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383部分

调教大宋-第383部分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过招呼了?”唐奕瞪着眼睛,有点不信。宋状元那惯孩子的老子,怎么可能让宋楷出海?

    “真的。”宋楷来劲了,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正是宋庠的家书。

    一边递给唐奕,一边信誓旦旦道:“我跟他说我想出海,想出去闯闯,结果他就回信了。你看!”

    唐奕拿过来一看,还真是。

    上面除了家常琐碎,还真提到了。

    “楷之提请,父亦熟思,虽无功名之欲也,然鸿志可表,吾心甚慰。只道:天高任鸟,海阔凭鱼,大可为之!”

    “盼儿早归,光耀门楣。”

    。。。。。。

    唐奕傻眼了,宋状元这觉悟可以啊!

    宋楷见他呆愣,忙不迭地把信收起来。

    “那就这么定了啊!”

    说着,拉起祁雪峰就走,根本就不给唐奕辩驳的机会。

    “我们回去准备了。”

    。。。。。。

    出了唐奕那里,祁雪峰还有点不乐意,冲着宋楷较劲。

    “你拉我做甚?环航天下方能为子浩正名。”

    宋楷闻声,嫌弃的斜了一眼祁雪峰“你说你岁数不小,怎么心眼就那么实呢?”

    “你去跟他争吧!急眼了,别说环航天下了,码头他都不让你出。”

    “那。。。。。。”

    宋楷无语道:“笨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

    祁雪峰有点懵,一时没听懂。

    这时宋楷又道:“先出去再说!到时候,是回航还是环航天下,他倒是想拦,拦得住吗?”

    。。。。。。

    祁雪峰终于听明白了,看来,还真是自己脑袋不转个儿了。

    。。。。。。

第732章 天下皆知华联之巨

    相对于海洲的井然有序,开封的春节过得却并没有那么平静。

    或者说,没有表面那么平静。

    。。。。。。

    不论唐奕最后要领什么样的责罚,汝南王府这棵大树算是彻底轰塌了。

    按说,那些与汝南王府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的官员们此时最该安静,也最该庆幸。

    可是,所以人都有一种山雨欲来的焦虑,官家好像要有大动作。

    事情的起因,还是出自三司。

    秋收之后,各地开始征收税银,年底的商税也在汇总,逐步报往京师。

    正当所有人都有条不紊地按照往年税政收入府库,年前好运往开封的时候,朝廷却下了一纸诏令:

    “各州各路田捐、商税皆可用华联购物券抵交;农户、商家以物代税者,亦可由华联铺、观澜运网以平价易货,换券纳税。”

    这纸谕令表面上看没什么,即使是朝臣们也觉得,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方便之举。

    现在,华联购物券普及之广,可谓空前,彻底释放了民间的购买力,解决了大宋钱荒的问题。以券带税,该多少就是多少,还少了恶吏盘剥,可行,亦便民。

    到了年前,各州税款入京的时候,所有人都傻眼了。

    以往州税入京,从秋后开始,陆陆续续,起码要折腾到来年开春。

    那时大宋缺钱,所以十之六七的税款不是钱,而是物。朝廷也允许各州以粮食、绢帛入税。

    可想而知,那么庞大的全国税收得需要多么繁冗的运力才能抵京,得多少路耗损失。

    可是,今年。。。。。。

    三天!!

    全宋三百五十五州府税银入库,只用了三天。

    那路耗是多少呢?

    零。。。。。。

    各州税券收上来,直接到华联铺换取大额凭证,然后一张纸揣在怀里,一人一马就进京了。都不用担心路上遇盗匪,因为是朝属专票,就算劫去了,没有三司亲提,你也换不出来钱来。

    。。。。。。

    这虽然是好事儿,可是放在某些人身上,却是当头棒喝。

    官家和唐疯子这一手玩得高明啊,润物细无声。

    这里面的关键,不是大宋的钱荒迎刃而解,也不是税款收缴更为便利,关键的是华联这个庞然大物。

    这时候有人才注意到,华联到底有多庞大,而这个庞大的商铺起到的真正作用又是什么?

    网联大宋,钱通天下。大宋的钱活了,再加上观澜运网,大宋的货也活了。钱和货都活了,大宋的商也就活了。

    而盘活这一切,掌握这一切的人,是赵祯这位皇帝。

    明眼人开始担心,一位手握重器的皇帝会不会开始心思活络,会不会开始动什么“歪”脑筋?

