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196部分

权驭大明-第196部分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尔哈赤的优待投降后金大明官员的策略很快就受到了奇效,开原城千总工一屏、戴集宾、金玉和和白奇策等6名武官,因妻子被掳而投降后金。

    对于这些降者努尔哈赤显得非常大方,分别赏赐给了他们五十个奴仆,五十匹马、五十头牛、羊五十只、骆驼两头,以及赏银与财物,显得非常大方。

    不仅如此,其随从人员也被努尔哈赤赐给了妻仆、耕牛、乘马、衣物、粮食、田庐和器用等。

    李宏宇对此非常佩服努尔哈赤,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努尔哈赤通过分化明朝官员,收买汉族的地主,进占更多的辽东城镇,给满清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代善和皇太极等人簇拥下,努尔哈赤进入了开原城里的总兵府,他年轻的时候来过开原城,不过自然无法进入到总兵府这种重要的衙门,只能远远地观望着,认为其威严气派。

    如今,整座开原城都已经被他握在了手心里,努尔哈赤的心情顿时变得有些五味杂陈,以前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击败强大的大明。

    总兵府的议事大堂里,后金军的将领们分坐在大堂两侧的椅子上谈笑着,纷纷向端坐在上首处的努尔哈赤请战,想要一鼓作气把铁岭拿下。

    不过,努尔哈赤依旧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并没有像后金军将领们那样兴奋,铁岭肯定是要打下来的,不过开原之战使得后金军有了不少伤亡,故而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休整,他现在可对每一名士兵都视若珍宝,死一个可就少一个。

    毕竟,后金军现在打仗依靠的都是女真人,这就使得努尔哈赤不可能催促士兵连续作战,那样的话会产生不必要萼伤亡。

    另外,通过开原一战,努尔哈赤意识到他轻视了大明军民的反抗决心,故而他可不想在铁岭也来一场血战,因此必须要早做安排,安排内应来接应攻城的后金军。

    “禀大汗,据探子回报,叶赫部的人现在已经离开了驻地,准备迁徙到宁远,据说大明皇帝已经给他们划出了一片地方。”

    就在众人谈笑风生的时候,一名士兵忽然快步奔进了议事大堂,高声向努尔哈赤禀报道。

    “什么?”听闻此言,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现场所有的人顿时大吃了一惊,谁也想不到叶赫部竟然会举族外逃。

    不过,大家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肯定是叶赫部的人担心受到后金的报复,故而逃走避难。

    令众人感到吃惊的是,一向轻视女真人的朝廷竟然会对叶赫部如此关心,竟然给他们安排好了住处,着实让他们感到意外。

    事实上,金台石和布杨古选择迁居宁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否则两人都将难逃死亡的命运。

    当后金军攻陷了开原和铁岭后,努尔哈赤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叶赫,就在外界认为他要攻打铁岭南方的抚顺城时,努尔哈赤却调转兵锋,集中力量进攻叶赫。

    万四十七年八月,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后进行了誓师大会,发下誓言:“不克叶赫,誓不回师!”

    面对来势汹汹的后金军,金台石和布扬古分别固守东、西二城。

    由于后金军并没有太好的攻城方式,故而就采用了攻打清河堡时的战术,努尔哈赤让后金军的士兵挖塌了东城的城墙,后金军于是攻入城中。

    外城一破,东城的内城立刻变得岌岌可危,金台石于是领着家眷登上了禁城的八角楼顽抗,被后金军团团包围在禁城的台楼上。

    因金台石是皇太极的亲舅父,故而原本攻打西城的皇太极从听闻东城被攻陷,立刻从西城驰骑至东城向金台石劝降。

    不过,金台石拒不投降,举火**而死。

    布扬古见东城已破,剩下的西城孤城无援,在得到努尔哈赤降后不杀的保证后出降。

    可惜的是,努尔哈赤对叶赫部深感忌惮,为了防止叶赫部东山再起,这次没有履行诺言而是杀了布扬古,叶赫部遂告灭亡,使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再无后顾之忧。

    就像努尔哈赤以前征服女真各部时所做的那样,他把叶赫部的百姓迁到建州,入籍编旗,变成了后金的臣民。

    正是通过这样的不断扩张和兼并,后金军得以在战争中不断壮大,最后终于吞并了关外所有地区,与明军对峙在山海关前。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

    故而民间一直流传着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世代为仇,清廷宫中后妃不选叶赫的祖制。

