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逆袭-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要归功于岱山军强大的组织能力,每有新的百姓到来,都会被人引到征兵点,若是符合征兵条件,青壮会被立刻招募入军队,其家人则会被领着到达聚居地。
按照小旗总旗队的建制,任思齐等人把城外划分成一个个小片,每一个队的士兵的家属聚居在一起。而新加入军队的士兵,晚上可以和家人居住在一起,白天则被要求集合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训练。
任思齐把岱山军的老兵安插进新兵之中,担任小旗总旗队正等军官,按照岱山军的建制,完全把这些人组织在一起。
所以城外百姓人数虽多,却一切井井有条,一点也不乱。
只要被岱山军招募,不管士兵还是家属,一天两顿饭都由岱山军负责,不用自己开火。
任思齐在胶州城中采购了上百只大锅,招募士兵家属中年轻的妇女为伙夫,负责为所有兵民做饭。
任思齐任命任丽坤,沙千里,陈名扬等人为新兵营正,负责对这些士兵进行训练。
每天吃过早饭后,所有新兵会被拉将出来,在城外的空地操练。训练完全按照岱山军的训练条例进行,先练的是阵列。
左转、右转,后转,齐步走,每天都是这些东西。把这些刚放下锄头的民夫一个个练的叫苦不迭。可是谁也不敢偷懒,一边的父老都在边上看着,偷懒会被惩罚,会使得家人脸上蒙羞。经常偷懒、不服从纪律更是会被驱逐出去,失去前往岱山的资格。
在新兵进行训练之时,任思齐更是光派细作,打探清兵的动静。占领胶州已经好些天,济南的清山东总督巡抚王鳌永方大猷等人肯定已经知道了胶州沦陷。得防范着他们可能的进攻。
随着胶州被攻占,胶东各地的原明军也活跃了起来,好几股明军正在攻打登州,青州好像是被李士元攻打了下来。在攻打青州前,李士元派人给任思齐送了一封信,约他联兵一起攻打青州。可是岱山军本来就兵力很少,任思齐自然不愿分兵,便婉拒了他。
李士元的儿子李鼎目前在岱山军中做小旗,任思齐曾问他是否愿意回到父亲身边,谁想李鼎在岱山军中呆出了感情,根本不愿去投奔父亲。
。。。。。。
济南大明湖畔,清山东总督衙门。
清山东总督王鳌永和巡抚方大猷正在议事,商议如何处理胶东一带的明军复起。
自四月初,原为明官的方大猷和王鳌永先后向满清亲王多尔衮毛遂自荐,愿为大清招抚山东。被派到山东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二人招抚了大半个山东,各个府县先后写降书归顺了大清。
凭此功劳,王鳌永被任命为山东总督,方大猷也获得了山东巡抚的职位。
然而异族的高官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很多亲朋好友不屑与二人的降清,陆续和他们划清了界限。对于为了功名利禄而立志当汉奸的人来说,这些骂名根本不会在乎。可让他们头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各地此起彼伏的暴乱。
兖州、青州,莱州,胶州,每一州府都有暴乱,让济南的总督衙门应对不及。
南下山东之时,二人只带了少量随从,根本没有大兵跟随。现在二人手中的军队也就三千多人,还都是原来投降的明军构成。
面对诺大的山东,这点兵力当然捉襟见肘。可是面对叛乱,还得想法平定,满清不比大明,他们不敢生出坐视不管的心思。
“允升兄,你坐镇济南,我带兵先往青州,平定李士元之乱,再往胶州,对付那股从海上而来的明军!”满清山东总督王鳌永对巡抚方大猷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七章 青州之战
王鳌永是山东总督,平叛自然是他的职责。巡抚方大猷对王鳌永的安排没有异议,保证会全力为大军筹措粮草。
胶州沦陷消息传来的第三天,王鳌永带着三千士兵出了济南,向着青州而去。
青州距离济南三百里,六天的时间,王鳌永大军便兵临青州城下。
此时的青州,刚被李士元联军攻占。然而青州城内的局势却错综复杂,因为青州城内并非李士元一支军队。
为了击败清兵打下青州,青州境内的好几支军队联合了起来。其中以李士元和赵应元二人的力量最强。李士元是原来明军千户,自封为青州参将。而赵应元却是原来的顺军余孽,李自成被赶出北京后,山东的士绅们造反,推翻了顺朝在山东的统治,可在山东还是有相当一批顺军留了下来。
