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驭大明-第5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林丹汗早就看出了后金对他的威胁,故而很早就与大明结盟,历史上多次派兵协助明军作战。
当年林丹汗答应广宁巡抚是王化贞出兵并不是妄言,由于王化贞无法击败后金故而对林丹汗的蒙古军非常依赖,希望林丹汗能出兵四十万攻打后金,一举消灭后金,为此献出了丰厚的回报。
当然了,王化贞之所以认为林丹汗有四十万大军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历史上,林丹汗在与明朝结盟之后于1万历四十七年派使臣携国书出使后金,林丹汗在国书中以“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居,蔑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犯广宁。
正是因为这封国书,使得对蒙古情形并不清楚的王化贞认为林丹汗真有四十万兵马,故而对此是倍加依赖,要知道这可是比林丹汗的察哈尔部的人口总数都要多。
当年努尔哈赤大举进攻广宁时,林丹汗并不是没有行动,先后两次共出兵三万驰援广宁,第一次一万人,第二次两万人。
可惜的是,林丹汗万万想不到王化贞竟然如此不堪,白白拥有数万明军而守不住城高墙厚的广宁城,以至于那一万先锋蒙古兵还未抵达广宁,广宁就已经失守,因此只能转而守卫山海关。
至于第二批两万人则被风雪所阻在半路,当风雪听后得知广宁失陷,故而撤了回去。
由此可见,在林丹汗的心目中后金才是他的最大敌人,为此联合大明予以对抗后金。
如今随着明军固守关锦防线,林丹汗将要独自面对后金,双方时常爆发冲突,为此林丹汗可谓苦不堪言。
这也使得林丹汗没有能力掌控劳师远征的蒙古西征军,使得西征军逐渐成为了喀尔喀部的天下,他对此也唯有默认这个现实。
至少,巴哈特所在的喀尔喀部与林丹汗是盟友的关系,这使得林丹汗不用担心来自西边的攻击,专心对付后金。
当然,这正是李宏宇所希望的事情,既然大明只能固守等待机会,那么骚扰后金就由林丹汗来做。
当漠西蒙古被巴哈特征服后,蒙古汗国诸部按照势力不同分为了四大部分,一个是林丹汗的蒙古汗国汗庭本部,一个是巴哈特统治的诸部,一个是漠北喀尔喀部,另外一个就是投靠了后金的科尔沁等部。
由于后金的关系,林丹汗与科尔沁等投降了后金的蒙古诸部关系最糟,双方现在已经撕破了脸,私下里打得难解难分。
巴哈特统治的蒙古诸部则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毕竟西征军已经打了七八年的仗也该好好休养一番,对那些归顺的蒙古诸部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原有的汗王对诸部的影响。
虽然巴哈特可以休养生息,但李宏宇却不能闲着,因为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攻取西域的吐鲁番地区,以此为跳板进一步掌控西域。
这也是蒙古西征军在休整之前的最后一战,只要李宏宇攻下了吐鲁番,他们就可以回家跟家人团聚。
第八百六十一章 兵不血刃
崇祯三年四月,哈密。
提到哈密,就不得不说起由永乐皇帝于永乐二年设立的哈密卫。
随着吐鲁番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的兴起,哈密卫逐渐成为了这两个汗国的属地,直至李宏宇击败图莫尔,这才把哈密收复。
自从二月以来,相继有明军和蒙古军队进入哈密,驻扎在哈密城以及周边地区,总兵力有十万之众。
按照李宏宇的计划,他将在五月份进攻吐鲁番,然后西征军也将休养生息,接下来就是花时间对攻占的关西、哈密以及吐鲁番进行经营和建设。
此时,阿布杜拉已经在吐鲁番战败,带领手下的士兵逃出了吐鲁番,进入哈密寻求庇护。
满桂答应了阿布杜拉的请求,将其和跟随他一起逃出来的数千兵力安置在了哈密城附近的一个军营里。
说起来,阿布杜拉也着实倒霉,本来吐鲁番的火洲城有着很强的城防,他也囤积了两三年的物资。
如果叶尔羌汗庭的军队攻打的话阿布杜拉肯定能撑上一两年,届时叶尔羌汗庭的军队肯定就会撤退,除了后勤方面的因素外还与叶尔羌汗国国内的形势有关。
由于叶尔羌汗国国内有许多小汗国,故而一旦叶尔羌汗国汗庭的军队长时间被拖在吐鲁番,那么受其压迫的那些小汗国肯定会起兵造反,这是叶尔羌汗国与大明最大的不同,大明拥有稳定统一的内政。
这一点,叶尔羌汗国与莫卧儿帝国比较相似,除了中央政权外疆域内还有许多地方政权,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军队没办法长期远征。
以当年称霸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为例,当帖木儿病死在东征大明的路上后,庞大的帖木儿帝国立刻陷入了内乱的境地,各地纷纷造反,再加上帖木儿诸子为了汗王争夺不休,帖木儿帝国为此由盛转衰。
而大明绝对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即便是皇帝死在了外面,那么太子也会在群臣的拥立下继位,地方上更不会群起造反了。
之所以说阿布杜拉倒霉,是因为当叶尔羌汗国汗庭的军队围住火洲城后,火洲城里出了叛徒,半夜打开了城门,放城外的叶尔羌汗国汗庭的军队入城,打了睡梦中的城中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四万吐鲁番军队,阿布杜拉在混乱中只带了数千人逃了出来,被追兵尾随了一路,从火洲城追到了哈密城,模样非常狼狈。
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当时形势混乱,阿布杜拉的妻妾和儿女悉数与之走散,后来才得到消息,他的妻妾被汗庭的将领霸占了不说,家人和子女差不多全部被杀死
这使得阿布杜拉深受打击,然后给予阿布杜拉重创的是那个打开城门的叛徒,竟然是被其饶了一命的图莫尔,图莫尔因为献城之功被叶尔羌汗庭委以重任,成为了吐鲁番新的统治者。
阿布杜拉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背叛他的竟然会是图莫尔,早知道这家伙狼心狗肺的话他当时肯定就以战败的名义宰了他,何至于酿下这等大祸?
