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326部分

调教大宋-第326部分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盼我干嘛?”

    宋庠、吴育闻言,神秘一笑:

    “有惊喜!”

    。。。。。。

第630章 盖棺定论

    宋状元说有惊喜,那就确实有惊喜,而且还是不小的惊喜。

    。。。。。。

    燕云收复,大宋百年夙愿今朝得成,中原一统终于实现。

    不说当下,就算放到后世,也没人能拿大宋不是大一统政权来说事儿了吧?

    而大宋百姓在雀跃之余,人们才猛然发现,收复燕云的头号功臣是那个名声极臭的唐疯子。

    那个自己贴钱给大辽,背负卖国骂名,却从来没给自己解释过一句的唐疯子。

    那个连状元都不要的唐疯子!

    原来,我们错怪他了。

    一时之间,唐奕在民间的名声算是彻底反转,一时无二。

    还唐子浩一个清白,还唐疯子一声喝彩,这样的呼声甚是高涨,甚至已经影响到朝堂上的相公臣子们。

    而在朝中,文臣武将一边感受着民间呼声,一边也发现一个问题:

    收复燕云。。。。。。

    收复燕云啊!

    这是什么样的功劳?

    说句夸张的,就算官家直接封了异姓王,百姓肯定不觉奇怪,朝臣可能还觉得将将凑合。

    而以白衣之身立此吞天之功的,以前有过吗?

    还真没有。

    问题就在于,唐奕立此不世之功,却还是一介白衣。。。。。。

    有朝臣甚至开始上表,要给唐奕“追封”官爵,否则显得朝廷太不任人知用了。至于真正的封赏,日后回京再说。

    。。。。。。

    可是把赵祯憋屈坏了,当初要给唐子浩封官,你们一个个都跳出来反对。现在他立了功,拿回了燕云,你们又上表说得好像是朕的不是一样。

    追封?这字眼能用在活人身上吗?亏他们想得出来。

    总之,追封什么的,赵祯是没准的,马后炮的事情赵祯不会干。

    但是,等唐奕回朝,那可就说不准了。

    坊间甚至有传闻,封王虽不太可能,但是回京之日,就是其拜相之时,应该是没跑儿的了。

    从白衣入政事堂,二十五岁任宰相,大宋朝升得最快、年纪最轻的相公就要诞生了。

    这个惊喜够大了吧?

    大宋开朝百年,独一份了!

    。。。。。。

    什么“惊喜”宋庠没说,唐奕也没问,但猜也猜的差不多了。

    毕竟这回立的功劳确实不小,赵祯给的小反而不太可能。

    但是,对于这些,唐奕还真不太在意。说句装逼点的话,干成这件事本身的成就感和自我证明,比什么赏赐都来得重要。

    挣多少钱,唐奕没什么感觉,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大商出世,不足为奇。

    改什么革,唐奕也没太大成就,一来还没开始干,二来。。。。。。

    改革这事也不是没人干过,最多算是与贤能同列。

    但是,收复燕云。。。。。。

    很多人干过,但是没人干成过。

    他唐奕,独此一人!

    不管他将来功过与否,就算大奸大恶、大昏大庸,只此一件事,就可以在史册上盖棺定论了。

    就是这么牛叉!

    。。。。。。

    与吴育等人分开,唐奕把观澜北上的一百多人都叫到了一起。

    贱纯礼最是瑟,“这回说吧,把我们叫过来干嘛?不会是你把功劳都挣完了,让我们来给你出苦力吧?”

    唐奕也不多说,拿过一张燕云山河图往案上一铺,指着图道:“自己挑个去处,明天就滚去干活!”

    众人一怔,啥意思?没懂。

    唐奕解释道:“燕云名义上是归了大宋,但是各州各地行的还是辽律,燕云驻民更是对从辽民到宋民的转变没有任何概念。”

    “你们的任务就是,分配到各州,配合当地完成这个过度。”

    说完,唐奕又补了一句,“越快越好!”

    。。。。。。

    “靠!!”范纯礼一脸的蛋疼。“还真是当苦力啊?”

    而曾巩却是眉头紧皱,“子浩此举未免有些冒进了吧?”

    抬头看向唐奕,“燕云初定,如此大换血,未必是好事。”

    唐奕则道:“换什么血?各属官员只要有心归宋,一概官录原职。你们去不是取而代之,而是配合。”

    “还有,燕云豪门望族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他们会全力支持你们尽快完成燕云的汉化。”

    曾巩怔怔地与同窗们对视一眼,不换官?各地豪门又已经被唐奕搞定了?

