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42部分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42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北大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复校。

    张作霖为什么如此痛恨北大?

    因为学校里的党员太多了,我党的一大召开前,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党员都是北大师生和校友。

    只要张作霖占据着北平,北大就绝无复校可能。他都不需要使用暴力手段,只让教育部扣押资金,北大就发不出工资,老师们自然撑不下去人都是要吃饭的。

    钟观光突然出声道:“明诚,听说你跟张学良私交甚笃,不如你让张少帅劝劝张作霖?”

    “呵呵,我尽力吧。”周赫煊只能敷衍。

    周赫煊此次去北平,是为了参加徐志摩的婚礼。他也想亲眼见见,传说中的陆小曼真人长啥样。

    火车启动。

    孟小冬削了个梨子递来:“周大哥,吃水果。”

    “谢谢。”周赫煊把梨子咬在嘴里,拿出稿子继续构思小说布局。

    他准备把《神女》的故事线打乱,随意安排时间和空间,各种倒插叙中又带倒插叙。并把这些天收集到的社会底层故事,全都安排进去,展现娼妓从童年到入狱的一生。

    整部小说篇幅大概在20万字左右,还间杂着各种民间鬼神传说,务求让小说读起来神秘而魔幻。而对军阀、列强和社会的控诉,都藏在那些魔幻的篇章中,让人感觉荒诞不羁而又不寒而栗。

    谭熙鸿凑过来,见他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似乎在整理故事大纲,好奇问:“写小说?”

    周赫煊点头道:“我想把小杭母子的故事写下来。”

    “到时我一定拜读。”谭熙鸿笑道。

    孟小冬坐在旁边微笑不语,她喜欢看周赫煊认真工作的样子,觉得特有知识分子气质。所以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周赫煊准备宵夜,端到书房去看这个男人忙活。

    周赫煊在火车上构思小说时,郑振铎却在上海为《小说月报》的稿件而发愁。除了新作者老舍的《老张的哲学》,他最近没有发现其他精彩小说,各地来稿质量都不咋地。

    五四文学兴起至今,已经开始由盛转衰了,很难出现全新的突破。

    咱们来说说五四新文学的情况,1917年1927年这十年时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宣告着“五四文学革命”开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十年间,全国大大小小的文学社团,以及相应的刊物,足有100多个。

    它相当于一场文学界的思想启蒙运动,白话文写作让汉字的力量获得释放,极大提高了信息和科学的传播速度。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自由、民主与科学受到人们的追捧。

    五四文学革命,同样也革新了中国文学的创作思维,大致分为“为人生派”(现实主义)和“为艺术派”(浪漫主义)。

    “为人生派”认为,文学是一种工作,它应该反应人生、反应社会现实,探讨关于人生与社会的一些问题。所以,这一派创作的小说,也被称为“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的扛鼎大拿首推鲁迅,《狂人日记》堪称此类翘楚。其中“乡土文学”在问题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或多或少都受鲁迅影响,反应了当时中国农村的尖锐问题。

    “为艺术派”则刚好相反,他们强调作家的自我表现,其中以郁达夫为代表人物。这派作品更讲究文学技巧和表现形式,在追求个人解放的同时,也充斥着**和小资情调。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郭沫若的革命文学,常常也被划分进“为艺术派”。

    不管是“为人生派”,还是“为艺术派”,相对老旧文学而言都是进步的,都是五四文学的组成内容,只不过各自表现形式不同。

    时至今日,五四文学已经发展成熟,并且步入瓶颈时期。不管是乡土文学、革命文学,还是自叙派意识流,都很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各种题材已经写烂,继续创作只能是拾人牙慧。

    一部分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外,比如即将兴起的“新感觉派”,便是受日本文学影响。

    周赫煊的魔幻现实主义版《神女》,一旦在杂志上连载,估计会让无数作家惊爆眼球,整体呈现懵逼状态。

086【空前绝后的证婚词】

    在车站告别孟小冬、钟观光等人,周赫煊直奔清华园。反正他把清华园当酒店了,这里环境优美,住起来舒心,可比外头的旅馆强得多。

    走进院落,周赫煊听到里头有响动,高声笑道:“寿铭兄,我又来了!”