攻打清兵之时,明军和顺军还能勉强联合,可是打下青州之后,双方的矛盾便凸显了出来。
青州城内的赵应元部兵力较少,只有六百余人,可均是原来的闯军精兵。以李士元为代表的明军士兵近两千人,可派系众多,成分复杂,战斗力极差。
李士元虽然有心想把赵应元赶出青州,可是他也知道顺军强悍的战斗力,不敢乱动。在攻打青州时,顺军承担了大部分的攻坚重任,其表现出的战斗力让各部明军心惊。
就这样,双方虽然矛盾重重,却维持着一种奇妙的平衡。然而,随着王鳌永带着三千绿营兵的到来,青州的局势一下子被打破了。
王鳌永暗中收买明军将领,许以高官显职,李士元手下好几个将领都被王鳌永收买,胁迫李应元投靠清廷。李士元虽然不愿,可是面对着刀剑,还是屈服了。
在明末,明朝军队数以十万计,可是面对着清兵,很少有将领能坚持抵抗的,望风而降已是常态。
而和明军相比,被他们称为闯贼的顺军的表现就好了许多,虽然顺军也是连战连败,可是人家却一直在抵抗,并且坚持到南明灭亡,很少有人投降。
赵应元虽然是原顺军普通的一员,可他和他的手下六百顺军的表现却比明军要强得多。
由于明军的投降,青州城门被打开,王鳌永手下的三千清兵杀入了城中。赵应元自知寡不敌众,便假意投降,先是派人前去递降书,后带着一百骑兵直扑王鳌永的行辕。
王鳌永还以为赵应元前来投降,根本没做提防,赵应元部一百骑兵长驱直入,把王鳌永亲卫营杀得落荒而逃。
王鳌永躲在床底才勉强逃过一劫,然而赵应元带领的骑兵实在太少,当三千绿营兵救援而来时,他的一百骑兵离开陷入重围,拼命厮杀逃出重围时,一百骑兵仅仅剩下五六骑,赵应元本人后背也被射中了一箭。
王鳌永幸运的逃过一劫,立刻部署对赵应元部的围杀。命令三千绿营兵全力向赵应元五百手下发动了进攻。
主将身受重伤,敌人士兵又是己方数倍,任是顺军再英勇,也寡不敌众,在绿营兵的围剿之下,全军覆灭,首领赵应元重伤之余,拼命作战,最后死于清兵乱刀之下。
平定青州之乱后,王鳌永稍作安抚,立刻统领着大军向胶州进发。派降军打头阵,以他们的家眷为人质,勒令他们奋勇搏杀,以作为投名状。
对于占领胶州的明军的底细,王鳌永派人查探,知道是来自浙江的一个海防游击的部队。他不明白一个海防游击来山东作甚,至于征募士兵,王鳌永以为那是笑话。在大明就人多,只要有粮有饷,想招募多少军队就能招募多少,没必要千里迢迢来到山东。
难道是在南京登基的弘光朝廷有了异动,想派兵北伐,而这个海防游击是他们派来的前站?目的是在山东建立搅动一番风雨,好为他们在正面战场的进兵进行牵制。
肯定是这样!王鳌永越想越觉得有理,若是那样的话,自己只要能迅速击溃胶州的明军先锋,就可以为满清朝廷立下大功!
想到这里,王鳌永的心情更加的急迫,他也不等青州局势稳定下来,迫不及待的带着所有军队向胶州进发。
他自己统帅的三千绿营兵连同刚投降的胶州军队,大军近五千人,浩浩荡荡的向胶州进发。
青州到胶州三百多里,他这边大军刚出胶州,路程还没走上一半,在胶州的任思齐已经得知了消息。
任思齐在胶州不光忙着招募百姓,训练新兵。他同样关心着周围清兵的动静。安东尼从山东籍的士兵之中抽调出大量机灵敏捷之人,组成了细作队伍,把他们广派到胶州周围。青州,莱州,登州,都有岱山军派出的细作。
王鳌永大军刚从青州出发,细作便火速赶往胶州,把消息送到任思齐面前。
得知清兵大举来袭,任思齐立刻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王鳌永率领清兵近五千人,于六日前从青州出发,向我胶州攻来。青州胶州之间,山峦密布、河流众多,大军行进速度不可能太快。清兵现在顶多能赶到安丘,距离胶州至少还有五日的路程。”
胶州州衙之内,桌案上摆放着一副巨大的地图,上面墨线曲折,画的正是山东全省的地形图,却是岱山军攻进胶州之后,从州衙中缴获。
“各位,清兵很快将兵临胶州城下,咱们应该怎么办?”任思齐手指点着地图,向众人问道。
“敌众我寡,咱们应该放弃胶州,退往胶州湾海边,等船队返回时迅速上船,回归岱山。”晋玉飞听到清兵竟然有五千人,立刻皱起眉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什么?退到海边!”一边的沙千里立刻不愿意了,嚷嚷道:“咱们岱山军自成军来,还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岂能不战而逃!”
