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156部分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56部分

小说: 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化出班大声道:“陛下,微臣不仅附议,还请恩准微臣随黄大人出兵救援锦州。”

    孙元化是东林党,高第、王之臣是无党派人士,他们这一带头顿时文武百官有一小半出班保举小小赞画将军。

    特别是那些东林党人,他们就是这个德行,不管对错党同伐异,既然孙元化同志已经顶黄大人,那么大家来建个楼呗。

    张维贤急了,出班奏道:“陛下,国事哪里是儿戏,老臣抗议,小婿一个黄口孺子哪能担此重任!他以前出击不过是投机取巧小规模偷袭尔,哪里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智商值不低的天启皇帝被绕煳涂了,这个大才子真的假的啊?但是他很欣赏黄胜在此国家用人之时挺身而出的豪情!

    九千岁认为这个年轻人不错,只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开口了,问黄胜道:“黄大人,你只带这一点点人马如何破敌救援锦州焉?”

    英国公害怕了,他担心女婿又语惊四座,抢答道:“小婿被国仇家恨冲昏头了,他只不过去拼命而已,哪里有什么破敌之策。”

    天启帝道:“黄爱卿,你若是只想拼命不怕为国捐躯,朕恐怕不能拿三军性命冒险,你若是真有良策可如实奏来!”

    “起奏陛下,微臣是解锦州之围而已,没有能力大破建奴,只能做到让他们知难而退。”

    “嗯,爱卿所奏有些道理,再细细讲来。”

    “微臣带的兵马也有**千,依旧由死士推着炸弹车开路,黄明理、马世虎麾下铳手以鲁密铳射击建奴,内喀尔喀骑兵和山海关骑兵有三四千,随后冲击,杀进锦州城不难。”

    “嗯!是有这样的可能,爱卿你能保证麾下敢如此打仗?又如何能够保证杀进锦州建奴就会退兵。”

    “回禀陛下,微臣能够保证率领的官兵有进无退,锦州军民得到微臣支援定然士气如虹,建奴见围不死锦州自然不敢在城下过多消耗,微臣在守城时还可以不断出城偷袭,让他们每日不得安宁。”

    谈到了偷袭,许多文官大人都点头了,这个大才子是个偷袭的行家,是有让建奴顾此失彼的能力。

    许多武将、勋贵都懂得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围不住敌军的城池谈何破城?又不是有意围三缺一,放守城军民逃之夭夭。

    这时出班支持黄胜领兵解围的大人里又多了一些勋贵,把英国公张维贤气得直哆嗦。

    眼看着天启皇帝动了心,黄胜又奏道:“陛下,微臣虽然对一个月内解锦州之围有信心,但是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保不准微臣可能回不来矣!有一事微臣不吐不快。”

    天启皇帝听了这话有些感动,原来黄大人知道危险啊?他如此赤胆忠心为国,朕一定要嘉奖与他。

    “爱卿有何事要奏?但讲无妨。”

    黄胜要去辽东了,随后还要想办法去南海跑海贸顺便胖揍郑一官,再来京师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天启皇帝恐怕都未必见得着了,这个时候需要赶紧跟魏忠贤和阉党划清界限。

    “微臣以宁前道御史职权弹劾辽东巡抚袁崇焕、浙江巡抚潘汝祯、天津巡抚黄运泰、应天巡抚毛一鹭、山西巡抚曹尔桢等修建生词的官员,请陛下给予他们降级处分并且让倡导修建生词的官员自己付出修建生词的银两。”

    一时间乱哄哄的朝堂鸦雀无声,不对有一个声音,那是大才子老丈人张维贤粗重的唿吸声。

    所有文武大臣包括皇帝都傻眼了,这个愣头青思维太跳跃,怎么一下子由辽东战局弄到修生词那破事上了?还一下子弹劾了十几位封疆大吏!

    还有让人更加震惊的在后面呢!

    “微臣还要弹劾司礼监秉笔魏忠贤,其明知修建生词大多是慷国家之慨却听之任之,应责令其主动告知天下,不得再次开工修建生词。”

    黄胜开口弹劾其实是不痛不痒,可不是如东林党人那样一上来就不死不休搞个十当诛!