    一个年轻女子抱着婴儿出屋,说道:“寿铭还在上课,我是他夫人黄靖闲,请问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周赫煊没想到闹个乌龙,连忙施礼说:“原来是嫂子,我叫周赫煊,是寿铭兄的朋友。”

    “请进来坐吧。”黄靖闲把婴儿放到摇篮里,忙着去给周赫煊泡茶。

    周赫煊颇为尴尬,让孙永浩打开带来的箱子,说道:“嫂子,这是我写的通俗小说,你闲时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谢谢。”黄靖闲随手把小说放到桌上。

    《射雕英雄传》精装版是前两天正式发行的,一共四本,整套售价5元,比买单行本更划算。

    至于《大国崛起》,也将在最近几天推出,商务印书馆非常良心,还帮忙附加了许多国外地图,让读者更加易于理解书中内容。仅制作添加那些地图,就耗费了不少时日。

    等候片刻,梁簌溟穿着长衫踱步而归,腋下还夹着课本讲义。

    “咦,明诚来啦!”梁簌溟欢喜道。

    周赫煊说:“来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顺便到清华园看看。”

    梁簌溟笑道:“就是那个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

    “正是,”周赫煊问,“寿铭兄也知道他们?”

    梁簌溟说:“我怎会不知道?任公先生这几天心情都不好,说是要给一对荒唐男女当证婚人。”

    “倒也为难他了。”周赫煊忍俊不禁。

    梁启超那个证婚人可当得不情愿,是看在朋友和晚辈的面子上,勉强点头答应的。周赫煊非常期待那历史性的一刻,梁启超的证婚词可谓空前绝后。

    两人闲聊片刻,周赫煊突然说:“朱自清先生可在清华?”

    梁簌溟挠头道:“我好像听说过此人,应该在清华吧。明诚找他何事?”

    周赫煊道:“我准备办一个副刊,需要向文化人邀稿。朱先生的散文写得不错,这次来正好去拜会一下。”

    梁簌溟说:“那你得去问任公先生,或者是玉衡,他们多半认识朱自清。”

    “正要去。”周赫煊道。他准备每人送一本《射雕英雄传》,这玩意儿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用来解闷还算不错。

    当天晚上,周赫煊随梁簌溟去拜会几位先生,同时也见到了朱自清。

    朱自清是去年开始在清华任教的,同时也创作诗歌和散文。他此时的散文还以小清新为主,要过两年才转而抨击现实,揭露社会黑暗面。

    面对周赫煊的邀稿,朱自清满口答应。还给了周赫煊几篇旧作,都是已经发表在其他杂志上,但还未结集出版的抒情散文,其中就包括脍炙人口的《背影》。

    周赫煊当即送给朱自清一套《射雕英雄传》,厚着脸皮索要朱自清的墨宝。朱自清哭笑不得,他还是头一回遇到如此奇葩,勉为其难写了两句古诗相赠,内容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嗯,周赫煊连钟观光和谭熙鸿都没放过,两人的墨宝如今正躺在他书房里呢。

    ……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在北海公园举行。因为婚礼由徐志摩自筹经费,所以场面不大,仪式也草草了事。

    想当年,陆小曼和前夫王庚结婚时,两人都出身名门,婚礼那个阔气热闹啊,跟此时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是真爱,爱情跟金钱无关。

    梁启超出门时便黑着脸,不知情的还以为他要出席葬礼,而不是参加婚礼。

    周赫煊劝道:“先生何必纠结,婚姻属于个人私事,他们两厢情愿就足够了。”

    “问题是他非要请我当证婚人!”梁启超郁闷道。

    虽说民国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恋爱,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况却有点特殊。因为他们都是已婚人士,婚外恋发展到各自离婚再结合的地步,难免为人所不齿。

    因为这桩婚事,徐志摩和陆小曼都没法在北平立足了,很快就要搬到上海去。

    大概上午十点左右,周赫煊、梁启超两人来到北海公园。徐志摩连忙带着陆小曼过来迎接,高兴道:“老师,周兄,感谢两位来参加我的婚礼。”

