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554部分

调教大宋-第554部分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走多远,就见一大群人围在一处,尽是熟人。

    有老贾家里的六公子,有观澜民学的一众面孔,还有治河功臣沈存中。

    当然。。。。。。还有吴育。

    此时,吴春卿正撅在一张桌案之前,一门心思的盯着面前的一个怪东西。

    不等,范纯礼开口,富弼己因怠慢之气而清咳两声,只等吴育回头,看看这老货是何表情。

    可是。。。

    富相公又被无视了。

    吴育根本没听见,还盯着民学的年青人们摆弄着桌上的东西。

    富弼这个臊啊,连范纯礼都看不下了,凑到吴育身边,“吴相公。。。富相公到了。”

    “嗯。。。。”

    嗯。。。。??富弼心说,什么叫“嗯”!?

    范纯礼又道:“已经上岸了。。。。。”

    “先送富相公回宅歇息。。。。”

    “。。。。。。”

    “就在您身后呢。”

    “哦??”吴育终于回魂儿了,回头一看,真是富弼。

    结果蹦出一句:“且先等会儿,忙着呢。”

    “。。。。。。”

    “。。。。。。”

    富弼这个气啊,心说,吴春卿啊,吴春卿,越活越回去了!

    他哪里知道,吴育现在别说是接富弼了,如若把富弼扔海里眼前这物件就能成功,吴老头儿会毫不犹豫的一脚把富彦国踹下海。

    因为,正如唐奕所说,眼前的这个东西,不但倾注了观澜民学相当一部分人的十几年心血。而且真的是能改变时代的好东西。

    它叫。。。。

    有线电报!!

    。。。。。。

    没错。

    就是这么个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难之又难的东西!!

    有唐奕的理论基础,有线电报就不难,无外乎,电能、铜线、电磁感应器,三样儿东西就能造出有线电报。

    但是,就是这看似最简单的三样东西,整整难了民学的人十几年的时间。

    电能。

    好说,后世的人几乎都知道,切割磁力线可以产生电子流动。

    可是,要说明白这个道理,要搞懂正负极,甚至直流还是交流,就浪费了唐奕相当长的时间。

    铜线。

    也好说,大宋解放了金属货币,发行纸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铜金属的稀有程度。

    而用铜来拉丝制线,自古就有,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也非难事。

    但是,绝缘又成了问题。在橡胶没有应用之前,根本没有适合应用的绝缘外皮。

    其实橡胶也不行,因为其特性不耐高温,且易老化,但是作为导线的基本要求还是够了。民学的人只能是先用着,以后再继续寻找替代品。

    还有就是电磁感应器。

    名字听起来高大尚,其实就是最最基本的电阻继电器。

    在后世,只要是见过实物,有资源,连初中生都成造出有线电台,而且是声波接收的那种“高级货”。

    但是,这里是大宋。

    唐奕懂原理,但也不是专业。他把基础教下去,之后的事就只能靠民学的人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去创造。

    唐奕只是一个“1”,后面一直到“10”都是民学的孩子们没日没夜的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

    。。。。。。

    此时此刻,摆在吴育面前的,就是一个最最简陋、最最低级的“接收机”。而一根五里长,裹着橡胶外皮的铜线,则是连接着大海深处的野猪岛。

    在那里,同样是最简陋、最低级的一台单点、单向发报机正在待命。

    几个观澜民学出身的年青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阳光地里的日晷,只等约定的时辰一到。。。。

    “可以了。。。开机。。。。”

    “发报!!”

    当阴影正好指向申时之时,韩久久娇躯一振,下令开机。

    滴。。。

    滴滴滴。。。

    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一道电波向大海对面的涯州城,传播开去!!

    电报很简单。。。

    只有四个字:

    涯州。。。。你好。

    。。。。。。

    “来了!!!”

    海对面的吴育,看见接收机上的划针剧烈的晃动起来,忍不住失态大叫。

    “快!!快!!”

    “快记录!!”

    不用吴相公提醒,沈括已经等不及的按照划针在纸面上划下的轨迹奋笔疾书,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点。。。。划。。。划。。。点。”

    整个人专注至极!!

    。。。。。。

    旁边的富弼都看傻了,这帮人疯了不成?

    一时之间也忘了与吴育计较,靠到其身旁。

    “这是做甚??”

