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驭大明-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而易见,万皇帝有意偏袒李宏宇,在他看来李宏宇调人砸了迎春阁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年轻人嘛行事时总是容易冲动,偶尔犯下错误也是能够原谅的。
说起来,万皇希望看见李宏宇犯错,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掌控李宏宇,李宏宇也才会更加依靠万皇帝。
如果李宏宇的身上没有丝毫的缺点,那么这就意味着李宏宇不怎么需要依靠万皇帝,很难被万皇帝掌控住,这会使得万皇帝心生警惕,感到难以驾驭李宏宇,说不定会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而找由头废了李宏宇,他可不希望大明再出现一个张居正似的权臣。
这也是为何李宏宇在调新军士兵砸迎春阁之前赵欣和他都显得十分轻松的原因,李宏宇之所以把事情闹这么大实际上是给万皇帝看的,让万皇帝对他放宽心,否则的话他会用别的方式来处置娜仁托雅的事情。
从效果上来看,李宏宇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成功地打消了万皇帝心中对他的猜疑。(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南下
由于万皇帝的诏令,李宏宇待在家里陪着秦月和娜仁托雅、柔儿,丝毫也不理会朝堂上的事情,反正万皇帝是他的挡箭牌,有什么事儿万皇帝会帮他挡住。
几天来,京城朝野议论最多的就是李宏宇为了娜仁托雅冲冠一怒,调兵砸了迎春阁的事情,谁能想到原本温文尔雅的李宏宇也有如此火爆的一面。
不仅如此,京城****上的格局也随着七爷被抓而被扰乱,七爷已经从城外新军的大牢里被关进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十有**是完了,他留下来的权力真空会被新的势力填补。
七爷的家人在其被抓进新军军营后原本想找那些与七爷有交往的权贵去救他,可无不在对方的府上吃了闭门羹,那些平日里跟七爷称兄道弟的权贵纷纷与之划清界限,生怕被其给牵连上。
而随着七爷被关进诏狱,他的家人也被被波及到,也被北镇抚司的锦衣卫抓进了诏狱,古代犯案通常都是家族式的,七爷的家人自然会被牵涉进来。
四月中旬,万皇帝下旨,以李宏宇刻意毁坏迎春阁为由罚其停薪一年以示惩戒,并没有提私调新军的事情。
万皇帝的这道圣旨无疑结束了朝堂上对李宏宇的那些争执和议论,从这不痛不痒的处罚上谁都知道万皇帝是在偏袒李宏宇,因为李宏宇家境富裕根本不在乎一年的薪俸。
不过,朝堂上没人表达不满,也没人在意这个结果,楚党在这些天里已经与齐党、浙党乃至东林党达成了一种默契,将李宏宇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实际上,不仅楚党的人,同为湖广出身的杨涟也是四处奔走为李宏宇的事情忙碌,看得出来他非常器重李宏宇。
这使得李宏宇的案子在引发了京城轰动后轻描淡写地就得以了结,令不少官员是既羡慕又嫉妒,如果换做别人的话恐怕早就革职查办了。
李宏宇第一次体验到了派系在官场上的重要,他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出来竟然虎头蛇尾地结束了,好像不曾发生过一样。
万皇帝之所以会选择四月中旬下达这道圣旨,是因为李宏宇到了启程南下的时间,他必须在此之前了结了李宏宇的这个麻烦。
李宏宇早已经准备好了南下的事宜,这对于他而言可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在万皇帝下旨的第二天他就进宫向万皇帝辞行,准备南下扬州,前去会会大明那些顶级的富商巨贾。
万皇帝也非常重视李宏宇的这次南下,他不仅想从海外贸易上获利,还想知道大明的民间究竟有多富庶,一个名额二十万两已经令他感到震惊,而且这还是底价。
嘱咐了李宏宇一些事情后,万皇帝就让李宏宇去向皇太孙辞行,李宏宇是皇太孙的授课老师,自然要向皇太孙告别。
李宏宇敏锐地注意到万皇帝的气色并不怎么好,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让他离开,不过却不能说出来,要知道妄议天子的安危可是死罪。
清宁宫。
“李编撰!”与朱由校和朱由检告别后,李宏宇低着头离开清宁宫,在清宁宫的院子里忽然被人喊住了,声音有些尖细。
“王总管。”李宏宇抬起头,微笑着望着走过来的一名中年宦官,这名宦官是清宁宫的总管王安,太子身边的心腹近侍。
与王安相比,魏忠贤现在简直不值得一提,毕竟太子才是大明未来的储君,朱由校这个皇太孙是储君的储君,再加上朱由校年少无权使得魏忠贤没什么依托,故而自然是王安位高权重了。
“李编撰,听说你要去江南了,那可是个好地方呀。”王安来到李宏宇的面前,笑眯眯地说道。
“本官也是第一次去,听说江南繁华富庶,美如人间天堂。”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说道,“不知王总管有什么物件想要带来的?”
