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第6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李休的话,只见李恪却是苦笑一声道:“先是杜相去世,接着魏大夫也病倒了,父亲哪里还有心情为自己庆祝寿辰?所以昨天晚上父亲将我们兄弟几个召进宫里,陪着他吃了顿饭,又聊了会天就当是为他提前祝寿了,我也趁机向父皇辞行,父皇他也同意了。”
听到李恪的话,李休这才反应过来,这段时间的确是朝中的多事之秋,李世民没心情过寿也很正常,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李恪可以提前离开了,说起来随着李泰从洛阳回来,再加上又有李恪在,长安城这滩水也是越来越混,所以李恪越早离开对他来说也越好。
“离开也好,三天后我亲自去送你,另外我和你姑母也给你准备了一些东西,到时你也一起带上!”李休当下想了想再次开口道。
“多谢先生!”听到李休的话,李恪也十分感动的道,在整个长安城中,除了他的母妃外,也只有李休才会真正的关心自己,以前他在扬州时,每到过年时,也都收到李休派人送去的礼物,当然他身为晚辈,也同样没少给李休送东西,但这正是这种节礼往来,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的亲密。
三日之后,李恪准时离开长安,而他这次离开也十分的低调,除了李休之外,也只有李世民和宫中的杨妃知道,不过李世民和杨妃肯定没办法出来相送,所以也只有李休一家前来给李恪送行,李休和平阳公主也给李恪准备了几车行李,吃的用的都用,虽然李恪不缺这些,但这也是他们的一份心意。
李恪离开了长安城的第二天,这个消息才开始传出去,结果这却再次引起不少人的猜疑,不过无论他们怎么猜疑,李恪反正是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了,别人再怎么议论也没用,再加上李泰回来后一直没走,结果一时间所有人焦点又集中到了李泰身上。
相比李恪的果决,李泰可真是差远了,本来上次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使得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更加的稳固,同时也表明了李世民自己的态度,结果这让李泰大受打击,差点呆在洛阳不再回来。
不过现在情况却不同了,因为刚刚被任命为太子太师的魏征竟然生病了,而且还病的十分严重,结果这也让一些有心人抓住机会,于是就在李恪离开长安没多久,又有一个新的流言传出,而这个流言正是关于魏征和李承乾的。
神神鬼鬼的东西虽然不可靠,但无奈却有许多人相信,特别是对于古代这种相对比较愚昧的时代,鬼神之说更是广为流传,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比如这次魏征重病,结果就有流言传出,只不过这个流言却十分的模糊,主要说魏征这次之所以生病,其实是上天降下的警示,至于是何种警示却没有说,不过很多人却联想到魏征之前刚刚被任命为太子太师这件事,现在他忽然病倒,是不是意味着上天对李承乾这位太子并不满意呢?
上面的流言虽然模糊,但却是字字诛心,连“上天”都被他们搬出来了,而且直指李承乾这个太子,这也使得李世民为之震怒,立刻下令严查这件事,不过传播这些流言的人却十分的小心,哪怕是马爷发动飞奴司的力量调查,最后也没能抓到任何的把柄。
不过虽然查不到什么确实的证据,但是所有人都能猜到,这件事恐怕和魏王李泰有着解不开的关系,只不过找不到证据,谁也拿李泰没有办法,甚至最后李世民可能也猜到这件事和李泰有关,结果这个调查也是虎头蛇尾,后来连他也不再过问,飞奴司那边的调查也就懈怠下来。
只不过李休在听到上面的这则流言时,心中却是更加沉重了,因为他知道魏征已经活不了多久,等到魏征一死,恐怕上面的流言也就坐实了,到时将对李承乾的声望造成极其严重的打击,毕竟皇位本来就是天命所归,若是连上天都不站在你这边,那你又怎么能登上皇位?
另外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无论外面的谣言对自己有多么的不利,李承乾那边却没有任何的动静,甚至之前李世民派人调查谣言传出的源头时,李承乾那边也没有任何的动作,似乎根本不在乎这种谣言似的,这根本不符合李承乾的性格,所以一时间也是引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几个月后,一直缠绵于病榻的魏征终于还是去世了,李世民也为此废弃朝五日,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并且还要厚葬魏征,不过魏征的妻子裴氏却拒绝了,因为她说魏征平时生活简朴,一向都不喜欢奢华,厚葬根本不符合魏征的性格。
说起魏征的妻子裴氏,她一生与魏征相知相合,对魏征的性格也最为了解,李世民也知道这位裴氏是个极有主见的妇人,所以最后也同意裴氏的意见,以小车载着魏征的棺椁下葬,而李世民则亲自率领着文武百官送行,并且还亲手写了魏征的碑文。
魏征去世后,关于他的那则流言也传的更加厉害了,这时已经不再需要别人推动,毕竟光是魏征的名声就足以让这则流言传播的全国皆知,李世民虽然几次下令禁止传播这种流言,但却根本就禁止不了,这也让李承乾的声望几乎降到了谷底,不少人都在私下里质疑李承乾再担任太子是否合适?