“是啊,是啊!”陈名扬等人也纷纷符合,这一年多来,岱山军几乎是连战连捷,这让他们的心气非常之高。(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八章 议战
晋玉飞老成持重,建议全军退出青州,等船队返回后乘船返回岱山。
而沙千里陈名扬等人则傲气十足,叫嚣着要和清兵争个短长。
晋玉飞也不是怯敌避战,因为现在岱山军实力太过微弱。在胶州的步兵不到千人,加上黄凤舞的舟山军也才两千。虽然城外还有三千余新募的士兵,可是那些人刚被招募几日,队列都还走不齐,武器也没有,让他们去和精锐的清兵作战,简直是送死。
这样的话,能和清兵作战的也只有不到两千的岱山舟山联军,而清兵的人数是己方的两倍多,这仗怎么可能打赢?
听着手下的争执,任思齐思考了一会儿,把目光放到了黄凤舞身上。胶州城内能和清兵作战的也就两千士兵,其中一半是黄凤舞的部队,他必须知道黄凤舞心中的想法。
“凤舞,你怎么看?”任思齐柔声问道。
随着任思齐的话,堂中众人离开闭上了嘴巴,把目光放在黄凤舞身上。
对于任思齐和黄凤舞的关系,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黄凤舞以后肯定会嫁给任思齐,成为自己的主母,对她,没人敢不敬。更何况黄凤舞曾经做过岱山军的教官,陈名扬沙千里等人均在她手下受过训,见识过她的本事,对她的能耐,没人敢不服。
“将军,”在众人面前,黄凤舞从来都是对任思齐毕恭毕敬,抱拳一礼,然后把脸转向堂上众人,“在下敢问诸位,咱们不远千里来到山东募兵,所为何来?”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人吭声,不明白黄凤舞问话到底什么意思。来山东招募士兵百姓,自然是为了壮大岱山的势力,岱山势力大了,众人才能水涨船高,以后过的更好。至于更远的,晋玉飞沙千里这些人还从没想过那么多。
黄凤舞也没有打算让他们回答,自己继续道:“如今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大家也看到了,北方战乱频频,百姓流离失所。满洲鞑子窃据了大明的京师,他们会很快挥兵南下,咱们江南现在还看似太平,总有一天也会战火爆发。
咱们千里来到山东,招募百姓士卒,自然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好有朝一日外驱满鞑,内安河山,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既然咱们早晚会和满鞑对阵,现在清兵即将过来,咱们又何须避战?为何不痛痛快快的和他们战上一场!”
黄凤舞语音清脆却铿锵有力,立刻得到了陈名扬沙千里等主战派的赞同。
“黄小姐,您说的很有道理。可是现在不是清兵势大吗,咱们要是和他们打下去肯定会损失很大的。”晋玉飞苦着脸辩解道。全军加起来才两千人,即使能取胜,也会伤筋动骨。何况大伙来胶州就是为了募兵,并没打算长久的占据胶州,既然早晚都会离开,又何必打这种莫名其妙的一仗?
“什么叫清兵势大?”黄凤舞沉着脸问道,“这股清兵都是绿营兵,并非满兵,他们都是以前明军投降过去的,能有多大的战力?若是连他们都怕,以后如何与满兵对阵?”
对黄凤舞的话,晋玉飞回答不上来,只能苦笑着连连摇头。
“哈哈哈,”任思齐大笑了起来,示意晋玉飞不必再说,“凤舞所见,正和我相同。咱家就他娘的和他们干上一仗,看一看到底谁强谁弱!”
任思齐既然发话,那么和清兵打上一仗就确定了下来。可是怎么打,在哪里打?众人又出现了分歧。
按照晋玉飞的想法,己方人少,自然是守在胶州城中,等着清兵来攻。有城墙相助,居高临下,应该能够打破清兵的进攻。
沙千里和陈名扬等人没有见过多少阵仗,根本提不出自己的建议。
于是众人都把目光看在任思齐身上。眼睛紧盯着地图,任思齐脑子紧张的思索着。
守城看似稳妥,却问题多多,因为那样相当于把主动权双手交给了清兵,任由对方来攻。
胶州城虽然城墙还算坚固,可是城内的情况却很复杂。
城外上万名百姓势必要迁到胶州城内,那样必然会和城内的百姓形成矛盾。而城中的士绅们虽然被自己逼迫的老实了许多,可是一旦清兵兵临城下,他们是否会继续老实下去,还难说的很。若是他们和清兵内外勾结,那么身处城中的岱山军无疑是自己进入了牢笼。
守城断然不可取!任思齐心中下了决断。
可是不守城的话,就得出城和清兵作战,那么战场应该放到哪里呢?
低头看着地图,手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