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167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167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朝廷与安西联系的河西走廊也被切断。当时郭昕为安西留后,李元忠为北庭留后,二人率领剩下的唐军在安西和北庭坚持镇守长达十五年,也与朝廷的联系中断长达十五年,后来德宗皇帝听闻竟然还有大将和唐兵镇守西域,极为感动。当即下召册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他们麾下将士人人都越级提拔七级任用。

    只见郭子仪向衙役拱手笑道:“陈兄弟有心了,我兄弟二人谢过,改日有空请陈凶到府上一叙!”

    姓陈的衙役很是高兴。连声称不敢,又道:“二位哥哥,你们快看,朝廷决定在九月初八举行武举大考,今天的大比内容与往年大为不同了!最先考的不是骑射、步射、平射、骑战、步战了,而是先考排兵布阵、军事谋略、实际统兵、指挥作战之才,然后再考个人武力!子仪哥哥,排兵布阵、军事谋略、统兵和指挥作战乃是你的拿手好戏啊,你的武艺高强,此次武举,你定然可以夺得武状元!小弟先在这里恭喜子仪哥哥了!”

    郭子仪淡然一笑道:“陈兄过奖了,天下豪杰之士何其之多,我郭某又算得了什么,既然朝廷要举行武举大比,选拔人才,我们兄弟二人也去凑凑热闹,如果能得中高第,自然要用这七尺之身报效朝廷!”

    要数历朝历代大器晚成者,郭子仪当被推为第一人,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在四十多岁时才通过武举高第得以在军中任职,且一直未受到重用,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他才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那是他已经五十八岁了。

    ······

    蓟县。

    三个人骑着马从城内奔驰出来,最前面一人三十余岁,为人严肃、面相深沉而刚毅,腰悬宝剑,身上盔甲上带着一丝北方胡人特征,身后二人也是顶盔贯甲,明显是其随从。

    三人骑着马快速奔驰,其中一名随从叫道:“少主,朝廷的武举大考还有半个多月呢,咱们无需这么着急赶路吧?”

    前面被称为少主的人听了说道:“此武举正是我李光弼结识天下英雄豪杰之时,当然要早去,废话少说了,还是快点赶路吧!”

    此人就是后来大唐中兴名将第一人的李光弼,在后世史书上,后人对他的评价丝毫不比郭子仪差,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他的功劳还隐隐超出郭子仪,郭子仪的名声之所以比他大,盖因郭子仪是汉人,而李光弼是契丹人。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他的父亲是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候归唐朝,拜左羽林大将军,任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死于反击突厥的战争中,皇帝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李光弼自幼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喜读班固的《汉书》。

    此时的李光弼已经三十四岁,由于他的父亲是忠臣烈士,死前是蓟国公。死后又追赠营州都督,他刚入军伍就直接任命为左卫郎,短短几年就升任左清道率。

    以李光弼的家世,他本不需要参加武举就可以一路得到提拔,在军中升职是非常容易的,但自从武则天开创武举以来,世人皆以武举出身的武将为科班出身,也被人高看一眼,升职要容易得多。而不是武举出身的军人想要升职,除非有重大立功表现,就例如赵子良、夫蒙灵詧、盖嘉运这些在边关之地靠着实打实的战功才能升职。

    ······

    岐州扶风县。

    一个高大雄健的年轻人穿着一身脏兮兮的紧身短装游手好闲的在大街上四处游荡,街道两边到处都是摆摊的小贩。

    年轻人走到一处卖包子的摊子前闻到包子的香味,口水忍不住流了出来,只听见自己的肚子咕噜咕噜乱叫,伸手揉了揉肚子,又伸手进口袋里掏了掏。却什么也没有掏出来,不由揉着肚子骂道:“就属你最不争气!”

    已经饿得前胸贴着后背了。年轻人实在忍不住饥饿,走到摊子前对胖胖的摊主叫道:“来二十个包子!”

    胖胖的摊主一看是这年轻人,脸色顿时变得难看,“马璘,我老张今日才刚刚开张,钱没挣几个。你倒先来打秋风了,你每天到我这儿来白痴白喝,我这小小包子铺都快要被你吃垮了!爷,马爷,我叫您马爷。您就给我留条活路,行吗?”

    叫马璘的年轻人被包子铺老板这么一说,脸色顿时有些羞愧和尴尬,但肚子的饥饿实在让他受不了了,他马上脸色一变,变得凶恶起来,伸手一把抓住胖老板的衣服,竟然一举将这个有二百多斤重的胖子老板从案桌后面提起来越过案桌放在自己面前,另一只手捏起斗大的拳头恶狠狠道:“怎么?老子吃你几个包子,你就叽叽歪歪个不停,你怎么不去做女人算了?老子又不是不还你钱,快给老子拿二十个包子,等老子发达了定会十倍、百倍、千倍的还你!否则,你就是看不起老子,后果很严重!”

