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148部分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48部分

小说: 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你们光宗耀祖,只要你们平平安安。”

    看来如此强大的女婿终于让老夫人彻底服气了,她已经开始关心黄胜的安危。

    黄胜连忙起身施礼,唯唯诺诺受教。

    由于黄家没有长辈,婚事需要的一切礼仪都由英国公家一手操办,黄胜只需要等着迎娶美娇娘就行了,反正黄家在京师内城有豪宅。

    黄胜和王之臣弹劾袁崇焕的奏折石沉大海,估计被天启皇帝留中了,根本没有官员议论此事,大才子搞不倒大忽悠也无可奈何,看来袁崇焕的官运真是不被京师老百姓吃了永不休矣。

    能够容纳一千二百人看戏的王恭厂大剧院已经到了工程的扫尾阶段,黄胜认为既然舞台马上就能够使用,就要抓紧时间让篮彩儿带着‘血火辽东’剧组来进行适应性排演。

    封建社会官僚是最幸福的人,朝廷的驿站就是自己的福利。

    张之极立刻动用六百里加急给黄家天津卫办事处去了黄胜的书信,内容就是通知蓝彩儿带着黄家演出团队来京师准备演出,宣传队同时赶来张贴海报,把已经完成的宣传车全部运来。

    三月底,篮彩儿风尘仆仆赶到京师,她一刻都不愿意耽误,带着团队适应新舞台去了。

    黄胜开始考虑如何运作这一部戏,首先要收回投资,因此每一场的门票收入是要保证的,还要用门票做人情,还要让贫苦百姓也能看到这样的好戏。

    一部揭发建奴暴行的好戏脱离了群众可没有任何意义,艺术的生命力就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才会根深叶茂花开满枝。

    如此高昂的门票没有任何升斗小民消费得起,黄胜有办法。

    他给新兵少年上课的同时布置了社会实践课题,让少年们每天走家串户一个时辰,目的是寻访京师口碑好的升斗小民,如大孝子,见义勇为的好市民,邻里相助的好居民等等。

    五百知识青少年开始走街串巷,他们成为了京师最受欢迎的人。

    黄胜准备大约每一场卖四百张门票,价钱是黄家湾岛售价的二百倍,普通坐席二十两每一张,白送京师的朋友和官员四百张。

    还有四百靠后靠边的座位不卖票,每一场在开演前由黄家少年带着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京师好市民代表四百位直接入场看戏。

    在前几场演出时,万一门票销售不理想,也绝对不能空场,火速由黄家人入场坐下看戏。

    如此安排就是帮钱场的和帮人场的都有了,还不让这样的好戏脱离群众,每一次来四百升斗小民看了戏剧,他们不知会津津乐道多久呢,这样宣传才会扩大化,才会激发京师老百姓对建奴的仇恨。

    万一以后建奴还是打进关内,一定会多出许多敢于和建奴拼命保护自己妻儿的汉家好儿郎。

    黄家又开始广而告之了,每天都有宣传队敲敲打打招摇过市,篮彩儿也经常带着团队乘坐敞篷马车游行,一时间京师街谈巷议的话题就是四月十五准备开演的一部大戏。

    傍晚的京师街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八辆点着灯的四轮马车,这个奇怪的东西在几个繁华路口出现一下子就吸引了无数眼球。

    车厢里还有音乐声传来,有二胡、琵琶、古筝,还有什么?许多京师老百姓不认得,那是小提琴,萨克斯,黄家学乐器的女孩子都加入宣传队来京师了。

    这些女孩子里有二十个就是去年春天在京师买来的,她们可兴奋了,不但可以展示才艺,还包吃包住每个月挣到一两五钱银子呢。

    小姑娘们无比珍惜这一次来到天子脚下工作的机会,都很认真的把她们学到的技艺展现给听众。

第二百七十二章:制造噱头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宣传车内灯箱的卷轴缓缓变化,一幕幕故事催人泪下,一段段唱词刻骨铭心,太多人知道了‘血火辽东’大戏的内容。

    此后每天晚上都会有无数的京城市民来围观宣传车,连许多官宦都忍不住好奇心来一探究竟。

    宣传车成为了京师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周围总是聚集熙熙攘攘的人群,街谈巷议都是那些精美画面描绘的内容。

    宣传力度展现了,京师老百姓都知道,即将在王恭厂大剧院上演的‘血火辽东’大戏居然又是那个大才子的作品,是京师花魁篮彩儿和白牡丹共同演绎的一部催人泪下的宏篇巨制。

    已经有人开始打听如何才能够买到门票,许多人打听出了价钱都开始咋舌,都赶上一个胥吏一年的工钱了,谁会舍得花如此高价去看戏啊?