    大才子弹劾官员只不过降级赔钱,弹劾魏忠贤更加隔靴搔痒,表个态度以后不修生词了就行。

    虽然如此,在魏忠贤权势熏天的大明朝堂上,黄胜这两下弹劾还是如油锅里滴了两滴水炸了。

    “你个混账东西,气死老夫了!”张维贤居然挽起袖子要来打女婿,黄胜哪里肯吃亏拔腿就跑,金銮殿上乱套了。

    许多敢怒不敢言的官员对大才子无限佩服,东林党人如同打了鸡血一个个兴奋异常,阉党干将都傻眼了,他们不知道九千岁的态度,都偷眼看他的脸色。

    短暂的混乱和议论的嗡嗡声过后,除了阉党的官员,其他文武百官都眼巴巴看着无比疲惫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皇帝为难了,他已经动了让大才子领兵的心思,也被黄胜忠君报国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感动了,还以为黄大人担心一去不回头,托付什么家事呢。

    谁知这个愣头青把矛头直对自己的心腹内臣,还挑衅如此多的重臣,这该如何是好?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九章:再次升官

    魏忠贤自从干掉了东林六君子后,如今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堂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被一个小小从五品文官当面弹劾老脸通红。

    老太监有政治觉悟,他见这位大才子只不过是看不惯许多官员用国家的银子为自己修生词而弹劾自己,他决定来个高姿态撇清自己。

    魏忠贤对着天启帝施礼告罪道:“陛下,厂臣不自辩,即日告知天下不许劳民伤财修建生词,黄大人提议让已经修建的生词由修建的大人出银两,厂臣附议。”

    这个结果文武百官又出乎预料,又是乱哄哄的议论之声。

    老太监有水平,轻描淡写几句话,许多从三品以上的大员从此以后就跟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大人结仇矣!

    左右为难的天启帝见魏忠贤是这个态度,安心了不少,还是自己的内臣体贴啊!

    决定给他打圆场,言归正传道:“魏伴伴所请朕准了,诸位爱卿,锦州之事迫在眉睫,谁还另有良策?”

    又是一阵混乱,忽然之间附议黄胜大人领兵解锦州之围的大人倍增,已经成为了压倒性的多数。

    原来九千岁对着几个心腹比划了一下,那些马屁精立刻心领神会,让大才子去辽东拼命,如果成功自己也有举荐之功,如果失败这个愣头青就必死无疑了,不战死也会以殇师失地被斩首。

    见朝堂之上几乎众口一词举荐大才子人带兵出征,于是乎,天启皇帝下了决心,貌似黄大人带着几千人去锦州看看即便全军覆没也不会动摇到辽东的根本啊!可以一试!

    要黄大人去拼命,朝廷也不能没有任何表示,司礼监内阁一致达成共识,赞画将军黄胜大人升一级而且是实授。

    册封为正五品关前兵备道,兵部尚书王之臣建议关前兵备道衙门就设在山海关外一百三十里新修缮的忠明堡。

    诸位大臣一致同意,忠明堡和内喀尔喀蒙古人的借住地混在一起,有利于朝廷对他们的王化,这里有了守土之臣又会在山海关前多出一道屏障,利国利民也!

    天启皇帝一锤定音,准了黄胜这位新鲜出炉的关前兵备道以后在忠明堡办公。

    朝廷认为救兵如救火,事不宜迟要求黄胜大人两日后去山海关赴任,同意他所请兵马。

    以后这些兵马就名正言顺归关前兵备道麾下,黄胜这相当于连升三级实授,他以前的从五品复州知府是虚衔,赞画将军才是实授。

    只有统领不到三千人马的权力,家丁是文官武将的私人武装,不算。黄胜大人麾下武官最高才实授守备,如今可以指挥正三品实授游击将军和实授正三品卫指挥使。

    人马多了整整一个游兵营和一个拥有两千余骑兵的内喀尔喀蒙古部落,近六千人马。大明以文制武,这些军队的饷银、给养都要经过关前兵备之手。

    这还不算什么,实实在在扩大了地盘最让黄胜高兴,忠明堡是自己的,高台堡也是自己的地盘,自己的管辖范围从山海关北门外一直到宁远西三十里。

    这些都是辽西走廊最南面肥沃的土地啊!还比辽东温暖,成百万千万的良田也可以有啊!

    这里最大的灾害不是小冰河带来的极寒,而是兵灾,有了黄家人马的武装割据还会有兵敢来祸害黄家的地盘吗?

    以后黄家会不断出击鞑子、建奴,给他们送去兵灾也!

    虽然黄胜主动为朝廷尽忠不设前提,但是比较厚道的天启皇帝不好意思,拨内帑五万两白银给黄大人招募死士,调拨火药二十万斤助其成功。

    黄胜大人脸色平静领旨谢恩,许多交好的大人都心有戚戚焉,散朝时孙元化拉着大才子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

    朝堂上出了如此大事,本来到哪里都受欢迎的大才子一下子成了瘟神,大多数人避而远之。

    高第人老了不怕事,依旧和黄胜谈笑自如,他对大才子有信心。王之臣这个陕西汉子花花肠子少了些,对黄胜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好感大增,主动邀请他喝酒。