“其实杂家对江南的东西不感兴趣,是给太子和后宫的娘娘们准备的,劳烦李编撰采购一些江南的特产回来,届时杂家把帐给你结了。”王安闻言笑了笑,开口向李宏宇解释道。
“王总管你这就太见外了,孝敬太子与娘娘是下官的分内之事,岂能让总管破费?”李宏宇笑着走上前,压低了音量说道,“不知总管在宫外可有住处,届时本官让人给总管也送一份江南的特产尝尝鲜。”
“李编撰你太客气了。”王安闻言笑了起来,俯身凑到李宏宇的耳边低语了几句,把他在京城的住所告诉了李宏宇,然后与李宏宇寒暄了几句后扬长而去。
“哼!”望着王安远去的背影,李宏宇的眉头微微一皱,冷哼了一声后抬步走了,没想到王安竟然光明正当地向他要好处,实在是有够张狂。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万皇帝的健康已经比较糟糕,否则王安岂会做事如此明目张胆,十有**他把李宏宇的这趟差事看成了一个油水充足的肥差。
虽然李宏宇心里有些恼怒,但他却不会去得罪王安,等万皇帝驾崩后王安很显然将会随着太子的登基而执掌司礼监,如果不跟这种人搞好关系的话届时肯定会遇到很多麻烦。
四月下旬,京杭大运河。
一艘挂着黄旗的大船沿着河道顺流而下,沿途的船只看见船上的黄旗后纷纷让路,按大明定制只有皇帝派出的钦差的船上才能挂黄旗,其余船只自然要避让。
船舱里,李宏宇饶有兴致地欣赏着娜仁托雅跳的蒙古舞蹈,娜仁托雅一身蒙古族盛装,衬托得更加娇艳美丽。
经过这短时间的休养,娜仁托雅已经从迎春阁时间里恢复了过来,又变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
实际上,就在李宏宇启程后的第二天,万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在菜市口处死了那三名企图强暴娜仁托雅的宛平县县衙大牢的狱卒,负有直接责任的牢头被打了三十大板后充军,而驭下不严的赵平被撤职查办,黯然离京回乡。
万皇帝之所以下如此重的手,除了安抚娜仁托雅外,还与娜仁托雅的郡主身份有关,如果不严惩肇事者的话那么大明的礼法何在?
这次南下之行李宏宇本不想带女眷,不过娜仁托雅不远千里来找李宏宇自然不想跟他分开,况且她也对繁华富庶的江南充满憧憬和向往,故而李宏宇就带上了她。
娜仁托雅跟秦月和柔儿不同,自幼生活得无拘无束,没有那么多的教条礼仪束缚,做起事情来通常随心所欲,否则也不会从草原跑来京城找李宏宇,李宏宇担心要是不带她的话她会偷偷跑去,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莲儿立在一旁饶有兴致地望着翩翩起舞的娜仁托雅,她现在已经是娜仁托雅的贴身丫环,由于其聪明乖巧懂得人情世故,故而有她在娜仁托雅身边李宏宇很放心。
“大人,淮安到了!”
娜仁托雅一曲舞毕,李宏宇微笑着鼓掌,这时,马祥麟从门外进来沉声禀报道。
“过了淮安就是扬州。”
李宏宇闻言站起身,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后笑着说道,“淮安与扬州一样,是运河沿线的四大名城,想必也是繁华富庶之地,咱们上岸看看热闹。”
“嗯!”娜仁托雅闻言眼前一亮,连连点着头,脸上流露出兴奋的神色,她已经坐了一路的船早就想上岸了。
淮安城里最有名的莫过于漕运总督衙门和漕运总兵衙门,大明为了管理京杭运河的运输在淮安设立漕运总兵衙门和漕运总督衙门,一文一武,权力极大,但凡运河上的事务皆归其管。
因此,淮安是运河漕运的好中心枢纽,李宏宇之所以要上岸自然不会是看热闹,而是有事要找漕运总督衙门和漕运总兵衙门。
“来了,来了!”忙碌的淮安码头上,一群文武官员三五成群地聚在那里说着话,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纷纷打起精神列队相迎。
不远处的河道上,李宏宇乘坐的大船出现在了众官员的眼前,很显然他们特意在这儿迎接李宏宇。
按照官场上的规矩,皇差每到一地后当地的官员都要前来迎接,这是官场最基本的礼节,所以淮安的官员早早地等在这里迎候李宏宇。
站在众官员前面的人自然是漕运总兵汪成铭和漕运总督赵一展,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了漕运总兵一职,由勋贵担任,率十二万漕兵负责漕运。
不过,五十年后,景泰皇帝设立了由文官担任的漕运总督,与总兵同理漕务,称为文、武二院,二者享有同等的权力。
每年年初,总漕巡视扬州,经理瓜洲和淮安的漕船过闸事宜,总兵到徐州督管漕船过百步洪、徐州洪等,同理漕参政管押赴京事项。
