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第3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缓摇头,“不进城了!”
玩味地看着诸位观澜儒生,“归心似箭!”
“这里的事儿。。。。。。办完了!”
“千里之外的开封城,还有另一场大战等着咱们。”
“怎么样?”唐奕语气之中尽是戏虐。
“可敢与我走上一遭!?”
。。。。。。
宋楷大笑,招呼众人,“告诉小唐教喻,有咱们不敢的事儿吗?”
“没有吧?”范纯礼装模做样地好像真仔细想了想。
“咱们的口号是什么来着?”
“老子天下第一!”
。。。。。。
不可一世的嘶吼,震彻云霄。
待这一嗓子吼完,宋楷、范纯礼等人无不收拾神情,恭敬地向唐奕抱手行礼,肃穆沉声:
“与君并肩,风雨同舟!”
。。。。。。
第636章 杨公归宋
功臣,特别是有功的文臣,大宋还是不会忘记的。
唐奕是范公门生,虽然殿试罢考,但那也是事出有因,为国为民。
所以,他勉勉强强算是个文臣。
而等唐奕一过幽州,富弼所说的那个“惊喜”也就来了。
确实是惊喜。。。。。。
刚过幽州,朝廷前来迎接的仪仗也就到了,规格之高,让唐奕有点没想到。
殿前司都指挥使王守忠亲帅皇家仪仗接伴,一路陪同南下。
而过了白沟河,自雄州开始,清城除道,张乐设饮,遇城则迎,逢州必仪。
百姓从城头送到城尾,无上荣宠尽归复燕英雄。
而当唐奕帅队终于回转京师的时候,赵祯更是祭出最高礼仪郊迎三十里。
。。。。。。
距离开封还有三十余里,眼见前方人山人海隐约可见。
开封城的百姓把这最后三十里已经塞满了,满朝文武、皇家仪仗,尽是翘首以盼,等着复燕功臣的到来。
唐奕这时却没有行在队前,而是拨转马头,与队中的一骑并行。
杨怀玉、王守忠等人无不拧眉,特么眼见就到了,你往哪儿跑?
唐奕却不管那个,向并行的那人看去。
只要一搭眼就能看出,马背上的耶律重元心中忐忑难安,不由笑道:
“重元大兄在不安什么?”
耶律重元一怔,这才发现唐奕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身侧。
“没,没什么。”
唐奕摇头轻笑,也不与他争辩。
侧脸看了一眼耶律重元家眷的车驾,“查讫那小子不错,将来是条好汉子!”
耶律重元随着他的目光看去,尴尬道:“查讫只有六岁,还不懂事,子浩别厌恶这小娃娃就好。”
唐奕再笑,突然出声:“这孩子我喜欢,给我当干儿子吧。”
“!!”
耶律重元瞬间双目圆瞪,不可置信的看着唐奕。
“怎么?大兄舍不得?”
“子浩。。。。。。”
唐奕转头看向前方,风清云淡地道:
“大兄应该知道,我不喜欢绕弯子。”
“直说吧,我坑了你的地盘,我也逼降了你这位皇帝,但我也承诺了嫂嫂,保你一家平安。”
“所以,从今天开始,耶律重元就是我唐奕的异姓兄弟,你儿子就是我儿子。”
“大宋的地界,有我唐奕保你,大兄当能安心了吧?”
“。。。。。。”
耶律重元此时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这个人杀了他一个儿子,诱着他反出大辽。。。。。。但是,现在他又送上一块免死金牌。
偏头抱拳,“谢了!”
唐奕摇头轻笑,“不用谢我,其实我也只是送个顺水人情罢了。”
见耶律重元一脸疑惑,唐奕道:“重元大兄是不是觉得降了宋,不论是在燕云,还是在返京的路上,皆受了冷落,心有忐忑,怕不受官家重视,日后不得保身吧?”
“。。。。。。”
耶律重元沉默了,算是认下。
事实上,他确实心有不平。
献土燕云,又在古北关一战立了战功,可是南朝好像视而不见一样,难免心有不平。再加上他契丹人的身份。正是汉人所说的那个异己,心中忐忑很正常。
“其实大兄大可放心,正因为官家重视,才有此情势。”
“哦?”耶律重元一疑。“这是何道理?重视还刻意冷落?”
唐奕解释道:“大宋与大辽终不能开战啊。”
认真地看向耶律重元。
“交恶,与两国都没有好处。所以,宋辽的关系自然处于微妙的‘友好’。”
“这个时候官家把重元大兄推出来,捧上天,那才是害了大兄。”
“万一你那侄子以战相挟,要大宋把你送回大辽,又当如何?”