现在,阿布杜拉的脑海中只有“复仇”二字,可惜他实力有限,不仅只有数千兵力而且连军需都是明军提供的,故而他唯有依附于明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攻破火洲城,把图莫尔千刀万剐。
因此,得知了明军将要进攻吐鲁番的消息后,阿布杜拉是出谋出策,竭尽全力帮助明军。
李宏宇自然重用阿布杜拉了,阿布杜拉在吐鲁番经营多年,可谓根基深厚,由他相助的话明军攻取吐鲁番就容易了许多。
由于叶尔羌汗庭的军队已经班师,故而吐鲁番的军队有五六万人的模样,其中火洲城有三万人,其余的都是分布在各地的地方武装。
这些地方武装就是人们口中的小汗国,为了自保就成为了墙头草,哪方势力占据上风他们就投靠哪一方,反正无论谁执掌大权都需要他们来治理地方。
虽然吐鲁番的兵力不多,但李宏宇还是准备了十万兵力,这些兵力肯定不是为图莫尔准备的,而是为了对付叶尔羌汗庭的军队,一旦明军攻占了吐鲁番,那么叶尔羌汗国的汗庭很有可能派遣大军来争夺,届时难免要爆发一场大战。
为此,李宏宇已经在关西和哈密准备了足够多的粮草,毕竟西域不比草原和大明内陆,地广人稀又有很多隔壁和沙漠,要想在地方上补充根本不现实,故而他提早进行了准备。
四月上旬,李宏宇在哈密城举行誓师大会,以满桂为先锋,统帅三万大明西征军开路,他率领剩余的部队押后。
阿布杜拉为此是积极请战,成为了满桂的副将,与满桂一同为大军开路。
由于明军此次来势汹汹,再加上阿布杜拉的因素,故而满桂的先锋部队一路上行进的非常顺利,沿途的城池和地方武装纷纷望风而降。
毕竟两年前明军在敦煌打的那场大胜历历在目,以及图莫尔背叛阿布杜拉为人不齿,故而人们自然不会为其拼命。
结果,等满桂一行人抵达火洲城时,阿布杜拉的身边竟然聚集了两万吐鲁番军队,这着实出乎了李宏宇的意料,看来阿布杜拉在吐鲁番的口碑非常不错。
面对明军的进攻,火洲城的图莫尔一边积极备战,一边向叶尔羌汗国汗庭求援,很显然他挡不住明军,唯把希望寄托在叶尔羌汗国汗庭的身上。
五月上旬,满桂和阿布杜拉率军包围了火洲城,短短一年时间里火洲城的百姓经历了两次围城事件,与去年的惊慌失措相比这一次反而显得非常平静。
毕竟,这一次围城的是阿布杜拉,阿布杜拉再怎么说也曾经是吐鲁番的统治者,自然不会让手下的士兵攻进城后烧杀劫掠。
当满桂和阿布杜拉抵达火洲城的时候,李宏宇的大部队依然在哈密城,李宏宇好像并不着急,慢条斯理地在哈密整训着队伍。
而且,满桂和阿布杜拉虽然包围了火洲城,但却围而不攻,这令城里的守军提心吊胆,晚上根本就不敢安稳睡觉,天知道明军何时就攻城了。
显而易见,李宏宇这样做是把目标瞄准了前来救援的叶尔羌汗国汗庭的军队,是典型的围点打援。
在李宏宇看来,火洲城的吐鲁番军队根本不足为惧,要想守住吐鲁番必须要过叶尔羌汗国汗庭军队这一关。
所以,李宏宇以火洲城为诱饵,想要引诱叶尔羌汗国出兵,只要击败了叶尔羌汗国汗庭的军队那么吐鲁番就可安矣。
然而,令李宏宇感到失望的是,从五月到八月,整个三个月过去了,叶尔羌汗国汗庭并没有出兵的意思。
事后李宏宇才知道,当叶尔羌汗国发现吐鲁番的百姓和地方势力不仅没有反抗,反而欢迎来袭的明军,使得明军兵不血刃地就抵达了火洲城后,意识到吐鲁番是一块不值得收复的领土,否则势必陷入到战争的泥潭。
毕竟,明军可不是西域的那些小国,有着雄厚的国力,一旦开战那么叶尔羌汗国必将元气大伤。
再者说了,吐鲁番地区反正已经不是叶尔羌汗国统治的地方,叶尔羌汗国的君臣经过一番左右权衡后决定舍弃吐鲁番这个难以治理的地区。
这令李宏宇一时间有些苦笑不得,早知道叶尔羌汗国会放弃吐鲁番的话他何必如此劳师动众,还傻乎乎地在哈密白白等了三个月。
虽然李宏宇不着急攻打火洲城,但经过三个月的围困后,火洲城里的守军在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的煎熬中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城里的一名将领经过一番权衡后决定学图莫尔,而且做得比图莫尔更加彻底,在一个晚上径直发生了兵变,攻进汗宫囚禁了图莫尔,城里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夜。