    面对这种蛮不讲理的地痞混子,打又打不过,就算去官府报案,官府也不会因为二十个包子的小事情而出动衙役,胖老板简直是欲哭无泪,只能在周围围观的百姓们同情的眼光中委屈的给马璘拿了二十个包子。

    马璘接过用纱布包裹的二十个包子,这时从后面传来一声:“马璘,快跟我走,城门口有热闹看!”

    马璘一愣,听出这声音是他的狐朋狗友范大锤的声音,转身一看,问道:“看什么热闹,城门口有什么热闹可看的?不去,我还得回去帮我嫂嫂干活呢!”

    “去吧去吧,我保管对你有好处,真的!走吧走吧!”范大锤说着就拉着马璘往城门口方向走,马璘听见对自己有好处,心中也不那么抗拒,就跟着这个狐朋狗友一起向城门口方向跑去。

    两人跑到城门口,就看见一大群人未在城墙边上看着墙壁上贴着的告示,只听见一个文人模样的人在念着告示上的内容。

    马璘虽然是个混子,但幼时家教甚好,读过书,识得字,不需要听那人念,他自己就很快将告示上的内容看了一遍,随即不屑的挥挥手:“切,某当时什么呢,又是这种骗人去边关送死的告示,这就是你说的对我有好处的事情?吗的,老子没工夫跟你闲逛了,走了!”

    那范大锤连忙追上去:“等等,马璘,这是朝廷举办的武举大考,以你的身手不去参加武举真是太可惜了,要知道你祖上三代为将,难道你就忍心放弃自己一身好本事,甘心一辈子在这扶风县游手好闲,给祖上蒙羞?”

    “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某也不去!”马璘摆摆手扬长而去。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第279章 各路英雄上京考武举(2)

    马璘的家在西城区,只有一座破败的小圆子,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四十余岁的妇人系着围裙在干活,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正在院子里练拳。

    “小操,在练拳呢?”马璘走进院子向正在练拳的少年笑着打招呼。

    马小操瞥了马璘一眼,冷哼一声后又继续练拳,也不理他,旁边正在打黄豆的中年妇人看见马璘,脸上露出一个笑容道:“璘儿回来了?嫂子在锅里给你热了饭菜,你快进去趁热吃吧”。

    马璘笑道:“嫂嫂,我已经吃了过了,你看我给你们带了大肉包子!小操,快过来吃包子吧!”

    马小操冷冷道:“我不吃你的脏东西,这包子肯定是偷来的,要不就是抢来的!”

    马璘的脸上很是尴尬,中年妇人脸色一变,呵斥马小操:“小操,你怎么跟你二叔说话的?就算你二叔不对,他也是你二叔,还不过来给你二叔道歉?”

    岂知马小操停下来叫道:“不吃,我不吃!你也不去外面打听打听人家都怎么说你,祖宗的脸面都让你给丢光了!”

    中年妇人连忙对马璘道:“璘儿,小操气性大,你岁数大,又是长辈,就别跟他一般见识,你跟嫂嫂到屋里来,嫂嫂有东西给你看!”

    “哦,好的,嫂嫂!”

    两人来到屋里,中年妇人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本手抄线装书递给马璘道:“这是嫂嫂整理爹爹的遗物时翻出来的,想来应该是很重要的书,你看看是什么”。

    “哦?”马璘接过线装书一看,只见封面上写着三个大字:“马援传”

    翻开封面,书页上记载着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一生,包括他的言行。他的政治活动,他的文事武功,写出了这个人的为人风格和一些精彩的言论。

    中年妇人见马璘有些重视,不禁问道:“璘儿,这是什么书?”

    马璘连忙道:“哦,嫂嫂。这是记载先祖马援一生事迹的书,就叫《马援传》”。

    中年妇人笑道:“原来如此,难怪爹爹把它像宝贝一样藏在木盒里。行,你自己慢慢看吧,嫂嫂还有活要干!记得吃饭啊”。

    “哦,知道了!”马璘随口答应一声,视线却是一刻也不离开书面,书上记载的关于马援的一切都深深吸引了他。

    当他读到先祖马援与平陵谋士孟冀的对话中说的一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时,他看得是热血沸腾。