    “别添乱!!”吴老头一点都不客气。

    现在哪有心思管富弼?接收机确实动了,可是在沈括没有彻底破译之前,谁也拿不准那律动的划针之下到底是乱码,还是野猪岛上的人为发报。

    “且等存中的结果。”

    富弼不说话了,心里却打定主意,要和吴育绝交!

    另一边。

    划针终于停了下来,沈括又把记录下来的简单“点划”,按顺序,几个一组,翻译成数字。

    数字又是四数一组。。。。。。记录下来,随后便开始翻找身边的《广韵》。

    富弼好奇又撇了一眼,鼓捣到现在,只剩四组,十六个数字。。。

    而吴育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抢前两步:

    “是什么??”

    沈括缓缓抬头,全身都在颤抖。

    “涯州!!!你、好!”

    “当真?”

    吴育亦是激动莫名。

    “真的是。。。涯州你好??”

    “千真万确!!”沈括大吼。“我们成功了!!”

    “好!!好!!好!!”

    吴育握着拳头,重挥三下连叫三好。

    “快!!速将喜讯报知京师!!”

    “让唐子浩出钱,老夫这回要扯一条从涯州到琼州的线路,看看两百里外能不能有此效果。”

    富弼在一旁,不但听的呆呆傻傻,看也看傻了。

    看着沈括手里那四个字,老相公脑袋里冒出一堆问号。

    “这。。。这是何物??”

    特么大铁盒子会说话了?

    吴育心情大好,终于有工夫搭理搭理富相公了。

    一脸得瑟,指着桌上之物道:“此为‘电报’,神奇无比!”

    “电报?”富弼不懂。“何为电报?”

    只见吴育一脸的嫌弃,“电就是电,报就是报!!什么叫何为电报?”

    “电??什么是电?天雷闪电??”

    “对!!”吴育点头。“就是闪电!不过。。。”

    “电报所用之闪电乃人力所及,非是天赠。”

    人力都能造出闪电了?富相公一脸的发懵。

    只闻吴育继续道:“不是这铁盒会说话。”

    “而是。。。。。”

    神密一笑,凑到富弼耳边,“知道这声‘涯州你好’是从哪里来的吗?”

    “哪里?”

    “那里!!”吴育一指海面,远处隐约可见的里猪岛。“从数里之外,由同样这么一个铁盒子而来!”

    “啊!?真的假的?”

    富相公此时就如同一个好奇宝宝,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这也太荒诞了吧??

    在这个出门靠走,治安靠狗,通信靠吼的时代,纵使富相公满腹经纶,也无法理解吴育口中那玄之又玄的东西。

    不过,等富弼终于听明白,电报到底是何物之后。他也震惊了。

    千里传讯,瞬息而至!!

    这是只有神怪故事里才有仙法,居然被大宋弄出来了。

    老相公简直无法想象,民学的年青人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涯州你好。。。。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四个字,却重于万斤,绝对不辜负改变天下这个名头。

    很简单的道理,且不说这千里传讯在别处会是何应用。

    单单是国防政务,联通诸州,就已经足够改变大宋的很多东西。

    打个比方。

    如果早有电报,那么。。。

    军事的指挥周期将变得无限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王安石那份假旨刚出京,唐奕就可通过电报知晓一切,他可以从容的一路北上。

    如果早有电报,大辽资助五国部的情报一经得到,大宋就可以急电辽河口加以防范,可能阎王营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早有电报,狄汉臣可以就坐在开封的枢密院里指挥燕云之战,甚至南疆军务亦可由他一人掌控。

    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之中,把通讯周期从几天,十几天,甚至几个月,缩短到一瞬间。。。。。。这种优势将是颠覆性的!!

    包括大宋政务,各州各府有何急务,一封电报,马上朝廷就能作出反应。

    那是什么效果?

    富相公终于明白吴育为什么撇下他了。。。。

    。。。。。。

    ”涯州。。。你好!!“

    这四字之重,确实比他富弼要重得多得多。

    。。。。。。

第933章 亲爹见后娘

    其实,富弼只想到了一小部分。

    电报的出现,除了其本身的应用会给大宋带来好处之外,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

    如果换了唐奕在此,让他亲眼看见大宋的有线电报问世,他可能比富弼、吴育还要激动,还要兴奋。

    因为他知道什么是蝴蝶效应,知道什么是科技爆炸,今天的一小步,可能带动的就是文明的一大步。

    或许,在后世人的眼中,一个小小的有线电报不但落后了,且弊端重重,但是。。。。。。

    唐奕清楚的记得,人类从有线电报到有了无线电报的概念,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无线电报的问世,也只比有线晚了一点点而已。