    老百姓都望而却步,后来有了传闻,大才子为了弘扬正能量,鼓励真善美,特意在京师以及近郊寻找好人,被选上的好人不但不要花一文钱就能够被黄家请去看戏,黄家还管饭,管车马费,还发两个炊饼当夜宵。

    还有这等好事?这个真的有!黄家少年给予了肯定答复,还鼓励老百姓推荐好人,毛遂自荐也行。

    本来听说大剧院卖那么昂贵戏票的老百姓有许多都开始骂娘,又听说了好人可以被请去看戏还管饭,大家赶紧闭嘴了。

    自己是不是黄家认为的好人不知道,但是朴实的老百姓都知道如果经常骂街的肯定是坏人啊。

    黄家少年现如今太受欢迎,他们每到一个街坊都会被热情的群众包围,里正都亲自陪着,介绍他管理下的大孝子,节妇,经常帮助街坊们的热心肠。

    黄家少年不仅问老百姓的情况,还打听里正的口碑,不鱼肉乡里的衙役也有就会成为被邀请的好人,对被选上的好人只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把自己收拾干净了,好好把脚泡一泡,看戏时不许脱鞋子。

    尚慕明带着他管理的宣传队已经把“血火辽东”的宣传海报贴遍了京师的所有醒目处,开使售票的时间,卖票的地点也写在上面,如此广告轰炸,京师老百姓大部分都知道了这件事。

    四月十一日,也就是开演前七天,前三天安排的演出完全是请客,十八日才开始运作花银子买票的普通观众入场。

    王恭厂大剧院售票处开始预售戏票,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许多人都带着小板凳连夜排队准备买票,看来门票很紧张啊!黄家还限购一人次不许买超过三张。

    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火爆的销售场面,毕竟门票太贵了,都赶上一个帐房先生的年薪了,这一切都是黄胜自导自演的噱头,灵感来自后世房地产开发商发售楼盘时雇佣劳工排队摇号制造房源紧张的假象。

    黄家派出的人掏了银票买了一张到三张不等的戏票后,过不了多久又会回到售票处继续销售。

    黄胜胸有成竹,他认为京师还没有人见识过王恭厂大剧院的豪华气派,还没有人欣赏过这一部跨时代的舞台剧,只要上演几场,说不定那些拿着白送戏票入场的官宦也会自己掏银子再带上家小看一回呢。

    黄胜根本没想过升斗小民会花二十两银子看一出戏,眼睛盯着达官贵人的荷包呢。

    其实黄家早就开始收回王恭厂投入的资金了,黄胜在王恭厂新区的家里天天酒宴笙歌,舞厅每天都是人满为患,来来往往的都是官宦都是豪商,他们早就被黄家的卫生间吸引了,人人都爱上了不臭的抽水马桶。

    这些有钱的大老爷已经开始请黄家大师傅给他们家也建造这样的卫生间。

    于是乎,黄家的白瓷马桶脱销了,瓷砖来不及供货了,白铜管、白铜球阀卖出了同等重量的白银价,黄家的装修队扩招了京师所有手艺出众的泥水匠还不能满足需求。

    卫生间建造工程的合约已经排到了明年,在京师居住的勋贵大臣,他们的银子来得太容易,黄胜跟他们不客气,十倍与成本的利润是必须确保,没有比价,独此一家爱要不要。

    赚银子时可以心狠手辣,但是对待黄家卖出的产品也必须负责到底,暴利可以有,坑蒙拐骗伪劣产品不可以有,还是一个口号黄家出品必是精品。

    ‘血火辽东’大戏的门票开始售卖,请客的戏票也该送出去了。

    黄胜自己不愿意去给达官贵人送戏票,安排火枪手少年三人一组拿自己的名刺挨家挨户拜访,按照官员品级大小送上写明看戏日期的门票三到九张。

    勋贵、好友们就无需一一上门,他们反正成天在黄家玩乐,一人给了十张就算交代了。唯一一个比较重要的人,黄胜邀请张之极陪着自己一起去拜访,那当然是信王朱由检。

    英国公早就请他喝自己女儿的喜酒了,信王也高高兴兴答应一定来贺喜。

    黄胜大人一直给朱由检送礼,英国公家跟他的关系又不错,只是他一直没见过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大才子。

    听宦官来报小公爷张之极和赞画将军黄胜大人求见,朱由检亲自来到王府门口迎接,大开中门把俩人迎了进去。

    黄胜对这位汉人的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了解的很多,他如果不是在小冰河恶劣环境下的末代王朝当皇帝,应该还会有些作为,最起码不是昏君暴君。

    可惜由于他的性格缺陷越努力做,反而把事情办得更加糟糕,还不如成天做木匠把国事扔给魏忠贤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呢。

    跟老实人打交道就要实话实说,黄胜坦言来拜见信王就是请他参加首映式,随后就把‘血火辽东’这一部戏的内容梗概说了。

    朱由检听了赞叹不已,他表示自己一定到场,如果看得满意还要请皇兄一起去观看。

    很低调的信王难得留俩人在府邸喝酒,黄胜抓住这样的机会好好在未来皇帝面前为自己增加了感情分和映像分,晚上回来时约好了张之极到时候亲自来信王府陪同信王一道去王恭厂大剧院看戏。

第二百七十三章:游说信王

    首映式没有门票销售都是约请的达官贵人,连丈母娘都来凑趣。

    由于黄胜的名头太响,邀请来看戏的官宦没有人不给面子,都乐呵呵收下了上面印着售银二十两的门票。

    所有大人都期待着什么大戏如此值钱?