    “嗯。”梁启超鼻孔里憋出声响,算是做了回应。

    周赫煊则笑道:“恭喜二位,祝你们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多谢吉言。”陆小曼听到这话颇为高兴,对周赫煊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周赫煊忍不住仔细打量,发现陆小曼真的很漂亮,是那种柔和了传统与现代的美。就是身上那件婚纱丑爆了,特别是头巾,罩着脑袋跟修女差不多。

    徐志摩夫妇还要接待其他宾客,说完几句话就走开。

    草地上放置了不少板凳,前方是个临时搭建的婚礼台。周赫煊找位子坐下,发现今天的宾客真不多,也就二三十人的样子,都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朋友。

    人虽不多,但名人却不少。

    有知名画家刘海粟,此君跟徐志摩、陆小曼交情很深。本来陆小曼的母亲不答应女儿离婚,是刘海粟帮忙游说才首肯的。

    还有知名学者陈西滢、凌淑华夫妇,这一对也不简单。陈西滢位列民国五大散文家行列,他后世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鲁迅骂他骂得够狠。凌淑华则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她们被誉为“文坛三才女”。

    另外还有饶孟侃、朱湘、梁实秋等新月派诗人,在文学方面跟徐志摩志同道合。梁实秋此时在南京任教,是专门请假到北平参加婚礼的,这朋友实在做得可以。

    一切准备就绪,新婚夫妇在牧师的引导下许诺誓言、交换戒指,宾客们皆报以祝福的掌声。

    婚礼到此刻都很正常,直到证婚人出场……

    梁启超走上台,注视着二位新人道:“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的性格过失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误再误,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做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不高兴可以离,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让……”

    徐志摩脸都黑了,打断道:“恩师,请为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

    梁启超叹气说:“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这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全场宾客瞠目结舌,婚礼现场一片寂静。

087【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梁启超讲完证婚词,便独自离场回家去了,连中午的婚宴都没参加。他走以后,婚礼的气氛才缓和了些,至少没有先前那么尴尬。

    周赫煊却在找寻胡适的身影,后世不是一直盛传,这场婚礼的证婚人是梁启超,而主持人是胡适吗?他在现场找了半天,却连胡适的影子都没见着。

    婚礼结束后,部分宾客告辞离开,剩下的人去酒楼吃饭。婚宴也就坐了两三桌,显得极为寒酸。

    摆酒的时候周赫煊趁机问道:“胡适先生没来参加婚礼吗?”

    “他5月份就出国游历去了。”徐志摩解释道。

    周赫煊狂汗,网络传言果然不可信。还说什么徐志摩的婚礼虽然尴尬,但在胡适妙语如珠的主持下,最后还是欢喜热闹办完,骗鬼呢!

    不过胡适确实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介绍人,俗称媒人。

    这个媒人得打引号,只是一种职务而已,在中国的婚礼当中不可或缺。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先秦时代开始,没有媒人的婚姻便被认为不合礼法。

    最严格的时候,无媒之婚甚至被定性为私奔苟合。

    梁启超就是被胡适这个媒人,硬生生说服来当证婚人的,这才有了今天空前绝后的发言。

    相传胡适有四大爱好,即:打牌、抽烟、酗酒和做媒。

    他一生做媒(包括证婚、主婚)有150多次,堪称民国第一红娘。其中包括冰心夫妇,沈从文夫妇,胡适都有在其中牵线。

    至于胡适爱打牌这点,从他的日记中就能窥见一斑,相信许多人都看过。

    他的留学日记写道:“七月二日,天热不能做事,打牌消遣。七月三日,今日天气百一十度(华氏度),打牌。七月五日,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七月六日,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打牌。七月七日,上课,打牌。七月八日,无事,打牌。天稍稍凉矣……九月五日,,打牌。九月六日,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

    只胡适留学那年的七月份,一个月就有11天在打牌。不过胡适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在日记里说戒赌,便立即戒掉了,他在日记里说戒烟,又很快戒掉了。

    此人的自控力何其可怕,难怪后来在学术上成就非凡。

    其实看民国大师们的日记很有意思,比如国宝级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他的日记就足够真性情。后来整理出版日记时,编辑劝他删掉部分内容,季羡林先生的回答是“一字不改”。

    出版社编辑认为需要删除的内容有这些

    “9月11日,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9月23日,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12月21日,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