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奕茫然地看向山下。。。。
半晌方道:
“因为。。。”
“想家。。。”
“想家?”几人一头的雾水,“想邓州的家吗?”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建一个和家乡差不多的地方,繁华、拥挤,夜如白昼。”
“像吗?”贱纯礼茫然四顾,“这里和邓州一点也不像啊?”
宋楷摊手道:“为什么啊?有用吗?就算建出来了又有什么分别吗?”
唐奕抿然一笑:“有用。。。。。。很有用!”
“它能让我记住,我是从哪儿来的。。。。。。”(未完待续。)
第174章 不一样了
想家。
这是唐奕一真埋在心里,不敢去提及的东西。
今天他这么一说,几人以为,他想把回山建成邓州的样子。但是,他们又哪里知道,唐奕心中的那个家,在千年之后。。。
唐奕想把回山变成的样子,又是个什么模样呢?
。。。
中秋之夜,月净风清。
观澜书院,乐糜酒甜。
几个少年人坐在望河坡上,对月畅饮,说笑着,憧憬着。。。
“来年范老二应试,下一科就到咱们了吧?”丁源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
“别做梦了!“宋楷撇着嘴叫道,“就你这水平,《孝经》都背不全,还考进士呢?”
“谁说我了!?”丁源不愤道,“我说的是唐大郎!”
说着,认真地对唐奕道:“你可得争气啊!曹觉和潘越那两个鸟人都知道浪子回头了,咱们这波怎么也得出息一个吧?别日后被他们笑话啊!”
“考个破进仕,有那么难吗?干嘛要我给咱们这帮人争气,你们自己不会考啊?”
丁源摇头,“考不上。宋为庸说得一点没错,老子连《孝经》都背不下来,还考个屁?”
“扯淡!”唐奕撇嘴骂道,“失败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
“想不想学,全在你们自己,说别的都是借口。”
“少拿你那些怪话来鼓动我等!”宋楷一下就看穿了唐奕的花花肠子。“是不想一个人用功,想拉我们当垫背的吧?”
“我拉你们干嘛?”唐奕苦笑。“你们几个,已经是三岁看到死的货色了,无非就是吃喝玩乐,等家里在朝中给弄个恩荫的闲职,然后混吃等死呗?”
唐奕这话说得可不好听,不过,几人竟意外地没有反驳。
宋楷情绪不高,“这倒是真的。”宋状元已经跟他交过底了,让他在观澜书院呆几年,只要别惹事儿就行,以后的路都安排好了。
贱纯礼也接道:“我们家有我爹和我二哥就够了。”
“所以说吗。。。。。”唐奕一拍大腿,“谁也没逼着你们出人头地,你们非窜得我考什么鸟进士?”
“可别指着我啊,我压根就没想当官儿!”
噗!
贱纯礼呛声道:“你要是敢在我爹面前说这话,他能一脚踹死你。”
“所以,我也只敢跟你们说说啊!”
“。。。哈。。。。。”众人轰然大笑。
要说这唐疯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唯一的软肋就是范师父。
“不过,话说回来。。。。”宋楷突然板起了脸。“丁源,你少他妈往唐奕身上扯,你是不是自己也想考啊?”他要不想考,瞎念叨什么?“下一科就到我了。”
丁源一滞,憋了半天才有些激动地诚然道:“你不想吗?”
“那可是东华门外唱名啊!”
丁源突然来这么一句,让大家都愣住了。。。。
。。。
唐正平不禁跟着憧憬起来,还有。。。。。。
“御街马上带花。”
“琼林宴上得荣。”
做为一个读书人,不,做为一个宋,这最高的荣耀谁不想呢?只不过,这些不应该是他们这些纨绔该想的东西。
果然。。。。。
宋楷立马就把话题扯歪了,“还有金榜之下被捉。。。。”
“哈。。。。”众人大笑。
榜下捉婿,那可是每年大比的保留曲目。。
“像咱们这种俊后生,那可是最抢手的了吧?”贱纯礼也跟着意淫。
“呵呵。”庞玉似是想到了什么,忍不住自己先笑了。“到时候,人家捉回去一看,咦!?这不是‘坑爹’的宋为庸吗?他也能考上进士?抄来的吧?”
哈哈哈哈。。。
宋楷不为所怒,反而觉得极为有趣。
“那捉到我的人家,表情肯定是精彩至极!”
庞玉一边笑,一边道:“他们什么表情我不知道,不过,宋状元的表情一定够精彩。肯定把诸天道仙、祖宗神佛都拜了个遍,心中还得默念,‘坑爹’儿子终于不坑爹了!”