    喝酒?好啊!王恭厂新‘九重天’去也!高第、王之臣、孙元化加上高智谋聚在一起算作践行酒了,太沉闷,孙元化喝醉了,高第喝得晕乎乎,王之臣酒量大还撑得住。

    让高智谋送他老子回家,安排刘国正送孙元化,自己和本兵大人王之臣一边聊天一边熘达着往家里走。

    兵部尚书王之臣表态,会跟户部据理力争,想方设法把黄胜该得的开拔银要来,只不过那些大人会推诿扯皮有可能十天半个月都下不来。

    黄胜知道开拔银是朝廷给出征将士的赏赐,不要白不要,谢谢了本兵大人。两人正说着话,忽然遇到了气急败坏的张之极,他跟王之臣打了招唿拉着黄胜就走。

    “兄长,明日兄弟出征你可准备同行?告诉你,天大的功劳唾手可得矣!”有了几分酒意的黄胜看着急匆匆来找自己的大舅子张之极忽悠他道。

    英国公散朝后铁青着脸回到家一五一十把今日朝堂之事跟张之极和夫人讲了,老夫人当场就哭出了声,随后就叫上张之极来黄家看苦命的女儿来了。

    谁知到了黄家,被告知大才子在外面喝酒还没有回来呢,黄家少年听到英国公家丁带来的消息,知道家主马上就要出征去山海关带兵解锦州之围,都欢唿雀跃起来,家里像又有了喜事。

    黄家所有人都兴致勃勃,那些少年已经开始收拾行囊,笑声歌声不绝于耳。

    快乐会被传染的,英国公家里陪嫁来的下人也悲戚不起来了。张之极奇怪了,貌似父亲的担心多余啊?

    黄家的家丁如此好战,可不是装出来的,人家没有自知之明听说去打仗哪里会如此兴奋。

    老夫人更加讶异,她年纪大了有了社会阅,看着黄家龙精虎勐的年轻人,觉得这些大孩子肯定能够跟着家主不离不弃,说不定事有可为。

    本来都止住悲伤了,可是见到了喜滋滋出现的楚儿,触动心事又泪如雨下了,女儿成亲才十几天,他的夫君就要上战场拼命啊!

    老夫人声泪俱下道:“我苦命的女儿啊!你还蒙在鼓里呢,你家老爷要去辽东打仗了!”

    “娘亲,女儿知道夫君要去打仗,女儿不怕,夫君厉害着呢!”

    感情我是自作多情啊?老夫人郁闷了,一五一十告诉了楚儿今日朝堂之事。

    楚儿没想到是这么个打法,被吓着了,终于哭了,老夫人这才平衡了,母女两个抱头痛哭。

    张之极头都大了,决定先找小舅子问个究竟,一路寻来,见到了大才子。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安排家事

    谁知小舅子第一句话就是问他愿不愿意去搏军功?军功?谁不想啊?张之极来了兴致,细问究竟。

    黄胜把自己去解围的打法稍微透露了一点点。

    原来小舅子不会傻兮兮往建奴大军集结地撞,而是准备利用千里镜的优势斩杀建奴斥候、哨马屏蔽战场。

    建奴主将忽然变成了瞎子,辽西走廊是大明强军环视之下,他们肯定坐立不安,如何调兵遣将这里学问就大了,人马出动少了随时随地会被算计了,人马来多了,明军依城固守不出建奴徒唿奈何!

    后金军不过几万兵力,他们如何破开重兵固守的坚城?

    打不下来早晚必退,至于是建奴主动退兵,还是被明军打退了那可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小舅子的兵马出动了还会有斩获,谁敢否认这样的功劳?

    张之极本来是奉父母之命,找小舅子商量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去锦州装装样子,毕竟带去的人马太少了,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现在听了黄胜的计划,连张之极都动心了,他在想,如果此时他跳出来主动带着家丁五百随小舅子跑一趟辽东,万一得胜归来该是多么风光?

    他上一次见识过顾山河那个年轻人带着山海关骑兵袭杀建奴哨马队伍,知道坏坏的小舅子如果亲自布置这样的战斗肯定更加十拿九稳。

    张之极拉着黄胜上了他的马车回家找父亲商量此事,安排张十七赶紧去请老夫人回家议事。

    英国公家书房,余怒未消的张维贤又添新怒,女婿作死也就罢了,儿子居然也想跟着去作。

    黄胜不怕老丈人脸色不善,把自己如何布置,如何步步为营,用什么办法让建奴主将变成瞎子、聋子的坏点子大概说了一遍。

    张之极添油加醋跟他老子详细讲了上一次如何算计建奴哨马的经过,张维贤乃是武勋世家,兵书战册还是经常看的,也统御京营上万兵马,不傻,觉得女婿如此布置建功立业貌似不太难啊!

    关键女婿有心腹家丁统领的水师,每一次游击都以战船为依托放铳打炮,发现情况不妙直接跑到海上建奴肯定无可奈何。

    英国公动心了,想:如果儿子张之极这一次跟着女婿再次建功回来,趁热打铁把爵位让他袭了,英国公家平稳过渡权力交接应该轻而易举。

    就在这时老夫人带着女儿从黄家回来了。

    “楚儿,你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