“此时刻意把大兄低调处理,正是说明官家念了大兄的好,在保护大兄。”
“。。。。。。”
耶律重元登时大悟:
“多谢大郎解惑,为兄真是。。。。。。真是自寻烦恼了。”
唐奕再笑,“大兄明白就好。”
眼看就要到万民之前,耶律重元急道:“改日为兄定登门拜谢,现在却是不能搅了子浩的风光啊。”
唐奕欣慰道:“那就这么定了,我那有好酒,等着大兄前来一醉!”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说完,唐奕不再多言,打马上前,迎着开封百姓,迎着大宋群臣而去。
。。。。。。
郊迎,唐奕经历过一次,虽然没有这次隆重,一下迎出三十里,但大体流程基本差不多。
无非就是宣一纸圣旨,都是漂亮话,摆酒、张乐、祭祀天地之类,最后再受百官万民的拜礼。
风光是很风光,这可以说是旧礼之中除了拜相,天子对臣子的最大礼遇了,足见赵祯为了给唐奕抬身价、挣名声出了多大的力。
但是,说心里话,唐奕对此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因为,他是出了力,他是花了钱、但他也在古北关下亲眼看到了,真正用命为大宋保下那块地的,不是他。。。。。。
待郊迎首臣文彦博把赵祯的表功圣旨交到唐奕手里,场中一静,大伙儿都认为这个时候唐奕得说点什么。
而唐奕面容肃穆,没有一丝兴奋和喜色,贝齿轻启,宏亮之声响彻全场。
“迎。。。。。。”
“杨、公、回、家!!”
众人一怔,心说,你着什么急?这时候不装一波,不是唐疯子的作派啊。
可是,已经不容大伙儿多想,唐奕让出正位。
立时万众为之一肃,再没心思吐槽唐子浩。
因为,杨业尸骸,大宋要了七十年,宋人盼了七十年,民间对这位抗辽英雄的敬仰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此时,几位鲜衣怒甲的将士已经抬着一口沉棺行来,正是每一个宋人魂牵梦绕的杨公遗骸。
。。。。。。
而行在最前,抬着棺木一角的,正是年余八旬的老将军王德用。
杨文广、杨怀玉,两位杨家后人也在其中。
开封郊外,万众宋民眼睛瞬间湿润。
杨无敌回家了,由大宋最年长的军神,由杨家后人亲手接回家了。。。。。。
唐奕眼睛有些湿润,猛然扯开嗓子高唱:
”老令公。。。。。。。魂归来哟!!!“
。。。。。。
第637章 这,就是传承
“魂归来兮。。。。。。”
。。。。。。
“魂归来哟。。。。。。”
随着唐奕的一声高唱,开封万民无不动情,嘶声高歌。
“魂归来哟。。。。。。”
大宋在召唤,召唤杨无敌魂归故里,召唤那个曾经的铁血年代重回大宋。
。。。。。。
大宋百姓瞩目凝视,目送杨公遗骸一步步走完这最后的三十里。待棺木前行,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众人才回过头,把把目光集中到唐奕身上。
不居功自傲,不忘乎所以,不忘让老令公先行,说明唐子浩不愧为名师高徒、德行高尚。
不过,虽然杨老公已经走了第一,唐子浩却是没有再让的理由了。
文彦博也是心道,平时这小子不是挺能鼓动人心的吗?赶紧说几句吧!
哪成想,唐奕根本就没有那个意思,待杨业尸骸一过去。立时再次大吼:
“请!!”
“守土功臣。。。。。。先行!”
“。。。。。。”
文彦博一翻白眼,你就是那个功臣,你还让谁先行!?
却见唐奕让开大道,登时露出阎王营的真容。这些大宋勇士挺胸抬头,昂首向前。
文彦博不说话了。
记得出京北上之时,这是五千何等威风的铁甲雄骑。。。。。。
如今归京,却只剩下了三分之一。
“唉。。。。。。”文彦博一声长叹,纵使对武人向来不喜,此时也有一丝伤感。
唐奕站在文彦博身旁,让出所有的荣光,让出所的的瞩目,与这些真正的守土功臣。
“这才是守土功臣。”
文彦博点了点头,“古北关一战,阎王营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大宋,他们。。。。。。”
“确实是守土功臣。”
唐奕则道:“没有他们,大宋守不下古北关。”
文彦博再叹:“可惜了申屠鸣良与那营重甲骑士,如此神军却是一战断了传承。”
唐奕闻声,却是缓缓摇头。
文彦博虽想问唐奕为何摇头,却是无瑕一问了。因为,眼前的一幕,纵使是文彦博也不由怔住。
。。。。。。
只见,走过来的阎王营勇士们四人一组,步伐沉重、面容肃穆,在他们的手里,抬着五百套伤痕累累的漆黑战甲。。。。。。
文彦博沉默了,只看那甲胄之上的箭痕刀创,就能想像古北关下那是一场怎样的惊世之战,就可想像五百黑骑何等壮丽地发起那最后一次冲锋。
仿佛申屠鸣良就在他眼前,仿佛五百铁浮屠就在这队中!