随着文官集团在大明朝堂上的崛起,漕运总兵逐渐被漕运总督所压制,渐渐沦为了漕运总督的附庸,其麾下的十二万漕兵也成为镜花水月,缺额严重。
故而,史上,天启元年时朝堂上的文官集团怂恿年轻的天启皇帝裁撤了漕运总兵一职,只留下了漕运总督。(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漕运
实际上,除了漕运总兵和漕运总督外,漕运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官员,那就是被皇帝派来的巡漕御史。
所谓的巡漕御史,跟巡按御史一样,其本职都是都察院里的监察御史,被皇帝派往地方上执行监察大权,任期为一年。
由于朝廷并不是每年都往下派巡按御史和巡漕御史,再加上万朝言官有着不少缺额,故而此时淮安城里并没有巡漕御史,否则肯定会来迎接李宏宇。
除了漕运衙门的官员外,淮安知府衙门和淮安卫指挥使司衙门等大大小小的官员悉数到齐,官场上等级森严该有的礼仪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李编撰一路行来,辛苦了。”船只停稳后,李宏宇在马祥麟等新军将士的簇拥下下了船,赵一展率领着码头上的文武官员笑着迎了上去,拱手说道。
与巡抚、蓟辽总督这样的虚职不同,漕运总督是正二品的实职,官阶与六部尚书相同。
虽然赵一展的官位和资远超李宏宇,但李宏宇一来是状元而他只是二榜的进士,二来李宏宇这次身负皇命是钦差,故而他自然对李宏宇态度温和客气。
“赵总督言重了,本官奉命行事,何苦之有?”李宏宇从赵一展和汪成铭的官服上立刻认出了两人的身份,笑着向赵一展拱手说道。
赵一展把迎接的汪成铭和淮安知府、淮安卫卫指挥使等身份足够的官员介绍给了李宏宇,然后乘车返回城内,他早已经给李宏宇准备好了接风宴。
谁也没有注意到,李宏宇的护卫中有两名女扮男装的新军士兵,自然是娜仁托雅和莲儿,两人不方便在这种场合抛头露面,故而自然要掩盖身份。
淮安城最大的一家酒楼外,城里有身份的士绅商贾悉数到齐,等着李宏宇一行人的到来。
李宏宇的到来在淮安商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原因无他,李宏宇是大明海外贸易的主导者,那些大商人可是明白海外贸易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只是不清楚朝廷在这方面究竟是何打算,故而都想趁着李宏宇到来打探一下消息。
等李宏宇到达后,赵一展又把现场有名的士绅商贾介绍给了他,原本商人没资格出席这种官方场合,不过由于朝廷允许商人用钱捐献功名后,大明那些财大气粗的商贾纷纷靠着捐钱而获得功名,进而提升社会地位。
明朝捐献功名之风盛行于明朝中后期,朝廷之所以默许此事自然跟财政不足有关,要不然万皇帝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开征矿税,谁能想到堂堂的大明皇帝贵为天朝上国的君主竟然也会为钱而发愁。
不过,虽然那些商贾捐献了功名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因此无法跟李宏宇坐在同一桌。
除了赵一展等淮安高官外,能坐在李宏宇酒桌上的就是几名德高望重、在科举上考取了功名的士绅,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士大夫阶层。
酒桌上,赵一展等人自然要提及海外贸易的事情,毕竟这是李宏宇此次前来扬州的目的。
李宏宇知道众人对海外贸易的事情都很好奇,因此也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地向大家讲解了海关司的运作已经海外贸易的相关事宜。
对于为何要向外出售海外贸易的名额,李宏宇并没有隐瞒其中的原因,一是海外贸易事关重大,故而他必须要确保参与的商贾有着足够的实力来提供货物,二是建立海关司和水师的资金由海关司自己筹建,因此海关司需要启动资金。
因为李宏宇的态度非常和蔼并没有摆出钦差的架子,故而酒宴的气氛自然十分轻松和热烈,众人纷纷向李宏宇敬酒,谁都想结识李宏宇这个年纪轻轻就位居高位的官场后起之秀。
酒宴结束后,已经喝得醉醺醺的李宏宇被赵一展派人送去了漕运总督衙门的住处。
本来赵一展想把李宏宇安排在淮安城里的一个富商家不过被李宏宇婉拒,他身为主管海外贸易的朝廷命官很显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与商贾们有过多的接触,以免招来非议。
进了卧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