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品唐侯 >

第830部分

一品唐侯-第830部分

小说: 一品唐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说不是呢,马上大唐就会多出来不少土地,我是准备再入手几亩的,当然,在规定的数量内。”

    “我也是……”

    很多百姓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闲钱再购置土地,但好在朝廷并不需要他们立马就把钱给拿出来,他们可以先把土地买回去种,等收获庄稼之后,再分期把钱还给朝廷就行了。

    当然,一些人家有闲钱的,可以直接买下来,不用分期,因为虽说是分了几年来还,但总的来看,几年之内还的钱加起来,要比一次性付清多一些。

    长安的百姓是兴奋的,但那些权贵却是个个心寒起来。

    他们知道,当李治下达了这么一个命令的时候,他们便再没有任何选择了。

    他们除了配合之外,别无其他办法。

    不配合,要么被抄家,要么就是被屠杀,如此,反而是得不偿失的。

    那个杀了衙役的人家,只怕现在已经后悔死了吧,就因为杀了一个衙役,然后便被抄家了?他得多冤啊。

    很冤。

    而其他人并不想吃这样的亏,他们只能配合。

    在那天早朝之后,长安附近十几个州县收归土地的事情便顺利了很多,没有什么人再敢耍什么花样,亦或者是耍无赖。

    你可以不卖土地,但是先把土地持有税拿出来。

    可土地持有税实在是太高了,高的让他们都有点喘不过气来,如此,倒不如卖了地的好。

    事情突然变得顺利了很多,不过谁都清楚,之所以顺利,是因为李治难得展示了自己的铁血手腕。

    而就在长安城附近各州县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些改革的时候,其他地方的权贵已经开始想办法处理自己的土地了。

    他们知道,等长安附近的土地解决完后,很快就会轮到他们,与其让朝廷低价把土地买走,他们倒不如先行想办法把土地给处理掉。

    当然,各自的办法都有,其中也不乏一些人耍一些小手段。

    不过不管怎么样,有关土地的改革是肯定能够继续下去的。

    而就在这些事情从长安出发,向其他各地方蔓延着的时候,长孙无忌病了。

    这次是真的病了。

    他没有想到整件事情会如此的顺利,而且如此的得民心,只要李治得了民心,李治处置起他们这些权贵的时候就更加的不用担心了。

    因为他有了强大的后盾。

    整件事情把他长孙无忌给气坏了,他们关陇一派的人因为这次改革而实力大减,他长孙家族更是因此而损失惨重。

    当朝廷把他长孙家族的土地划走之后,他便吐了一口鲜血,然后病倒了。

    辛辛苦苦大半辈子购置了那么多的田产,就这么因为李治的一次改革给弄走了一大半,他的心又怎能不心疼?

    长孙无忌躺在病床上长吁短叹,甚至有些心灰意冷,但许久之后,他还是从床上挣扎着坐了起来。

    他长孙无忌跟人斗了一辈子,他就不信自己这样的老狐狸会败。

第1851章 封禅事

    生病之后的长孙无忌便极少上朝了。

    不过他虽然不常上朝,但朝堂之事却无一件能够瞒他。

    朝中大小事情,他总能第一时间知晓。

    而除此之外,朝中势力,他亦在暗中布局。

    他突然发现,就算自己不上朝,他仍旧可以掌控朝中一切,这种在背后的感觉让他觉得很新鲜,也很爽。

    他就像一个背后的大佬一般,暗中支配着一切,而他不用上朝,其他人一时半会间也摸不透他的情况,使得他多了许多的机会。

    朝堂事继续。

    大唐在经过夏天那几个月的动荡之后,终于再次恢复了平静。

    今年的秋天来的有些早,七月底的时候,长安已是有凉意袭来,可见花叶纷飞了。

    朝中局势趋于平稳,李治经过之前的胜利之后,做事越发的得心应手起来,而就在这个时候,武昭仪把许敬宗召了来。

    “娘娘有何吩咐?”面对武昭仪,许敬宗经常不敢抬头,因为这个女人给他一种很威严的感觉,每次都让他的心扑通扑通直跳。

    武昭仪见许敬宗如此,心下一笑,说道:“最近朝中局势还好吧?”

    许敬宗道:“还好,只不过长孙无忌虽然不经常上朝,但很多势力我们也渗透不进去,唐小侯爷……更是如此。”

    武昭仪哼了一声,唐舟她还是了解的,想要跟他争夺朝中势力,那是那么容易的,只是她没有想到长孙无忌都病了,竟然还让许敬宗束手无策。

    许敬宗见武昭仪有些生气,心下顿时有点谎,接着连忙说道:“娘娘,臣最近有个想法,若是能成,必定能让圣上更加倚重我们,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武昭仪道:“什么想法?”