    实际上这是无稽之谈,叶赫部虽然跟建州部有仇,但双方之间也因为互相联姻而有着密切的联系。

    纵观有清一朝,代皇帝都有叶赫那拉氏的嫔妃,被称为清初第一才子的纳兰性德即是叶赫那拉氏之后。

    而且,叶赫氏的子孙有不少都在清朝廷位居要职,例如金台石的儿子德尔格勒,授佐领,予三等男爵;其弟尼雅哈,授佐领,予骑都尉世职;孙子南楚,任护军统领,袭三等男爵。

    至于尼雅哈的儿子明珠,更是康熙时期大名鼎鼎的权臣。

    之所以会有布杨古临死发毒誓的传言,恐怕跟慈禧太后有关,民间百姓认为清朝毁于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之手,而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她的保守和固执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而且,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隆裕皇太后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也姓叶赫那拉。

    所以考虑到叶赫部与爱新觉罗氏之间的恩怨,民间自然就有了布杨古临死发毒誓诅咒建州女真的事情。

    不仅布杨古的毒誓,或许是由于距离年代最近的缘故,民间关于清朝的传言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雍正皇帝的继位。

    民间传言雍正皇帝之所以能登基是因为他收买了传旨的侍卫统领,把康熙皇帝“传位十四阿哥”的诏书的“十”字改为了“于”字,进而使得雍正皇帝继承了皇位。

    这个传言在市面上很有市场,尤其是把“十”改为“于”堪称令人惊叹的点睛之笔。

    不过转念一想就会觉得此事非常可笑,诏书上竟然没有出现传位皇子的名字,很显然是被人刻意回避了,因为一旦出现名字那么这个传言将不攻自破。

    再者说了,当时雍正皇帝已经是亲王,十四阿哥已经是郡王,岂会还用“阿哥”这个称唿?

    “他们竟然要迁走?”

    当然了,努尔哈赤现在不可能知道他的子孙会给后世带来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听闻金台石和布杨古竟然带着部族跑了,心中顿时大吃了一惊,眉关紧紧地皱在了一起,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会发生这种事情。

    原本,在努尔哈赤看来重要他攻下了开原和铁岭那么叶赫部就将成为瓮中之鳖,他随时都能将其吞并,可现在叶赫部竟然跑了,还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关照,令他一时间有些难以理解

    “查出来没,他们为何要迁走?”

    隐隐约约,努尔哈赤觉得叶赫部迁走一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于是沉声问向那名报信的人,想要知道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致使金台石和布杨古做出了如此疯狂的决定。

    “回大汗,现在还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何事,只知道他们这次借道蒙古人的地界,从草原上赶赴宁远!”报信的人摇了摇头,努尔哈赤的探子自然不会知道大明的辽东巡抚已经跑去了叶赫部。

    “大汗,不能让叶赫部跑了,臣愿意率军去追,消灭叶赫部。”这时,大贝勒代善忽然站了起来,沉声向努尔哈赤请战,他可是知道努尔哈赤早就想要灭了叶赫部。

    “大汗,臣也愿意。”随后,二贝勒阿敏也站了起来,高声说道,“大汗,叶赫部的人肯定行进缓慢,臣一定能把他们都抓回来。”(未完待续。。)

第两百八十二章 运筹帷幄

    “此事事态未明,不可轻举妄动。”努尔哈赤望了一眼请战的代善和阿敏,沉吟了一下后向两人往下压了压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皱着眉头向众人说道。

    “大汗,难道叶赫部跟喀尔喀部谈好了条件,所以喀尔喀部让他们借道?”见努尔哈赤态度谨慎,额亦都不由得开口问道,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叶赫部岂敢走草原,半路上就会受到内喀尔喀部的人袭击。

    “本汗总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奇怪,立刻派人去打探,看看叶赫部为何要迁走,以及蒙古人为什么要帮他们。”努尔哈赤微微颔首,沉声吩咐道,他可不认为内喀尔喀部会平白无故地帮助叶赫部。

    “大汗,既然咱们已经拿下了开原,那么鸦鹊关的明军会不会发动进攻?”现场众人闻言纷纷颔首,认为努尔哈赤言之有理,一名将领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有些担忧地问道。

    近些时间来,率军监视鸦鹊关的杜度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鸦鹊关的明军不仅时常派出小股骑兵部队来骚扰后金的地盘,而且鸦鹊关的明军更是摆出了大战一场的架势,令他感到提心吊胆。

    虽然赫图阿拉面对鸦鹊关明军的威胁,但努尔哈赤认为明军不会贸然出击,故而决定集中兵力先多下开原城和铁岭城,等灭了叶赫部后腾出手来再对付鸦鹊关的明军。

    “大明的辽东巡抚现在在沈阳城做些什么?”努尔哈赤闻言沉吟了一下,望向了现场的一名将领。

    “回大汗,据沈阳城那边的情报,大明的辽东巡抚依旧待在城里,时常让人带着大明皇帝赏给他的那把尚方巡察城里的军务,现在城里明军的士气已经恢复了许多。”

    那名将领闻言连忙回道,他负责处理来自沈阳的情报,因此对频频在沈阳城露面的辽东巡抚是颇为关注,了解其的一举一动。

    “在大明辽东巡抚未回鸦鹊关前,鸦鹊关的明军不会轻举妄动。”

    努尔哈赤闻言微微颔首,向在座的众人说道,“当务之急咱们的目标是铁岭,叶赫部如果离开的话那么就无法对咱们的后方构成威胁,要走就走了吧!”