    想起之前自己诸多种种荒唐之事,羞愧得泪流满面、悔恨不已。

    看完《马援传》,马璘想起在城门口看到官府张贴的九月在京城举行的武举大比之事,他马上决定要去参加武举大考,只是要参加武举大考,他还必须得去一趟县衙。

    按照规定,一般人要参加州县举办的比武大赛。获得通过才能去参加京城的武举会试,武举会试完毕之后还要参加武举殿试。这与文举一路过关斩将的制度是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武举与文举不同,就是将门和忠烈之后无需参加州县举行的比武,可以直接去京城参加武举会试,通过之后再参加殿试。而今年的规定又有不同,今年在京城的会试中要增加排兵布阵、军事谋略、实际统兵和指挥作战之才。

    马璘的祖父叫马正会。生前担任右威卫将军,他父亲马晟,生前为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他可谓是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战死边关,他只需要去县衙办理相关证明。拿到武举人的身份就可以去京城参加武举会试了。

    马璘的父母死得着,自幼孤苦,由哥嫂带大,哥哥也死得早,一家全部由嫂嫂撑着,还有一侄儿,岁数比他小五六岁,可以说嫂嫂既当爹又当妈,还当嫂子。

    在县衙办理相关文书非常的顺利,县衙巴不得把马璘这个祸害送走,让他去从军,免得留在县城内祸害百姓,因此给他办理相关文书时不仅不要分文,还送了他一套盔甲和一些盘缠做路费。

    马璘回到家中见嫂嫂还在干活,小操正帮着嫂嫂干活,便走过去双膝下拜,嫂子见他行此大礼,大惊之余立即上前要将他扶起,却扶不动他,只得问道:“璘儿啊,你这是作甚?”

    马璘道:“嫂嫂,先前读到先祖马援的生平事迹,感慨莫名,璘儿惭愧,这些年正经事没干一件,还给家里惹了很多麻烦,都是璘儿不懂事,害嫂嫂操心了!如今,璘儿决定去京城参加武举会试,如果能够得中高第,获得一官半职,璘儿就回来接嫂嫂和侄儿去享福,如果不中,璘就去安西从军,从此戍守边关、马革裹尸,若有朝一日璘儿能出人头地,必将报答嫂嫂抚育之恩,请受璘儿一拜!”

    “快起来,快起来!”嫂嫂急忙扶起马璘,打量了马璘一下,担忧道:“璘儿啊,参加武举会试也不是闹着玩的,去边关从军也不是闹着玩的,刀剑无眼,搞不会出人命啊,你可要想清楚啊!”

    马璘点头道:“嫂嫂,璘儿想清楚了,璘儿在这扶风城内遭人人嫌弃,也给嫂嫂和小操惹来了不少白眼,去参加武举会试、去边关从军是最好的选择,璘儿主意已定,嫂嫂就不要劝了,这里有些钱,是县衙听说我要去参加武举给的盘缠,给多了,我用不了那么多,这些钱您拿着,给小操买点好吃的,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点好的!”

    “不不不,你要出远门,身上不多带一些钱怎么行?你拿回去自己在路上用!”嫂嫂急忙把钱塞回给马璘。

    马璘把钱强行赛子嫂子手里,又对侄儿马小操道:“小操,二叔要走了······”。

    马小操虽然恨马璘平日里游手好闲,尽给家里惹事,现在知道他要远去京城,说不定要远赴边关从军,九死一生,日后也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怎么说二人也是叔侄,血溶于水,马璘此前种种不好此事都化作烟云,吞吞吐吐道:“二叔,你······”。

    马璘脸上露出了笑容,“小操,你终于肯叫我二叔了,二叔很高兴,这些年二叔对不住你,希望你不要嫉恨二叔,二叔走后,家里就剩下你一个男儿汉,以后一定要孝顺嫂嫂,二叔会时常写家信回来的!”

    “嗯······”

    马璘在嫂嫂的帮助下,收拾好几件换洗的衣裳,背上包袱终于启程了。

    马璘乃是中唐名将,初在安西都护府任职,累积军功迁金吾卫将军,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王室多难,马璘统精甲三千赴凤翔,肃宗委以东讨。战卫南,破叛军五千。官至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封扶风郡王,卒赠司徒,谥号武。

    就在马璘出发前往京城不久,从安西大都护府向京城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一人赫然是当初随赵子良和盖嘉运一起押送吐火等一干俘虏前往京城献俘的校尉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是铁勒仆固族族长的儿子,世袭金徽都督,当他听说朝廷今年要举行武举大考之时,也迫不及待地向上司请假,想要前往京城参加武举会试。本身在军中有军职在身的军人参加京城举行的武举会试的事情并不稀奇,朝廷也不禁止,反而还鼓励,不过如果本身已经是将军衔,就不能再参加武举会试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