    而从有线电报到电话,也只用了不到三十年的光景。

    科学一但被撬开了口子,那谁也不知道它到底能跑多快。

    这就好像纺织业,一但引入资本,那纺织业的发展就是不可逆转的了。

    从原始的单槌纺车到多槌纺机,从人力到水利,直到电力,也只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科技的爆发,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天才、一个契机。

    如今,基础唐奕已经打下来了,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契机。

    这就好像,一台发动机只需要一个火花就可爆发澎湃的动力,而唐奕,则是那闪出火花的一个小小火花塞。

    他只需要引导,做出一个“1”,后面的10、100,甚至是一万,自然而然就会有人去做。

    。。。。。。

    有线电报的问世就是这个“1”,这和火炮不同。

    直到现在,唐奕也不敢把火炮配发全军,只应用于涯州军。

    但是,电报,他可以大大方方的拿出来与人分享。

    当世人享受到了它的便利,不满足于它的功能,那么。。。。

    进一步的发展更先进便捷的电报,乃至电话、广播、电视,也就随之而来了。

    。。。。。。

    只可惜,唐奕现在不在涯州,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得知这个喜讯。而他错过的好消息,还远不止这一个。

    就在富弼抵达涯州的几乎同一时间,大宋第一位宣政使王韶也到了辽河口。

    而王韶受到的待遇,好巧不巧,几乎和富相公如出一辄。

    王大宣政使此时怔怔的站在辽河口的码头上,也是一脸懵逼。

    同样的,王大宣政也被晾在这儿了。。。。

    没人接船!

    王韶也是日了狗了,心里面把杨怀玉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

    他娘的,怎么说也是认识,一起喝过酒,一起嫖过娼。。。。。。

    好歹你来接接我,是不是?

    就算你对朝廷给你派监军再不满意,那也别拿老子撒气不是?

    这个下马威。。。。

    端是恶心!!

    。。。。。。

    没办法,吐槽归吐槽,既然没人来接,那王宣政自己腿儿去总行了吧?

    辽河口此时百废待兴,到处都在重建,到处长的都一个样儿,王韶问了八回路,绕了三四圈,终于找到了军营所在。

    正想着见了杨怀玉怎么奚落一番这个小心眼的憨货,迈步进营。。。。。。

    空的!!

    王韶傻眼了。

    特么人呢?

    把厢营翻了个遍,终于在火房里找到几个新兵蛋子。

    “阎王营呢?杨怀玉呢?”

    这些新兵都是从民间选上来的,见了王韶还是一脸的不待见。

    “你谁啊?是你该问的吗?”

    王韶也不磨叽,把任命文牒往众人面前一拍。

    “说!人呢!?”

    大伙儿一看,得,遇上硬茬子了。

    言语一个急转弯,要多恭敬有多恭敬。

    “回宣政的话,杨将军他。。。。。。”

    “他带军出征了。。。。。。”

    “什么?”王韶心跳都漏了一拍。

    新的阎王营成军不过三个月,这其中还有一个月是在往辽河口赶路,他就敢带兵出征?这不是胡闹吗??

    “去哪儿了??”

    “打。。。。。。打辽阳。”

    嗡!!王韶脑袋一下就炸了。

    杨怀玉胆子是真大,还不是小打小闹,居然是辽阳。

    也顾不得问到底是打辽阳的辽人,还是围困辽阳的金人。

    “营中可还有马匹?”

    “有!!”

    “备马!”

    说着话,扔下行囊,三尺青锋一背,骑上快马就要去辽阳。

    可是,出了营门,王韶就抓瞎了,特么辽阳在哪儿啊?

    没办法,回营又要了一匹马,然后到城里转了半天,终于寻到一个认得路,又懂骑术的脚夫。重金相请,直奔辽阳的方向杀了过去。

    。。。。。。

    辽阳说远不远,两百六十里路,王韶不惜马力,全力急奔,一日便达。

    还算幸运,这一路之上未遇险情。

    到了距离辽阳尚有二十里的野地,就远远的看见大宋旌旗烈烈招展,却是一头扎到阎王营的营阵里来了。

    多给向导银钱,打发其回辽河口,王韶这才解下背后长剑,抓在手里,一夹马腹,向营门行去。

    守营的官兵见单骑而来且是个宋人,稍有松懈,但也不忘拦下盘查。

    一听是新来的宣政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