城外围城的军队被惊醒后纷纷看着热闹,等到了第二天发动政变成功的那名将领打开了城门,把满桂和阿布杜拉放了进去,这使得满桂是哭笑不得,无疑打乱了李宏宇围点打援的计划。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满桂唯有先行进城,然后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宏宇。
李宏宇得知此事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率领两万人马前去火洲城,作为明军的最高统帅他自然要去火洲城宣示新主人的诞生。
至于其余的兵马,李宏宇让他们继续在哈密休整,也算是对吐鲁番地方势力以及叶尔羌汗国的一种威慑。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对图莫尔的痛恨,阿布杜拉进城后让手下屠了图莫尔全家,亲自用刀砍下了图莫尔的脑袋来祭奠死去的亲人。
等满桂接到消息赶过去的时候,图莫尔的家人已经纷纷倒在了血泊里,图莫尔肩膀上的脑袋也不见了踪影。
考虑到阿布杜拉对图莫尔的仇恨,以及阿布杜达的特殊身份,满桂并没有追究这次的违纪事件,让人收拾好了图莫尔一家的尸骨安葬。
李宏宇抵达火洲城后迅速建立起了当地的政务部门,负责处理地方上的日常事务,在吐鲁番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来改善民生,加强统治。
十月份,李宏宇在火洲城忙得团团转时,叶尔羌汗国派来了使者,希望与大明签署和平协议,愿意向大明称臣纳贡。
叶尔羌汗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明军轻而易举就攻下吐鲁番地区引发了叶尔羌汗国汗庭官员们的恐慌,为了避免战争唯有按照惯例采用向大明称臣纳贡的法子。
现在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件比较丢人的事情,可在明朝时期这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行为,例如曾经雄霸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开国大汗帖木儿虽然想要东征大明,但之前他也曾经向洪武皇帝称臣纳贡,毕竟当时大明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东方帝国。
李宏宇现在自然不想打仗了,不仅吐鲁番,关西和哈密地区都需要休养生息和治理,以巩固统治,否则的话先前的仗都白打了。
当叶尔羌汗国向大明称臣纳贡的消息在西域传开后,西域的那些小国汗王纷纷到火洲城来拜见李宏宇,以寻求李宏宇的保护,这使得李宏宇的声威在西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为了巴结李宏宇,西域小国的汗王们纷纷向李宏宇进献了金银珠宝以及美女,李宏宇是照章全收,仅以珠宝用以充作治理西域的费用,至于那些美女,李宏宇则把她们匹配给了西征军中的那些功劳显赫的将士,让其能有个家。
实际上,李宏宇来到火洲城后一直忙着当红娘,反正关西、哈密和吐鲁番三地这几年因为战争死了不少男人,使得地方上的女人数量超过了男人不少,正好给西征军的将士们当老婆。
这样一来西征军的将士们也能安心在当地扎根,对官府的统治大有裨益,移民实边可是稳定边疆的一项重要政策。
等一二十年后,西征军将士的后代就会成为维护地方安稳的重要力量。
对于李宏宇给他们成家一事,西征军将士们对此事无比感激,古代穷人家要想讨老婆可没那么容易,而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普通百姓的追求和向往,而李宏宇帮他们实现了这一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