哈哈哈。。。。。
众人放肆地笑着,仿佛听到了这世间最好笑的笑话。
坑爹的不坑爹了。。。。。。
纨绔们妄想东华门外唱名。,这难道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笑着笑着,笑声里似乎少了点什么,除了干巴巴的声音,还有几人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竟无一丝欢快之意。
“。。。。。”
“。。。。。”
“。。。。。”
终于,笑声戛然而止,至于为什么突然就笑不出声了,他们也不知道。
良久之后,范纯礼突兀地打破沉默,“要是我也有高中的那一天,估计我爹。。。做梦也得笑醒吧。?”
。。。。
中秋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唯一让范仲淹、尹洙等几位师父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是,范纯礼,宋楷这帮混小子。。。
好像开窍了!
虽然胡闹起来依然气得人抓狂,但是,每日课业却勤勉了许多,偶尔早晨起来散步,还能看见这帮孩子打熬完了身体,居然会端着本书在林间颂读。
授课之时,也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前,像杜师父这种老好人,经常是经还没讲到一半,下面已经扑倒一片,睡得香甜了。
但是现在,杜师父讲上一个时辰的枯燥经义,也不见几人睡过去。杜师父都怀疑,是不是自己水平越来越高,连这几个浪荡子都听得有趣了?
其实,是在中秋之夜,被唐奕这个贱人把心底的那一丝血性给钩出来了罢了。现在,大伙心里都憋着一股劲,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谁他妈也不比谁差劲。
再说了,连曹觉那个混蛋都特么知道要强,咱们差啥啊!
。。。
十月。
曹、潘两家的宅子终于修缮完工,两大家子人也陆续搬出了观澜书院。
但是,潘越却没走。
别误会,他可不是跟着范仲淹学文,而是拜了黑子为师学武。
潘少爷让曹少爷坑得不轻,曹觉留书出走,给潘越的信里特意提到,让他帮着揍唐奕一顿出气。
潘少爷多义气、多实诚的一个人啊,好兄弟临走所托当然要上心去办了。
只是,他要想揍唐奕,就必须得先打得过黑子和君欣卓。可他打不过黑子和那女煞神啊?于是,潘少爷决定拜黑子为师。
潘少爷的神逻辑就是——把你们的本事都学到我身上,那不就打得过了吗?
。。。。
而唐奕这段时间,除了学业,也没闲着。
一是,观澜终于消停了,他的民学也开始张罗了。
二是,回山下面的工程,唐少爷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他不缺钱,想干就干。对此,曹佾和潘丰一点也不反对。
唐大郎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呀?
。。。
(未完待续。)
第175章 开民学
其实,在回山洼地上开河湾这个事儿,要是在别的时间段,确实还有点难度。因为工程太大,粗略一算,若是用一千民夫正常的工量,最少也得挖一年。再说,一下子上哪儿找一千民夫去?
但,现在这个时期,这反倒不是问题了。
曹佾直接给赵祯上了一道折子,说要分流河北灾区两千流民。赵祯自然高兴,现在朝廷被河北、京东的灾区拖累得寸步难行,能有人为朝廷分担,自然是好事。
赵祯立马下召政事堂,让文彦博拣选精壮之士两千,优先给回山送去。
文相公一看,这太好了。。。
于是,文相公买一送一,给回山发过来四千。
可把唐奕气坏了,这分明是让师侄坑了啊?
四千?那特么就是四千张嘴啊!老子的钱不是钱吗?
而且,赵祯是说给两千精壮劳动力。可文彦博发来这四千里,除了壮劳力,还有一半的老幼妇孺。这特么明摆着是送过来让我帮朝廷养着啊!
想给文彦博送回去,可是文相公还特别有理。
“你要劳力,那劳力总得有家小吧。?你把能干活都挑走了,把不能干活儿的都留给朝廷养着,哪有这好事?”
文相公知道,唐子浩不差这几千张嘴,这小子有得是钱!
文彦博是怎么知道唐奕有钱的呢?
呵呵。。。。。
大宋要说最鸡贼的就是文彦博,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他不知道唐奕严河坊有多少收入,也不知道华联仓储能有多少进项,但他知道,单单粮运一事上,唐子浩就赚大发了。
也不是文彦博知道观澜商合其中的机密,而是文相公太聪明了。
唐奕拿下官粮运转之事的时候,他就开始生疑了,哪有猫儿是不偷腥的,灾年运粮路耗四成这是底线,这是多少年来省不下的花费。
可唐子浩只要三成,他傻?