    而且,燕云诸州还有一点是对大宋十分有利的,那就是,这里生活的驻民绝大多数都还是汉儿。

    即使做了百年的大辽汉儿,但是对于大宋的认可程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稳中过度,一点不难。

    如此说来。。。。。。

    范纯礼无语道:“你把事儿都干完了还用我们干嘛?这不已经挺好了吗?”

    唐奕摇头:“还不够。”

    “我要的是燕云迅速认可宋民的身份,燕云汉儿迅速融入到中原汉人的大环境之中。”

    范纯礼不耐烦道:“你就直说让我们干什么就得了。”

    唐奕笑了,笑的极贱,“我要你们。。。。。。”

    “洗脑。”

    “洗。。。。。。”范纯礼眼珠子瞪得溜圆,似是有点明白唐奕的言中之意了。

    “像。。。。。。像咱们观澜那个洗法?”

    “对!”唐奕认可道。“喊口号、贴标语、爱宋爱汉,给我可着劲儿的招呼!”

    “一个月!”

    “就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到时候,燕云驻民要不是满脑子万恶大辽,皇宋万岁,你们就别回来了!”

    “日!!”

    连曾巩都是狠翻着白眼,这孙子太损了,祸害了他们好几年不说,现在又要祸害燕云百姓。

    不过一想,损是损了点,但一定有用。

    “那要是有异心者闹事呢?”

    “笨呢!”唐奕恨铁不成钢道。“团结大多数。。。。。。”

    “。。。。。。”

    曾巩抹了一把额前的冷汗,“我要好好考虑考虑,要不要把我儿子还送到观澜。。。。。。”

    。。。。。。

    在唐奕看来,这不叫损。而是必然手段。

    试想一下,一个汉家的孩子被送到外姓之家为奴百年,其间不闻不问,甚至连这个孩子心系亲人逃回家中都被老父母狠心送回去继续为奴。

    如今突然跟他说,你可以回家了,你是咱汉姓的家人,不管换了谁,多多少少也会有些怨气吧?

    为了平息这股怨气,为了所谓大局,唐奕也就只能用这种极端手段了。

    。。。。。。

第631章 心真够大的

    把观澜这帮活土匪撒到燕云各州,这是一个急招儿,或者说,是唐奕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

    正常来说,大宋雄兵进驻,官员接掌民生,安抚顺民、惩治暴徒,稳中求稳只需三五年。不论是政令,还是武备,把这一大片土地彻底纳入大宋版图,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此次兵指大辽,也把赵祯得过且过、缝缝补补支撑起来的这个大宋的所有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国库空虚、缺兵少将、禁军糜烂,说是千疮百孔也不为过。

    。。。。。。

    唐奕身历其中,却是不得不说句公道话了。

    后世只说大宋软弱,不够硬气。可真不是宋朝逢战必和,实在是这个大帝国底子太差,老得太快,问题也太多了。

    大宋根本就打不起仗。

    说句难听点的,要不是唐奕早有准备,把观澜商合搬空了来赌这一把,恐怕耶律重元就算把燕云拱手送给大宋,赵祯都接不住。

    煌煌天宋,当世第一富庶之地,竟然连二十万可战之兵都凑不齐,连出征复土的军饷都拿不出。

    就连修个河都没钱,赈个灾都要赵祯出内库接济,更别说最烧钱的打仗了。

    坐拥数千万贯的岁入,全养了一堆废物官、百万老爷兵。

    唐奕进过赵祯的寝宫,他亲眼见识了这个大帝国的皇帝已经节俭到了什么地步。

    说句实在的,赵祯就算再不喜享乐,皇帝应该有的正常待遇却是没法再拒绝了吧?

    一个皇帝都能“穷”这样儿,特么还什么富宋?

    不怪乎一甲子之后,即使大辽已经败落成那个样子,还是打不过;不怪乎要从金人手里把燕云买回来,转手就又丢了。

    这个帝国,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

    唐奕深深意识到大宋对改革的迫切需求。

    而前方和谈的富弼,也同样遇到一个大问题。

    。。。。。。

    求和是辽人主动提出的,但是,蛮狠的态度却是一点儿没减。

    燕云归你们了可以,但是,你们得给我们岁币。

    这可就让富彦国受不了。

    燕云是唐子浩花了十年谋划回来的,是阎王营用命打回来的。说白了,就是宋人堂堂正正自己拿回来的,这对于提振民心是无可替代的。

    要是说远一点儿,唐奕下一步行驶改革之策,燕云这一役单对其在声望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可是岁币。。。。。。

    要是打赢了还要给人家钱,那特么可就出笑话了。

    你就说,这个燕云到底是打回来的,还是买回来的吧?

    所以,这个岁币是万万不能加的。

    可是话说回来,大辽现在是败了,但这种游牧民族很容易就能缓过气来。若此时不好好安抚,你不让他顺气儿,过个三两年,他缓过来了,再来打你,怎么办?

