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74部分

调教大宋-第74部分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仲淹一见王德用要走,急忙道:“老国公,不用过中饭再走?”

    “不了!抽个空来看官家一眼,老夫也就放心了,这就回去。”

    说完,大手一摆,大步而走。

    王德用一走,范仲淹也随着杜先生和赵德刚一起离去,至于唐奕,该干嘛干嘛去吧。

    人都走了,曹佾才和潘丰靠了过来。

    潘丰一到唐奕面前,就连忙躬身一礼,“日前小儿狂勃,多有得罪,还望大郎海涵!”

第134章 唐奕的真正野心

    感谢“书友141013081919606、蓉妹妹的靖哥哥、甫侠z、书友130314225808413”的打赏,谢谢支持!

    ………

    潘丰上来主动搭话。

    唐奕不禁暗暗一叹,心说,本来想敲他一笔的,让官家一句话,这竹杠也敲不成了。

    “唉,潘叔,不必介怀,本就是我们年青人之间的胡闹,算不得大事。”

    既然官家出面了,潘丰也说‘服了’,那唐奕就没法咄咄逼人了,语气也缓和了下来。

    潘丰一听唐奕软了下来,心中大定,急忙道:“大郎若不嫌弃,以兄相称即可,叔父之名潘某可是当不起的。”

    “就是!”曹佾不干了。“国为与我可是平辈,你我兄弟相称,却叫国为叔辈,厚此薄彼啊?”

    唐奕心说,人家儿子都比我大一岁,你跟他比什么?但潘丰这么说了,他也不再客气。

    “既然如此,子浩只好从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潘丰陪笑连连,心说,这一篇儿总算是翻过去了。

    寒暄之后,唐奕知道拖着也没意思,不如痛快点。

    “一会儿让张大哥给华联管事写个条子,樊楼今日就可在华联拿货。”

    “上道!”潘丰暗叫,“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至于娇白。。。。。。”娇白的事,唐奕反而沉吟了起来。

    “大郎放心,只要划出道来,我潘丰一定接着,定不让大郎失了脸面!”

    唐奕摇头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这样吧,娇白之事,等官家病愈,一切平息之后再说,一定不让大兄吃亏!”

    。。。。。

    有了唐奕这句话,潘丰也就彻底放心了。当下不再多留,他得赶紧回城,这几天樊楼的日子可不好过,从食材根源上落后于几大名楼,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潘丰一走,就只剩下曹佾和唐奕二人。曹佾左右扫眼,见四下无人,方低声哀道:“大郎得改改胡乱说话的毛病了,今日可是吓坏了为兄。”

    唐奕撇了他一眼,“你是心疼咱们建起来的渠道吧?”

    曹佾一窘,被看穿了。。。

    这渠道的事如果不说,暂算唐奕的产业,曹佾能从中得到一成的利。但是一入观澜的范畴,立马变成了百分之一,这可是十倍的差距。

    “咱们先狠赚上几年,捂不住了再划到观澜也行啊!”

    唐奕鄙夷道:“短视。”

    曹佾一怔,再看唐奕这表情不对啊。。。

    这小子从来都不吃亏,一下子送了几十万的生意,怎么不见他心疼呢?

    “你。。。你是故意的?”

    曹佾一下子兴奋起来,“快,快说说,你又打的什么主意?”

    唐奕得意道:“几十万的运转渠道建起来了,得多长时间能回本?”

    “等开封的商人们把华联铺吃透,再开起铺子,起码得好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怎么也得想个来快钱的道道吧?”

    “什么道道?”

    唐奕一边走,一边道:“你说,现在汴河上走的船,除了咱们的船,还有谁的规模最大?”

    拧眉一阵沉吟。。

    “谁的规模最大?”曹佾猛然定住,惊叫出声,“官运粮船!”

    唐奕吓得左右猛看,就差没把曹佾的嘴封上了。

    “瞎叫什么!?”

    曹佾也知太过激动,怯生生地四下扫了几眼,才低声道:“你要拿下官粮的运转!?”

    唐奕点点头,“现在这条运路算是官家的了,你说,官家会不会把官粮转运交到咱们手上?”

    肯定的啊!只要稍稍给官家吹个风。,这事基本就算成了。怎么就忘了还有官粮运转这一好处呢?

    曹佾定在那发呆,脑袋里都是乱七八遭的想法。。。。。。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别人以为他要开酒坊,结果他搞了个华联仓储;

    别人以为华联才是厚利的大买卖,结果他志在运转渠道;

    别人以为这么大的渠道他建不成,结果他把几十万建起来的渠道送给了官家;

    别人以为送亏了,结果他却打的是官粮的主意!

    官粮。。。。。

    曹佾都不敢细算这其中有多大的利,因为数目太巨!