然而面对外界的质疑,李承乾那边却是一直没有任何的动静,只不过他越是这样,李休却越是担心,甚至他已经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现在的局势就像是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一般,随时都可能有毁灭一切的岩浆爆发出来。
其实这种危机感不但李休感觉到了,长孙无忌也同样感觉到了,为此他还特意跑去李休那里聊了整整一天,虽然东扯西扯的不着边际,但他也感觉到李承乾那边的反应十分不正常,按照李承乾以前的性格,恐怕这时早就应该反击了。
不过长孙无忌虽然感觉到不正常,但他毕竟不是李休,也无法预知历史的走向,所以只是感觉十分的不安,而李休也不可能告诉他历史的走向,所以也只是和对方绕着圈子,顶多也就是安慰对方几句,所以两人聊了一天也没聊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与长孙无忌交谈过后,李休也再次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甚至连书院那边都不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既然影响不了这种大势,那就干脆眼不见心为净,只不过因为马爷还在主持着飞奴司,所以他时不时还会了解到外界的局势。
而也就在这一年快要过完时,一件天大的事终于发生了,不过却不是李承乾谋反,而是另外一个皇子起兵造反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李佑的闹剧
齐王李佑,这可能是李世民最为厌恶的儿子了,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在齐州忽然起兵造反,而且还杀了自己的长史权万纪,一时间整个齐州也陷入到动乱之中。
说起李佑这个人,他的出身简直比李恪还要尴尬,他的母亲阴妃与杨妃一样,都是四贵妃之一,在宫中的地位仅在皇后之下,只不过阴妃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阴世师的女儿。
说起阴世师这个人,在隋末也不是特别的有名,但是他却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李渊起兵之时,阴世师和另外一个前隋大臣骨仪,一起追杀李渊的家眷与亲族,当时李世民有个弟弟名叫李智云,结果被隋军抓到,最后就是被阴世师亲自处死,死的时候才十四岁。
另外李氏皇族还有不少人都是死在阴世师的手中,特别是阴世师还做了一件十分恶毒的事,那就是找到李渊的祖坟,然后将李氏祖坟给挖开,尸骨拉到太阳底下暴晒,这简直把李氏一族往死里得罪,当时李渊得到这个消息时,差点被气的吐血,所以阴世师与李氏一族也结下了国仇家恨。
也正是因为阴世师的做为,所以在李渊很快派兵攻打阴世师守卫的大兴城,结果在城破之后,李渊将阴世师和骨仪的三族都给屠灭了,这才解了心头之恨。
不过当时阴世师有个女儿美貌无比,于是就被赏赐给李世民做妾,也就是后来的阴妃,另外阴妃还有一个弟弟名叫阴弘智,因为年纪太小也得以免死,后来玄武门政变时,阴弘智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于是被提拔为吏部侍郎,一时间也是风光无二。
也正是上面这种复杂的家世中,阴妃为李世民生下了儿子李佑,可以说李佑从一出生就带着原因,身上流淌着阴氏与李氏这对世仇的血,当然如果他能像李恪那么聪明的话,身为皇子也能生活的很好,可是偏偏这个李佑却不是什么聪明人,性格也十分的暴戾,李世民对这个儿子也十分不喜欢,于是就让他早早的去了封地之官。
本来像李佑这样的皇子,就算是再胡闹有个限度,可是偏偏李佑还有一个舅舅,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阴弘智,这个阴弘智虽然立过功劳,也是朝廷的重臣,但其实也是个目光短浅之辈,因为他觉得李世民的儿子众多,日后争夺皇位时,李佑很可能会受到牵连,于是就暗中唆使李佑招募壮士以自卫。
本来阴弘智上面的想法并不算错,而且大唐的皇子是可以拥有一定的兵权的,私下里招募一些私兵也不是什么大事,比如李承乾和李泰等人,都有自己的私兵,阴弘智蠢就蠢在竟然把自己的妻兄燕弘信推荐给李佑,结果正是这个燕弘信才毁了李佑,并且还给李佑招来了杀身之祸。
因为燕弘信是个奸邪小人,在他的引诱下,本来就不成器的李佑变得更加的胡做非为,连李世民都听说了自己这个儿子的混帐事,结果他认为李佑当时的长史薛大鼎管教无方,于是就将权万纪调到李佑身为担任长史。
权万纪曾经担任过李恪的长史,当初李恪年轻时,也曾经做过一些错事,比如因为喜欢游猎而毁坏了百姓的庄稼,结果被权万纪当面直谏,逼的李恪认错赔偿,所以李世民觉得只有权万纪这样的人才能教导好李佑。
不过李世民却错了,权万纪是个刚硬的性子,李佑的性格却十分的暴戾,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简直就像是把老虎和狮子关在一起,不打起来才怪呢?