肯定不是啊!于是,文相公密令江淮各地属官严密注意观澜商合的粮船动向,细查之下,还真让文彦博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唐奕的船队是专船、专工、专运。船是特意改造过专门为了运粮设计的,一船顶寻常船只运两船,工人也是单独佣资,从不用粮结算,而路上各种的防雨防灾措施也是极为严密。
算下来,他的路耗,最多也就五分粮。
这可把文相公眼馋坏了,朝廷给他三成,他净赚两成半啊!这还了得?要不是唐奕把大部份所得都捐了,文相公都想强逼着他把吃下那两成多吐出来了。
所以区区四千灾民根本不算事儿,要不是知道回山装不下那么多人,文相公都想再给他发四千。
有了劳力,就能开工。现在回山又变成了大工地,而唐奕把这些事务交给曹佾之后就不管了,他现在一心要办的事,就是观澜民学。
民学校舍早就建好了,之前一直被回山村的村民当成临时住所。现在村民都搬到了山侧新盖起的民房,终于把民学空出来了。
剩下的就是生源的问题。
这个没办法,唐奕只有一个人,还要顾及自己的学业,所以,前期他没打算收太多的学生,只有当初跟着黑子和君欣卓一起投奔而来的那批人中的几个孩子,不过六七个小童。
唐奕想得很明白,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急不来。
先把这几个孩子教出来,成人之后,把民学交到他们手中,再让他们把知识传给更多的孩子。
只不过,他想得挺好,先教六七个,轻松又不太废精力,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能遂人愿。
。。。。
这天,唐奕正在整理民学所用的教材,那六七个孩子都是全无基础的蒙童,所以,前期唐奕只能以识字为主,辅以简单的数学教学。
等过了一两年,他们打好基础之后,再逐步的传授一些复杂知识,比如数学方程式、几何、自然、地理之类的人文知识。
再过几年,这批孩子完全被自己后世的思维方式所改造之后,再把力学、基础化学这些完全颠覆这个时代认知的东西传授给他们。
正在忙碌,就见门前一暗,似是来了人,抬头一看,却是王里正。
“王叔,有事进来说就是,站在门外做甚?”
王里正一阵局促,在门口徘徊不定。
唐奕不禁暗笑,看来,这老头儿真有事儿。
“老汉。。。老汉有点事儿要问少爷。”
“咱们相处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王叔有啥事还不能直说吗?”
唐奕这么一说,王里正也不好再扭捏了,进到屋来道:”听憨牛说,少爷的民学要开讲了?“
“对呀,三日之后开讲。”
王里正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布袋。
唐奕这才发现,王里正手里是拿着东西的。。
王里正低着头沉吟了半天,才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把手里的布袋往唐奕面前一放。
咣当一声,吓了唐奕一跳。
“少爷,看看这些银钱够不够!”
“什么就够不够!?”唐奕狐疑地撑开袋口一看,里面是一串串的铜钱。
唐奕有点懵逼。
王里正自顾自地道:“今年遭了灾,没啥进项,家里就剩下四贯七百文,老汉又管乡邻借了四贯,一共八贯七百文,都在这里了。”
显然,这老倌紧张到了极点,都没说是什么事儿,就开始说钱的问题。
“不是,王叔你先等会。”唐奕伸手止住老头的话。
“您先说清楚,这钱是干嘛的?”
“少爷不是要开民学吗?俺想把小孙子送到民学里学学本事。“
唐奕瞬间明白了,哭笑不得地道:“那您老拿钱来是做甚?”
“俺听城里的人家说,那读书可是个费钱的事儿,老汉就这点钱了,不知道够不够让俺家狗蛋念书。”
“听城里人说。。。”唐奕被老汉弄得哭笑不得,“您老在回山住着,你听咱观澜书院哪个儒生说,他在书院花钱了?”
“呃。。。”王老汉不说话了,好像真没要钱这一说。
“王叔啊。!”唐奕先让老头儿坐下,方语重心尝的道。
“第一,民学的学生都是不要钱的。”
“第二,民学并不是您老想像中的那样,将来又是考进士,又是怎样。我也说不好会把孩子们教成啥样儿,不过,肯定不是走科举这条路的。”
。。。。
,(未完待续。)
第176章 开讲
唐奕之所以选择跟着黑子他们来的那几个孩子做为民学的第一批学生,而没有在回山佃农子弟之中选孩子入学,一来是太多教不过来;二来则是从掌控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