    “劝圣上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

    当这四个字从许敬宗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武昭仪神色猛然一震,古往今来,但凡帝王者,最大的追求莫过于泰山封禅,当初李世民几番欲往,都没能如愿,只怕李治心里也是极其渴望的,只是没人提,他这个天子根本不好意思开口说出来。

    而若是他们能促成此事,李治念在封禅之功上,定是要给他们一些厚待的。

    武昭仪有些心动,只是他也清楚,先皇李世民那般丰功伟业,都不曾泰山封禅,李治才不过登基五六年,所见功业也不算多,根本不能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想帮他泰山封禅,可绝非易事。

    是不是要提,自然得几番考量才行。

    武昭仪这样想过之后,对许敬宗道:“你下去联络些人,把事情准备妥当之后,便在朝堂上提一下吧,圣上肯定是想的,不管成不成,提一下也不会怎么样。”

    许敬宗听到武昭仪这话,已是明白了武昭仪的意思,连连应下之后,便退了去。

    ……

    唐侯府。

    自从夏天收归土地之后,唐舟名下的土地已是少了许多,不过丹阳公主的身份,还是让他们把损失降到了最小的。

    毕竟公主的数额可不小,仅次于王爷。

    不过就算如此,他们全家还是少了不少产业。

    对于这事,丹阳公主和林青素都不甚在意,毕竟他们唐家有的是钱,土地要不要又能怎么样,唯一觉得心里不舒服的,就是秦舒了。

    她是最为看重土地的,觉得土地没了,心里总是有一种不安稳的感觉,所以整个夏天,她都有些闷闷不乐。

    直到最近,在丹阳公主等人的劝慰下才算是好了点。

    这天,初秋的天气微凉,她有些担心唐舟着凉,便拿着衣服去书房找唐舟,进得书房,并未见人,她心下有些奇怪,正要离开,一阵风突然刮来,把桌子上的一些纸张给刮落下来。

    秦舒见此,连忙去拾,拾起来后,她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而这一看,不由得让他张大了嘴巴,许久都未曾缓过神来。

    正不知所措间,书房的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然后便见唐舟从外面走了进来,秦舒见唐舟来了,心下越发慌了起来,就像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唐舟刚才在书房些东西,突然尿急,等他回来,见秦舒在里面,有些奇怪,而等他看到秦舒脸色,心下猛然一沉,暗想她只怕是看到了桌子上的东西。

    不过唐舟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早已经养成了城府,所以他并未表露丝毫紧张,笑道:“二娘怎么来了?”

    秦舒显得有些不自在,但还是连忙说道:“天气转凉,给你拿件衣服。”

    说着把衣服给唐舟递了过去,唐舟倒是不冷,再说了,有丹阳公主和林青素在,又怎么可能冻着他?

    这些她们都是早想到的,不过秦舒好意,唐舟也不便拒绝,所以还是拿过衣服穿上了。

    衣服穿上之后,秦舒并未离开,而是有些犹豫,片刻之后,还是开口问道:“侯爷,你这桌子上的东西可是准备向圣上提出的建议?”

    她到底还是看到了。

    唐舟神色微微一变,紧接着笑道:“不过是随手一写,至于要不要向圣上说,恐怕不一定,二娘既然看到了,也应该知道,这事的难度其实挺大的,而且现如今也不太合适。”

    听到唐舟这话,秦舒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道:“不准备向圣上说就好,这事不好办,而且很容易触碰天子逆鳞,还是不要做的好。”

    唐舟所写,是一些对兵权的改革事宜,大唐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军权过于分散,各地王爷在自己的封地都多多少少有些兵权,而且只要他们愿意,私底下养一些兵马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就为以后各地割据势力造成了温床。

    所以,唐舟闲来无事,就写了一些改革的方案,当然,他也知道,这事不好办,不说李治同不同意,就那些各地藩王只怕都不会同意。

    动了他们的兵权,他们不跟你急才怪。

    当初李世民在的时候,就只是动了他们的赋税,他们就狠狠的闹了一场,如今再收归兵权,他们只怕更不会善罢甘休了。

    所以,唐舟虽然有了这些提议,但并没有说一定要跟李治讲,或者实施的意思,就算要实施,现如今大唐还有不少敌人,恐怕李治也不会同意。

    因为一旦实施,大唐就只边关一道屏障了。

第1852章 何德何能

    次日的长安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

    秋雨微凉,只怕这场雨后,长安会更冷。

    而这也似乎预示着今年的冬天会来的特别的早,也就意味着这个冬天不会很好过。

    唐舟坐着马车来上早朝,他来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官员在等着了,他掀开车帘扫了一眼,并未见长孙无忌的马车,显然,今天他仍旧是不来的。