    开封每年要由汴水运转粮食七百万石,这其中分了民运粮和官运粮两种。

    民运,自然是供应开封百姓日常用度;官运则是开封‘常平仓’与左右禁军大营四十万禁军的军粮耗费。总数上来算,民运占三,官运占七。

    对!七成!

    官运粮占了这六七百万石中的整整七成,近五百万石的粮食运力。

    那官粮运转算的运费几何呢?

    呵呵。。。。。

    官粮不算运费,而是算路耗,就是按一路上的耗损来计算的!

    一百斤粮运抵京师,路耗三成,在汴京下船就变成了七十斤。也就是说,朝廷从各地征粮,实际是征七百多万石,运到京师只余五百,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要耗费在路上。

    话说,古代运力就真那么差?损耗这么大?

    有!即使是走槽运,耗费也是极大。沉个船、发个霉、淋个雨,完全看老天和过路官吏的脸色。这其中有正常损耗,征夫征船的费用,但最主要的,还是沿路各地方官府的盘剥。

    此事,朝廷一直头疼不已。

    一来,‘刮官船’已经是地方恶吏的一大生财之道,下到刀笔小吏,上到州官大员,盘根错节,屡禁不止。

    二来,老赵家向来得过且过,三成路耗,已经比唐时的‘刮一半’强太多了,只要不出巨贪、大乱,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这不代表皇帝不在乎啊!每年光路耗的粮食,就要用去朝廷一两百万贯的财政收入,况且,赵祯现在正是钱紧的时候,如果唐奕这条运路能帮朝廷省钱,就连政事堂的相公们也不会反对。

    “算过没有,咱们要是接了官粮运转的生意,路耗能压到多少?”

    曹佾觉得,如果剔除刮官船的钱,差不多能省下一成的粮。

    唐奕却道:“专船专工,再加上点防护手段,路耗最多五分。”

    咯!!曹佾惊得直接打了个响嗝。“五分!那能剩下两成半?”

    掰着手指头开算,七百万石。。。。。。两成半就特么是将近两百万石啊!

    两百万石的粮食啊!什么概念?那可是开封治民一年的粮耗。

    “这事儿先别说出去!”唐奕怕他一激动,现在就去找官家。“等时机成熟再做计较。”

    呃。。。。

    “那什么时候算时机成熟?”曹佾有点等不及了。

    唐奕没说话,他是在等那场大灾过去之后。。。

    才能有所动作!

    。。。

第135章 药方

    十年磨一剑,今当出鞘时。

    《调教大宋》从七月开书,稀里糊涂的就走到了今天。其实早就过了上架的字数,但苍山有几分贪心,亦有几分不甘。。。。总希望可以多得几个推荐,多受一些青睐。。。

    现在,也该梦醒了。

    说心里话,成绩很一般。。。

    不到七千的收藏,用膝盖想也知道没救了。。。。

    但是。。。。

    儿需成名酒需醉,莫问身在何处醒。

    管它呢!?为了执念也好,争气也罢!亦或是那些苦心支持的朋友们,跪着也把这个故事写完!

    周五上架,我在这里等着你们!

    周五。。。。。。我们不见不散!

    谢谢“命o运”的1888大赏!谢谢“朝阳下”的打赏!

    ……

    “孙先生有何发现?”

    赵祯已经在回山住了十天,此时陈执中、范仲淹、唐奕、曹佾几个知悉内情之人聚于一处。

    陈执中心焦不已,京中虽有王德用、宋庠主持大局,还算平稳,但皇帝不在禁中,对于这些朝臣来说,总觉得不太踏实。

    孙郎中也不说话,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上面!”

    打开纸包,里面是一小搓药渣。

    “这是?”

    “这是陛下服用的一剂降气药的方子。”

    “降气药!?”曹佾一听,心里咯噔一声。

    这剂汤药他知道。。。

    “这。。。这药有问题?”曹佾脸都白了,颤微微地问道。

    孙郎中摇摇头,随即又点点头,弄得大伙不上不下,好不痛快。

    唐奕埋怨道:“您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有什么问题?”

    “我不是卖关子,是不确定!老夫是拿不准,这药与官家隐疾到底有没有关联。”

    什么意思?孙郎中都拿不准?

    “这一剂降气方,老夫从未见过,应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下方简约、用药极稳,只人参、丁香和蒂粉三味药磨粉煎服即可。而且舒肝降气、平胃止呃的效果极佳!”

    众人一听,人参、丁香?这确是给官家用药的原则,既无虎狼之药,也无臣辅之忧。

    唐奕捻起药渣中间掺杂的黑呼呼的东西问:“这又是什么?”

    孙郎中一撇嘴,“黑泥!”