百姓们也沉默了,目送着这群大宋英魂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
有人甚至有了一丝明悟:
七十年前,有杨无敌。
七十年后,也非后继无人,我们又有了申屠无敌。。。。。。
汉家天下,从不缺少英雄!
。。。。。。
唐奕目光迷离,看着那五百战痕累累的黑甲对文彦博道:
“这。。。。。。”
“就是传承!”
。。。。。。
“这。。。。。。这就是传承?”文彦博喃喃复述,心中登时明悟。
猛然间,好像那五百黑甲都活了,化作冲天宋魂弥漫在千余阎王营将士周身。
无畏、威武!
目光延伸。。。。。。宋魂所染万众肃立
庄严、不屈!
心思所至。。。。。。茫茫宋土,兆万宋民
嗜血、沸腾!
这,
就、是、传、承!
。。。。。。
直到最后。
唐奕也依然没说什么煽情的话,更没有光芒万丈地闪耀京郊。
正如他所想的一样,他不是英雄。至少在杨老令公与阎王营的将士面前,他算不得英雄。
。。。。。。
对此,文彦博除了无耐,也只有任之了。因为他很清楚,真正属于唐奕的时刻,还没到呢!
。。。。。。
郊迎大礼,百官迎驾、三十里陪行。
唐奕与杨老令公和阎王营将士先行,但是到了城门前,却是不行了。
凯旋之师纵使功盖当世也不得入城,阎王营只能停在城外待赏。
这是规矩,也是大宋武人与文人的差别。
唐奕再想让,也让不了了,与百官入城,登时成了万从瞩目的焦点。
大宋首富、范门子浩、臭名昭著的唐疯子!
何曾想过,他会以这样的方式伫立在天下人眼前?
。。。。。。
百姓恍然,不禁回想唐奕名震天下这十年。
十五岁入随师八京。
一年,统开封酒业;
三年,掌半宋水路;
五年,导通济渠水、兴宋辽大道。
十年。。。。。。
十年之后,二十五岁的唐子浩已经将燕云旧土重归祖宗,不世之巨,何人比肩?
万众侧目,谁与争锋?
连并列一旁的大宋宰执文彦博,在唐奕身侧都显得暗淡无光。
走在身后的文武百官,不由生出一个念头:
二十五岁。。。。。。
唐子浩现在只有二十五岁,若是再给他十年,那将会是什么样子?
有人更是羡慕的发狂,二十五岁啊,从白衣到卿相!恨不得他们就是站在最前的唐子浩!
而百姓们也是心中感慨:
凡人以十年立家,公卿以十年立业,而唐疯子则是用十年奋进、十年荣辱、十年的所有,换回了一个燕云!
不。。。。。。
用不了半日,唐疯子就要变成唐相公了。
。。。。。。
宣德门前,万众聚首。
开封百姓从京郊三十里一直陪到这里还不肯散去,因为真正的好戏,还没开始。
而赵祯做为大宋天家,虽不得出宫亲迎唐奕回京,但是亲临宣德楼迎见,还是可以的。
宣德楼下。
一旗,临风烈烈,曰:北归龙旗。
一人,独望高楼,曰:功臣子浩。
。。。。。。
尚有一案,笔纸齐备。
众星捧月一般的唐奕抬眼望向楼上的赵祯,端庄一礼,朗声唱奏:
“草民唐奕,北使方归,幸得天宠,不辱圣命。燕云归宋,汉土得全,特来交旨!”
赵祯凝望着广场上的唐奕,一时间,没有开口。
耳边仿佛回荡着出征前,唐奕在福宁殿上那段“国士无双”之辞。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场中那个青年正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自嘲地苦笑一声:
“草民。。。。。。”
“我大宋国士、复土首臣,直接今日尚需自称‘草民’!”
抬眼看向皇城前的千万双眼睛,一指唐奕:
“为皇宋鞠躬尽瘁,呕心十年,朕却未许一官,公平与否!?”
“。。。。。。”
好吧,百姓心知不公平,朝臣心知事出有因。但是,特么皇帝自问之辞,谁敢答啊?
。。。。。。
“朕有罪,朕有大罪!”
赵祯本就是感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