情绪,而且总是风度翩翩保持形象。而周先生呢,他肆无忌惮的开玩笑,若是你跟他关系很熟,那就千万担心别被他提起糗事。他挖苦起人来,简直尖酸刻薄,让人哭笑不得,而又生不出反感。”
“后来我仔细想想,周先生其实是个极聪明的人。他开玩笑也是要挑对象的,比如心思敏感的沈从文,周先生就绝对不取笑挖苦,因为这种做法会让沈从文难以下台……”
咱们回到现实,周赫煊折下两根竹枝,打着拍子大声起哄:“唱一个,唱一个,适之兄该你了,记得要反串啊!”
胡适郁闷的站起来,他刚才划拳输了,必须当众表演节目。他瞪了周赫煊一眼,突然翘起兰花指,细着嗓子唱《红娘》:“小姐小姐多丰采,君瑞君瑞大雅才。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玉人来。今宵勾却相思债,一双情侣称心怀……”
“好!”
众人拍手喝彩,好些个已经笑得肚子痛了,胡适反串花旦的模样实在太滑稽。
周赫煊又找到祥符禅寺的方丈,拖着老和尚的袖子说:“来来来,中庸法师,我们也来划几拳。”
中庸法师摆手苦笑:“老衲就不必了吧。”
“今天不拘老幼僧俗,中庸法师且尽兴。”周赫煊早就看出这老和尚是个秒人。
寺院的僧众们,顿时对周赫煊怒目而视,认为他的举动亵渎了方丈。
中庸法师的表现,却让他的徒弟们大跌眼镜,笑眯眯地说:“那咱俩就走一个?”
“来吧!”周赫煊道。
中庸法师立即出拳:“五魁首啊!”
“六六六啊!”
“八匹马啊!”
“满堂红啊!”
“……”
看着自家的方丈划拳吆喝,僧众们已经惊呆了,瞬间感觉三观尽毁。
随着中庸法师的加入,今晚的宴会达到最**,就连最矜持的阮玲玉都玩疯了。
谁又能想到,在四年以后,侵华日军进山扫荡,遭到当地抗日武装的顽强抵抗。日军气急败坏之下,竟然放火烧寺。中庸法师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带领僧众奋起抗击,全寺十六个和尚死伤殆尽,只剩下一个残疾僧人守此香火。
眼前的这些僧众,都是未来的抗日烈士。
597【祥符文会之一】
天公作美,半夜来了一场阵雨。
翌日早晨天气凉爽,全然感觉不到暑意,山里的泥土还带着潮湿水分。
竹林当中,错落有致的放着数十个稻草蒲团。徐家的下人,以及寺院的小僧,不断搬来笔墨纸砚等物品,还在竹林里搭建泥灶,煮山泉而备茶具。
文人们三三两两走进竹林,盘膝坐在蒲团上,就连中庸法师也被邀请来参加文会。
于佩琛拿着钢笔和速记本,就近坐在周赫煊身边,她要负责记录今天文会的内容。当然,这个工作也由《大公报》记者进行人太多,一个记录员显然忙不过来。
阮玲玉也来了,面对众多的文化学者,这位大明星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她甚至都不敢坐在圈内,而是跟张兆和、张幼仪等家属一起,远远地坐在最外边围观。
所有人当中,就数周赫煊和胡适威望最高,他们自然是坐在最里头的。等人到齐,周赫煊笑道:“适之兄,你来主持吧。”
“你才是当世文坛领袖,我就不僭越了。”胡适谦虚道。
苏雪林以前是徐志摩的迷妹,现在又迷上了周赫煊,她笑着附和道:“周先生,你就不用推辞了,今天的文会肯定是由你来主持。”
林徽因亦笑道:“明诚众望所归,还请不要推辞。”
凌淑华与林徽因势同水火,专门唱反调:“我觉得吧,既然这次文会是因志摩而起,不如就让志摩来主……”
“咳,”陈西滢连忙打断妻子的发言,说道,“周先生请吧。”
凌淑华低声埋怨说:“你干什么啊?”
陈西滢责备道:“大家都说让周赫煊主持文会,偏偏你一个人反对,你是要让大家都不愉快吗?”
“哼!”凌淑华冷哼一声,不再说话。她只是看不惯林徽因而已,林徽因赞成的她就要反对,并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想法。
张嘉铸不耐烦道:“明诚兄,你快开始吧。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再嗦下去,又要热死人了。”
众人纷纷附和,让周赫煊快点宣布文会开始。
周赫煊只能从善如流,他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在座诸位,都是鼎鼎有名的文化艺术界人士,咱们就先来聊聊文学创作。今年中国文坛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新文体‘速写体’的流行,我们就围绕着‘速写体’开始谈。大家畅所欲言!”
(注:速写体,是一种篇幅短小、文笔简练,扼要描写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的文体。它跟传统文学的区别不在于篇幅,而是在于着眼于“现在”,省略“过去”和“未来”,具有强烈的冲击感和生动性。)
胡适紧跟着说:“我对‘速写体’还是比较了解的,五四运动期间就出现了。那个时候的‘速写体’小说,还没有发展得像今天这样完善,大部分恐怕只能算散文和随笔,主要出自于刚刚踏进文坛的小青年之手。”
苏雪林笑道:“我就是适之先生口中的小青年。那时家里逼婚逼得厉害,我又死活不愿屈服于包办婚姻,就伙同黄英(庐隐)一起离开安庆,悄悄跑到北女师去读书。当时的北女师真是大学者云集,有胡适先生、李大钊先生、周作人先生、陈衡哲先生。我创作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就是‘速写体’,现在想想真够糗的,那哪是小说啊,顶多算一篇还过得去的随笔。”
苏雪林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