    “泥。。。。。”

    “老夫从地里挖出来的药渣子,能没泥吗?”

    “哦!”唐奕明白了。官家用过的药渣可不是随便扔的,一部份留存以待日后查验,一部份则秘密掩埋。

    唐奕又道:“那蒂粉又是什么东西?”

    “就是树柿子蒂,培干磨粉,专治肝胃。”

    原来是‘柿子托儿’。。。。

    这么说,这也没问题,那孙郎中为何怀疑此方有问题呢?

    “柿蒂粉懂其药理之人极少,要不是老夫看过一此古籍,恰又听闻一些坊间秘术,知其功效,也不能有此一疑。”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嘛?”

    本来就不通医道,孙郎中又说的云里雾里,唐奕更是迷糊。

    “早年间,老夫曾给一妓寨的小姐诊病,听说。。。。”

    “听说有的青楼粉头儿用柿蒂避孕!”

    “什么?”

    曹佾大叫一声,腾的站了起来,双目圆睁,面如金纸。

    “先生肯定!?”

    孙郎中摇头道:“老夫也是听闻,并不确定。。。毕竟古今医典皆无记载。而且,就算属实,也因男女体异,女人吃了避孕,男人却不一定有效,遂有待查验。”

    范仲淹则看着曹佾,拧眉问道:“国舅,为何如此惊慌?难道知悉内情?”

    曹佾砰的一声砸在墩凳上,“这。。。这剂汤药禁中还有一个人在服用。。。。。。”

    “谁?”

    “皇后娘娘!”

    “。。。。。。!!!”在场诸位皆是愕然。

    曹皇后!?

    不错,正是曹皇后。

    曹佾之所以一听这剂降气药可能有问题,脸色就变了,是因为曹皇后也有胃呃不止的毛病,这药曹皇后已经吃了十几年了!

    陈执中沉吟道:“难怪皇后娘娘与官家结发十余载也未诞下龙种,难道真是这柿蒂的缘故?”

    范仲淹凝重摇头,“在没有十足肯定之前,还不能断言!”

    孙郎中一摊手,“老夫只是听闻,若想查明实情,只能找深谐此道的青楼老鸨来问问了。”

    被孙郎中这么一说,范仲淹反而眼前一亮,“有一个人倒是很可能知道。”

    “桃园夫人。”

    “桃园夫人。”

    唐奕和老师异口同声地说道。桃园夫人在欢场浮沉几十载,最有可能知晓。

    曹佾腾的站起来,“我这就去一趟桃园居。”

    “回来!”范仲淹厉声喝止。“你贵为国舅,此时冒然出现在桃园居,恐有人生疑,让大郎遣一心腹去问就行了。”

    “一般人进不了桃园居,还是我亲自去吧!”曹佾现在心如火燎,不自己去问个明白,万难安坐。

    “无碍。”范仲淹道:“尹师鲁此时正在桃园居,定能畅通无阻。”

    观澜让赵祯占了,尹先生图个清净,这十多天一直暂住桃园。

    范仲淹这么一说,曹佾也不好再鼓噪,只得再一次坐下,唐奕则出去叫黑子了。

    陈执中借着这个当口对曹佾问道:“娘娘这剂方子,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曹佾知其深意,答道:“家姐气呃胃虚的毛病自小就有,但入宫之前,用的却不是这方子。”

    陈执中微微一滞,与范仲淹对视一眼,“入宫之后就改了方子?”

    “差不多吧!”曹佾回忆道:“入宫不久,太医就给开了这个方子,一来此方四平八稳,肯定吃不坏;二来疗效也不错,家姐就一直沿用至今。”

    众人一阵沉默。

    宫闱之中,嫔妃争宠斗子,机关算尽,要说这是巧合,谁也不信。

    陈执中又道:“官家从什么时候开始用这个方子的?”

    曹佾摇头,这个他还真不知道了。

    “这就得问李大官了。”范仲淹接道。

    。。。。。

    未查明之前,既不能报与官家,又心中难安,众人也无心他事,只得枯坐于室,等桃园居的消息。

    而黑子得了唐奕的嘱咐,立刻进城,来回只用三个时辰即归。

    “确有其事!”

    唐奕听了黑子的回报,急忙跑来报知。

    “桃园夫人说,柿蒂除孕之法极为隐秘,只在少数青楼姑娘之间流传,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此秘法,男女皆能用!”

    “。。。。。!”

    “我这就去见官家!”陈执中坐不住了,起身就走。

    “昭誉,等等!老夫与你同去。”范仲淹也跟了出去。

    此时,屋中只余曹佾、唐奕和孙郎中。

    曹佾怒拳重重地砸在桌案之上,“若查出是何人谋害家姐,某必杀之而后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