    富弼已经答应唐奕,要给他赢来十年。这十年,是大宋内改生死攸关的十年,是绝对不能和大辽在这个时候再起战端的。

    。。。。。。

    富彦国现在纠结的就是,这个岁币到底给,还是不给呢?

    而且,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本来还想,和谈第一件事就是把驻辽通使撤回来。

    司马光是这场大仗的无名英雄,若非他在辽廷暗中联络各部,把唐奕的好处都许出去,各部族也不会这么轻易就罢战,古北关也等不到狄青驰援。

    但是,一开始谈才知道,大辽那个不着调的皇帝一怒之下,把大宋的驻辽使臣都发配到辽北五国部去了。

    岁币还没弄明白,司马君实倒成了辽人谈判的筹码。

    富弼没办法,只能一点一点和辽人磨,争取不加岁币,又得把人救回来。耗了半个多月,也没和辽人谈出个所以然来。

    后来,辽人自己都谈得不耐烦了,耶律宗训趁着没人注意,用只有富弼能听到的小声儿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让唐奕自己来谈,一切好说!”

    “。。。。。。”

    啥意思?富弼有点懵。

    好说?岁币也好说?

    。。。。。。

    当然好说,岁币是耶律洪基想要的,与耶律宗训和各部却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无法,富弼只能把唐奕叫过来亲自上阵。

    。。。。。。

    唐奕也是无语了,他躲开就是怕触动耶律洪基的敏感神经,结果绕来绕去还是要他去。

    见了耶律宗训,唐奕张嘴就道:“您老放心,德绪大兄在大宋吃的好,睡的好,大宋更没把人发配到雷州去。”

    耶律宗训老脸一红,“宋使之事,非我所愿,都是我朝陛下。。。。。。”

    唐奕摆手道:“伯父不必解释,奕知道查刺的性子。”

    “说吧,伯父叫奕来,所为何事?难道还信不过小侄的人品,怕我食言?”

    耶律宗训道:“这倒是子浩想多了。这些年,不论宋辽关系如何,子浩与我这一支,还有各部的往来还是值得称道的,老夫信得过你。”

    唐奕点头。

    说白了,这些辽朝贵族对于燕云没有什么利益纠葛,更谈不上感情。没了就没了,反正不是自己的属地,捞一点实惠才是重点的。

    至于耶律宗训,他虽然是皇族之人,但是耶律洪基登基之后,把他一家弃如敝履,更把他孙子打成了残废,早就寒透了耶律宗训的心。

    可是唐奕不明白了,“既然你信得过我,还让我来干什么?”

    “叫你来的,是我朝陛下。”

    噗!!

    唐奕直接喷了。耶律洪基叫他来?这孙子心真是够大的。

    “他不会。。。。。。”

    唐奕心里拿不准了,这货不会把他哐来,一刀咔嚓了吧?

    “子浩放心,他还没到那个地步。主要问题还是岁币,久谈无果,也只得叫你来了。”

    “。。。。。。”

    原来这孙子是认准他是财神爷了。

    那就见吧,唐奕其实挺愿意和耶律洪基聊天的,起码不用费脑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不起大家,更的这么少,发的还晚。

    没办法,白天要找房看房,琢磨改建装修,只有晚上的时间可以码一点。尽量保证质量,却是无法照顾数量了。

    好在已经看好了一处新窝,下一步就是装修改建,很快就能恢复更新。

第632 章 又被坑了

    耶律洪基还是那个耶律洪基,见到这位“故人”,唐奕不仅唏嘘。

    记得上次见时,耶律洪基说,希望永远不要再见到他。结果,才两年,二人就在这距离古北关不足百里的山野之间,再见了。

    为了见唐奕,耶律洪基特意屏退左右。此时,这片山岗之上,除了唐奕和耶律洪基,再无他人。

    唐奕看了眼不远处的大辽皇帐,玩笑道:“怎么?都不请我进去坐坐了吗?”

    耶律洪基背对唐奕,远望南方。

    “那是见臣子和敌人的地方!”

    唐奕一挑眉毛,“哦?”

    “陛下没把我当敌人?”

    耶律洪基迟疑了一下,缓缓摇头。

    “朕还是把你。。。。。。当朋友。”

    “。。。。。。”

    唐奕前行几步,与之并肩,“国事为重,看来查刺是理解的。”

    耶律洪基还是摇头,“在我这里,朋友为重。”

    唐奕不禁好好看了看耶律洪基。

    这是他第二次正视这个大辽国主,心中突然生出一个怪异的想法:

    耶律洪基不适合当皇帝,却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