事实上权万纪担任了李佑的长史后,两人间也是冲突不断,比如权万纪把李佑身边的小人给流放了,结果引起李佑的怨恨,甚至与身边的人计划暗杀权万纪,结果却被权万纪提前察觉,于是把暗杀自己的人抓住,并且还上报给李世民。
李世民听说李佑竟然连自己派去的长史都敢暗杀,当下也是气的火冒三丈,先是派人去调查,结果查明情况属实后,立刻下旨让李佑和权万纪回长安,他要当面审问,其实这件事都已经查明了,李世民也只是咽不下这口气,等到李佑回到长安,恐怕会受到十分来历的惩罚。
权万纪接到李世民的圣旨后,立刻毫不犹豫的就准备回长安,反正他是问心无愧,而且李佑结交小人这件事李世民也知道,甚至李世民还亲自写信劝说李佑,让他远离身边的奸邪小人,当初权万纪担任长史时,李世民给他的任务就是让他清除李佑身边的小人,因此他一点也不担心,甚至回到长安还可能会受到李世民的嘉奖。
不过李佑却不敢回长安,毕竟他身为亲王,竟然派人暗杀自己的长史,偏偏这个长史还是李世民亲自派到自己身边的,这样的罪名若是坐实了,就算他是皇子也要受到重罚。
其实李佑暗杀权万纪虽然是重罪,但以他的身份,就算是回到长安李世民也不会真的杀了自己的儿子,特别是在李佑之前还有一个前车之鉴,那就是李承乾也曾经派人暗杀过身边的于志宁,后来李世民也同样没拿李承乾怎么样,李佑虽然比不上李承乾,但顶多也就是降爵,但一般过了几年就能恢复。
可是这也应了那句“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李佑身边的奸邪小人可不在少数,哪怕权万纪赶走了一批,但剩下的依然不少,比如那个阴弘智的妻兄燕弘信,这个家伙不但是个小人,而且还十分的蠢,他看到李佑因为害怕受罚而不敢回长安,竟然劝李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杀了权万纪再说。
李佑也是个没脑子的家伙,当然他当时可能也失了方寸,竟然真的接受了燕弘信的建议,于是他和燕弘信亲自率领着招募的几十名壮士袭击了准备回长安的权万纪,不但亲自杀了权万纪,而且觉得不解恨的李佑还将权万纪分尸,可怜权万纪死后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
不过在杀了权万纪后,李佑才忽然发现自己惹大祸了,而这时燕弘信等人却纷纷劝说他造反,结果李佑脑子一热之下,竟然真的征发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起兵,于是一场造反的闹剧也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平叛
李佑起兵造反根本就是一场闹剧,一来他手中只有一千人左右的王府护卫,而且这些人能否听他的命令跟着他造反还不一定,二来他也没有造反的财力,三来李佑更没有一呼百应的声望,可以说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声望没声望。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处于李佑当时的情况都不会造反,可是他却偏偏起兵叛乱了,而且据传出的消息,李佑不但起兵,而且还封左右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比如燕弘信等人竟然全都封王,而且还都是什么拓西王、拓东王等,连名字都起的没有半点水准。
不过李佑造反虽然是一场闹剧,但是当这个消息传到长安时,却是把李世民气的暴跳如雷,毕竟自己的儿子要造他这个老子的反,简直大逆不道,而且造反可是十恶不赦之罪,哪怕是皇子也是死罪,特别是皇子造反这种事的性质简直太恶劣了。
所以李世民也立刻下旨平叛,刚好李绩这时从并州回来了,因为李治已经可以扛起并州都督的重任,再加上李绩的年纪也不小了,而且像他这种手握重权的大将,常年镇守地方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所以李世民就将他调回长安担任兵部尚书之职。
结果李绩兵部尚书的位子还没有坐热,就接到李世民的命令,让他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府兵,与刑部尚书刘德威一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