    到了四月十五首演的日子,王恭厂大剧院门口停满了车、轿,有太多文官没有时髦的轿车,还晃悠悠坐着轿子出行,大部分不是买不起而是没有路子买不到。

    黄家的生产力量都用在生产装甲战车和炮车、运兵车,奢侈品轿车的生产没有加大力度,每个月出厂十辆而已,还给吴襄三辆供应关外市场,拿到京师卖的不过七辆。

    因此黄胜用轿车送礼会起到远远大于五千两银子的效果,连信王收到了轿车都把黄胜记住了。

    王恭厂新区商业街还没有开张大吉,就在四月十五的晚上先热闹了一把,黄胜特意搞了亮化工程,明亮的猛火油玻璃路灯,照亮了整条大街。

    街边或三层又或是二层的小楼都挂出了红灯笼,许多小商小贩都穿戴整齐叫卖自己的货物。

    这是黄家的规矩,他们来做一点小生意黄家不反对,不收一文场地费,只有一个条件,不但自己要穿得干干净净,还必须把自己产生的垃圾装上带回去。

    没有城管欺负小商小贩的氛围,哪个做小买卖的老百姓不高兴,他们都自觉遵守黄家制定的卫生条例,以真心的笑容乐呵呵接待每一位顾客。

    好戏还没有开场呢,被邀请来的官宦就被王恭厂大街的夜景搞得目眩神迷了。

    信王一路行来,透过轿车的琉璃窗把一路美景尽收眼底,他心里十分佩服黄胜大人,不过一年,一个如此漂亮的大街就在废墟里崛起了。

    来到现场,朱由检被这样恢宏大气的大剧院吸引了,黄胜和张之极陪着他参观。

    信王安排的包间自然是最好的,所有的包间都设计在二楼,不多三十个,三百个座位。座椅都是软座,如同后世的沙发。

    楼下全部是普通活动式带扶手的木头座椅,跟八十年代大多数电影院的座椅相同。

    最豪华的三个包厢是带专用走道和独立卫生间的,里面专门有俩人伺候。今天这三个包间最中间的用来接待信王,左边用来接待丈母娘,右边接待的高第和王之臣还有孙元化。

    黄胜、张之极陪着朱由检来到包厢落了座,他由衷道:“黄大人,本王对你佩服之至啊!不看什么戏剧,光看看这个大剧院,本王就不虚此行了。”

    黄胜道:“信王陛下,下官满门都死在建奴铁蹄之下,早就立下誓言,今生今世不离开辽东,穷极一生之力也要和建奴血战到底。”

    张之极也帮腔道:“信王,黄大人之所以排演这部戏,就是把许多辽东汉民的悲惨遭遇告诉关内的大明子民,让大家同仇敌忾,共同灭建奴啊!”

    “哦!原来黄大人用心良苦也!黄大人忠肝义胆真乃大明之干城。”

    黄胜不失时机道:“下官出生辽东,对辽东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都熟知于胸,也深谙建奴用兵之长短,故而几次出击都小有斩获。”

    信王道:“黄大人过谦矣!你的功绩本王有所耳闻,已经难能可贵也!”

    黄胜今天就是利用陪信王看戏这样的机会在他心里留下映像,自己因为是辽东人,熟悉辽东情况,故而擅长打建奴,以后他当上了皇帝千万不要把自己乱调。

    黄胜根本不愿意打流寇,汉人的自相残杀有什么意思?这个党打那个党有意义吗?还不是同室操戈,谁是对的谁又错了又有哪个能够说得清?

    那些为了政治流血的青年只不过是一个个枉死的冤魂罢了!

    况且流寇穷得叮当响,自己跟他们打仗会越打越穷,因为做不到滥杀无辜,也不忍看着那些无助的百姓饿毙在自己面前。

    所以黄胜宁可选择跟难打的建奴交锋也不肯去陕西,现在就在未来崇祯皇帝面前留下伏笔。

    黄胜以后带的队伍在没有发展到三万火器部队规模的情况下不会离开沿海二百里,深入内地唯有沿江肯去,陕西、河南这些地方是不能去的。

    因为以后的大明往内地走一路就会发现一路要救济的老百姓,没有便利的水运,如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难民运出去粮食运进来?自己部队太少会被拖累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