    唐舟放下车帘之后叹了一口气。

    显然,长孙无忌对于今年夏天的事情仍旧是有点耿耿于怀的,当然,唐舟也清楚,长孙无忌虽然不来,朝堂上的事情,却没有一个能瞒过他。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哪怕是远离了朝堂,仍旧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拨弄朝局。

    在唐舟看来,长孙无忌只怕是入了魔障了。

    他会在这件事情上越陷越深,直到无法自拔。

    对于大唐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秋雨淅沥沥的下着,在宫门打开之后,群臣陆陆续续的进了大殿。

    没有了长孙无忌的朝堂,李治显然更加的得心应手起来,因为没有多少人敢再反对他的一些决策,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突然觉得皇权是一件让人觉得特别爽的事情。

    朝廷大事一一被臣子替出来商议,这样过了一个时辰,许敬宗突然站了出来,道:“圣上,臣有本奏。”

    李治看了一眼许敬宗,道:“哦,许爱卿要说何事?”

    许敬宗道:“自从圣上登基以来,已过六载,圣上先后平定内乱,灭亡突厥,安定百姓,可谓是功绩卓著,臣觉得圣上之功可照千古,所以臣提议圣上,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这四个字出现在大殿上后,大殿群臣如同武昭仪听到这四个字的反应几乎是差不多的,他们都被震住了。

    虽然他们都知道李治肯定也是希望泰山封禅的,可他才不过当了六年皇帝,有了些许功绩,他何德何能可以泰山封禅?

    朝中臣子很快明白过来,许敬宗只怕是要拍李治的马屁。

    群臣相互张望,李治坐在龙椅上,却是神色微微一动,泰山封禅他自然是想的,当然也他知道自己的功绩离他父皇的还差一些,他父皇都没能泰山封禅,他又怎么可能?

    不过他并没有提出反对,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这事也不是说没有可能嘛。

    李治哦了一声,问道:“诸位爱卿对于许爱卿的提议有何看法?”

    李治刚说完,武昭仪的一些人立马就站了出来。

    “圣上文治武功,绝对能够照耀千古,臣觉得圣上泰山封禅,并无不可。”

    “臣也同意圣上泰山封禅。”

    “臣也同意。”

    “…………”

    这些人都站出来表示同意,而且把李治的功绩说出了不少来,李治在上面听的,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可就在这些人这样恭维李治的时候,褚遂良突然站了出来,道:“胡闹,圣上才不过登基六年,天下还未大定,百姓还未真的富足,何以能够泰山封禅?先皇那般功绩,都不曾封禅,圣上如何能够?”

    褚遂良自然也知道李治想要泰山封禅,但是作为李世民的托孤之臣,他怎么能容忍这件事情发生?

    泰山封禅是一件大事,劳民伤财不说,他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李治功绩不如李世民,他若泰山封禅,只怕会让天下人取笑。

    褚遂良还算是有点良心的臣子,而他这么说完之后,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站了出来。

    “圣上,泰山封禅,绝对不行,先皇都不曾泰山封禅,圣上想要泰山封禅,只怕必须功绩超过先皇才行,试问一下,圣上觉得自己这六年的所作所为,可比先皇贞观二十几年之功绩否?”

    “泰山封禅,势必要万国来朝,共去泰山参加封禅仪式,此举固然能彰显我大唐之威,可也十分劳民伤财,我大唐先后经历战乱,那里有这许多财产可供圣上封禅之用?”

    “还请圣上莫要听信许敬宗之言,他简直就是个佞臣……”

    显然,朝中不少人都觉得李治现在封禅根本不是时候,他才二十几岁,还不到三十,这般年纪轻轻就想泰山封禅,未免太着急了一些。

    而且,虽说他当皇帝这几年,大唐的确有了不少发展,可显然还不够,他并未做出惊世之举,或者说他还没能改变大唐以前固有的一些情况。

    比如说大唐四周仍旧是有不少敌人的,比如说大唐的百姓也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富足……

    群臣陆陆续续的说着,唐舟站在人群之中,显得很平静。

    对于泰山封禅一事,他并没有什么意见,想封也可以封,不封也行,对于他们这些臣子来说,这也不过就是一个仪式罢了。

    不过在他看来,李治想要泰山封禅,只怕不容易,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