    “大汗,叶赫部留着始终是个祸患,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他们被灭了,以除后患。”听闻此言,又有一名将领开口说道,他知道努尔哈赤心中非常想消灭叶赫部。

    “叶赫部有兵两三万,肯定对咱们有所防范,再加上态度摇摆不定的内喀尔喀部,咱们现在还是少招惹麻烦为好。”

    努尔哈赤知道那名将领的意思,不过他分得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要想灭了叶赫部最起码要派两万人去追击,那样的话会导致开原城里的后金军兵力不足,而大明的新任辽东巡抚是个好战的愣头青,指不定得知开原被攻陷后举沈阳城兵力来攻开原。

    尤为重要的是,叶赫部现在是逃命,一旦后金军追击的话肯定会跟其拼命。

    叶赫部可不是明军,可谓是同根同脉的兄弟,与后金军士兵战斗力相当,都在白山黑水间经过战火的磨砺,故而打起来的话后金军势必损失惨重,这可不是努尔哈赤想要看见的一幕。

    再者说了,还有内喀尔喀部的蒙古兵在一旁虎视眈眈,因此在努尔哈赤看来现在派兵去追非常划不来,可谓得不偿失。

    毕竟现在后金的最大敌人是大明,他要积攒力量对付辽东的明军,故而与叶赫部的私人恩怨唯有暂时放在一旁了。

    “大汗,叶赫部这一走也好,咱们兵不血刃地就铲除了后顾之忧。”见努尔哈赤决议不追击逃走的叶赫部,一名将领笑着说道,说起来这对后金来说也算是一件大好事。

    “诸位,如今战事紧急,本汗就先不开庆功宴了,等拿下了铁岭本汗一并奖赏。”努尔哈赤闻言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叶赫部这一逃从侧面表明其对自己的忌惮,这对以后收服其他部族将大有裨益。

    至于叶赫部,除非逃进山海关,否则总有一天双方还会爆发大战,届时他要给叶赫部带来灭顶之灾。

    “大人,我们救了被一群建奴追杀的开原推事官郑之范。”几天后,李宏宇正在房间里查看辽东地图的时候,满桂快步走了进来,兴冲冲地禀报道。

    “他竟然逃了出来!”李宏宇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对此感到颇为意外,要知道从被后金军包围的开原城里逃出来可不容易。

    随后,李宏宇快步赶去了前院的会客厅,前去见郑之范。

    “胡客厅里,满身是血、身上扎着几处绷带、头发蓬乱的郑之范正狼吞虎咽地吃着下人们端上来食物,自从掏出开原城后他和手下的家丁们就没吃过一顿饱饭,东躲西藏得甚是狼狈。

    如果不是慌不择路和家丁逃到了叶赫部的地盘,正好被出去巡视的满桂给救了的话,那么他们就要被追杀的后金兵给杀了。

    “不知这位大人如何称唿?”见身穿蒙古人服饰的李宏宇出现在面前,郑之范连忙放下手里的食物,擦了擦嘴上的饭渣后向李宏宇一拱手说道,“大人的救命之恩在下铭记在心,有机会的话一定厚报!”

    “马将军有没有脱险?”李宏宇知道郑之范把他当成了蒙古人,他也不介意,沉声问道。

    “马将军等人英勇战死,只有在下在家仆的拼死保护下逃了出来。”郑之范自然知道李宏宇口中的“马将军”指的是马林,于是神色一黯,一脸悲伤地说道。

    由于太过哀伤,郑之范忽视了眼前的这个年轻的蒙古贵族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京城话。

    “可惜了,本官还想见见马将军。”李宏宇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然后向郑之范说道,“郑大人勿需伤心,既然你从城里逃了出来,那么应当打起精神给马将军和开原的百姓报仇雪恨。”

    “这个仇在下恐怕报不了了,在下身为开原的推事官没能跟开原城共存亡,朝廷不会放过在下。”郑之范苦笑了一声,不无沮丧地说道,对前途十分渺茫。

    据史料记载,开原城被后金军队攻破后,推事官郑之范带领家丁从北门出逃,虽中箭受伤但终于逃离了险境,不过后来因为开原失陷一事被捕,死于狱中。

    “你能有此觉悟,更应当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