    。。。。。。

    “京中人心惶惶,民间的风已经起来了,都说官家要重兴庆历之志,要变法。”

    曹佾回了一趟开封,自然什么都清楚。

    对此,唐奕也有点蛋疼,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就引起警觉。说白了,还是纸币出来的太早,打乱了原本的节奏。

    “怪我。。。。。。”唐奕难得认错。“当初富户屯银,老子就是冲动了,想阴他们一道。”

    “其实,屯他的去呗?咱们是银圆,掺了铁的,与咱们又没有多大损失。”

    曹佾讪笑,“真是难得,唐疯子也会认错。”

    唐奕轻叹一声,“其实出来还是对的,我真的不适合玩心眼儿。”

    见他长吁短叹,曹佾立时阻拦,“得得得,这事儿不提,说说你那个船队吧,明天就了?”

    “嗯。”

    见唐奕点头,曹佾慢悠悠地从怀里掏出两卷锦轴。

    “你要的东西。上午刚接到海州,还是你交给他们比较合适。”

    唐奕一看就知道是圣旨,接过打开,却是微微皱眉。

    “陛下也够抠门的,怎么就是个郎中。”

    再看第二轴,瞪立不愤,“特么宋为庸都是侍郎,就给白山一个郎中,合适吗?”

    曹佾无语地横了他一眼,“不错啦!已经是破格了,承恩入仕,一上来就是正六品,你还想怎样!?”

    “可是,白长是主使,宋老四就是个打酱油的好不?”

    这是两纸御封旨意,给祁雪峰的是寻海需仪、天朝有威,代行天子事,当出师有名,封六品朝奉郎权礼部郎中。而宋楷那张就好得多了,这货怎么说也是进士出身,直接就是从四品的太中大夫权礼部侍中。

    曹佾知道他为祁雪峰不平,可是有什么办法,大宋朝就这么尿性,进士天生就高人一等。

    于是规劝道:“等他们回来,让白山去补一科大比就是了。”

    唐奕闻之神情一暗,是他亏欠了祁雪峰,以他的才华,高中不难。可是现在,出去走这一遭,却是不知道要一年,还是两年才能回转。

    这时,曹佾又道:“你先别担心祁白山了,顾顾你自己吧。”用眼皮一指那两卷锦轴。“还有呢。”

    “还有?不就这两卷了吗?”

    唐奕低头细找,原来在宋楷的那卷里面,还颊着一张纸条儿,上面就一句话:

    “速速与朕认罪了事!!!”

    。。。。。。

    好吧,唐奕一缩脖子,怎么又是这个事儿。

    曹佾见他没有一点上心的样子,出声劝道:“现在京中形势又变了,你还是别太过执拗了。。。。。。”

    现在,华联铺浮出了水面,天下皆知,守旧朝臣在担心官家变法的同时,更加担心的却是唐疯子。

    别忘了,华联名义上可是他的产业。

    情势也立马微妙起来,汝南王府的事情和私习天文本来是绑在一块儿的,大伙儿只愿大事化小,赶紧过去。

    可是现在,很多人心里画魂儿,唐疯子这么危险,要不要借此一举打掉这个隐患。

    若非如此,赵祯也不用急着在圣旨里颊纸条儿了。他怕唐奕再犟下去,等朝中积蓄了一定的力量,事态会一发不可收拾。

    唐奕也知道事情的关键,低头沉思片刻:

    “等送完白山和为庸,回来之后再说吧!”

    。。。。。。

第733章 海中孤岛(二全一,还更008)

    所谓回来之后再说,是因为唐奕想送送祁雪峰和宋楷,他想送他们到东瀛以东,看着他们航向太平洋。

    因为,汉人还没意识到这趟出航意味着什么,甚至连祁雪峰和宋楷,包括王则海这些海员,也没意识到什么。

    但是,唐奕知道,知道这是比括疆千里、一战成国更伟大的一次探索,值得他去送行。

    。。。。。。

    第二天一早,海洲船厂的码头上,人头攒动。

    此次出航,有长五十丈的旗舰宝船四艘,三十丈的海舰二十七艘,另有粮船、货舟共五十三艘,马船十七艘,总共一百零一之数。

    码头上,光船员本就达到了一万多人,再加上送行的家属亲眷、观礼船工,整个海州船厂码头几乎被塞满了。

    唐奕当着曹佾、潘丰、祁雪峰、宋楷,还有近万海员、无数见证者的面,猛地扯下一块红绸。

    霎时间,一丈余的四方石碑展露在众人面前。

    “你们!”唐奕高声大喝。

    “是汉家的英雄!”

    “我,给你们立碑!”

    。。。。。。

    霎时间,满场皆静,无不骇然,尤其是王则海这些普通船员。

    就连现场观礼的亲眷、船工也都是面面相觑,呆若木鸡。古往今来,平民百姓何时有这等荣耀,被人立碑著说?

    这果然是癫王的手笔,唐疯子的行事。为百姓立碑,只这一点,何人不惊?

    那碑上,不但有一万多船员此去的功绩,还有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一个个再平凡不过的名字。。。。。。

    可就是这些平凡的名字刻在了碑上,屹立在海州船厂,留传于朗朗乾坤。

    哗。。。。。。

    短时间的呆愣过后,取而代之的,是震天的狂吼、撕心裂肺的激动。

    只这一下,万人船队的激情被点燃了、烧红了,别说让他们去远航,唐奕就是让他们去死,有些人都不会有半分迟疑。

    。。。。。。

    一块碑而已,可在百姓心中,却重于万斤!唐奕感慨地看着场中的所有人。

    汉人从不麻木,只是他们被压抑得太过彻底。古往今天,有君王高喝“民为本”,有墨客狂书“天下忧。”

    又有几人看得懂帝王心术、文人骚情?又有谁实打实地把一块百姓碑立在万民眼前呢?

    就好像古北关外黑骑营的五百丰碑,纵观古今,比申屠鸣良更壮烈的猛士不胜枚举,比黑骑营更忠勇的军人也不是没有。可是,谁曾想过为普通一兵立一块碑、建一座祠呢?

    唐奕不禁暗暗自嘲,也只有我这个藐视礼教的家伙才敢这么干吧?

    可是,管他呢,谁爱骂谁骂。要是以此能召唤一点汉人的血姓,能警醒一批士大夫的良知,也算是值了。

    。。。。。。

    祁雪峰看着碑上列在首位的“祁雪峰”三个大字,不由一阵心热,但同时也有不安。

    “有这个必要吗?等雪峰载誉而归之时,再表功绩不迟。”

    唐奕坚定道:“有!”

    “只要是出去,不管结果如何,就是大功一件,就应该被人铭记。”

    “至少告诉后人,咱们敢出去、敢探索!”

    抬眼看向一万多即将出海的船员。他们当中,有船厂的修船工,有唐奕在民学培养出来的航海士,有重资招募来的普通海员,还有通过赵祯从禁军中选出来退归民籍的兵将。

    一指石碑下面,众人这才看见,石碑下压着一条线,一条用青石铺就,与码头黑石截然不同的线。

    纵贯南北,向两方延伸。

    “这条线,就是你们六分仪上的0度!”

    “名曰:本初子午线。”

    “你们从这里出发,再回到这里。这就是你们回家的方向!”

    “有一天,你们再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前悍不回头,如果还能回到这里,那这就不光是你们回家的方向,同时也是大宋前进的方向!”

    唐奕也不管众人能不能听懂,只是面对这样一个场合,面对这样一群勇士,他忍不住要抒发,忍不住要把这些都说出来。

    至于“本初子午线”。。。。。。

    其实,唐奕原本是想直接叫“玫瑰线”来着。可惜,大宋还没有“玫瑰”这个称谓,就算叫了也没人懂。

    直接叫“月季线”。。。。。。好吧,想想还是算了,有点别扭。

    再指高耸的石碑:

    “这块碑会永远立在在这里,等着你们回来。”

    “这条线,将永远见证汉人的勇士们是怎样探索未知,见证你们是怎样征服大海!”

    王则海闻之,面色潮红,“唐哥儿放心!我发誓,一定把最详细的海图给唐哥儿带回来。”

    唐奕一笑,“那就拜托诸位了!”深吸一口气。

    “登船。”

    “起锚。”

    “出航!!!”

    。。。。。。

    此时,吴育、王绎眼见着唐奕带头登上那一艘艘的巨舟,王绎忍不住撇嘴,“这个癫王,真是。。。。。。”

    “真是什么?”吴育轻笑出声,偏头看向这位亲家。

    “真是不应该给船工立碑?”

    王绎不愤,“难道不对吗?有辱斯文!”

    吴育摇头不语,欲言又止。从前的他可能也这么想,立碑这是殊荣!到了大宋,恨不得就是专属于士大夫的殊荣。文人不想与百姓分享这分殊荣。

    可是现在,吴育真不这样觉得。也许他这个曾经的老顽固,已经被唐奕所影响了吧。

    犹记得庆历八年,黄龙起舞,唐奕在宣德门前,当着官家与百官与开封万民的那次盛举。那一次唐奕触动了文彦博,同时也给百官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何引导民心民意?

    而这就是唐奕厉害的地方,别看他疯,但是吴育知道这小子有多聪明。立碑,或有七分真情,但是其中必有三分是拉拢人心。煽动群情的意思在里面。

    不说别的,只这一块碑能有什么?可是看在那些船工眼中却是不一样了。很多人为了这一块碑,会把命都卖给唐疯子。

    可是也就是这么一块碑,多少人又死抱着不想给?

    满脸笑意的看着王绎,却是不提碑的事情了。

    “听说恪之与大郎关系不睦?”

    王绎一听,立时眉头一拧,“不睦?老夫巴不得他离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